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元诗纪事卷四

侯官陈衍辑

郝经

许衡

崔斌

高鸣

石国英

张弘范

王恽

张之翰

梁曾

徐琬

姚燧

卢挚

阎复

伯颜

王思廉

王宥

信世昌

陈伯通

李庭

耶律柳溪

员炎

撖夅

郑云表

◆郝经

经字伯常,泽州陵川人。宪宗元年,世祖在潜邸召见,留王府。官至翰林学士。谥文忠。有陵川集。

帛书诗

纬亢行

巴陵女子行

武昌词三首

青城行

○帛书诗

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

宋学士集:「霜落」云云。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右郝文忠公帛书五十九字。博二寸,高五寸,背有陵川郝氏印,方一寸,文透于面,可辨识。盖中统元年三月辛卯,元世祖登极,欲告即位,定和议于宋。四月丁未,授公翰林侍讲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以行。宋相贾似道拘留仪真不遣。至元十一年六月庚申,下诏伐宋,问执行人之罪。时公在仪真已十五载,以音问久不通,乃于九月甲戌,用蜡丸帛书亲系雁足,祝之北飞。十二月丙辰,伯颜南征之师竟渡大江。十二月庚午,似道惧,送公归国。三月,虞人始获雁于汴梁金明池。四月,公至燕师。而七月辛未遂卒,年仅五十三尔。其书中统十五年,即至元十一年,南北隔绝,但知建元为中统也。十三年正月,宋亡,帛书为安丰教授王时中所得。延佑五年春,集贤学士郭贯出持淮安使节,获见焉,遂奏于朝,敕中使取之。仁宗诏装潢成卷,翰林、集贤文臣各题识之,藏诸东观。或谓世祖见书,有「四十骑留江南,曾无一人如雁」之叹,遂兴师伐宋,皆好事者傅会之谈。

梧溪集:先是,有以雁四十饷公,内一雁体质稍异,命畜之。雁见公辄张翮引吭而鸣,公感悟,手书尺帛,亲系雁足,入云而去。未几,虞人获之苑中,以所系帛书,托近侍以闻。上恻然曰:「四十骑留江南,曾无一人雁比乎!」遂进师南伐。

○纬亢行

岁临鹑火斗插子,穉阳欲复老阴死。朱灵南极元龟首,望舒北至明堂里。乾坤翻覆变已穷,气数朝元将有启。旄头日没正当中,五纬将且躔苍龙。羣阴已伏众星没,玄天变白生清风。两角在南大角北,龙头半妥朝上宫。谁知总向亢中聚,同舍参差不同度。岁镇荧惑共光明,金水煌煌俱不怒。东西络绎似连珠,色正芒寒共昭布。往年长星扫金源,前年孛入紫微垣。欃枪妖客不时出,天狗枉矢还惊传。今朝太平有此象,不久再见成康年。昔时曾闻入房驷,兆启金商六百祀。同来东井汉元年,四百年中称帝制。后来丁卯焕文章,二百余年方季世。曾逢丙午当百六,今日重逢又重六。五星忽来会辰前,不知谁祸谁为福。纲纪梁栋两摄提,招摇玄弋动光辉。马祖直欲饮亢池,星翁历史休相欺,正是君臣会合时。

陵川集:附注:丙午冬十有一月越十有五日辛未,五星会于亢。太阳躔斗,十九度。太阴经心,五度。木星躔亢,二度八十三分十秒,在辰前逆行,六日行一度。土星躔亢宿,一度三分,在辰前顺疾,十日半行一度。金星躔亢,一度六十四分四十六秒,在辰前顺疾,一日行一度。火星在亢东五度六十二分半,在辰前顺疾,二日行一度。水星躔亢,三度三十二分三十秒,在辰前顺疾,一日行一度。以其五纬皆躔于亢,故谓之纬亢云。

○巴陵女子行

己未秋九月,王师渡江。大帅拔都及万户解成等自鄂渚以一军觇上流,遂围岳。岳溃,入于洞庭,俘其遗民以归。节妇巴陵女子韩希孟,誓不辱于兵,书诗衣帛以见意,赴江以死。其诗悲婉激切,辞意壮烈,有古义士未到者。今并其诗录于左方。呜呼!宋有天下,文治三百年,其德泽庞厚,膏于肌肤,藏于骨髓。民知以义为守,不为偷生一时计。其培植也厚,故其持藉也坚。乃知以义为国者,人必以义归之。故希孟一女子,而义烈如是。彼振缨束发,曳裾峨冠,名曰丈夫,而诵书学道以天下自任,一旦临死生之际,操履云为,必大有以异于希孟矣。余既高希孟之节,且悲其志,作巴陵女子行以申其志云。

