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序

国家大一统之业,内安外宁,风行草偃,固已几三十年。顿兵不减,乃鲸鲵余孽杈牙江海,恃其舟楫倏忽于巨浸骇浪之间,屡逋天讨。迄乎三藩僣逆,益乘瑕伺隙,狡焉启疆。戊午之夏,妖氛弥炽,蹂躏闽中漳、泉诸郡,乘城跨邑,滨海千余里为之失守。庙堂赫然震怒,思得伟略奇才,底定疆圉,爰命江南提督杨公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充福建全省水陆援剿提督总兵官,旋复晋公昭武将军;会同大将军、制抚诸镇,相机扑灭。拜命之日,公毅然曰:『吾自束发从戎,受国殊恩,晋官今秩,昔奉简书镇闽右,闽海情形吾所悉稔,今狂寇窃发,舍老臣,其谁责焉』!克期就道,请以江南劲旅二千名自随;盖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驱市人而战,法所忌也。星驰度岭,谒大将军于军次,抵掌发策,凡山川之险塞、贼势之虚实、军镇之勇怯、攻讨之先后,若烛照数计而绳卜者然。大将军喜动颜色,相需如左右手。已而满、汉大兵及各镇征调之兵络绎先后至。一战而夺洛阳桥,再战而毁陈山坝,三战而复江东桥、夺狮子山,乘胜逐北,破贼如取诸寄。乃复会商制抚诸公,水陆继进,直抵厦门、金门,歼其渠魁,抚其胁从,贼势穷远遁;凡三载而闽地悉平。公曰:『是役也,圣天子庙谟、大将军及制抚诸公胜算,老臣何力焉』!公诸令嗣俱籍金马,列侍从,熟悉其指挥方略,恐失而弗传也,因裒辑公前后奏疏咨会及诸文稿,汇为十三编,曰「平闽纪」;寓书京邸,索余言为冠。余流览披阅,不胜有慨于公之智深而勇沉、仁至而义尽,虽古名将不足多也。

何也?为将之道,功名居后,材略居先,抚剑疾视,一夫雄耳。汉之绛灌、唐之褒鄂,未尝不桓桓趫趫,一代虎臣;试叩其运筹决胜之方,临危制变之策,则舌挢色沮,格格不吐;其中无预定者存也。若晋之羊太傅、宋之岳忠武,裘带雍容,图书闲适,未尝不艳称千古;至于搴旗取将,决颈争首,则又有以知其不能,盖人各有所短长,未可强也。淮阴坛上之辞,武侯隆中之语,卫公兵法之对;坐而言,起而见诸行事,其庶几乎!公以伏波、充国之年,歼卢循、孙恩之寇,观其拜表即行,誓师慷慨,固已全局在胸,始终洞澈。其与大将军及制抚诸公往还商酌之言,不逾铢两;天子以讨贼之任付公,公亦以讨贼自任而无所迟回瞻顾,非其素所蓄积者然乎?

今读公入告诸疏,激昂忠壮,而辞旨则温然蔼如,无金戈之气;移商诸檄,精详剀切,而立言则宽恭和衷,无矜伐之容;布告将领,晓谕士民,壮国威作军忾,而寓意则开诚布公,附循和易,无夸大震厉之词。

先是闽之人迫胁于强寇,数叛数服。公以靖寇必先安民,所过市肆不惊,卧反侧子于衽席。又滨海之地,耕桑久废,饥馑洊臻,公移商制抚,远近转输,多方账贷,全活者百万。是盖以元老之猷,行良牧之事,又有迥出寻常将略之外者。

天子嘉公之功,复以江南重地畀公坐镇。而从行诸将士亦得铙吹而归。吴人于其归也,有东山霖雨、衮衣绣裳之歌焉。今穷海之寇,束身稽首,汪洋千万里之外,辟为郡邑、隶之编氓,得从古所未有殊猷,盛迹远越汉唐,非公之先驱芟夷而迫蹙之,不至是也。余备员史馆有年,其于四方征伐之事,颇得厘辑以为史书殿最。是纪也其以当武成之一则乎!是为序。

康熙甲子孟夏朔日,通奉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一级,京口治年家眷弟张玉书顿首拜撰。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班固
  志第二 历中·沈约
  列传第二十·李延寿
  卷四百三十八 列传二百二十五·赵尔巽
  卷三十四 前秦録二·崔鸿
  路史卷二十二·罗泌
  通志卷六十一·郑樵
  何远传·姚思廉
  学历史的地方·沈从文
  汉纪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丁酉、157)·司马光
  卷六十三·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卷七·佚名
  食货二九·徐松
  196.苏东坡游赤壁·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五·彭定求

