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九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五

于武陵

于武陵会昌时人诗一卷【通考大中进士】

早春山行

江草暖初緑雁行皆北飞异乡那久客野鸟尚思归十载过如梦素心应巳违行行家渐远更苦得书稀

宿友生林居因怀贾区

绕屋树森森多栖紫阁禽暂过当永夜微得话前心入楚行应远经湘恨必深那堪对寒烛更赋别离吟

赠卖松人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劚【一作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

相思春树緑千里亦【一作各】依依鄠杜月频满潇湘人未【一作不】归桂花风半落烟草蝶双飞一别无消息水南车

【一作踪】迹稀

送酇县董明府之任

南北行巳久怜君知苦辛万家同草木三载得【一作返】阳春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山上树【一作桂】

日暖上山【一作峰】路鸟啼知巳【一作几】春忽逢幽隐处【一作树】如见独醒人石冷开常【一作花开】晩风多落亦【一作叶落】频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长信宫二首

簟凉【一作清】秋气【一作夜】初长信恨何如拂黛月生指解【一作理】鬟云满梳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坐听南宫乐凉风摇翠裾

一失辇前恩绮罗生暗尘惟应深夜月独伴向隅【一作愁】人长信翠蛾老【一作蛟故】昭阳红粉新君心似秋节不使草长春

洛阳道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旋添青草塜更有白头人岁暮容【一作客】将老雪【一作云】晴山欲春行行车与马【一作马客】不尽洛阳城

东门路

东门车马路此【一作北】路在【一作有】浮沈白日若不落【一作不西没】红尘应更深从来名【一作多】利地【一作计】皆起【一作见一作是】是非心【一作起争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

江楼春望

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一作尽】不闲鸟声非故国春色是他山一望云复水几重河与关愁心随落日万里各【一作为】西还

洛中晴望

九陌尽风尘嚣嚣昼复昏古今人不断南北路长存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乱鸦归【一作来】未巳残【一作斜】日半前村

西归

不系与舟闲悠悠吴楚间羞将新白发却到【一作去一作对】旧青山一叶忽离【一作初飞】树几人同入关长安家尚【一作有家】在秋至又西还

南游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旧国寄书後凉天方雁来露繁山草湿洲暖水花开去尽同行客一帆犹未回

南游有感

杜陵无厚业不得驻车轮重到曾游处多非旧主人东风千岭【一作里】树西日一洲苹又【一作好】渡湘江去【一作潇湘水】湘江【一作潇湘】水复春

夜泊湘江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凉天生片【一作半】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客中

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异国久为客寒宵频【一作方】梦归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南过【一作度】洞庭水更应消息稀

夜寻僧不遇【一作夜寻僧僧游山未归】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一作伴】云闲

访道者不遇【一作访僧不遇】

人间惟此路【一作道】长得【一作独长】緑苔衣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平生无【一作何】限事到此尽知非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

赠王隐者山居【一作赠隐者】

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飞来南浦树半是华山云浮世几多事先【一作此】生应不闻寒山【一作川】满西日空照雁成羣

寄北客

穷边足风惨何处醉楼台家去几【一作数】千里月圆十二回寒阡【一作云山】随日远雪路向城开游子久无信年年空雁来

寄友人

长安清渭东游子迹重重此去红尘路难寻君马踪昔时轻一别渐老贵相逢应恋嵩阳住【一作好】嵩阳饶【一作有】古松

夜与故人别

白日去难驻故人非旧容今宵一别後何处更【一作再一作复】相逢过楚水千里到秦山几【一作万】重语【一作话】来天又【一作未】晓月落满城钟

别故【一作友】人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一作欢】同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一作路】蓬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送客东归

一听游子歌秋计觉【一作几】蹉跎四海少平地【一作路】百川无定波共惊年巳暮俱向客中多又驾征轮去东归事【一作将】若何

过侯王故第

过此一酸辛行人泪有痕独残新碧树犹拥旧朱门歌歇云初散檐空燕尚存不知弹铗客何处感新恩

孤云

南北各万里有云【一作时】心更闲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洛浦少高【一作佳】树长安无旧山裵回不可驻漠漠又空【一作更东】还