北来诸军飞渡江,突骑一夜满岳阳。楼头火起入闾巷,曹逃偶走如牛羊。巴陵女子尚书妇,生平不识门前路。乱兵驱出势仓皇,夫婿翁姑在何处?吞声掩泪行且嗁,嗁痕沾湿越罗衣。此身忍使人再辱?裂帛暗写临终诗。上言社稷安危事,下说投江誓天志。一回宛转一悲辛,心折魂飞不成字。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飒天为愁。芙蓉零乱入秋水,玉骨直葬青海头。古来烈妇纔一二,谁似巴陵更文理!名与长江万里流,丞相魏公还不死。 【 元诗体要】

陵川集:附注:巴陵女子韩希孟,魏公五世孙,嫁与贾尚书男琼为妇。岳州破,被虏之明日,以衣帛书诗,愿好事君子相传,知吾宋家有守节者。其诗云:「宋未有天下,坚正臣礼秉。开国百战功,每陈唯雄整。及其侍幼主,臣心常炯炯。帝曰卿北伐,山戎今有警。死狗莫击尾,此行当系颈。即日陛辞行,尽敌心欲逞。陈桥兵忽变,不得守箕颍。禅让法尧舜,民亦普安静。有国三百年,仁义道驰骋。未改祖宗法,天何赐太眚!细思天地理,中有幸不幸。天果丧中原,大似裂冠衽。君诚不独活,臣实无魏邴。失人与得人,垂诫常耿耿。江南无谢安,漠北有王猛。所以戎马来,飞渡巴陵境。大江限南北,今此一舴艋。本期固封守,谁知如画饼。烈火燎昆冈,不辨金与矿。妾本良家子,性僻守孤梗。嫁与尚书儿。含香署兰省。直以才德合,不弃宿瘤瘿。初结合欢带,誓比日月昺。鸳鸯会双飞,比目愿长并。岂期金石节,化作桑榆景。旄头势正然,蚩尤气先屏。不意风马牛,复此逸鄢郢。一方遭劫虏 【 一方遭劫虏 「刼虏」郝文忠公集(乾隆刊本)卷十作「虏刼」。】 ,六族死俄顷。退鹢落迅风,孤鸾吊空影。簪坚折白玉,瓶沈断青绠。死路定冥冥,忧心常炳炳!妾心坚不移,改邑不改井。我本瑚琏器,安肯作溺皿!志节能转石,气噎如吞鲠。不作爝火然,愿为死灰冷。舍生念曲蛾,乞怜羞虎穽。借此清江水,葬我全首领。皇天如有知,定许血面请。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武昌词三首 【 并序】

王师围鄂,游骑于金牛镇得一妇人,欲侵之,厉声曰:「我夫婿翁姑皆死,目前未即死,又可受辱邪?速与我死!」遂置之。自称梅溪主人张素英,作歌诗数篇以见志,寻以疾卒。于湖中得一路分妻,一日以无夫选赐有功军人,即以掌批其颊,对今上大呼曰:「妾夫将千五百人,扼敌沅州。妾命妇也,岂可辱于是!乞速赐死。」上矜其志,赐之衣粮,使有司存恤之,以俟其夫。亦寻以疾卒。又有汉阳教授之妻,为一兵所掠,义不受辱,投于沙湖。三人者,仆亲见之,皆可附希孟之义。各为赋词以寓意云。

巴陵女子韩希孟,梅溪主人张素英。解作歌诗还死节,不论倾国与倾城。

乌鬼山头闹鼓鼙,武昌恭人携孺儿。黄须回鹘便批颊,义感万乘真英奇。

汉阳宣教是妾夫,妾身未死缘事姑。骑士朝来强拥去,抱石半夜投沙湖。 【 陵川集】

○青城行

坏山压城杀气黑,一夜京城忽流血。弓刀合沓满掖庭,妃主喧呼总狼籍。驱出宫门不敢哭,血泪满面无人色。戴楼门外是青城,匍匐赴死谁敢停。百年涵育尽涂地,死雾不散昏青冥。英府亲贤端可怜,白首随例亦就刑。最苦爱王家两族,二十余年不曾出。朝朝点数到堂前,每向官司求米肉。男哥女妹自夫妇,腼面相看冤更酷。一旦开门见天日,推入行间便诛戮。当时筑城为郊祀,却与皇家作东市!天兴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君不见二百万家族尽赤,八十里城皆瓦砾。白骨更比青城多,遗民独向王孙泣。祸本骨肉相残贼,大臣蔽君尤壅塞。至今行人不叹承天门,行人但嗟豪利宅。城荒国灭犹有十仞墙,墙头密匝生铁棘。

