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炎午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炎午(1252-1324)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安福(今属江西)人。淳祐间,为太学上舍生。

临安陷,谒文天祥,竭家产助勤王军饷,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归。文天祥被执,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

入元,杜门却扫,肆力诗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异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南宋书》、《新元史》有传。今存词一首,见《元草堂诗馀》卷下。

●沁园春

王炎午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

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

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

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

谩赢得、青青两鬓华!

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王炎午词作鉴赏

王炎午的词,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馀》卷下。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临安陷落后,他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他作了“生祭文”。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以较多文字写春光骀荡。游人如醉;下片则转写感慨,抒发目前情怀。

词的上片由三层内容组成。起三句为一层,总写春色明媚。作者选取杏与柳作为描绘春光的代表。杏、柳都含有春的诗意。“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柳眼欲抽芽,正是新春景象。而作者在写春光之前,先着一句“又是年时”。是寓有感慨之意,即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寻春步远“至”看遍王孙七宝车“共七句,是第二层。写人们的游春、赏春活动。如果说前一层重在写”自然“的话,那么这一层就是侧重写”人事“了。这七句中有一条时间发展的暗线,包括了从早春到暮春的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内容很丰富;远郊的寻春,湖曲的马嘶,穿街过巷的卖花声,碧纱首里的唱歌人,暖暖的阳光,缥缈的晴烟,轻衣、罗扇以及王孙游春的七宝车,一句一景,目不暇接。这七句用一个”奈“字领起。意思是说对如此这般的春光。我该怎样去领受呢?显然,词人面对一派升平欢乐景象。深深地陶醉了,结处笔锋急转:”谁知道,风雨天涯!“从情景极妙处猛然跌入眼前凄风苦雨般的现实中。那十年之前的诸多美景化成了一场空梦,被历史的风雨卷到了海角天涯。

下片紧承“谁知道”三句,抒发词人十年来郁结于心的悲伤感慨。但词人却正话反说:“休休何必伤嗟!”好象在作自我宽慰,但他写上紧接着说:“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从一个“赢字上,我们看到了词人不可平复的悲愤。他为了挽救南宋危亡。倾家荡产,亲履戎行,出生入死,到头来南宋仍归于灭亡。盘盘皆输,步步艰难,他主观上想赢得的,全都落了空。他所”赢得“的,只有原来的黑发换成了花白!

“且不知”四句有遁迹避世和凭吊亡宋之意。“拼一笑”三句,则紧承“岁岁”句意,交代作者在眼下春光之中极度悲苦的生活情态。这与上片回忆中的春光行乐图形成了一个极强烈的对比。从这个对比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立场。他对故国的魂萦梦绕之情和不知燕子谁家的亡国之痛,就不言而喻了。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三出 计左·李渔
  巧对录卷之七·梁章钜
  第四十九回 雨露承恩佳人朝北阙 雌雄莫辨奸相择东床·萧晶玉
  第三折·王子一
  盍西村·隋树森
  古今词论·王又华
  夜坐·戴望舒
  卷五·佚名
  卷十·陈思
  卷一百六十七·曹学佺
  卷十五·曹庭栋
  卷四百十三·陈廷敬
  卷一百四十六·陈廷敬
  御选元诗卷五十五·康熙
  严仁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一·彭定求

        卷81_1 【长信宫中树】乔知之   婀娜当轩树,zv茸倚兰殿。叶艳九春华,香摇五明扇。   馀花鸟弄尽,新叶虫书遍。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见。   卷81_13 【下山逢故夫】乔知之   妾身本薄命,轻弃城南隅。庭前

  • 卷一百五十五·徐世昌

    翁同龢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恭。有《瓶庐诗稿》。赠吴儒卿时余将入都故人惜远别,索我一幅书。我书虽不工,点画颇有余

  • 五集卷六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古今体六十首【庚戌十】中秋日夕月礼成述事仲秋节恰秋分值平秩西成典忆频中祀幸能行以遍【自去年春以近八旬敬愿於 中祀皆亲祭一周以尽为君之职是以於帝王庙

  • 卷四百三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六十九 傅珪 此日足可惜 百年如瞬息寒暑迭相侵所以圣贤学惜此分寸隂明日还易得今日不再临试观过隙驹载骤何駸駸眼前斑白者昔时俱青衿才言且姑待倏

