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唐英歌诗三巻唐吴融撰融字子华越州山隂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昭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制诰事迹具唐书本传融与韩偓同第进士又同为翰林学士故偓有与融玉堂同直诗然二人唱酬仅一两篇未详其故以立身本末论之偓心在朝廷力图匡辅以孱弱之文士毅然折逆党之凶锋其诗所谓报国危曾捋虎须者实非虚语纯忠亮节万万非融所能及以文章工拙论则融诗音节谐雅犹时有中唐之遗风较偓所作有过之无不及焉在天祐诸诗人中虽闲逺不及司空图沉挚不及罗隐繁富不及皮日休奇辟不如周朴然其余作者实罕与雁行唐书本传称昭宗反正融于御前跪作十余诏少选即成意详语当唐诗纪事又称李巨川为韩建草谢表以示融融吟罢立成一篇巨川赏叹不已盖在当时亦鐡中铮铮者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张继先·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八·吴景旭
  ●卷四·赵翼
  逸文·皎然
  ●红拂记目录·张凤翼
  第一折·高茂卿
  第一折·关汉卿
  彊村词原序·朱祖谋
  卷七十四·吴之振
  卷一·纪容舒
  目录上·陈元龙
  卷五百二十五·佚名
  巻五·童轩
  唐琬词作鉴赏·佚名
  五言律诗·刘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虞集·隋树森

    虞集(一二七二——一三四八),字伯生, 号道园。别署青城山樵, 人称邵庵先生。祖籍蜀郡仁寿(今属四川省),宋亡, 其父虞汲移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大德初, 以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

  • 卷一百五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七 品藻五 北魏 胡武灵后 杨华既奔梁元魏胡武灵后作杨白华歌令宫人连臂踏之声甚凄断柳子厚乐府云杨白华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顔色揺荡春心几千里回看落日

  • 徂徕诗钞·吴之振

    石介庆历圣德颂三月二十一日大昕,皇帝御紫宸殿朝百官,相得象、殊,拜竦枢密使,夷简以司徒归第。二十二日,制命昌朝参知政事,弼枢密副使。二十六日,敕除修、靖、素并充谏官。四月八日,皇帝御紫宸殿朝百官。衍枢密使,仲淹、琦枢密

  • 卷上·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左司谏知制诰杨亿太极垂裳日。中原偃革初。楼船秋发咏。衡石夜程书。好问虚前席。征贤走传车。蓬莱侔汉制。煨烬访秦余。紬绎资金匮。规模出玉除。纷纶开四部。秘邃接千庐。饫赐双鸡膳。亲回六

  • 卷四十八·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四十八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九十二首 黄州春日杂书四絶 楚乡春冷早梅天柳色波光巳鬬妍淮上鴈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 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清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脱脱

        兴宗二   十年春正月辛亥朔,宋遣梁适、张从一、富弼、赵日宣来贺。甲子,复遣吴育、冯戴来贺永寿节。二月庚辰朔,诏蒲卢毛朵部归曷苏馆户之没入者使复业。甲申,北枢密院言,南、北二王府及诸部节度侍卫祗候

  • 第二十回 凤微德杳再丧储君 鸟尽弓藏迭兴党狱·蔡东藩

      却说马皇后翊赞内治,所有补阙匡过等事,屡见前文,恰是古今以来一位贤后,洪武十五年八月崩逝,不但太祖恸哭终身,不复立后,就使宫廷内外,也歌思不忘。小子读马后遗传,时常景仰,所以前文叙述,于马后有关系事,必援笔写入。还有数

  • 卷二十·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 【起甲午宋理宗端平元年尽戊午宋理宗宝佑六年】凡二十五年 【甲午】端平元年【金天兴二年是岁金亡】春正月金主

  • 附录一 改革起源·梁启超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 金猷澍·周诒春

    金猷澍 字慰侬。年三十五岁。生于安徽霍邱。家中住址。安徽休宁县万安街瓯山素风轩三房。已婚。子一。女三。初学于直隶高等学堂。任奉天全省学务处科员。及奉天广东印刷局局长。为警钟及国民日报等通信员。光緖三十

  • 卷十四·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要义卷十四宋 魏了翁 撰【原阙】

  • 大乘玄论 第一卷·吉藏

    大乘玄论 第一卷胡吉藏撰二谛义有十重第一标大意 第二释名 第三立名 第四有无 第五二谛体 第六中道 第七相即 第八摄法 第九辨教 第十同异二谛者。盖是言教之通诠。相待之假称。虚寂之妙实。穷中道之

  •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采摭经传录·佚名

    佛书五灯录  佛运统纪  梵王问佛经  释迦谭  祖琇通论  涅盘前後分  育王传  义楚六帖  开皇三宝纪  高僧传  法苑珠林  三宝感通录  僧宝传  飜译名义  宗炳明佛论  弘明集  大藏一

  • 将相遇托付给别离·苏曼殊

    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原创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书札等,是苏曼殊文学因缘全纪录

  • 女仙外史·吕熊

    清代长篇章回体历史传奇小说。作者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清初苏州府昆山人。生平不详。全书共100回。小说以明朝初叶统治集团内部“削藩”斗争为背景,以“燕王靖难,建文帝逊位”为题材,叙写了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与明王

  • 教外别传·佚名

    凡十六卷。明代黎眉(郭凝之)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本书系黎眉探究禅之奥妙、佛祖之本源,搜集机缘之语要,以举扬祖师之宗乘。并揭示五家之本源、各派家风,令参禅学道之士认识各自面目,高扬祖灯。本书计收四一○人之机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典。内容包括︰金色孔雀王、大孔雀王心咒、弥勒菩萨、梵天、天帝释、大鬼神、咒等。帛尸黎率先将本经

  • 瑜伽论记·遁伦

    凡二十四卷。唐代遁伦集撰。又称瑜伽师地论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糅录诸师有关瑜伽师地论之释文。主要依据窥基之瑜伽师地论略纂一书,列举所为、所因、宗要、藏摄、解题、释文等六门,前五门中多抄录窥基之文,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