元诗选:陵川集诗叙金亡事最详,又有金源十节士歌,序:金源氏播迁以来,至于国亡,得节义之士王刚忠公等十人,皆死事死国,有古烈士之风,可以兴起末俗,振作贪懦。其名字官阶,始终行业,自有良史;其大节之岳岳磊磊,在人耳目,虽耕夫贩妇,牛童马走,共能称道者,作歌以歌之,庶几揄扬激烈,由其音节,见其风采云。天兴诸臣,国亡无史,不能具官,故皆祇以当世所称者,如郭虾蟇、仲德行院等书之,俟国史之出,当为厘正云。十节士谓王子明移剌都、郭虾蟇、合答平章、陈和尚、马乌古、孙道原、仲德行院、绛山奉御、李丰亭、李伯渊也。

◆许衡

衡字仲平,河内人。世祖出王秦中,征授京兆提学,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谥文正。学者称鲁斋先生。有鲁斋集。

西轩客谈:许鲁斋仕元世祖朝,以哈麻短毁汉法,不得行其学,力求归田,观其与人书有「春日池塘」云云。

许鲁斋集:若夫春日池塘,秋风禾黍,夏未雨,蚕老麦收,冬将寒,囷盈箱积。门喧童稚,架满诗书。山色水光,诗怀酒兴。是以心思意向,日日在此,言亦此,书亦此,百周千折,必期得此而后已。

元朝名臣事略:先生疾甚,曳杖于门曰:「予心怦怦然。」瞑目坐,久之,歌朱子「睡起林风瑟瑟 【 睡起林风 「林」原作「床」,按此乃朱熹西江月词,全宋词此句作「睡处林风瑟瑟」,因据元朝名臣事略卷八改。】 ,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凉池馆」小词,歌罢,奄然而逝。

辞召命作

○辞召命作

一天雷雨诚堪畏,千载风云漫企思。留取闲身卧田舍,静看蝴蝶挂蛛丝。

山房随笔:许仲平学问文艺,为世所尊,称为夫子。有辞召命诗云云。可以观其志矣。

◆崔斌

斌字仲文,马邑人。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官至江淮行省左丞,为阿合马所害。追谥忠毅。

吊李肯斋

金山

○吊李肯斋

一夕司空抚御床,祖龙未死国先亡。只缘西楚无坚壁,致使南州总战场。湘水一川骸骨满,肯斋千古姓名香。我来不见先生面,犹对西风酹一觞。

隐居通议:相士叶秋月,诵北人崔参政吊潭帅李肯斋诗云云。

庶斋老学丛谈:左丞崔公仲文斌,弘州人。资兼文武,重道崇儒,统兵平湖湘。时潭帅李肯斋芾,城将破,举家自刑,继之以火,忠义大节,天下咸知。公吊以诗云云。

案:丛谈缺第三句,据通议补。

○金山

浩浩长江天际来,中流砥柱独崔巍。风摇万壑秋声动,潮卷千堆雪浪回。山势参差现灵鹫,海波辽阔隔蓬莱。夕阳不尽登临意,倒泻沧溟入酒杯。

庶斋老学丛谈:左丞崔公仲文题金山诗云云。

◆高鸣

鸣字雄飞,岢岚人。元初,官至吏部尚书。

独石

题杜莘老华山图

○独石

一块苍顽石,颓然半水滨。可怜阎立本,徒写五湖真。

○题杜莘老华山图

上方可望不可到,今日兴来时卧游。须信丹青有神化,世间随处是同州。

困学斋杂录:高雄飞独石诗云云。题杜莘老华山图云云。

◆石国英

国英号月涧,宿州灵壁县人。元初,官至福建宣慰。

雁荡能仁寺遗诗

○雁荡能仁寺遗诗

我行天下山水半,侧身西望长嗟叹。山到蜀川方绝奇,世殊久被微官绊。万里提兵雁荡来,高牙一展岚雾开。松风吹骑联镳入,高日下照翻经台。老僧振锡去何所?香篝寂寂佛无语。山鸣谷应应者谁?似有秦民宅幽阻。姑休尔旅枕尔鋋,云深不得惊龙眠。水晶一派泻琤玉,岁与清气中洄沿。二三溪碓长林下,人力罢舂天所借。草香花净太古春,虎啸猿吟明月夜。幽寻静胜登嵯峩,鸾旗柱笔光影摩。诗成写破峭壁翠,稽首岩前诺巨那。

