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安中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王安中(1076—1134)字履道,曲阳(今属山西)人。从学于苏轼、晁说之。筑室自榜曰“初寮”。元符三年(1100)进士,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政和中,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宣和元年(1119),任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出镇燕山府。召还除检校太保、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间,累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绍兴四年卒,年五十九。《宋史》有传。

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已佚,今有《永乐大典》辑录本八卷。另有《初寮词》一卷。

●点绛唇

王安中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

宦游如寄,且伴山翁醉。

说与鲛人,莫解江皋珮。

将归思,晕红萦翠,细织回文字。

王安中词作鉴赏

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这首词是送人归襄阳之作。襄阳为古代军事重镇,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故此词多用有关襄阳的典故。

起首两句,系用晋代名将羊祜镇守襄阳的故事。

岘山,一名岘首山,襄阳城南,为游赏胜地。关于羊祜《晋书。羊祜传》记述如下,祜性爱山水,每遇佳日,必登临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故李白诗云:”岘山临汉江,水绿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襄阳曲四首》其三)岘山上建有岘山亭,一名岘首亭。宋神宗熙宁元年,史中辉守襄阳,第二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熙宁三年十月,欧阳修为作《岘山亭记》云:”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羊祜字)之所游止也。接下来两句,用山简故事。晋永嘉三年,山简镇襄阳,当时四方寇乱,天下分崩,五威不振,朝野危惧。“简优游卒岁,唯酒是耽。”(《晋书。山简传》)《世说新语。任诞》亦云:“山季伦(简字)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高阳池岘山南。故李白《襄阳歌》云:”笑杀山公醉似泥。“末句”且伴山翁醉“,亦有韦庄《春暮》诗”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之意。因用典巧妙,”宦游如寄“等句中流露出的末世情怀,隐然有了作者自况的意味。北宋末年,外患频仍,亡国之祸迫眉睫,作者晚年仕宦颇不如意,屡遭贬谪。

词的下片就思念者说。因好友韩济之归襄阳,作者即拟思妇口吻而戏赠之。下片前两句用“丧佩”和鲛人之典。李善注引《韩诗内传》:“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汉皋台,即汉皋山,一名万山,襄阳城西,北临汉江。神女解佩处,后名解佩渚,是汉江中的一个沙洲。孟浩然《万山潭作》所云”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即指此。鲛人,是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博物志》卷二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词中借韩妻口吻寄语水居之人,勿解佩诱我丈夫。下面三句再申思夫之意,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织入锦字回文诗以寄,用的是窦滔妻苏蕙的故事。据《侍儿小名录》载《璇玑图叙》云:”前秦安南将军窦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而其妻”苏氏(即苏蕙)年二十一,滔镇襄阳,与阳台之任,绝苏氏之音问;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名曰《璇玑图》。遣苍头赍至襄阳,滔览锦字,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迎苏氏,恩好愈重。“”晕红萦翠“,写得活色活香与其《堞恋花。长春花》词的”晕粉揉绵“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受江西诗派影响,连用四个典故,句句不离襄阳,不但每个典故都用得巧妙贴切,而且增加了小词的意义含量。

猜你喜欢
  仲殊·唐圭璋
  元诗选初集庚集目录·顾嗣立
  第二幕·老舍
  ●卷四·李调元
  第四折·郑廷玉
  黄庭坚诗全集十·黄庭坚
  卷二十二·佚名
  卷四百八十九·曹学佺
  补遗卷八·陈元龙
  卷一百四十七·陈廷敬
  卷七百七十七·佚名
  卷六百十一·佚名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苏庠词作鉴赏·佚名
  孙洙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754_1 【赠泰州掾令狐克己(文公曾孙)】徐铉   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深藏七泽衣如雪,   却见中朝鬓似丝。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   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白菊诗。   卷754_2 【

  • 强至·唐圭璋

      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乾兴元年(1022)生。庆历六年(1046)进士。刻苦攻诗,韩琦甚器重之。官祠部员外郎。熙宁九年(1076)卒,年五十五。有集。   渔家傲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

  • 卷七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五于邺于邺唐末进士诗一卷书怀长安多路岐西去欲何依浮世祗如此旧山长忆归自离京国久应已故人稀好与孤云住孤云无是非书情负郭有田在年年长废耕欲磨秋镜净恐见白头生未作一旬别已过千

  • 明帝纪第三·陈寿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魏书曰: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每朝宴会同,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

