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午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炎午(1252-1324)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安福(今属江西)人。淳祐间,为太学上舍生。
临安陷,谒文天祥,竭家产助勤王军饷,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归。文天祥被执,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
入元,杜门却扫,肆力诗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异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南宋书》、《新元史》有传。今存词一首,见《元草堂诗馀》卷下。
●沁园春
王炎午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
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
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
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
谩赢得、青青两鬓华!
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王炎午词作鉴赏
王炎午的词,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馀》卷下。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临安陷落后,他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他作了“生祭文”。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以较多文字写春光骀荡。游人如醉;下片则转写感慨,抒发目前情怀。
词的上片由三层内容组成。起三句为一层,总写春色明媚。作者选取杏与柳作为描绘春光的代表。杏、柳都含有春的诗意。“脸”“芽”在这里作动词,是说杏花欲露脸。柳眼欲抽芽,正是新春景象。而作者在写春光之前,先着一句“又是年时”。是寓有感慨之意,即这番景象,与往年一样。寻春步远“至”看遍王孙七宝车“共七句,是第二层。写人们的游春、赏春活动。如果说前一层重在写”自然“的话,那么这一层就是侧重写”人事“了。这七句中有一条时间发展的暗线,包括了从早春到暮春的整个春天的游乐活动。内容很丰富;远郊的寻春,湖曲的马嘶,穿街过巷的卖花声,碧纱首里的唱歌人,暖暖的阳光,缥缈的晴烟,轻衣、罗扇以及王孙游春的七宝车,一句一景,目不暇接。这七句用一个”奈“字领起。意思是说对如此这般的春光。我该怎样去领受呢?显然,词人面对一派升平欢乐景象。深深地陶醉了,结处笔锋急转:”谁知道,风雨天涯!“从情景极妙处猛然跌入眼前凄风苦雨般的现实中。那十年之前的诸多美景化成了一场空梦,被历史的风雨卷到了海角天涯。
下片紧承“谁知道”三句,抒发词人十年来郁结于心的悲伤感慨。但词人却正话反说:“休休何必伤嗟!”好象在作自我宽慰,但他写上紧接着说:“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从一个“赢字上,我们看到了词人不可平复的悲愤。他为了挽救南宋危亡。倾家荡产,亲履戎行,出生入死,到头来南宋仍归于灭亡。盘盘皆输,步步艰难,他主观上想赢得的,全都落了空。他所”赢得“的,只有原来的黑发换成了花白!
“且不知”四句有遁迹避世和凭吊亡宋之意。“拼一笑”三句,则紧承“岁岁”句意,交代作者在眼下春光之中极度悲苦的生活情态。这与上片回忆中的春光行乐图形成了一个极强烈的对比。从这个对比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立场。他对故国的魂萦梦绕之情和不知燕子谁家的亡国之痛,就不言而喻了。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三出 计左·李渔 巧对录卷之七·梁章钜 第四十九回 雨露承恩佳人朝北阙 雌雄莫辨奸相择东床·萧晶玉 第三折·王子一 盍西村·隋树森 古今词论·王又华 夜坐·戴望舒 卷五·佚名 卷十·陈思 卷一百六十七·曹学佺 卷十五·曹庭栋 卷四百十三·陈廷敬 卷一百四十六·陈廷敬 御选元诗卷五十五·康熙 严仁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