首页 / 正文

◆毛文学直方(聊复轩斐集)

直方字静可,建安人。与同邑刘边近道、虞韶以成、虞廷硕君辅并勤著述,工诗文。宋咸淳癸酉,以周礼领乡荐。丙子既革命,当路有荐其才者,直方退然曰:使我得贫室如宪,穷巷如颜,是得天之厚者,安敢求于分之外耶?乃优游闾里,授徒讲学。科举制兴,郡之以明经擢进士者多出其门。省府上其名,始被一命,得教授致仕,半俸终其身。所编有《诗学大成》《诗宗群玉府》三十卷行于世。所著有《冶灵稿》四卷、《聊复轩斐稿》二十卷藏于家。 

拟古二首 

杂怨二首 

江南曲二首 

妾薄命 

独骏图 

赠督师曹将军 

泥滑滑 

野宿 

秋感 

时秋积雨霁 

渔父词七首 

悼亡四首 

寄梅村山人二首 

○拟古二首 

高堂列绮席,宾御何委蛇。粲粲金芙蓉,春葩照蛾眉。檀槽起清籁,铁拨弦鹍鸡。祇闻筵中曲,不闻曲中词。萧萧青冢魂,化作秋雁归。玉关去时泪,点点湿朱丝。岂知哀怨情,及此欢笑期。弹者锦缠头,听者金屈巵。但令今人乐,不惜古人悲。 

野色倏已暝,零露沾我裳。行役悲险艰,仰愧归鸟翔。羁愁浩难收,壮发日已苍。远林烟火微,投宿扣村庄。居人毕刈获,笑语井臼傍。问客来何疲,毋乃仕与商。所慎在出门,奚怨中路长。 

○杂怨二首 

种莲恨不早,得藕常苦迟。谁知心中事,久已各怀思。 

花开能夜合,草发解宜男。对花今有恨,见草祇应惭。 

○江南曲二首 

津头闻别语,三载以为期。安得中山酒,醒日是归时。 

沽酒酹江神,发船相送饯。船去浪如席,船回风似箭。 

○妾薄命 

妾肌如玉颜如花,长眉窈窈青山斜。深闺学成新妇礼,镜鸾不与留年华。昨朝东邻裁嫁衣,今朝西邻催结褵。自怜孤灯照春梦,年年风雨梨花时。不怨父母贫,不恨蹇修拙。妾生赋命自坎壈,底用闲情写红叶。千丝万丝霜练光,与谁织作云锦裳。千针万针两黼黻,与谁佩服朝明堂。吁嗟妾薄命,薄命可奈何!失时还自羞,失身羞更多。妾宁失时无失身,平生分定月下绳。但把贞心守贞色,肯信婵娟解误人。 

○独骏图 

连天苜蓿青茫茫,盐车鼓车纷道傍。肉鬃汗血不可当,权奇倜傥晦若藏。五之六之无留良,如此独步何堂堂。日三品豆慎所尝,天闲逸气难能量。一尺之棰五尺缰,了与辔络俱相忘。太仆御直俨冠裳,庭前榻上婉清扬。有诏有诏且勿忙,一洗凡马銮锵锵。我观此图笔意长,欲言尚寄田子方。 

○赠督师曹将军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遣桴鼓惊鉏犁。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却虑忘战危。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搜苗狝狩凛弗违,碧油有幢俨军帅。手持虎节谈鱼丽,闽关不以山与溪。歌舞《七德》宣皇威,有来视师省檄飞。将军名已草木知,干戈俎豆睢阳时。已分勾当江南归,流芳奕叶今孙枝。此行且赋从军诗,时清未用歌采薇,天子有道守四夷。 

○泥滑滑 

泥滑滑,日已西。泥深屦滑涴征衣,征衣涴尽不肯归。分明数声行不得,请君更听鹧鸪啼。 

○野宿 

归恨逐春深,迟休欲缩程。远山何处碧,落日故乡明。路改柴门僻,村空石硙鸣。乞蔬仍买米,一宿尚营营。 

○秋感 

宇宙百年身,江湖万里心。世情高枕远,诗味闭门深。白发销穷达,青山傲古今。情知秋亦客,何事感秋吟。 

○时秋积雨霁 

酝酿丰年付老农,挽回凉信报诗翁。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红。帘卷柳阴先得月,簟横梧影早嘘风。天公快我披云愿,万里乾坤一望中。 