远水

悔作望南浦望中生远愁因知人易老【一作感】为有【一作惟见】水东【一作长】流欲附故乡信不逢归客舟萋萋两岸草又度一年秋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江头一声起芳岁巳难留听此高林【一作枝一作树】上遥知故国秋应催风落叶似【一作亦】劝客回舟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感情

青山长寂寞南望独高歌四海故人尽九原新【一作青】壠【一作塜】多西沈浮世日东注逝川波不使年华驻此生能【一作看】几何

早春日山居寄城郭知巳

阳和潜发荡寒阴便使川原景象新入户风泉声沥沥当轩云岫色沈沈残云带雨轻飘雪嫩柳含烟小绽金虽有眼前诗酒兴遨游争得称闲心

劝酒

劝酒金屈巵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感怀【一作感情 以下一本俱作于邺诗】

东风吹草色空使客蹉跎不设太平险更应游子多几伤【一作觞】行处泪【一作酒】一曲醉中歌尽向青门外东随渭水波

友人亭松

俛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游中梁山

僻地好泉石何人曾陆沈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因此见乔木几回思旧林殷懃猨与【一作与猨】鸟惟我独何心

寻山

到此絶车轮萋萋草树春青山如有利白石亦成尘水濶应无路松深不见人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宿江口

南渡人来絶喧喧雁满沙自生江上月长有客思家半夜下霜岸北风吹荻花自惊归梦断不得到天涯

秋夜达萧关

扰扰浮【一作游】梁路人忙月自闲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斜谷道

乱峰连疉嶂千里緑峩峩蜀国路如此游人车亦过远烟当叶歛骤雨逐风多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

过百牢关贻舟中者

蜀国少平地方思京洛间远为千里客来度百牢关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不因【一作贪】名与利尔我【一作我尔】各应闲

客中览镜

何当开此镜即见发如丝白日急於水一年能几时每逢芳草处长返故园迟所以多为客蹉跎欲怨谁

长安逢隐者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与僧话旧

草堂前有山一见一相寛处世贵僧静青松因岁寒他山逢旧侣尽日话长安所以闲行迹千回遶药栏

赠王道士

日日市朝路何时无苦辛不随丹竈客终作白头人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匣中琴

世人无正心虫网匣中琴何以经时废非为娱耳音独令高韵在谁感隙尘深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过洛阳城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巳行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

望月【一作客中月】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驻桡

王将军宅夜听歌

朱槛满【一作铺】明月美人歌落梅忽惊尘起处疑有凤飞来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长信【一作春】宫

莫问【一作访】古宫名古宫空有【一作古】城惟【一作只】应东去水不改旧时声

高楼

远天明月出照此谁家楼上有罗衣裳【一作色】凉风吹不休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五

猜你喜欢
  段倚·唐圭璋
  净端·唐圭璋
  第三十出 会真·李渔
  丘仓海传·丘逢甲
  楔子·关汉卿
  卷二十二·陈耀文
  乐府雅词原序·曾慥
  五集卷十三·乾隆
  卷197 ·佚名
  卷八·曹庭栋
  卷一百二十五·陈廷敬
  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山谷外集诗注卷一·黄庭坚
  苇航漫逰稿巻四·胡仲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孙惟信·唐圭璋

      惟信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人。淳熙六年(1179)生,淳祐三年(1243)卒。在江湖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谈,长短句尤工。尝有官,弃去不仕。有花翁集一卷。   失调名   四十九岁自寿   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

  • 卷177 ·佚名

    林逋 赠胡明府 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天君得趣长。 谒庙有时封县版,坐衙终日着公裳。 为收牌印教村仆,偶检图书见古方。 微足税粮人更静,却搘吟策立秋廊。 林逋 赠胡人 妻儿终攎弃,旧识尽名贤。