  • 卷三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陈翊【一作诩】陈翊字载物闽县人大历中登进士第贞元中官户部郎中知制诰诗十卷今存七首登城楼作井邑白云间严城远带山沙墟隂欲暮郊色淡方闲孤径回榕岸层峦破枳关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顔宴

  • 卷四百九十四·列传第二百五十三·蛮夷二·脱脱

        ◎蛮夷二   ○西南溪峒诸蛮下 梅山峒 诚徽州 南丹州   绍兴三年,臣僚言:"武冈军溪峒旧尝集人户为义保,盖其风土、习俗、服食、器械悉同徭人。故可为疆场捍蔽,虽曰籍之于官,然亦未尝远戍。靖康间,调之以

  • 卷二十七·本纪第二十七·脱脱

        高宗四   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帝在绍兴府,率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甲午,诏复置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丙申,赐杨邦乂谥曰忠襄。韩世忠围建州。丁酉,蠲诸路元年逋税。庚子,陕西叛将白常围岷州,关师古率兵破之。

  • 卷七·汪越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序〕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國。〇孚遠曰:項羽封諸將爲王,漢王初興,不能一申古制,易侯而貶其爵,亦勢也。故末年有白馬之誓,高祖本意見矣。〔扶柳〕高后姊長姁子,侯。〇師古曰:平旣呂氏所生,不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二帝系考【四】皇太子皇子皇始祖肇祖原皇帝子二皇长子充善皇二子禇宴【无嗣】皇长子子三皇长孙妥罗【无嗣】皇次孙妥义谟【无嗣】皇三孙锡宝齐篇古皇三孙子一是为兴祖直皇帝兴祖直

  • 卷一百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选举志六八旗科第题名四【历科编译进士】乾隆四年己未科满洲三宝【世泰佐领 正红旗一名】  德尔泰【奇格佐领】海龄【保成佐领】   索禄

  • 春秋集传纂例原序·陆淳

    栁子厚与元次山论春秋书言自得集传常愿执洒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始得执弟子礼未及卒业而先生云亡复有先生墓表谓説春秋者百千卒无有及其根源者独先生讲述三十年经学始大光莹乃为先生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与

  • (八)·钱穆

    《近思录》卷八治国平天下之道,凡二十五条。明道言:“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今按:中国人言政治,每分三代与秦汉以下。此条言先王,即指三代,后世即指秦汉以下。夏商之世,皆较汉唐为长,周祚尤久。何以制

  • 欢迎缅甸记者访华团致词·太虚

    ──三十年一月在汉藏教理院讲──缅甸记者团诸君,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山上得诸位光临,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联合欢迎的有五个佛教团体:一、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二、中国佛学会,三、中国佛教会临时办事处,四、海潮音月刊社,五、汉

  •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卷上·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五篇事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是时目连从坐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问惟愿世尊。为我演说。佛言。善哉汝所问者。能大利益无量众生。恣汝所问。目连白佛言。世尊。末世

  • 德风禅师语录卷四·佚名

    白云山居偈清闲独许野僧家荡荡无拘我自夸有时闹里安身处有时静处萨婆诃一片白云舒复卷个中无意可相留有人问我家常事日日三食饱便休多年活计在茅蓬门对前冈几树松宛似罗浮图画里山盘水曲妙难穷一住云乡几度春但闻花鸟

  • 周易郑康成注·王应麟

    易学著作。宋王应麟辑东汉郑玄《周易注》佚书。一卷。魏晋以后,郑玄《周易注》与王弼《周易注》成为当时的显学。二者并驾齐驱,王注在南朝盛行,郑注则独霸北朝。郑注《周易》是一本集两汉《易》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由于隋

  • 客杭日记·郭畀

    一卷。元郭畀撰。郭畀字天锡,号云山,京口(今江苏镇江)人。着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雪山日记》、《快雪斋集》等。《客杭日记》为雍正三年(1725)厉鹗从郭日记中辑出的一册,所记自元至大元年(1308)九月初一至次年二月初九。

  • 左传事纬·马骕

    十二卷。附录八卷。马骕(1621-1673)撰。马骕字御,又字宛斯,邹平(今属山东)人,清代着名史学家、经学家。顺治进士,任淮南府推官,改灵璧知县。蠲荒除弊,流亡复集。马骕自幼好学,毕生殚研经史,更嗜爱《左传》,时称“马三代”。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