梧溪集:题石安抚雁荡能仁寺遗诗后:公曾孙宣武将军松江万户琼,尝乘遽道经寺,得是诗于老僧。今年春,访予风雨下,因出卷诵之,殆见公存心仁,律下严,悠然雅歌,而神采炳如也。

◆张弘范

弘范字仲畴,河内人,蔡国公柔第九子。中统初,授行军司马,官至蒙古汉军都元帅。薨谥文略,赠太师。至大间,改谥忠武。延佑六年,加封淮阳王,谥献武。

读韩信传

读李广传

○读韩信传

一怒燕齐楚赵收,将军今古果谁俦?后来肯为陈豨计,先日何辞蒯彻谋。自是多能惭哙等,何能轻举学留侯。可怜一片肝肠铁,却使终遗万古羞。

○读李广传

弧矢盈威塞北屯,汉家飞将气如神。但教千古英名在,不得封侯也快人。

淮阳集:许从宣序:王以事业之余,适其情性,而聊以见之吟咏。雅韵清辞,雍容谐协,固非服介冑者所及。至其读韩信、李广传诸作,英气伟论,卓荦发扬,又岂区区律度之所能道哉!

◆王恽

恽字仲谋,卫州汲县人。中统元年,由详议官授中书省详定官,官至翰林学士。谥文定。有秋涧集。

玉堂即事

口号

李夫人画兰歌

○玉堂即事

阴阴槐幄幕闲庭,静似蓝田县事厅。细草近缘春雨过,映阶侵户一时青。

日长上直玉堂庐,思入闲云待卷舒。重为明时难再遇,等闲羞老蠹鱼书。

玉堂嘉话:宋相李昉春日玉堂即事有云:「一院有花春昼永,四方无事简书稀。」予夏日玉堂即事亦有二绝句云云。

○口号

隔夜端门分板位,平明簪笏列鸳行。紫云低覆千官入,润作金炉百和香。

玉堂嘉话:至元十五年戊寅正月甲寅乙酉朔,同李侍讲德新、应奉李谦,陪百官就位,望拜行在所,凡七拜。其侍仪司先一日于端门两阙间灰界方所,以板书百官号,随各司依品秩作等列,班定,以次入宫行礼。礼毕,由左掖门出,风埃大作,所谓「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曾有口号云云。

○李夫人画兰歌

清閟堂深不知暑,瑶草佳期梦玄圃。孙郎笑折紫兰来,素影盈盈映修渚。李夫人,澹丰容,天然与兰相始终。剡藤一笔作九畹,落墨不减江南工。芳姿元与凡卉异,晔晔况是湘累藂。离骚不复作,遗恨千古沈幽宫。君看此花有深意,似写灵均幽思悲回风。君家大雅堂,文彩东野翁,并入惨淡经营中。秋风拂帘秋日长,芳霏霏兮泛崇光。淡妆相对有余韵,画栏桂子空秋香。淡轩托物明孤洁,五十年来抱霜节。固知色相皆空寂,妙得于心聊自适。仿像湘娥倚暮花,黄陵庙前江水碧。生平佩服真赏音,升闻紫庭非素心。唤起谪仙摇醉笔,为翻新曲泻瑶琴。

秋涧集:右,夫人名至规,号澹轩,亡宋状元黄朴之女。长适尚书李珏子,早寡,今年七十有二。善画兰抚琴,近为郎中孙荣父作九畹图,若与兰为知闻也。且自叙其后云:「予家双井公以兰比君子,父东埜翁甚爱之,予亦爱之。每女红之暇,尝写其真,聊以备闺房之玩。」初非以此而求闻于人也。郎中以兰省之彦,一日来征予笔,遂诵点污,亦何忍,但觉难为辞之,诗以应之。孙求歌诗于予,因乐为赋此者,正取其节而不以其艺故也。秋七月初吉,秋涧老人题。

◆张之翰

之翰字周卿,邯郸人。中统初,任洺磁知事,官至松江府知府。

检荒租二首

镜中灯

○检荒租二首

头田乱插白红牌,翁媪相看不敢猜。十八年愁今日散,爱民使者检荒来。

三载徒劳三载过,旁人休笑拙催科。浙西尽有荒闲地,不似松江分外多。

松江府志:之翰当知府事,行视荒租,遂有斯作。后租获免,民怀之,书石以介上海县庠壁,至今比甘棠之爱。

○镜中灯

孤影徘徊入照临,西风不动竟沉沉。一池铅水 【 一作「汞」。】 镕 【 一作「藏」。】 真火,半夜金星犯太阴。鸡翅舞 【 一作「拍」。】 时红焰歇, 【 一作「息」。】 蛾头扑 【 一作「触」。】 处碧光深。纵渠百炼千烧后,依旧刚明一片心。

