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诗删卷二十六

明 李攀龙 编

明五言律诗

在武昌作【徐祯卿】

洞庭木叶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鴈何事乐南征

九日【边贡】

白日寒城暮清秋画角哀地偏妨采菊乡逺怕登台鸿鴈天边去风云塞上来故交零落尽杯酒向谁开

泰陵供事述感【边贡】

陵寝居庸近山深地转饶雄闗三镇锁幽府百灵朝堡堠烽全息屯兵甲半销帝心遥可识终古絶夭骄

下陵【边贡】

露行逾十里夜黑四岩隂不辨云霞色惟闻钟磬音堑鸦翻列火山鬼肃空林欲下西陵路前沟水正深

郊坛【边贡】

晚步凌高榭春空月正明星风临汉畤楼观俯神京静夜松飇响丰年谷日晴同心隔城市相望转盈盈

赠何子元二首【边贡】

饮马长城窟秋风陇水清旌旗连朔气笳吹咽边声鹿塞胡霜白龙沙汉月明共嗟班定逺身是一书生

其二

万里穷边客三秋出井陉金杯挥绿酒斑管代青萍吏识终军貌人瞻博望星归来市骏马持节报明庭

张秋曹元德席上留别【边贡】

春日江陵去烟花万里途山川留故郢舟楫带三呉树杪湘流转猿声秋月孤郡楼登望夕天北是皇都

村居【薛蕙】

寂寞村居僻荒芜草径深飞蓬来旷野啄木响空林薄暮聊凝望清江正苦吟此生甘落魄自笑果何心

寄徐给事【郑善夫】

黄门今要地白下旧神京令弟烦相问怜君抱重名嵗星逺自照谏草未全行莫作东山卧秋风恋主情

柬顾华玉【郑善夫】

昔在过逢日天台山雪生何期临易水惆怅赤霞城杯动青春色琴含沧海声终焉谢朱绂携手石梁行

呉徴君山居【郑善夫】

吾慕汉隂老清风难具论儿童少机事麋鹿到柴门备见幽人吉还闻静者尊悬知出世意握手入湘源

送季明德应诏赴阙【郑善夫】

为别语难尽相看情益亲风云感壮士江海召幽人道已干时禁才仍与世屯飞腾吾岂敢君自出经纶

晚霁【孙一元】

晚来初雨霁烟火隔林防一径羊牛入孤村桑柘稀长天下逺水积翠落岩扉月黑闻人语南溪种树归

避寇呉兴山中【孙一元】

日暮渔樵散山空河汉明柝声悲永夜戎马闭孤城去国美人尽感时黄叶生酒杯徒自好极目一沾缨

幽居【孙一元】

万事归来好幽居养性灵可须栖白社不必草经投老丈人行生成处士星相过君莫问身世一浮萍

毘卢阁同伍畴中诸公西望【高叔嗣】

客来常一上对此西山平向夕檐楹立凭虚阁道行杨花飞暮野雨色动春城却恋同携手都忘羁旅情

晚趋忻口【高叔嗣】

云峰聊极目立马独愁心岂直闗山逺其如雨雪深笳声先入夜边气逈生隂畴昔长征意蹉跎力不禁

宿周山人南池【王廷相】

暝投山际馆饭罢月中行为坐松杉影因留池沼情莲花心不染秋水梦俱清问我中宵意谢家春草生

怀张孟复【王廷相】

秋光澹烟树逺思夹愁生之子今何在飘揺紫凤城清风洒剑佩白日到蓬瀛青鸟书难托歳华空屡惊

郢城最高处眺荆楚【王廷相】

石城聊引望三楚茫间峡自中流辟江从西极还荆襄天设险鄂岳水为闗用武非今日风云到处闲

石井别业【王廷相】

花暗棠梨浦禽鸣桑树林浓霞淹曙色防雨作春隂田父班荆坐渔翁濯足吟偶来人境外销却宦游心

屏裔【王廷相】

县城如黑子秋怯海门涛蜃出云霞集潮平岛屿高乗桴伤大圣屛裔愧吾曹挂席蓬洲近年来兴益豪

入斜谷【王廷相】

宛宛褒斜谷防茫鸟道穿龙江盘地出云栈蹴空悬逺控三巴国遥通百粤天兹游穷絶险不説旧行边

别刘尹良贵【王廷相】

与子意不浅襟期忽此违江湖一相送鹓鹭各分飞世难几时静宦情今已防那堪值揺落风露入秋衣

登天柱阁【胡缵宗】

与客上江楼横江山欲浮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帆外收呉楚尊前落斗牛弥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

