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梅尧臣续金针诗格

续金针诗格 旧题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一卷,旧题宋梅尧臣撰。《郡斋读书志》著录于集类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晁公武云:“皇朝梅尧臣圣俞撰。圣俞游庐山,宿西林,与僧希白谈诗,因广乐天所述云。”希白即撰《处囊诀》之僧保暹之字。陈振孙则认为题梅尧臣续撰,一如谓白居易撰《金针诗格》,“大抵皆假托”。但旧题蔡传编《吟窗杂录》已收此书,则假托年代,当在北宋末以前。 

《〈续金针诗格〉序》中,称许白乐天《金针诗格》“长于意理”,是“真知诗之骨髓者”,故续之,“以广乐天之用意。” 

《续金针诗格》评诗论诗,本着“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提出“诗有内外意”,“诗有七不得”。并列举许多诗句,指出其言外之意,多属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等政治内容,有些则不免牵强。“诗有五理”,即是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特别是“美”、“刺”作用。 

《续金针诗格》指出诗人喜怒哀乐均可得诗,但其辞各异。喜而“辞丽”,怒而“辞愤”,哀而“辞伤”,乐而“辞逸”。诗人创作方法不同,其诗句便有“自然句”、“容易句”、“苦求句”之不同。在艺术风格上,“纯而为正”者,为上格;“淡而有味”者,为中格;“华而不浮”者,为下格。 

在写作技巧表现形式上,提出“三本”、“四得”、“五忌”等,对炼字、造句、声律、用韵、诗体、诗格都有论述,堪称作诗之要旨。 

予游庐山,宿西林,与僧希白谈诗,极有玄理。常鄙学者不知意格,徒摘叶搜奇,而不能入雅正之奥阃。希白评唐贤诗,讽诵乐天数联,言乐天之诗,尤长于意理。出乐天在草堂中所述《金针诗格》,观其大要,真知诗之骨髓者也。乐天寄元微之云:“多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乃知乐天《诗格》自有理也。且诗之道虽小,然用意之深,可与天地参功、鬼神争奥。予爱乐天作《金针诗格》,乃续之,以广乐天之用意,得者宜绎而思之。 

诗有内外意

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诗曰:“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旌旗”喻号令也;“日暖”喻明时也;“龙蛇”喻君臣也。言号令当明时,君所出,臣奉行也。“宫殿”喻朝廷也;“风微”喻政教也;“燕雀”喻小人也。言朝廷政教才出,而小人向化,各得其所也。“旌旗”、“风日”、“龙蛇”、“燕雀”,外意也;号令、君臣、朝廷、政教,内意也。此之谓含蓄不露。 

又诗:“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言明君理化一统也。 

诗有三本

一曰声调则意婉,律应则格清;二曰物象明则骨健,物象暗则格弱;三曰意圆则髓满,格高则髓深。 

声律为窍一。诗曰:“影沉嵩岳短,光溢太行高。”意婉格清,莫非声调而律应也。物象为骨二。诗曰:“雷霆驱号令,星斗焕文章。”“雷霆”喻号令,“星斗”喻文章也。意格为髓三。诗曰:“是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星”“水”喻民,皆向明君之化也。此两句谓意圆、格高、诗髓满也。 

诗有四格

十字句格一。诗曰:“日离山一丈,风吹花数苞。”此喻明君理国,教令才出,小人各安其所也。十四字格二。诗曰:“雨露施恩无厚薄,蓬蒿随分有枯荣。”此喻君泽流,而卑贱之人各安其分也。五只字格三。诗曰:“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言“万里”,远方;“八九月”,行役之时。忠臣衔君远命而不辞劳也。拗背字格四。诗曰:“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言明时无滋彰之教令也。 

诗有四得

句欲得健一。诗曰:“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蛰龙”喻隐君子未动之时也;“老鹤”喻耆旧君子有远去意思也。字欲得清二。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言峻刑之世,有君子孤贞守节也。意欲得圆三。诗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上句言佞人在位,正人不见容也;下句言君子行正道,虽直言得罪而轻也。格欲得高四。诗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此物象显明,格所以高也。 

诗有三炼

炼句一。诗曰:“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株青。”炼字二。诗曰:“此中涵帝泽,到底接天光。”本作“此波”,改为“此中”,是炼字也。炼意三。诗曰:“唤人看腰袅,欲嫁惜娉婷。”“腰袅”,骏马也;“娉婷”,佳人也。待有识之人而唤,择有行之人而嫁。不可唤无识之人看马,召无行之人配贞女。贤人亦然。 