元诗癸集:尝作镜灯诗,脍炙人口,时呼为「张镜灯」。典郡日,自题府治春帖云:「官清莹澈三江水,民乐和熏两县春。」或曰:「如何不见府?」明年诏罢府,立庸田司。

◆梁曾

曾字贡父,燕人。中统四年,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官至集贤侍讲学士。

悼鲜于伯几鹤

○悼鲜于伯几鹤

翠柏屏前竹阑曲,几见毰毸雪衣舞。平生风云万里心,零落湖山一丘土。世间万事不可虞,奇祸何由也到渠?不见嵇康遭杀戮,令人空叹养生书。

西湖志余:伯几有鹤,死非命,瘗之西湖,士夫多有诗悼之。梁曾诗云云。

◆徐琬

琬字子方,号容斋,又自号汶叟,东平人。至元初荐为陕西行省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谥文献。

题莱州海神庙

○题莱州海神庙

龙宫高拱六鳌头,六合乾坤日夜浮。贝殿走珠蛟构室,戟门烘雾蜃喷楼。中原右顾真孤岛,外域东渐更九州岛岛。咫尺琛航倭濊近,好将风浪戒阳侯。

庶斋老学丛谈:中丞容斋徐公,人物伟岸,襟度宽洪,文学吏才,笔不停思。题莱州海神庙云云。通之狼山僧舍,有墨莲,公肆笔成长篇,尤工致。建台扬州日,确斋荀公、雪楼程公、校官胡石塘,倡和无虚日,亦一时之文会也。

○句

一窍鬼工开混沌,八蚕神茧堕扶桑。

玉堂嘉话:徐子方茧瓶诗云云。

◆姚燧

燧字端甫,柳城人,后迁洛阳,文献公枢之侄。至元八年为秦王府文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谥曰文。有牧庵集。

题围肚诗

赠相师

○题围肚诗

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遇后更无春。纵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扫人。

草木子:牧庵学士致政于家,年八十。时夏日沐浴,有侍妾在侧,因私焉。公起,妾前拜曰:「主公年老,贱妾倘有娠,家人必见疑,愿赐识验。」公因捉其围肚,题诗于上云云。公薨后,妾果有子,家人疑其外通,妾出诗,遂解。

案:至正直记亦载此事,谓系宋末一老儒,语尤猥琐,今不取。

○赠相师

渊澄如止水,泉活有余波。梅到清香处,君应风味多。

至正集:牧庵姚先生赠相师梅渊泉诗云云。商德符既为画之 【 商德符 「德」原作「得」,按商琦字德符,元史附商挺传后,因据至正集(宣统石印本)卷七改正。】 ,且求予诗云。

◆卢挚

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疎斋,涿郡人。至元五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题夷齐采薇

○题夷齐采薇

服药求长年,孰与孤竹子?一食西山薇,万古犹不死。

诗薮:虞伯生题宣和雪竹:「洒墨写琅玕,深宫春昼闲。萧条数枝雪,不似纥干山。」卢处道题夷齐采薇云云。虽语意新警,然已落议论关。

◆阎复

复字子静,其先平阳和州人,徙居高唐。至元八年荐为翰林应奉,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康。有静轩集。

元史: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

梅枝拄杖

○梅枝拄杖

斫取江南万玉柯,春风入手惯摩挲。较清邛竹能香否,鬬品鸠藤奈俗何。声破梦寒霜满户,影随诗瘦月横坡。人言功在调羹上,不道扶持力更多。

吴礼部诗话:阎子静初挟其乡人书如京,谒贾仲明,以梅枝拄杖为献。适姚公茂诸人至,贾因见阎道其故,诸公令赋梅杖诗,阎因赋云云。诸公延誉,遂知名。

○句

羣材方用楚,一士独辞燕。

危素纂吴文正公年谱:程公疏上所荐士以复命,终不忍舍公。公力以母老辞,遂治任南归。公卿大夫多中原老成,而宋之遗士,亦有留燕者,皆知公之不可留,而惜其去,赋诗送别。阎文康公复之诗云云。

◆伯颜

伯颜,蒙古巴林部人。至元十一年拜中书左丞相,总兵伐宋。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薨赠太师,封淮安王,谥忠武。

玉堂嘉话:初,宋未下时,江南谣云:「江南若破,白雁来过。」当时莫喻其意。及宋亡,盖知指丞相巴延也。

过梅岭冈留题

○过梅岭冈留题

马首经从庾岭回 【 庾岭回 七修类稿(乾隆刊本)卷四十六作「岭岛归」。】 ,王师到处悉平夷。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七修类藳:伯颜下江南,过金陵梅岭冈诗云云。所以著名,亦有是善。

