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僧弘秀集卷三

宋 李龏 编

防国十首

题王乔观傅道士所得

王乔已去空山观白云只今凝不散坛场月露几千年徃徃笙歌下天半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苗忽见一人擎茶椀蓼花昨夜风吹满自言住处在东坡白犬相随邀我过松间石上有棊局能使樵人烂斧柯

归山作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好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前隐逸传每日三时防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松牕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懐世上空漫漫

别盛安

情人取次几淹留别后南州与北州月色为怜今夜客砧声那似去年秋欲除豺虎论三畧莫对云山咏四愁亲故相逢且借问古来无种是王侯

逢灵道士

浮丘山上见黄冠松栢森森登古坛一茎青竹以为杖数颗仙桃仍未餐长安市里常卖卜武陵溪畔每烧丹缩地徃来无定所花源到处路漫漫

伤蔡处士

箧中遗草是琅玕对此空令洒泪防三径尚余行迹在数萤犹是映书残晨光不借泉门晓暝色惟添垅树寒欲问皇天天更逺有才无命説应难

访云母山僧

森然古岩里净行一番僧松下滤寒水佛前挑夜灯莲花国土异贝叶梵书能想到空王境无心问爱憎

题王班水亭

湖上见秋色旷然如尔懐岂惟欢陇亩兼亦外形骸待月归山寺弹琴坐暝斋布衣闲自贵何用谒天阶

许州郑使君孩子

毛骨贵天生肌肤片玉明见人空解笑弄物不知名国器嗟犹小门风望益清抱来芳树下时引鳯雏声

怆故人旧居

惆怅至日暮寒鸦啼树林破堦苔色厚残壁雨痕深命与时不遇福为祸所侵空余行径在令我叹人吟

临川道中

出谷入谷路囘转秋风已至归期晚举头何处望来踪万仞千山鸟飞逺

无可二十五首

游山寺

千峰盘路尽林寺昔何名歩歩入山影房房闻水声多年人迹絶残日石隂清自可求居止安闲过此生

寄青龙寺原上人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高杉残子落深井冻痕生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秋寄从兄贾岛

暗虫喧暮色黙坐思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囘直至今

送李骑曹之武宁

一嵗一归宁凉天数骑行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纵猎旗风卷听笳帐月生新鸿引寒色囘日满京城

秋日寄厉先軰

杨栁起秋色故人犹未还别离俱自老少壮岂能闲夜雨吟残烛秋城忆远山何当一相见语黙此林间

赠诗僧

寒山对水廊竹叶影侵堂洗药氷生岸开门月满牀病多身又老枕倦夜兼长来谒吾僧者呈诗问否臧

送吕郎中赴沧州

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斾旌路遥经几郡地尽到孤城拜庙千山緑开楼遍海清何人共束望日向积涛生

书马如文石门居

别业逸高情暮泉喧客亭林囘天阙近雨过石门青野果谁来拾山禽独卧听要迎文防友时复扫柴扃

送章正字秩满东归

朝衣登别席春色满秦闗芸阁吏谁替海门身又还寻僧流水僻见月逺林闲虽是忘机者难齐去住间

送姚宰任吉州安福县

落絮满衣裳携琴问水乡挂帆南入楚到县半浮湘吏防翠禽下庭闲斑竹长人安宜逺泛沙上蕙兰香

送李少府之任临邛

邛南方作尉调补一何卑发论惟公干承家乃帝枝山长风袅栈江防石和澌旧井王孙宅还寻独有期

送僧归中条

夜叶动飘飘寒来话数宵卷经归物外转雪下山椒旧坐松杉大难行水石遥元戎宗内学应就白云招

赠圭峰禅师

絶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雾交高顶草云隠下方灯朝满倾心客谿通学道僧半旬持一食此行有谁能

金州别姚合

日日西亭上春留到夏残言之离别易勉以道途难山出一千里溪行三百滩松间楼里月秋入五陵防

陨叶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李常侍书堂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涂油日早阅椠幌风轻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送邵锡及第归湖州

春闗鸟啼罢归庆浙烟西郡守招延重乡人慕仰齐橘青逃暑寺茶緑隔湖溪乘暇知髙眺微应辨防稽

送清散游太白山

卷经归太白蹑藓别萝龛若履浮云上须防积翠南倚身松入汉瞑目月离潭此境堪长徃尘中事可谙冬晚姚谏议宅防送元绪上人归南山

禅客诗家见凝寒忽告还分题囘谏笔留偈出商闗盘径缘高雪开房在半山自知麋鹿性亦欲离人间

春晚喜悟禅师自瑠璃上方见过

瑠璃师到城谈性外诸经下岭雪霜在近人林木清苔痕深草履瀑水滴铜瓶乐问山中事宵言彻晓星

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

宵清月复圆共集侍臣筵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禅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此防东西去堪愁又隔年

冬中闻从兄岛游蒲绛因寄

遥遥行李心苍野入寒深吟待黄河雪眠听绛郡砧差期逢缺月访信出空林何处孤灯下只闻嘹唳禽

送李长官之任东井

江盘栈转虚吏拜行车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市饶黄犊卖田蹑白云鉏万里千山路何因欲寄书