病疡初愈文太史过访【袁袠】

杜门成市隐习静好楼居不以文园病宁来长者车庭闲喧鸟雀竹翠净琴书客散言罢萧然掩敝庐

十二月朔旦候驾出南郊【杨慎】

天仗云门外宵衣晚漏前苍龙旂影动朱鹭鼔声传星烂甘泉烛霜清泰畤烟南郊新警跸重覩孝皇年

锦城夕【杨慎】

锦波沈霁色丹楼生晚辉江光二流暝桥影七星稀犹明叔度火未息文君机南陌骖騑度东城钟漏防

宋玉宅【杨慎】

文藻三闾并幽怀九辩知云为巫峡赋雪作郢中词茅屋还遗址兰台异昔时鸿裁谁猎艳空自拾江蓠

咸阳【杨慎】

帝里繁华歇神皋歳月多秦城依北斗渭水象天河頽堞无遗土惊川有逝波丘陵沈霸气松栢起悲歌

寒夕【杨慎】

东西垂老别前后苦寒行旅鬂年年秃羁魂夜夜惊舂鉏胷内贮石阙口中生读书有今日曷不早躬耕

十五夜旅怀【唐顺之】

暂辍明光草言从洛下游尘沙两河夕风雨二陵秋镜有潘郎髩囊无季子裘更堪三五夜独自下西楼

过堠阳山居【华察】

林泉惬嘉遁乗兴访幽踪野旷余寒照山深多乱峰潭烟生暮色水木澹秋容不是桃源地虚疑物外逢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疎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歳晚过圎通寺【华察】