◆王思廉

思廉字仲常,真定获鹿人。至元十年,世祖召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谥文恭。

寿阳梅图

○寿阳梅图

一声白雁渡江潮,便觉金陵王气销。画史不知亡国恨,犹将铅粉记前朝。

西湖志余:钱选字舜举,宋末时人,入元,以工画花鸟名江南。王思廉题其寿阳梅图云云。

◆王宥

宥字□□,东平人。官中书省郎中。

归妇吟

○归妇吟

烈火都将玉石焚,死生契阔忆中分。信音一绝思青鸟,望眼双穿见白云。残日鹡鸰还有难,北风鸿雁正离羣。新诗送尔还家去,重续当年织锦纹。

山房随笔:北方王郎中宥有归妇吟,其序曰:天马浮江,兵强将锐。所征无敌,所掠无遗。俘戮之民,奚啻亿万,然生死存亡,悲欢聚散,岂无数存乎其间?夫刘氏者,吉之永丰人也。问其父母、兄弟、舅姑、夫与子,皆在焉。夫我不知则已,既知之,何独不令其归宁于父母乎?呜呼!不幸之幸,莫大于斯!故不可无一言以送之。

案:亦详辍耕录。

◆信世昌

世昌字云甫,东平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乐府

○乐府

东风吹落花,纷纷辞故枝。莫怨东风恶,花有再开时。

○句

宗庙有灵贤相出,黔黎无患太皇明。

归田诗话:信云父,山东人。元兵南下,为张弘范元帅馆客。文山被获,弘范命云父款待之,日侍谈论,颇有向南之意。赠文山诗「宗庙」云云。文山因教以诗法,即领悟,作乐府云云。文山称赏。

◆陈伯通

伯通字□□,云中人。

海青马生肝

○海青马生肝

金符飞下渥洼龙,鞭影轻抟六翮风。耳窍风声闻鬬蚁,眼花云影疾惊鸿。未容骏骨辽东老,已得英名冀北空。一缕红尘江汉捷,天庭不为荔支红。

催荐厨中语未阑 【 厨中 庶斋老学丛谈(知不足斋丛书本)卷中作「中厨」,似当从。】 ,控拳豪客簇雕盘 【 雕盘 「盘」原作「鞍」,据庶斋老学丛谈改。】 。翠翻云叶并刀乱,冰透霜花楚玉寒。一吮味甘牙齿滑,十分香彻鼻头酸。梦魂不到鲈鱼鲙,醉眼江湖特地宽。

惊呼乳盎意匆匆,便觉余香鼻观通。露滴冰盘蓝玉软,风生霜刃碧囊空。舞娃惊溅罗衣绿,酒客潜消醉脸红。若使昔人知此意,羊头烂熟不成功。

○句

肢伤一体娄师德,目眇三分李雁门。

庶斋老学丛谈:陈伯通宣慰,云中人。跛而眇,自述云云。有海青马生肝诗云云。

◆李庭

庭字显卿。

咸阳怀古

○咸阳怀古

连鸡势尽霸图新,兀兀宫墙压渭滨。指鹿只能欺二世,沐猴那解定三秦!倚天楼观余焦土,落日河山几战尘。今古悠悠同一辙,不须作赋吊前人。

庶斋老学丛谈:安西府咨议寓庵李显卿庭咸阳怀古云云。语意格笔俱妙,有唐体。

◆耶律柳溪

柳溪名未详,楚材孙。

剪子

○剪子

体出并州性自刚,箧中依约冷光芒。双环对曲蜂腰细,迭刃齐开燕尾张。惯爱分花沾雨露,偏憎裁锦破鸳鸯。可怜戍妇寒窗下,一剪边衣一断肠。

庶斋老学丛谈:宣慰耶律柳溪咏剪子诗云云。

○句

角端呈瑞移御营,搤亢问罪西域平。

庶斋老学丛谈:耶律柳溪诗集云云。注云:角端,日行万八千里,能言,晓四夷之音。昔我圣祖皇帝出师问罪西域,辛巳岁夏,驻跸铁门关。先祖中书令奏云:五月二十日晚近,侍人登山,见异兽,二目如炬,鳞身五色,顶有一角,能人言,此角端也,当于见所备礼祭之。此天降神物,预言吉征也。

◆员炎

炎字善卿,卫州人 【 按:秋涧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影明弘治刊本)卷四十九员先生传云员炎同州人。】 。卒年六十七。秋涧集有员先生传。