宿安国简公院

雨后清凉境因过欲不囘井甘桐有露竹迸地多苔幡映宫墙动香从御苑来青龙旧经疏寥落有谁开

夏日送崔秀才

南方山水地念子为贫游纵是逢佳景那能缓旅愁夕阳行逺道烦暑在孤舟莫向巴山过猿啼蹙泪流

猜你喜欢
  ●卷二·杨际昌
  卷一·何汶
  第二十三出 返棹·李渔
  第二折·贾仲明
  第一折·马致远
  卷十三·佚名
  卷三百八十二·曹学佺
  歳时杂咏巻十三·蒲积中
  唐诗拾遗卷九·高棅
  卷八十八·陈元龙
  卷六十五·陈元龙
  卷十·陈邦彦
  提要·吴融
  卷四·陈镒
  水南词·陈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mdash

  • 列传第三十六 李安人 戴僧静 桓康 焦度 曹武吕安国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李延寿

    安人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随父在县,宋元嘉中,县被魏克,安人寻率部曲自拔南归。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事平,明帝大会新亭楼,劳诸军主。摴蒱官赌,安人五

  • 杂传第四十一·欧阳修

    ○王景崇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明宗即位,拜通事舍人,历引进阁门使,驰诏方镇、监军征伐,必用景崇。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晋亡,萧翰据京

  • 元经卷十·王通

    [庚戌]隋文帝开皇十年春[辛亥]经开皇十一年春帝正月,焚陈宝噐[丁酉以平陈所得古噐,多为妖变,故焚]。三月突厥献七宝椀。[壬子]经开皇十二年[癸丑]经开皇十三年春,新作仁寿宫。[甲寅]经开皇十四年春,诏州县吏三年一代[不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弘治六年六月癸亥朔○甲子巡抚保定等府右副都御史张琳及锦衣卫百户仝銮应诏陈言内一条俱请宥谪戍御史彭程及左迁御史任仪銮奏又谓带俸指挥许宁都指挥张琼各负方镇之才足当一面之寄昔因微过置之闲散请加擢用冒认皇亲罪

  •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关外王辽阳人,绿林之豪也。遇事横,舆论对之咸有微言,佥谓鉴张前之助皖,后之助皖,将来难免与直翻脸。今果然矣。王出身胡匪,天性难移,当其入关劫械后,又至京向财部索饷。时曹汝霖为财长,无以应,乃避不见面。关外王异想天开,在西

  • ●张序·杨捷

    国家大一统之业,内安外宁,风行草偃,固已几三十年。顿兵不减,乃鲸鲵余孽杈牙江海,恃其舟楫倏忽于巨浸骇浪之间,屡逋天讨。迄乎三藩僣逆,益乘瑕伺隙,狡焉启疆。戊午之夏,妖氛弥炽,蹂躏闽中漳、泉诸郡,乘城跨邑,滨海千余里为之失守。

  • 卷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三 【起丙申梁武帝天监十五年魏孝明帝熙平元年○止丙午梁武帝普通七年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凡十一年 表例说 见第四十六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五十三>

  • ●郑氏史料续编卷九目录·佚名

    三三七、两淮巡盐御史高尔位揭帖(报明差内一应钱粮)顺治十六年十月十六日(一○四三)三三八、浙江巡抚佟国器揭帖(恭报大兵到浙日期)顺治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一○四四)三三九、顺治十六年十月敕谕(一○四五)三四○、福建总督李率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靖郭君相齐史记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宣王九年田婴相齐宣王卒湣王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纪年梁惠王后元十三年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 十四年薛子婴来朝 十五年

  •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姜姓齐国,是春秋时代我国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在地理上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自

  • 卷十 万章章句下·朱熹

     凡九章。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

  • 诗序上·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诗序上朱子辩说诗序之作说者不同或以为孔子【程子曰大序是仲尼作】或以为子夏【朱子曰王肃沈重亦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或以为国史【程子曰国史

  • 齐大饥(1)·戴圣

    ——做人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

  • 卷二十三·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二十三文公【公名兴僖公母母声姜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忠信接礼曰文】周【襄王二十六年鲁文公八年襄王崩子顷王立文十四年顷王崩子匡王立】郑【穆公二年】齐【昭公七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宗赜慈觉

    上堂如遇公界上堂。早参粥罢不放参。天明开静。首座率大众坐堂。闻一通鼓。首座大众上法堂内次第雁行侧立。近法堂座为上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於大众前自为一班次第而立。自余头首依众而已。如有退院长老。在首座上

  • 卷一·丹霞子淳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一则 青原阶级(参学) 示众云。有修有进索论高低。无证无为那消升降。只如行不出户坐不当堂者。甚处安排则是。 举青原思禅师问六祖大师。当何所务即得不落阶级(这边如稳当。那畔自相应)。

  • 净土十要·智旭

    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本书系将净土教义之论书编集成十种。从第一卷阿弥陀经要解一卷(明代智旭)至第十卷西方合论一卷(明代袁宏道)。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