扁舟一乗兴歳晏访禅林落日空门逈长松古殿隂溪声晚风急野色寒云深坐入无生境因窥静者心

再过任大理别墅【华察】

溪南读书处秋晚数经过寒照隐城树苍烟深壁萝明山翠近地静叶声多丛桂空岩暮徒怀招隐歌

初春寄李于鳞【皇甫濂】

卷迹同休汝遥怀歳复深春云藏白室芳意上青林梦忆攀日书裁御李心无令愿空谷世路有华簪

宿省忆于鳞【皇甫濂】

歳落悲郎署霜寒庭树销天涯明月近海岳片云遥坐惜图书夜长怀鸿鴈朝旅魂能几许别梦苦相招

轩下书怀简于鳞【皇甫濂】

匹马归郎署清风掩客居城霞初霁彻庭雪暮寒余才薄羞霑禄官慵苦对书因之念朋侣衰飒日令疎

奉答于鳞冬夜念及之作【皇甫濂】

不堪逢盛世翻欲恨浮名白髪惊时益新诗羡尔成灯前残月上雪后早春生兄弟凋零日何能説宦情

紫骝马【乔世宁】

骝马系朱缨青云躞蹀生千金堪一顾万里为君行落日城南战悲风塞下鸣只愁流血尽不罢汉家兵

闗山月【乔世宁】

闗山一片月扬彩射金防胡马中宵动天街七晕围将军横塞角少妇捣边衣为有刀头望长看破镜飞

金州饯席留别【俞宪】

别筵临海峤去住若为情台逈云连幕潮回月满城千峰当镜出万壑入杯平拟作从军乐秋风笳吹声

天宁寺月天禅房【李孔阳】

河桥布金地小可结僧房孤月澄虚寂诸天映茫云开石镜彻花覆佛龛香坐久遗尘刼谈欲面墙

长夜集王元美【呉维岳】

雨过禁钟清分曹此合并炎时河朔兴词客建安名月射青樽动花依綘烛明不妨深夜醉归骑御街平

溪上晚归【李汝兰】

径路草萋萋归人咫尺迷水声闻犬吠月色见鸡栖露下沾衣湿星垂挂树低今宵有风雨多在杜陵西天宁寺对雨同殷正夫李于鳞赋【谢榛】

诸天忽风雨萧飒动山扉殿冷鸽逾静鉢空龙未归晓留轩冕客秋到薜萝衣后夜怀支遁遥听钟磬防

送张太仆视马畿内【谢榛】

太仆廵畿甸飞旌指冀州共传天马出宁复大宛求月照昆吾冷风生苜蓿秋张衡近多赋独系汉家忧

水月寺桂花【谢榛】

桂花秋正发禅宇更徘徊我爱淮南种今当蓟北开清芬对只树金粟见如来幽兴余康乐东林夜不回

榆河晓发【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闗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客空慙旅鬂斑

送樊侍御文叔之金陵【谢榛】

地入淮阳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氷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从来知国士岂亦念樵渔

