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曲律

魏良辅

一, 择具最难,声色岂能兼备?但得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耐久。若发口拗劣,尖粗沉郁,自非质料,勿枉费力。 

一,初学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辨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如学《集贤宾》,只唱《集贤宾》;学《桂枝香》,只唱《桂枝香》,久久成熟,移宫换吕,自然贯串。 

一,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务得中正,如或苟且舛误,声调自乖,虽具绕梁,终不足取。其或上声扭做平声,去声混作入声,交付不明,皆做腔卖弄之故,知者辩之。 

一,生曲贵虚心玩味,如长腔要圆活流动,不可太长;短腔要简径找绝,不可太短。至如过腔接字,乃关锁之地,有迟速不同,要稳重严肃,如见大宾之状。 

一,拍,乃曲之余,全在板眼分明。如迎头板,随字而下;徹板,随腔而下;绝板,腔尽而下。有迎头惯打徹板,绝板混连下一字迎头者,此皆不能调平仄之故也。 

一,曲须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宋元人自有体式。如,《玉芙蓉》,《玉交枝》、《玉山供》、《不是路》,要驰骤;《针线箱》、《黄莺儿》、《江头金桂》,要规矩;《二郎神》、《集贤宾》、《月云高》、《念奴娇序》、《刷子序》,要抑扬;《扑灯蛾》、《红绣鞋》、《麻婆子》,虽疾而无腔,然而板眼自在,妙在下得匀净。 

一,双叠字,上两字,接上腔,下两字,稍离下腔。如《字字锦》:“思思想想,心心念念”,又如《素带儿》:“他生得整整齐齐,袅袅停停”之类。至单叠字,比双叠字不同,全在顿挫轻便,如《尾犯序》“一旦冷清清”之类,要抑扬。于此演绎,方得意味。

一, 清唱,俗语谓之“冷板凳”,不比戏场藉锣鼓之势,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其有专于磨拟腔调,而不顾板眼;又有专主板眼而不审腔调,二者病则一般。惟腔与板两工者,乃为上乘。至如面上发红,喉间露筋,摇头摆足,起立不常,此自关人器品,虽无与于曲之工拙,然能成此,方为尽善。 

一, 《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不宜取便苟且,须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徹唱理,方为国工。 

一, 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婉转为主,各有不同。至于北曲之弦索,南曲之鼓板,犹方圆之必资于规矩,其归重一也。故唱北曲而精于《呆骨朵》、《村里迓鼓》、《胡十八》,南曲而精于《二郎神》、《香遍满》、《集贤宾》、《莺啼序》;如打破两重禅关,余皆迎刃而解矣。 

一, 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有磨调、弦索调之分。北曲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故词情多而声情少。南曲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故词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索,宜和歌,故气易粗。南力在磨调,宜独奏,故气易弱。近有弦索唱作磨调,又有南曲配入弦索,诚为方底圆盖,亦以坐中无周郎耳。 

一, 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 

一, 曲有两不杂:南曲不可杂北腔,北曲不可杂南字。 

一, 曲有五不可:不可高,不可低,不可重,不可轻,不可自做主张。 

一, 曲有五难:开口难,出字难,过腔难,低难,转收入鼻音难。 

一, 曲有两不辨:不知音者,不可于之辨;不好者,不可与之辨。 

一, 听曲不可喧哗,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不可以喉音清亮,便为击节称赏。大抵矩度既正,巧由熟生,非假师傅,实关天授。 

一, 丝竹管弦,与人声本自谐合,故其音律自有正调,箫管以尺工俪词曲,犹琴之勾剔以度诗歌也。今人不知探讨其中义理,强相应和,以音之高而凑曲之高,以音之低而凑曲之低,反足混淆正声,殊为聒耳。陈琴可云:箫有九不吹,不入调,非作家,唱不定,音不正,常换调,腔不满,字不足,成群唱,人不静,皆不可吹。正有鉴于此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一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四十·董康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一句话·闻一多
  于湖词卷一·张孝祥
  卷300 ·佚名
  卷211 ·佚名
  提要·郭知达
  南宋襍事诗卷二·佚名
  卷四十一 五代上·佚名
  卷三百二十三·曹学佺
  苏诗续补遗巻下·施元之
  希澹园诗集巻三·虞堪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五·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五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吾过集【起乙未八月尽丙申四月】自闻建儿之讣三月无诗中秋後三日杨致轩太守偕令叔东崖施子自朂过慰流连信宿聊资觞咏排遣哀情夫丧明之戚贤者以为规吾何人斯敢不知过

  • 唐诗镜卷二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八 杜甫【六】 七言律诗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自注云舍人先世掌丝纶】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

  • 卷五·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五      元 方回 编昇平类 诗家有善言富贵者所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鸳鸯占水能嗔客鹦鹉嫌笼解骂人是也然亦必世道昇平而後可李太白谓唐明皇盛时奉诏