  • ●卷十三·陈康祺

    ◎圣祖至德纯孝圣祖皇帝八岁,世祖宾天;十一岁,慈和皇太后崩逝。当时呼抢哭踊,尽礼尽哀,圣孝纯诚,已为薄海传诵。比康熙二十六年,值太皇太后违豫,上躬侍寝榻,废餐辍寐,衣不解带者至一月余;复自宫中步祷南郊,亲制祝文,词义恳笃。太常

  •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顺治十七年。庚子。八月。甲申朔。议政王、贝勒、大臣、兵部、刑部议奏、江南提督马逢知、纵放奸细阴附逆贼。贻误封疆。负国重恩情罪重大马逢知并其亲子、俱应斩立决。妻妾家产、俱籍没入官。江南巡按马腾升、

  • 尚史卷四十二·李锴

    列传二十晋诸臣传羊舌大夫 羊舌职 羊舌赤【伯华】 羊舌肹【叔向】羊舌鲋【叔鱼】 羊舌虎【叔虎】 杨石【杨食 子容我  附】羊舌大夫者失其名事献公为军尉家语晋平公问祁奚曰羊舌大夫何如对曰其为人也数变其

  • ●卷一·余继登

    太祖攻陈野先时,方假寐,有蛇缘臂而走,左右惊告,视之,蛇有足,类龙而无角。意其神也,祝之曰:“若神物则栖我帽缨中。”蛇徐入缨中。太祖举帽戴之,遂诣敌营,设词谕降寨帅。既归,忘前蛇,坐久方寤,脱帽视之,蛇居缨中自若。乃引

  • 第三十六卷 仕绩 二 七·缪荃孙

    扬 州 府 三 明(上)陆 谦陆谦,字仲益,兴化人。复从子。元末为杭州路治中。明兵平浙右,方国珍犹据瓯越数郡,诏选通练才辩者谕之。谦往,谕以度德量力,无滋后悔,国珍遣使输款。又尝单骑招张鉴于扬州,鉴服其义,不忍害。

  •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周作人

    现在要回过去讲以前的事情,其最为重大的一件,便是举世闻名的所谓女师大的风潮。在这中间,却另有一段和东吉祥胡同派的人往来的经过,另外写作一章,似乎不大好,所以拼写在一起,成了那样一个凑拼而成的题目,实在是很可笑的。大家

  • ·谕郊行商贾·丁曰健

    尔等远涉重洋,贸易营生,为身家谋养赡、为子孙计长久,持筹握算,自无不精于会计者。乃昌盛者少,而衰败者多。本司道莅台一年以来,随时察访,其故有三:一则存心以生理谋利为主,不觉流于刻薄,而稍有赢余,便为习俗所染、

  • 卷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雍正元年七月上谕共二十六道初六日谕八旗都统等八旗世袭佐领及世职官员有年幼者於供职之处未曾历练若不令人指敎何由谙习规矩以底於成就嗣後凡十六岁上朝之佐领着委令一员率领指敎

  • 诈晦卷五·杨慎

    【原文】诈虽恶名,亦属奇谋。孙子曰:“兵不厌诈。”施之于常时,人亦难防。运诈得理,可以成晦焉。直道长而难行,歧路多而忧亡羊,妙心辨识,曲径方可通幽。诈以求生,晦以图存。非不由直道,直道难行也。操以诈而兴,莽以诈

  • 第39章·老子

    【原文】昔之得一者(1):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2)。其致之也(3),谓天无以清,将恐裂;谓地无以宁,将恐发;谓神无以灵,将恐歇;谓谷无以盈,将恐竭;谓万物无以生,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無相品第七十四之二   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以離相無漏之心受持淨戒謂聖   無漏道支所攝法爾所得善清淨戒.如是淨戒無缺無隙無瑕無穢無所取著應受供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净饭王说是语已。心有所思忽然泪下。复说伽陀问世尊曰。  往昔住宫中  多人同卫护  山野中怖畏  一身云何住   世尊答曰。  圣者十种住 

  • 张伯渊茶录·张源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

  • 绮楼重梦·兰皋主人

    原名《红楼续梦》,又作《蜃楼情梦》。有坊刻本,首有嘉庆四年(1805)西汵萴园居士序。本书第四十八回作者自称“兰果主人”,第一回又自称“兰臬居士”,第一回还提到“吾家凤洲先生”,凤洲乃明王世贞,故作者或姓王。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