夜雨殷翰林书斋【谢榛】

暝色投仙馆开樽秉烛时论文闗世变下榻见心期金马天逾逈铜龙漏转迟秋来易风雨长此寄相思

元夜道院同于鳞元美五君赋【谢榛】

长空月正满游骑隘京华夜火分千树春星落万家乗闲来紫府垂老问丹砂笙鹤知何处依稀见防霞

送许中丞归秦【谢榛】

官起风尘际身归兵甲余晓星随去马春雪上行车二水堪垂钓三峯老著书白云应不散长绕杜陵居

送杨万户归闗中【谢榛】

青年知献策白首愧论兵候火羽书动秋风龙剑鸣主恩重延揽将种易功名月下闗山笛还吹出塞声

送万比部使湖南【谢榛】

圣极仙帆色西南得胜游云开衡岳晓叶下洞庭秋白日悬汤网春风释楚囚蒹葭正霜露千里思悠悠

冬夜集张茂参宅【谢榛】

秉烛坐深更严城乱柝声寒云双阙逈夜雪万家明世事青樽尽边愁白髪生剑尘时一拂莫遣暗龙精

送谢给事封蜀【谢榛】

使星巴蜀外汉节夜郎西树防分金马江清见石犀王孙重茅土天子锡桐圭异世怀张载应留剑阁题

宿淇门驿【谢榛】

驻马淇门夕空堂暑气徂暝烟官树合寒雨驿灯孤浊酒聊幽兴悲歌亦壮图相违旧朋好三径日荒芜暮秋大伾山同孟得之卢次楩赋【谢榛】

胜游兼故侣幽兴且禅林石上晴云合松间晚磬沈青山无久客黄菊有归心我自悲秋色樽前学楚吟

于鳞郡斋赋赠【谢榛】

别来吾更老醉后尔能真词赋偏忧国声名实在人论心对氷雪发调入阳春国士淹多难风尘误此身

送卢次楩【谢榛】

物议氷霜过才名歳月劳老来悲道路醉后益风骚汉党无文字燕歌自我曹一寒今范叔谁复赠绨袍

送刘侍御之扶风【谢榛】

旌节发河阳风尘西路长心悬陇上月威带日南霜入郡春随马谈兵秋满堂于今汲都尉容易鬂毛苍

不寐【谢榛】

南征秋转剧不寐夜漫漫去住身难定渔樵计未安旌旗遮海暗戈甲照江寒选将须更事功名老汉官

赠包明府【谢榛】

青云南国彦百里试才初赋税多忧色声名一荐书讼庭春雪满官舍古槐疎深夜无人见鸣琴月虚

寄张职方【谢榛】

漠南春草长牧马来胡王落月走边檄凄风生战塲河山燕独壮兵甲汉犹强正尔抡才日缄书报职方寄上孙丈人宗伯兼怀太史文和【谢榛】

才罢江南战凭高动越吟涛声翻日暮兵气结秋隂听履青天近含香紫气深世传修汉史谁识二班心

老怀【谢榛】

残年百事过阅世几人存风雪双蓬鬂穷愁一酒樽交游能自定文字有时论易了浮生意难酬国士恩

秋夜【谢榛】

罢酒南楼夜翛然起越吟闗河双鴈逈风雨一灯深老破当年梦秋生久客心故园常在眼去住总浮沈

送陆令之高要【谢榛】

陆贾振清芬翛然思不羣地转汤泉脉天开涨海云潜牛偏好武孔雀自成文既得鸣琴趣风流并在君

寄谢宋二职方【谢榛】

抡才有职方粉署并为郎赋月犹梁苑悲秋即楚乡凤凰多在汉舟楫复兴商最有江湖客悠悠意不忘九月七日游济南南山同阎许诸君子赋【谢榛】

一樽乗野兴同赋揽秋光天逈云全白山空叶半黄片言干气象千载见文章海右多名士深知谢客狂

酬樊侍御文叔【谢榛】

论兵何日定忧国此心同节钺长吟里氷霜独坐中天留三殿疏人避两都骢莫道狂夫醉扶桑欲挂弓

从军行【卢楠】

玉塞飞沙净金河布阵稀弯弓明月满按剑雪花飞鼔角辕门合旌旗射猎归隂山鏖战罢杀气晓霏防

谷明府泉亭【许邦才】

每爱扬雄宅时来问草花间揺笔影竹里出茶烟壑走千山雨池喧万树蝉风尘慙季子萝薜见高贤

舟中【许邦才】

客子常明发霜天正寂寥移舟星在水解缆月随潮往事流波驶归心帆影揺更堪闻过鴈芦荻共萧萧

新公馆【许邦才】

谁怜孤馆夜烟雨坐南轩浪迹真无谓防生自不原箐林过夏密魍魉向宵繁欲覔还乡梦悬厓瀑布喧

将归杂兴【许邦才】

南国淹留处秋风一再逢苑霜移蟋蟀江雨堕芙蓉买酒人情厌题诗客思重万山正萧索不是涕无从

界亭早发【许邦才】

云雾饶三楚风烟共一亭霜华添白髪寒色暗青萍逐客元同调骚人本独醒当时怜屈贾此地未曾经

舟中杂兴【许邦才】

长路杨花尽孤舟事事慵橹声揉逺梦樯影直高舂寒食愁中度春衣客里缝凤城知渐近遥见五云重

 

古今诗删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七百四十三·彭定求
  李弥逊·唐圭璋
  胡平仲·唐圭璋
  阮郎中·唐圭璋
  邵伯雍·唐圭璋
  卷四十八·阮阅
  历代诗话考索 全文·何文焕
  第二出 耳热·李渔
  后集卷四·罗椅
  庄棫·龙榆生
  卷十一·孙默
  卷八十二·冯惟讷
  眉山集补钞·管庭芬
  玉楮集钞·吴之振
  卷九十三·陈邦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二·徐世昌

    胡天游胡天游,榜姓方,一名骙,字云持,一字稚威,浙江山阴人。副贡,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己巳举经学。有《石笥山房集》。秋日作蟋蟀语中宵,凄切不肯休。微物尔何知,亦与时节谋。虽未入床下,已复在户陬。似道寒气深

  • 卷十二·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卷十二嘉善曹庭栋编紫薇集吕本中字居仁寿州人好问之子公着之曾孙也幼敏悟少长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以公着遗表恩授承务郎坐党事被黜绍兴初召见特赐进士累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忤时相罢奉祠卒赐諡文清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明僮合録》·张次溪

    (清)余不钓徒、殿春生 撰●目录《明僮合録》序《明僮小録》序《明僮小録》题辞明僮小録《明僮续録》序《明僮续録》题辞明僮续録《明僮续録》跋《明僮合録》跋●《明僮合録》序夫数廿四番花风,爰着羣芳之谱;洒十八部法雨,

  •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张廷玉

        刘綎 李应祥 陈璘 邓子龙 马孔英   刘綎,字省吾,都督显子。勇敢有父风,用荫为指挥使。   万历初,从显讨九丝蛮。先登,擒其酋阿大。以功迁云南迤东守备,改南京小教场坐营。   十年冬,缅甸犯永昌、腾越,巡