  • 列传第三十九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魏收

    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黄老;永兴中自赫连屈丐来降,拜绥远将军,迁龙骧将军、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门。卒,赠泾州刺史,谥曰成侯。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时有风,诸军

  • 皇明纪略·皇甫录

    《后湖志》:国初,天下户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至弘治十五年,则户计九百六十九万一千五百四十八,口计六千一百四十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五。国初田土计八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二十三顷六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正统十一年夏四月戊戌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己亥赐南京刑部右侍郎郑泰诰命并封赠其祖父母父母妻○庚子封代府潞城王第二子仕圩第三子仕堜为镇国将军锡诰命冠服○赐秦府兴平王庶孙名公金□赏○命江西按察司副

  • 绎史卷七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崔庆之乱【灵庄叛晋】左传【宣公十年】崔杼有宠于惠公髙国畏其偪也公防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凡诸侯之大夫违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则告不然则否【

  • 卢杞传·欧阳修

    卢杞,字子良,父亲卢弈,被安禄山杀害,卢杞有口才,但十分丑陋,脸如鬼,呈蓝色。居常衣食寒碜不以为耻,人们不知其矫情,都说他有乃祖卢怀慎遗风。靠父荫任清道率府兵曹参军,仆固怀恩曾召他为朔方府掌书记,因病而免,补为鸿胪卿,出任忠州

  • 陈子昂传·欧阳修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祖居涿州新城县,六世祖名太乐,在南北朝的齐代,兄弟都才华出众,梁武帝萧衍任命他为郡司马。父亲名元敬,家财豪富,遇上灾荒,拿出一万石粟米救济乡亲。参加明经考试被录用,调任文林郎。陈子昂十八岁还

  • 卷一百八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钦宗靖康元年左正言崔鶠上奏曰臣伏覩诏书诏谏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此见陛下求治之切也然数十年来王公卿相皆自蔡

  • 唐纪四十四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亥、783)·司马光

    唐纪四十四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 [1]春,正月,丁亥,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1]春季,正月,丁亥(初十),陇右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在清水结盟。 [2]庚寅,李希烈遣其将李克诚袭陷汝州,执别驾李元平。元平,本

  • 卷第八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十九苦集谛缘识。有漏缘缘缘识有为缘。世俗智亦尔者。苦集谛等皆通三界九地。五部唯有漏故。如后四取蕴等应知其相。灭谛

  •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七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三论曰。学十二种分别者。一差别分别。二生起分别。三转异分别。四能治所治分别。五能引胜生定胜分别。六顺法分别。七补特伽罗分别。八下中上

  • 卷之七·密云圆悟

    天童和尚辟妄救略说卷之七 侍者 真启 编 ▲汝州首山省念禅师 风穴嗣。莱州狄氏子。受业於本郡南禅寺。才具尸罗。徧游丛席。尝密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晚于风穴会中。充知客。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

  • 印学管见·冯承辉

    亦称《古铁斋印学管见》。印学论著。清冯承辉撰。一卷。论述治印下笔、结字、运刀、构思的内在矛盾。指出“古朴”与“秀气”、“疏落”与“整齐”、“光洁”与“锋芒”、“直”与“曲”、“虚”与“实”、“出”与“

  • 庄子集解·王先谦

    清王先谦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而录,取文从简,避免繁杂冗长。上自司马彪注,下至俞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七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有本经残卷。吉冈义丰、大渊忍尔均认为第三部分为后人增入。吉冈还认为本经出自萧梁初年。述考校功曹及三元品戒罪目。

  • 外科正宗·陈实功

    外科著作。明陈实功撰。四卷。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行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外科见长。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守则,重视外治法。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书。卷一为痈疽门。

  • 定庵诗话·由云龙

    诗话著作。近人由云龙撰。由云龙,字夔举,号定庵,姚安(今属云南)人。清季举人。有《定庵诗存》四卷。其人少志科举,攻帖括,于声诗殊少措意。及长,虽偶有佳章,终不能工。《定庵诗话》二卷,《续编》二卷,泛论古今诗派沿革变迁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