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将孙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沁园春

刘将孙

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

啼痕自诉哀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

叹国手无棋,危途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

刘将孙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血泪哀词。据作者自序称。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

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

“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是用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词中“全家骆谷”用此。接下来六句,则写其被辱于元兵的苦恨。“”彩凤随鸦,琼奴失意“,都是匹非其偶的意思。美人不配俊夫,已是婚姻的不幸,何况家毁国亡。辱于仇手,其悲恨更有甚于佳人之嫁厮养者多矣。”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喻蒙元的兵士。前面着以”知他是“三字,虽以疑问语气出之,实有作者深沉悲慨在内。这样就把一种受制于人,听凭蹂躏的悲剧写得曲折尽致了。

下片则夹叙夹议,写出词人对弱女子的同情以及作者身世之悲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啼痕”二句上承“韦娘”,把杨氏题壁时的心境曲曲绘出,身处亡国贱俘的惨境,故悲啼不已:“下堂”本指妻子被丈夫休弃的婚变,这里说被迫失身于元兵,其辱有甚于被休弃者,故云“愧”。“把笔低徊”则是传达杨氏题写词篇时的心境情态。“国于”二句暗承“宰相”,指贾似道之误国:“书窗”二句则是自伤身世之笔。刘将孙以一介书生而身处乱世,尘扬沧海,劫换红桑,竟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瞻望前程,怎不慨然以悲?“青冢”以下六句专就杨氏其人。其词着墨,一气旋折,愈转愈深,真有摇荡心魂,摧人涕泪的力量。在刘将孙看来,这些写在桥头的哀苦词句,要比昭君怨曲。文姬哀词更为凄苦和更令人同情。因为正是用千万行血泪写成的,因为它是民族的哀吟呵。

“委玉”、“埋香”指女子之死。刘将孙此词之作,距宋恭宗德二年丙子暮春已二十年。这个可怜的被“驱掠”北行的女子怕早已香消玉殒了。那么哪里是她埋骨之所呢?是在风沙漫天的朔北?还是在马蹄匼匝的间关道途?这些都无从寻觅了。用一问作结,把人的思绪引向迢递的远方,益发令人读后难以忘怀了。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

梦中不识从何去。

刘将孙词作鉴赏

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阀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于迷惘中表达了故国之思。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猜你喜欢
  ●古诗源卷四·沈德潜
  第九章 拜官供奉·屠隆
  ◆陈龙泉泰(所安遗集)·顾嗣立
  第三十七回 戴守备射书报信 岳员外开阁延宾·萧晶玉
  第四折·杨显之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杨慎
  甲集第二十一·钱谦益
  卷二十四·黄希
  彊村语业·序·朱祖谋
  提要·房祺
  卷二十七·陈思
  卷三十三·曹学佺
  简斋诗钞·吴之振
  文苑诗格·白居易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一·黄庭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元稹独游远地难逢侣闲人且独行上山随老鹤接酒待残鸎花当西施面泉胜卫玠清鹈鹕满春野无限好同声洞庭湖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廵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正月癸酉朔 命成国公朱希忠行拜 天礼于 玄极宝殿 上不御殿文武百官及朝觐官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百官表贺免宴赐莭钱钞王府进表人员及四夷朝贡使宴于阙左门 查理边储户科右给事中魏文吉等劾奏诸边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实附录第七十九景泰六年十二月壬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省郊祀牲岷王徽煣奏先父庄王洪武中之国云南及永乐中召还其所赐乐工部伎遂隶教坊臣今奉藩武冈凡拜表迎诏时节庆贺之礼音乐未具乞赐颁给不允○甲辰升守

  • 卷之五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九·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九乾隆二十年秋九月丁酉谕定西将军扎拉丰阿等查办巴哈曼集上谕军机大臣曰永常奏布库努特得木齐诺尔布等告称带领属人来归途中遇巴哈曼集抢掠

  • 六 傅澄记米店·周作人

    在小船埠头与张马桥之间,只有几家人家,即是傅澄记米店,咸亨酒店,某姓栈房,屠家小店,又一家似是锡箔店老板的住宅。傅澄记在人们口头上只称傅通源,因为是从那里分出来的,老主人竭力声明,他是傅澄记,招牌上也明明写着,可是大家都不

  • 卷二十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申(一六五六)、大清顺治十三年(永明王永历十年、鲁王十一年)春正月庚辰朔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十三日(壬辰)大清庶子王自泉州出攻两岛,风不利,引还。李定国遣传宣参将杨祥进密疏,署云「藩臣李定

  •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史有为译注【说明】这篇类传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五人中,四位国相一位法官,都是居高权重的社稷之臣。其中,孙叔敖与子产,仁厚爱民,善施教化,以政宽得人和,国泰而民安;公仪休、石奢、李离,皆清廉自正,严守法纪

  • 李三才传·张廷玉

    李三才,字道甫,顺天通州人。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授职户部主事,任郎中。与南乐的魏允贞、长垣李化龙以经世致用相互勉励。等到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被贬为东昌推官。再改任南京礼部郎中。恰

  • 提要·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八通监总类       史钞类提要【臣】等谨按通监总类二十卷宋沈枢撰枢字持要德清人绍兴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谥宪敏是书乃其致仕时所编取司马光资治通监事迹仿册府元龟之例分为二

  • 职官三九·徐松

    都督府【宋会要】高宗绍兴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制以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吕颐浩特授依前特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两浙荆湖诸军事,参谋官差户部尚书李弥大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 十一月乙卯朔,上御武英殿,谓侍臣曰:“夫好憎者,人情所不能无也。然好得其正,憎得其实,斯不陷于一偏,至于喜怒,莫不皆然,一有所偏,则人得而中之矣。大抵人能不偏于好憎喜怒,则此心廓然大公,不为

  • 第十五章 34·辜鸿铭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辜讲孔子说:“人更需要美德而不只是需要像火及水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我看到过人掉在水里淹死,落入火中烧死,却从没看到有人因为道德高尚而窒息。”

  • 卷十·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经解卷十    宋 崔子方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此陈侯之弟招也而称公子盖方列数诸侯之大夫不可独曰陈侯之弟

  • 卷第九·佚名

    翻梵语卷第九&middot;山名第五十一&middot;河名第五十二&middot;江名第五十三&middot;池名第五十四&middot;洲名第五十五&middot;地名第五十六&middot;水名第五十七&middot;火名第五十八&middot;风名第五十九&middot;

  • 钟律通考·倪复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张邦奇序,谓其本之《仪礼

  • 江淮异人录·吴淑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宋初吴淑撰。一卷。有《道藏》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龙威秘书》本等。 《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分为二卷。此书所记,多道流、侠客、术士之事,共25人。其中唐代2人,南唐23人。所记多出传闻

  • 耳新·郑仲夔

    笔记。明郑仲夔著。八卷。作者自序云为生平经历之所述,“耳涉之而成新,殊不忍其流湮而遁没也,随闻而随笔之。”书中有不少明末史事,如魏忠贤之成败,周顺昌、黄尊素、杨琏之死难等记述,褒贬爱憎亦寓其间,可供治史者参考。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