洛阳怀古分韵得发字

隆德宫

燕集东平湖亭

高唐道中

扇尾羊

马酮

○洛阳怀古分韵得发字

东洛打空城,北邙连废阙。怀古动悲吟,远客生华发。

○隆德宫

林花细妥胭脂色,水荇轻淤翡翠泥。歌舞留连嫌昼短,楼台缥缈觉天低。

○燕集东平湖亭

北海尊前人似玉,东原城下水如天。满眼荷花三百顷,采莲人语隔秋烟。

○高唐道中

影孤海内干戈满,愁入天涯草树低。桑柘影空蚕已老,陂塘涸尽燕无泥。

○扇尾羊

冯翊春草香芊绵,柔毛食饱饮苦泉。卧沙稀肋琼筯细,带霜小耳春茧圆。扇尾一方移种类,风头万里摇腥膻。吾生本无食肉相,不烦浼手愁烹煎。

○马酮

漫说千杯不醉人,清光压倒洞庭春。携行可用紫丝络,渴饮不烦乌角巾。摇动革囊成酝酿,封藏花盎作逡巡。坐中一混华夷俗,或有豪吞似伯伦。

○句

宿雨乍收云叶断,犹疑电影掣湖心。 【 济南金线泉宿雨】

秋涧集:故人杨奂主漕洛师,愍其窭,用监嵩州酒。时兵后邑居榛荒,日与鹿豕伍,而随所征上谒。奂方据案坐堂上,吏凫雁行立,炎挂布囊,掖下杖巨梃,直前曰:「杨使君不相知,置我于此,几为老罴所噬。吾不能为汝再辱!」遂揖而去。自是长游河朔,以诗鸣诸公间。其洛阳怀古各云。济南金线泉宿雨云云。扇尾羊各云云。予时能忆者止此。

◆撖夅 【 一作「撒举」。】

撖夅字彦举,陕人。有函谷道人集。

案:元遗山有为橄子醵金诗云:「秋来闻说酒杯疏,却为穷愁解着书。」与困学斋杂录合,惟「撖」字又作「橄」。

无题

记梦

过沙井

游香山

送郭佑之

○无题

谁家金鸭暖梅魂,绣户春风半掩门。桃叶等闲留暮雨,梨花寂寞过黄昏。盘盘鸾髻堆云影,澹澹蛾眉扫月痕。常似谢家银烛底,凤凰钗影落瑶尊。

○记梦

千里崤函楚客行,关河西上铁牛城。申湖亭下月初上,召伯堂前草自生。十里杏园红雨暗,一条春水碧罗平。觉来半壁寒灯底,吹落风檐暮雨声。

○过沙井

沙沈石马废城秋,剑钺寒生古戍楼。平日只疑无蜀道,此行何处问荆州?山连海塞从西断,水界龙荒尽北流。一曲商歌才夜半,朔风吹雪望牛头。

○游香山

石栈天梯落日红,谁开青壁削芙蓉?扪参历井来何暮,佩玉鸣銮更不逢。僧去古潭云渡水,鹤阴清露月平松。世间骨相谁潘阆?误打金陵半夜钟。

○送郭佑之

南口青山北口云,天涯何地又逢君。陌头杨柳西行马,画角三声不忍闻!

困学斋杂录:诗人撒举,性嗜酒,工于诗。客京师十余年,竟流落而死。今得逸诗数篇,信手录之,云云。

○句

气凌太华五千仞,诗绕国风三百篇。 【 赠王秋涧】

秋涧集:撖夅字彦举,少为里啬夫。初不解文字,一日忽能作诗,吐奇怪语。尝赠诗云云。

◆郑云表

○句

形如槁木因诗苦,眉锁苍山得酒开。

困学斋杂录:撒举同时有郑云表者,慕彦举之为人,作诗挽之云云。人以为写真云。

猜你喜欢
  吴元可·唐圭璋
  杨慧淑·唐圭璋
  第三折·罗贯中
  楔子·狄君厚
  ●卷二·黄遵宪
  三集卷八·乾隆
  卷218 ·佚名
  卷一百七十四·曹学佺
  提要·李蓘
  卷二十·高棅
  卷一百八十四·陈廷敬
  卷五百九十五·佚名
  杜旟词作鉴赏·佚名
  须溪四景诗集巻一·刘辰翁
  卷十·黎民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四·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四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王新诞明珠】云里不闻双鴈过掌中贪见一珠新【赵云防稽典録曰虞同少有孝行为日南太守常有双鴈宿止防上幽明録张华言入九馆之人所见痴龙初