诗有五忌

一曰格懦则诗不老;二曰字俗则诗不清;三曰才浮则诗不雅;四曰理短则诗不深;五曰意杂则诗不绝。 

诗有八病

一曰平头。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诗曰:“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与“欢”同声,“日”与“乐”同声。 

二曰上尾。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与“齐”同声。 

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所以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诗曰:“远与君别久,乃至雁门关。”“与”字与“久”字同声。 

四曰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所以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诗曰:“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秋月。”“素”字与“扇”字同声。 

五曰大韵。为重叠相犯也。如五言诗以“新”字为韵者,九字内更著“冿”字、“人”字等为大韵也。诗曰:“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胡”字与“垆”字同声也。 

六曰小韵。除本韵外九字中,不得有两字同韵。诗曰:“客子已乖离,那宜远相送。”“子”、“已”、“离”、“宜”是也。 

七曰傍纽。一句中已有“月”字,不得着“鱼”、“元”、“阮”、“愿”字,此是双声,即为傍纽也。诗曰:“丈人且安坐,梁尘将欲起。”“丈”、“梁”之类,即谓犯也。 

八曰正纽。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 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字。诗曰:“我本汉家女,来嫁单于庭。”“家”、“嫁”是一纽之内,名正双声。 

诗有五理

一曰美。诗曰:“都来销帝力,深不用兵防。”美君文德以服远人也。 

二曰刺。诗曰:“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去尚征苗。”刺政烦敛重也。 

三曰箴。诗曰:“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箴佞人进而贤人未仕也。 

四曰规。诗曰:“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规圣人行事有所未至也。 

五曰诲。诗曰:“明河川上没,芳草雾中衰。”喻明时草泽中贤人不得进用也。 

诗有三体

一曰颂。诗曰:“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此颂太平也。 

二曰雅。诗曰:“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此正君臣也。 

三曰风。诗曰:“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朝阳。”风圣人不用正人也。 

诗有上中下

纯而归正上格。诗曰:“几席延尧舜,轩墀立禹皋。” 

淡而有味中格。诗曰:“闲欹太湖石,醉听洞庭秋。” 

华而不浮下格。诗曰:“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诗有四得

喜而得之其辞丽格。诗曰:“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怒而得之其辞愤格。诗曰:“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哀而得之其辞伤格。诗曰:“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乐而得之其辞逸格。诗曰:“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楼睡失明。” 

失有四失

失之太喜其辞放。诗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失之太怒其辞躁。诗曰:“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失之太哀其辞伤。诗曰:“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 

失之太乐其辞荡。诗曰:“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 

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格。《曲江感春》诗:“江头日暖花正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双侧双平格。《钓翁》诗:“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翁垂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依槛云依依。” 

两平头格。《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时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有扇对

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诗曰:“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谓之扇对。 

诗有三般句

自然句。诗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容易句。李白《宫词》:“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苦求句。《古镜》诗:“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 

诗有四字对

叠韵字对一。诗曰:“磴危攀薜荔,石滑践莓苔。”叠语字对二。诗曰:“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骨肉字对三。诗曰:“晚蕊初开红芍药,秋房初结白芙蓉。”借声字对四。诗曰:“关河一栖旅,杨柳十东风。” 

诗有七不得

说见不得言见。诗曰:“僧房嵩岳色。” 

说闻不得言闻。诗曰:“公府洛河声。” 

说远不得言远。诗曰:“孤舟行一日,万水与千山。” 

说静不得言静。诗曰:“竹里柴扉掩,庭前鸟雀行。” 

说苦不得言苦。诗曰:“别地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说乐不得言乐。诗曰:“乘舟泊山寺,着屐到人家。” 

说恨不得言恨。诗曰:“但取诗名得,何论下第频。” 

诗有物象比

诗曰:“蛇蝎性灵生便毒,蕙兰根异死犹香。” 

诗有二家

诗人之诗雅而正。诗曰:“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词人之诗才而辩。诗曰:“长官衫色湘波绿,学士文章蜀锦新。”

猜你喜欢
  第四出 腐叹·汤显祖
  第六本·杨景贤
  刘秉忠·隋树森
  第五折·王实甫
  龚鼎孳诗集五·龚鼎孳
  到我这里来·戴望舒
  卷二·佚名
  卷五十七·陆游
  广州四先生诗巻一·佚名
  卷五·陈起
  梅雪争春·徐志摩
  卷三百十六·陈廷敬
  卷五百四十四·佚名
  卷七·蔡正孙
  方干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季裴·唐圭璋