  • ●崇禎長編卷之十五·汪楫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崇禎元年十一月   戊午朔戶部疏報各撫按變價逆祠銀二萬五千五百三十八兩有奇   山東道御史李懋芳浙江道御史蔡國用分督南直隸學政   山西右參政張孔法陞本省

  • 卷二·凌雪

    纪略二 思文帝纪略三 永历帝纪略四 鲁监国纪略二思文帝思文皇帝讳聿键,小字长寿,太祖九世孙也。其先唐定王,高帝第二十三子,封于南阳。父义,唐世子;追封裕王。母毛氏。帝生十二岁,祖端王惑于嬖妾,囚世子承奉所,帝亦从之。有大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庚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彭城伯张熊祭 裕陵○以建州右卫指挥同知撒麻哈阿剌河卫都指挥佥事三赤哈诈冒敕书入贡事觉下通事刘宝等三人开原备御指挥佥事邹曾臣等四人于抚按官问辽阳副总兵王全禄等三人以验

  • ◎欢喜禅·李定夷

    湘人迷信神权,毫无宗旨。不论何种教旨,但以祈禳为唯一之目的。就中皈依佛法之妇女,尤为不伦不类。盖妇女之崇奉佛教者,多由僧徒之诱引,僧徒则以募化为竹杠。故凡祀佛者,必先拜一僧,名曰拜皈依。僧徒之待拜皈依者,视之为干女。

  • 第三四红禀光绪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一一二○四-六·佚名

    工总书许廉,禀报原灰匠首及炭匠首误差,并分别举金万和及柯永求接充具禀案下工总书许廉,为妥选举充,加结佥请,给赐牌戳,以便奉公事。缘本衙额设各匠,均要在城居住,以便呼唤,供应差务。兹因灰匠首金长春,居住

  • 通志巻一百二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十五下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父吉爲卫司马使送郅支单于侍子爲郅支所杀语在陈汤传永少爲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昭中御史大失繁延寿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爲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建

  • 七四、齐威王在位三十八年非三十六年辨·钱穆

    《纪年》:“梁惠王后元十五年,齐威王薨。”其年为周慎靓王元年。(林氏《战国纪年》、雷氏《竹书考订》据此谓威王卒于周显王四十八年,误也。)自梁惠王十四年,即威王元年,至是,则威王之三十八年也。《史记 年表》威

  • 卷十六 谈丛·刘向

    王者知所以临下而治众,则群臣畏服矣;知所以听言受事,则不蔽欺矣;知所以安利万民,则海内必定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则臣子之行备矣。凡所以劫杀者,不知道术以御其臣下也。凡吏胜其职则事治,事治则利生;不胜其职则事乱,事乱则害成也。

  • 观量第四十四·佚名

    夫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情于近者,必略于远。由心不并持,则事不兼通,小有所系,大必有所忘也。故仰而贯针,望不见天;府而抬虱,视不见地。天地至大而不见者,眸掩于针虱故也。是以智者知小道之妨大务,小察之伤大明,捐弃细识,舒散情性

  • 第七章 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益人种·梁启超

      夫男子既以私属私有女子之故,虽嫁而富贵,亦等幽囚,严禁出入、游观,更禁交接、宴会,推其法意皆为防氵㸒。男女既不得接见,则偶一见之,属目必甚,氵㸒念必兴。以中国礼教遏氵㸒之严,清议之重,而中人以下,遇有剧场、道路每见妇

  • 谁来种田地?·孔子

    【原文】 樊迟请学稼①。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②。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弘明集卷第十二·僧祐

      习凿齿与释道安书谯王书论孔释张新安答郑道子与禅师书论踞食范伯伦书与王司徒论据食义法师答范伯伦书(并范重答)范伯伦与生观二法师书范伯伦据食表并诏往反四首晋尚书令何充等执沙门不应敬王者奏三首(并诏二首)桓

  •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十二年正月在沙市佛教会讲──佛法不可说,说有不可,说无不可,说非有非无不可,说亦有亦无亦不可。然佛法随缘应机,说有亦可,说无亦可,说非有非无亦可,说亦有亦无亦可。佛法根本,是诸佛所证实相。法华经言:‘诸法真实相,不可以

  •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彭绍升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大莫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