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庠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苏庠(1065—1147)字养直,初病目,自号眚翁,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后徙居丹阳(今属江苏)之后湖,更号后湖病民。工诗,颇得苏轼赏识。绍兴间居庐山,与徐俯同召,固辞不赴。十七年卒,年八十三。事迹见《宋史新编》卷一七八、《京口耆旧传》卷四。著有《后湖词》一卷。

●菩萨蛮·宜兴作

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

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苏庠词作鉴赏

这首词作于作者客游宜兴时,写冬寒景象,而无愁惨之色,体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情怀,表达了作者不乐仕进、安于闲适的襟怀。

开篇两句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这里也有宜人的景致。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词之上片,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

过片两句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了方位。丹阳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归鸿”,接着写出回乡之思完全是顺理成章的。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词中所谓“石亭春满枝”句好像是写实景,其实却是虚拟,从“北风”、“寒溪”推演而出:一是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二是如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此二句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张元幹跋苏庠所作赠王道士诗墨迹云:“吾友养直,平生得禅家自三味,片言只字,无一点尘埃。宇宙山川,云烟草木,千变万态,尽笔端,何曾气索?”这段话,对于理解此词是有帮助的。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

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蓉叶叶愁。

苏庠词作鉴赏

作者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

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一望,野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以下两句转写山野客店“坞”是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山间村落,“黄茅店”是茅草盖的客店。这样的环境最容易引起羁旅愁怀借酒浇愁愁更愁的主人公醉倒客店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身城里的一座高楼上。“高城”指大城市,“赤叶楼”是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根据词的传统表达习惯,可判断“赤叶楼”与绮情有关。“红楼”、“青楼”之为歌妓所居,有五代、北宋的大量词作为证;梦中去寻找楼中的情人,晏几道就有很多类似的描写:“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是最著名的一例。此二句,对仗精工,声律和谐,虚实相生,对比鲜明,意境凄美,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余地和无穷的回味,艺术表现技巧颇为高超。

下片好梦难留的怅恨,将愁肠恨绪表现得百转千回。“天杳杳,路悠悠”,这是作者醒来之后,想象明天踏上征途的情况:天是这样的遥远,路是这样的悠长,走着走着,离开心爱的人,也就越来越远了。于是他想到“钿筝歌扇等闲休”,那位佳人身边享受“钿筝歌扇”的生活,已经结束了。“钿筝”指秦乐,“歌扇”指唱曲,显然都是那位歌女的当行技艺。这里包括许许多多两情缱绻的往事,寄寓着词人深沉的身世感慨。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于他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八十五·彭定求
  第四折·关汉卿
  卷七十七·冯惟讷
  卷二·王琦
  卷十 五代·佚名
  卷八·陈焯
  卷六·佚名
  卷四百四十四·佚名
  卷五十九·徐倬
  目录下·康熙
  赠赵公·张说
  剧说卷二·焦循
  南曲入声客问·毛先舒
  卷一·马臻
  卷九·朱昆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之道·唐圭璋

      之道字彦猷,濡须(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生于元祐八年(1093)。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六年(1136),守开州。十年(1140),降一官,与小监当差遣。十三年(1153),通判安丰军。三十一年(1161),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除湖南转运判官致仕。乾

  • 附录一:刘伯渐预言·钱德苍

    《推碑图》明?刘伯温【卷一】南京苍天府雷震下一碑,现出经卷有二——《定劫》、《贤宝》,及《推碑图》二卷、三卷后慢慢来文报应验。在眼前、应照章,速来行善事,免天诛而,今要不急,急追悔,哪个能逃末劫年?而时南海

  • ◆汤提举炳龙(北村集)·顾嗣立

    炳龙,字子文,其先山 【一作丹。】 阳人。居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易》,诗歌甚工。晚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北村诗集》。四明戴表元帅初序曰:子文诗肆丽清邃,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在古远时代的那幺一天。地点 青蛙骑手的家。人物 母亲 蛙儿 父亲〔幕启:一片晴空,远山起伏。近处山坡上种着点青稞。山凹避静处有两间破旧的小屋——青蛙骑手的家。母亲独自在屋外缝补旧衣。母亲 如水光阴日

  • 闲适一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三首·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一 起、吕二炅、吕四颎、崔十八 玄亮、元九稹、刘三十二敦质、张十五仲方。时 为校书郎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

  • 致吴景超梁实秋·闻一多

    景超,实秋:这几天功课做得正得劲,回到寓所来,又总有一封家乡来的信躺在桌上等我。远游异国的人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昨答毅夫毓琇书,谅已见到,雷同的话就不用重述了。文学社的印刷物怎样了?我还是赞成出单行本。不过在这里我

  • 本纪第四 少帝·沈约

    少帝讳义符,小字车兵,武帝长子也,母曰张夫人。晋义熙二年,生于京口。武帝晚无男,及帝生,甚悦。年十岁,拜豫章公世子。帝有旅力,善骑射,解音律。宋台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进为宋太子。武帝受禅,立为皇太子。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

  • 列传第八·李延寿

    卫操 莫含 刘库仁(弟子罗辰 罗辰曾孙仁之) 尉古真(从玄孙瑾) 穆崇 奚斤 叔孙建 安同 庾业延 王建 罗结 楼伏连(曾孙宝) 闾大肥 奚牧 和跋 莫题贺狄干 李栗 奚眷卫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侠,有才略。晋征北将军卫瓘以操为牙门将

  •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洪武十六年二月乙亥朔 上观唐太宗帝范谓侍臣曰此十二篇者虽非帝王精微之道然语意备至曲尽物情使唐之子孙克守其言亦足为训自后女主窃柄有乖君体骨肉少恩有乖建亲谄谀并进有失求贤忠谏者忌之谗佞者悦之骄奢纵佚罔知戒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九月。戊午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内记○谕内阁。古尼音布等奏。请饬催副都统赴任等语。吉林阿勒楚喀。捕务紧

  •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王礼考【二】朝仪圣节朝贺【臣】等谨按古者华封之祝见於陶唐天保之诗陈於周雅宋子云人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但言使君夀考而已至於生辰受

  • 卷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四宋 黄干 撰士虞礼四 防礼三【郑目録云虞安也士既葬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殡宫以安之虞于五礼属凶 疏曰案此经云侧亨于庙门外之右又记云陈牲于庙门外皆云庙目録云祭之殡宫者庙则

  • 泰伯篇第八·钱穆

    (一)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仲雍,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意欲立之。太王疾,泰伯避适吴,仲雍从之逃亡。季历立为君,传子昌,是谓文王。至德:德之至极之称。三以天下让:或说:

  • 执务第三十九·桓宽

    【题解】本篇记录会议所谈关于&ldquo;急务&rdquo;的问题。丞相首先提出&ldquo;愿闻方今之急务,可复行于政:使百姓咸足于衣食,无乏困之忧;。。天下安乐,盗贼不起。&rdquo;贤良主张&ldquo;思贤慕能,从善不休,则成、康之俗可致,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憨予暹禅师语录憨予禅师语录序白日青天响霹雳聋瞽耳目何归悬岩窈壑走山魈樵苏逢迎自惯汾河踞坐既难别昔狮今狮眉睫放光竟觑破西土东土问花香风送满堂鼻孔谁蠢谁灵看旧铺新开托钵儿孙几肖几逆楼台耸翠殿

  • 史纠·朱明镐

    六卷,明朱明镐撰。是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作者通过对史书的考订,阐发了他的史学主张。①他认为纪传体史书的本纪不能太简略。卷4中说:“纪略传详,史体固然;过加删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