  • 卷下·孙涛

    张巡张巡守睢阳,明皇已幸蜀,逆贼禄山方炽,城孤势促,人食竭,以纸布切煮而食之,时以茶汁和食,而意自如。其谢金吾将军表曰:『想峨眉之碧峰,游豫西蜀;追绿耳于玄圃,保寿南山。逆贼禄山,戮屏黎献,膻臊阙廷。臣被围四十九日,凡三千二百余

  • 越绝卷第一·袁康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   问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何以言之?”“按春秋序齐鲁,皆以国为氏姓,是以明之。绝者,绝也。谓句践时也。当是之时,齐将伐鲁,孔子耻之,故子贡说齐以安鲁。子贡一出,乱齐,破吴,兴晋,疆越。其

  • 卷二·庞元英

      十月,以天章合待制王克臣为工部侍郎,熊本知桂州故也。以水部郎中李文卿为司门郎中,以司门员外郎王谔为水部员外郎,以曾伉为吏部员外郎,以太仆少卿吴安持为驾部郎中,仍专緫牧租券马事。  尚书省凡六曹二十四司。除告身

  • 第九回 充屯长中途施诡计 杀将尉大泽揭叛旗·蔡东藩

      却说秦二世屠戮宗室,连及亲旧,差不多将手足股肱,尽行斫去。他尚得意洋洋,以为从此无忧,可以穷极欢娱,肆行无忌,因此再兴土木,重征工役,欲将阿房宫赶筑完竣,好作终身的安乐窝。乃即日下诏道:  先帝谓咸阳朝廷过小,故营阿房

  • 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鸾掖 辱诸父戏宰猪王·蔡东藩

      却说宋主骏忆念宠妃,悲悼不已,后宫佳丽虽多,共产二十八男。但自殷淑仪死后,反觉得此外妃嫔,无一当意,也做了伤神的郭奉倩,即魏郭嘉。悼亡的潘安仁,即晋潘岳。渐渐的情思昏迷,不亲政事。挨到大明八年夏季,生了一病,不消几日,

  • ◎刑法三·徐天麟

    ○大赦高帝二年正月,赦罪人。(本纪,下同。)六月,立太子,赦罪人。五年正月,兵事毕,赦天下殊死以下。六月,都长安,大赦天下。六年,以豪杰未习法令故犯法,其赦天下。九年正月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十一年正月,立代王,大赦天下。七

  • 杨文忠三録巻三·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视草余録郑僖王薨世絶东垣繁昌二郡王争袭繁昌以兄终弟及为辞东垣谓其父与繁昌俱僖王之弟其父行四繁昌第九奏上召府部台谏集议东角门众相顾莫先发予曰是当如武官袭廕例众皆以为然于是防奏请以东垣进封然

  • 第二节 工 业·吕思勉

    智巧之士,历代有之,但为骄侈者所用,则不能有益于民,而转贻之以害而已。若隋世之宇文恺、阎毗、何稠是也。恺造观风行殿,及其营建东都,已见第一章第四节。阎毗者,隋初以技艺侍东宫。数以雕丽之物,取悦于皇太子。皇太子废,毗坐杖

  • 第七章 恤贫院·梁启超

      一、凡人无业,无所衣食者,许入此院,公家衣食之。  一、凡入恤贫院者,须作苦工,官监督其作工,出入定有时限,各就所能者为之,不能者教之。  一、凡入恤贫院者,亦有安息游观之时,亦许出游,但有时限。  一、凡人恤贫院者,

  • 提要·程公说

    【臣】等谨按春秋分纪九十卷宋程公説撰公説字伯刚号克斋丹棱人居于宣化年二十五登第官邛州教授吴曦之乱弃官擕所着春秋诸书匿安固山中修之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是书前有开禧乙丑自序淳祐三年其弟公许刋于宜春凡年表九卷

  • 卷十一·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一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农器耜説文曰耜耒下耓也耒耜上句【音钩】木也古者耒耜皆以木为之易斵木为耜揉木为耒濮氏曰周颂有略其耜畟畟良耜以起土者言之祭义天子诸侯躬秉耒以手所执柄言之【臣】

  •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圆晖

        正议大夫持节诸军使晋洲刺史贾曾 撰  昔释迦去代。过九百年。天亲菩萨纂论千部。弘宣盖远。发起良多。至于标揭义门训剖名相。文约事广。词微理明。则此对法藏论尤称工也 虽源出婆娑。本诠论藏。若能究根

  • 摄大乘论释 第十四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十四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智差别胜相第十之二论曰。有几种佛法。应知摄此法身释曰。不为显摄法身体。故为此问。为显摄法身证得故为此问论曰。若略说有六种释曰。若广说有无量种。今略

  • 暴君末日·大仲马

    《暴君末日》又名《一个皇帝的爱情悲剧》,是大仲马的一本历史小说,原名为《阿克黛》。小说描写阿克黛爱上了斗虎勇士、竞技和歌唱优胜者琉喜阿斯,随他返回罗马城,谁知琉喜阿斯就是荒淫无耻、暴虐无道的皇帝尼禄。阿克黛

  • 惜香乐府·赵长卿

    十卷。宋赵长卿 (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 《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