      季裴(南宋馆阁录、明弘治刊八闽通志作“裴”,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作“斐”)字少度,本贯开封,八闽通志称之为福安人,当为南渡后居地。生于宣和五年(1123)。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季裴治诗赋。乾道四年(1168)除秘书丞,同年十二月

  • 刘省斋·唐圭璋

      沁园春   赠较弓会诸友   男子才生,桑弧蓬矢,志期古同。况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张洞晓,经艺该通。笔扫云烟,腹储兵甲,志气天边万丈虹。行藏事,笑不侯李广,射石夸雄。   仰天一问穷通。叹风虎去龙时未逢。羡傅岩版筑,

  • 卷二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十五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七言律诗】住五峯答次向九龙韵     佛峒躭幽喜住碧山中万叠烟霞隐乱峯日色遥传高阁磬潮音初散讲堂钟焚香静夜还挥麈下榻兼旬为听

  • 卷二百四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四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萝轩外集杨备字修之建平人亿之弟庆厯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上轻车都尉有姑苏百题金陵览古诗乌鹊桥【在长洲县东以乌鹊馆得名】月满星移水照天

  • 三少帝纪第四·陈寿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

  • 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脱脱

        ◎文苑五   ○梅尧臣 江休复 苏洵 章望之 王逢 孙唐卿 唐庚 文同 杨杰 贺铸 刘泾 鲍由 黄伯思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阴为

  • 附錄三 本書校勘引用及參攷書目·叶隆礼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简作通鉴。  2、[元]脱脱等辽史  3、[宋]赵志忠虏廷杂记通鉴胡三省注引。  4、[宋]薛居正旧五代史  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简作长编。  6、张亮采补〈辽史&middot;交聘表〉 

  • 两朝纲目备要卷一·佚名

    光宗帝讳惇孝宗皇帝第三子也以绍兴十七年九月四日生于藩邸二十年二月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三十年五月转荣州刺史三十二年九月封恭王帝以藩王越继大统盖孝宗为天下虑不私其子而虞允文为相赞成上意宻

  • 卷四十一·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一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师古曰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後与高祖俱

  • 卷六·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六)第六则赶缯船,八只。内铜山营「纪」字六号船一只:身长六丈二尺,头起■〈乔亢〉四尺八寸、尾起■〈乔亢〉三尺五寸。船头长二丈二尺,面匀宽一丈一尺三寸、底匀宽九尺八寸;船中长二丈二尺,面匀宽一丈

  • 平书订卷九 武备第六·李塨

    平书曰:人知周之尚文,而不知周之尚武。大司马春振旅而搜,夏茇舍而苗,秋治兵而狝,冬大阅而狩,其教战之法甚备。顾以田为名者,盖商周之得天下俱以武,而周有甚焉。周公恐其后之杀伐是尚也,故为之礼以柔之,不存其名而存其实,使人但习

  • 第七章 5·辜鸿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辜讲仅在孔子年老的时候,有一次听到孔子说:“我的智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像以前那样,总能梦见周公。”辜解中国的周朝(相当于古希腊)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佚名

    唐北天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疾证无上菩提者。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心。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后于净室山林流水。最为上胜。建立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中·鸠摩罗什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默问常安草堂摩诃乘法师鸠摩罗什。大乘经中深义。十有八途。什法师一一开答。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次问答法身感应 次问答法身尽本 次问答造色法 次问答罗汉受

  • 进呈奏疏·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进呈奏疏  圣感寺住持(臣)僧(超永)谨奏为进呈五灯全书事。窃惟三教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蹟虽有世间方外之殊。理原无修己利人之别。第品类杂则羣言贵。有折衷须流派清。而根源斯为可据。喜际同文之盛世。敬

  • 佛说七女观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说七女观经。昔冥缘王有七女觉世非常。不著缯彩衣服。不著指镮臂钏。不捉香油涂身。岁三长斋月六斋。姊妹相将诣父王殿前。稽首白王。女等前身积罪无福。今值女身处。其深宫眼无所见。求王放女出城游观

  • 言行龟鉴·张光祖

    八卷。宋赵善璙作 《自警编》,摘录古人嘉言善行以示鉴戒,张光祖欲为刊行,熊禾以赵善璙所编尚有未及删润之处,希望张光祖补充完善。张光祖乃以赵善璙《自警编》为基础,又取 《典型录》、《厚德录》、《善善录》、《名臣言行

  • 穷通宝鉴·佚名

    《穷通宝鉴)》为中国的“命学四书”之一,与《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齐名。据说是江湖人士压箱底的秘本,而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甚多,该书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栏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