        卷125_1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王维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   以奉粢盛。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疈瓜抓枣。仰厕群贤

  • 卷二·阮阅

      ●卷二·达理门  世传冯瀛王诗曰:“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公观此理,天道甚分明。”又曰:“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

  • 第十八章 祖饯都门·屠隆

    【挂枝儿】〔小外扮郭子仪冠服将士从上〕结发从戎经百战。一朝裏建节登坛。万死余生。千秋高义。河桥忍别恩官。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下官郭子仪。吐蕃之役。

  • 名山藏卷之六·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六◆典谟记六成祖文皇帝一○成祖文皇帝一成祖文皇帝御讳棣太祖第四子也 【 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石贡妃所诞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

  • ◎冯国璋失败原因·刘以芬

    冯(国璋)段(祺瑞)执政时代,府、院之间,明争暗斗,至为剧烈,为世人所尽知。其实两人之积不相能,由来已久,并不自此时始也。当革命军占领武汉,冯率师南下,夺回汉阳,清廷大加赏赉,赐以爵位。正在踌躇满志之际,袁(世凯)恐其图功心切,不明己意

  • 第二十七卷 待访目·缪荃孙

    苏州府汉外黄令高彪碑光和七年,宋绍兴中出土,碑在郡斋。见《隶释》。汉杜子恭墓碑在西郭门外。见《寰宇记》。汉朱氏墓碣始平二年,在吴县穹窿山。见《舆地纪胜》。按汉无“始平”年号,二字必有误。吴偏将军凌统

  • 第三卷 吴 梁·缪荃孙

    吴禅国山碑在宜兴拓本高一丈,广一丈,篆书,四十三行,行二十五字。□□□□□□□□□□□□□□□□□□□□□□□□□右第一行。凡《云麓漫钞》及《荆溪外纪》所阙之字,并作□。其二书所有,而今碑文漫灭莫辨者,于字外作〈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七 元纪十一·纪昀

    元纪 【十一】明宗 【一】 文宗○明宗明宗皇帝讳和实拉武宗子也母伊奇哩氏武宗生二子长即帝次图卜特穆尔成宗无子武宗入继大统立弟仁宗为皇太子约以次传 于帝及仁宗即位乃立英宗为太子于是封帝为周王出镇云南置常侍府

  • 子张篇·孔子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

  • 卷五十七【起哀公元年尽五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十七【起哀公元年尽五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哀公【音义】【陆曰哀公名蒋定公之子盖夫人定姒所生敬王二十八年即位諡法恭

  • 四 詹姆士论实验主义·胡适

    本章的题目是《詹姆士论实验主义》。这个标题的意思是说,本章所说虽是用他的《实验主义》一部书做根据,却不全是他一个人的学说,乃是他综合皮耳士、失勒、杜威、倭斯袜(Ostwald)、马赫(Mach)等人的学说,做成一种实验主义的总

  • 法昌遇禅师·惠洪

    禅师名倚遇。漳州林氏子也。为人奇逸。有大志。自剃发受具。即杖策游方。名著丛林。浮山远禅师。尝指以谓人曰。后学行脚样子也。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三至三遭逐。犹谒之。泉揕之曰。我此间。虎狼纵横。尿床鬼子

  •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五四)梵志品婆罗婆堂经第三(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东园鹿子母堂。尔时。有二人婆私吒及婆罗婆梵志族。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诸梵志见已。极诃责数

  • 卷三·佚名

    教外别传卷三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知师密迹。因试令与二兄。辨所施宝珠

  •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佚名

    唐 不空译末利支提婆华鬘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大菩萨众。

  • 贤首五教仪卷第五·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七拣别观智亦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但迷时名本觉智悟时名始觉智证时名圆觉智此三位中复有三智察事名无量方便智照理名一道真实智理事浑融名权实无碍智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

  • 凡例·性音

    续藏经 宗鉴法林清 集云堂编凡例是书之会集也始於壬辰春在塞北之法林寺。其镌版讫工也於甲午夏在京师柏林之宗鉴堂。今题曰宗鉴法林。识地也。  集书者皆以南岳青原对出。未免舛错。今依统要。南岳归南岳。青原归

  • 永嘉八面锋·陈傅良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其撰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