○渔父词七首 

万里清江两桨船,一竿一缕水云边。平生不识书与剑,也得醉饱共闲眠。 

呼儿买米得新粳,渔村且喜见秋成。今朝尝新莫草草,好钓鲈鱼来煮羹。 

得鱼穿柳持上溪,溪村杳杳屋稀稀。莫怪渔翁头易白,去年买鱼人又非。 

黄旗纲运牛马走,皂衣追呼鸡狗喧。深傍芦花摇橹去,遥望渔人是水仙。 

本无租赋本无田,不知历日不知年。谁信渔家小船上,独是无怀并葛天。 

黄昏船泊有邻居,明朝船散又还无。君笑我如浮萍草,我笑君似水中凫。 

溪桥竹边有沽酒,携鱼换酒满胡芦。蓬头月上不觉醉,自卷芦叶吹呜呜。 

○悼亡四首 

从事龟山亦偶然,宁知长别恨终天。当时去就商量错,不似牛衣十八年。 

客中自有未招魂,剪纸空教夜祭门。万一相逢今夜梦,恨多应是两忘言。 

奉倩伤神不是痴,人生百感有真机。飘零遗墨残针线,与泪无期自一挥。 

推愁不去竟何如?欲鼓庄盆懒有余。赖是此愁犹解事,避人对客与观书。 

○寄梅村山人二首 

古松树下书阴寒,云亦无心去不还。却怪建州城里梦,一春多在湛卢山。 

去年三客赋荼■〈酉縻〉,忽见新花发故枝。省到死生离合处,春风消得几相思。 

猜你喜欢
  李霜涯·唐圭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王融
  陆锡熊诗集·陆锡熊
  卢挚·隋树森
  劝世歌·佚名
  卷329 ·佚名
  卷261 ·佚名
  卷二百十·陈廷敬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卷十·徐倬
  ●卷四·毛先舒
  高观国词作鉴赏·佚名
  王禹偁词作鉴赏·佚名
  乔知之诗鉴赏·佚名
  雍熈乐府卷之二十·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长城下之哀歌·闻一多

    啊!五千年文化的纪念碑哟!伟大的民族的伟大的标帜!……哦,那里是赛可罗坡的石城?那里是贝比楼?那里是伽勒寺?这都是被时间蠹蚀了的名词;长城?肃杀的时间还伤不了你。长城啊!你又是旧中华的墓碑,我是这墓中的一个孤鬼——我坐在墓

  • 卷三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三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叹息鲁先师生逢周室卑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儒风正礼乐旅【一作旋又作易】象入蓍龟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世衰由我贱泣下为人悲

  •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范晔

    伏湛 子隆 侯霸 宋弘 族孙汉 蔡茂 郭贺 冯勤 赵熹 牟融 章彪 族子义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杨仲良

      徽宗皇帝   逐惇卞党人复用附见   绍圣元年四月壬戌,资政殿学士、降授通议大夫、提举洞霄宫章惇为左正议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制词,翰林学士曾布所草也。上谕布以惇有定策功,不比他人,故特除左仆射。时惇

  • 名山藏卷之一百七·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王享记三◆王享记三东南夷三○东南夷三占城瓜哇彭亨百花三佛齐浡泥苏门荅刺须文达那西洋琐里琐里覧邦淡巴苏禄古麻刺古里满刺加娑罗阿鲁小葛兰榜葛刺

  • 卷之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司马迁

    邱永山 译注【说明】在这篇记载田叔事迹的传记中,作者以赞佩的口吻突出表现了田叔“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的品质和“刻廉自喜”的性格。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瑕疵互见,但瑕不掩瑜,他的忠诚、严于律

  • 薛琡传·李百药

    薛琡,字昙珍,河南人氏。其先祖为代地人,本姓叱干氏。父豹子,魏徐州刺史。琡形貌魁伟,年轻时因有才干而被人称道。为典客令,每引导客人相见,仪表十分美丽。魏帝召见,对他说:“你风度翩翩,姿貌秀伟,后当升进,要作什么样的官?”琡答:“

  • 迎敌祠第六十八·墨子

    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堂密八。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青神长八尺者八,弩八,八发而止。将服必青,其牲以鸡。敌以南方来,迎之南坛,坛高七尺,堂密七。年七十者七人,主祭赤旗。赤神长七尺者七,弩七,七发而止。将服必赤,其牲以

  • 第一卦:《乾卦》·佚名

    乾:元,亨,利,贞。【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初九,潜龙勿

  • 大乘四法经(地婆诃罗译)·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尽其寿量常应修行。乃至虽遇丧命因缘。亦

  • 第三十則 趙州大蘿蔔·胡兰成

    第三十則趙州大蘿蔔舉:僧問趙州: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州云:鎮州出大蘿蔔頭。答人問有三種方法,即是詩經的興賦比。人家問一樁事情,你順理成章的陳述下去,這就是賦的答法。人家問一個道理,你想了想,用個比喻來說明,這就是比的答

  • 第一 大分别·佚名

    一[四波罗夷]依彼智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之世尊,于何处制立第一波罗夷耶?因何人耶?为何事耶?其处有制、随制、不随犯制耶?[于一切处]遍通制耶?[一处]限定制耶?[比丘、比丘尼]共通制耶?不共通制耶?[比丘、比丘尼中]一部众制耶?两部众

  • 爱日斋丛钞·叶寘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

  • 天工开物·宋应星

    中国古代论述农工技术的一部百科全书。明末宋应星著。成于崇祯十年(1637)。次年刊行。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人。他于1634年开始写作《天工开物》,1637年成书。这部书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作了

  • 八窍珠·佚名

    亦称《五义图》。长篇评话。故事述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吏部尚书祝成山愤而辞官归故乡杭州,不久病故。其子祝贤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日路遇任奎之妻崇月娥因婆婆卧病,无钱请医,不得已出售传家之宝八窍

  • 政论·崔寔

    文集。东汉崔寔撰。一卷。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桓帝时拜为议郎,著作于东观。后任五原太守、辽东太守,官至尚书。因世乱,托病不理事,数目免归,建宁中(168—172)病卒。原有集二卷,已佚。严可

  • 无言童子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