  • 卷四百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五 陈崇德 别张朝昇太学 朝发金陵道暮泛龙江潮驰心在桑梓宁辞归路遥送客星初散离人酒半消秋风起天末秋月明通宵俯仰吟怀壮逸兴何飘飘念子青云器高

  • ●卷六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四。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丙辰,尽其日。   二十五日丙辰郭京以兵出宣化门败绩金人登城京师失守。   是日大雪粘罕(改作尼堪)谓其下曰:雪势如此如添二十万新兵金人乘大雪攻城益急再以对楼

  • 一一四五 谕内阁《八旗通志》办理疏漏交军机大臣同四库馆总裁重加辑订·佚名

    一一四五 谕内阁《八旗通志》办理疏漏交军机大臣同四库馆总裁重加辑订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四库馆进呈《八旗通志》一书,朕详加披阅,其《忠烈传》提要内,详载开国以来列祖、列宗褒奖

  • 卷三十五·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三十五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荆燕吴传第五 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师古曰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不知其初起时

  • 世上人家二·胡兰成

    世上人家二翌年我进中山英文专修学校教书,在杭州马市街,校长吴雪帆是我的表哥。斯伯母为我制棉被,搬出她家的一天,午饭在内院吃,比平常特为备了酒馔,一家兄弟姐妹,连姨奶奶与斯伯母都一桌相陪。我在英专一年半,有时星期六或星

  • 洪兴祖传·脱脱

    洪兴祖字庆善,镇江丹阳人。他年少时读《礼》到《中庸》篇,顿时领悟到性命学的原理,学习成绩和文思日益进步。宋徽宗政和年间,他考取太学上舍进士,委任为湖州士曹官,改任宣教郎。高宗这时在扬州,一切草创,选人改秩由军头司引见

  •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索隐】:按:战国策及诸书并无此言,盖诸田之别子也,故战国策每称“婴子”、“朌子”,高诱注云“田朌”、“田婴”也。王劭又按:战国策云“齐貌辩

  • 卷99·陈邦瞻

    ○蒙古诸帝之立(太宗、定宗、宪宗、世祖)理宗宝庆三年七月,蒙古主铁木真卒于六盘山,在位二十二年,庙号太祖。凡六子:长曰术赤,性卞急而善战,早死。二曰察合台。三曰窝阔台。四曰拖雷。至是,拖雷监国。绍定二年八月,蒙古主窝阔台

  • 卷九·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九吴江朱鹤龄撰五年舍中军卑公室也注罢中军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疏分中军之衆属上下二军故鲁有左师右师左师右师见哀十一年传又言叔孙武叔退而蒐乘知自以叔孙为军名也 

  • 卷八十·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八十卿大夫之孝爱亲左传公孙敖卒于齐齐人或为孟氏【公孙敖之家】谋曰鲁尔亲也饰棺寘诸堂阜【鲁齐境上】鲁必取之从之卞人【鲁卞邑大夫】以告惠叔【敖之次子难也

  • 强蚁·松本清张

    作者是松本清张 。《强蚁》是以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想要害死自己丈夫的豪门妻子伊佐子为中心,讲述充满欲望的男男女女为谋己利互相利用,在犯罪的过程中引起更多犯罪的故事。伊佐子虽嫁入豪门却从此与自由和幸福

  • 梅山续稿·姜特立

    诗文集。宋姜特立著。十八卷。是此集为特立六十以后为东宫属官时所作,前此当有稿别行。《直斋书录解题》载《梅山诗稿》六卷,《续稿》五卷。《文献通考》卷二四五载《续稿》十五卷。清修《四库全书》,用浙江鲍士恭家

  • 天元五歌·蒋大鸿

    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

  • 李师师外传·佚名

    宋代文言传奇小说。佚名撰。不分卷。本书叙名妓李师师与宋徽宗故事,反映北宋末年金兵破汴,二帝被虏,师师殉国的悲壮历史故事。师师原为染匠王寅之女,年四岁,父母俱亡,由娼家李姥收养。及长,有殊色,善词曲,工歌艺,王公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佚名

    六卷 此书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诏令诸皇子及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人,取历代册立太子的事迹中能够有所鉴戒的部分,按朝代顺序纂辑而成,上自周代,下迄明代,共三十三事。此外还附立了五事。至于偏居窃位,无

  • 孝经问·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炫无伪造 《孝经》事,四曰 《孝经》分章所始,五曰

  • 镡津文集·契嵩

    凡十九卷。宋代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为明教大师契嵩之文集。镡津(广西藤县)为契嵩之生地,故本书名为‘镡津文集’。契嵩属于禅宗云门宗,博通儒佛,对于当时儒家之排佛论力加反驳,而倡儒佛一致论。卷一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