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
顺治七年。庚寅。十一月。庚戌朔。
○辛亥。喀尔喀部落额尔德尼诺木齐等、来朝贡上御太和殿。召见。 ○壬子。归并济阳卫、羽林前卫、燕山前卫、于金吾左卫。金吾后卫、义勇后卫、于腾骧右卫。蔚州左卫、义勇右卫、于彭城卫。腾骧左卫、富峪卫、于神武左卫。府库前卫、武骧左卫忠义右卫、于忠义前卫。大兴左卫、府军右卫、于龙骧卫。留守左卫、义勇前卫、于金吾右卫。大宁前卫、金吾前卫、于燕山左卫。永清右卫、济州卫、于永清左卫。武骧右卫、宽河卫、于燕山右卫。 ○更定驿传应付则例。公侯伯、内三院、各部院加宫保官。夫三十六名。马十二匹。水路船二只。夫马不兼支。近京四百里、夫十八名。马八匹。如在任在差病故水给船一只。陆给车一辆。无车处、准夫二十四名。内院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镇守总兵官都督同知、衍圣公、张真人、夫三十名。马十匹。水给船一只。夫马不兼支。近京四百里、夫十六名。马六匹。如在任在差病故、水给船一只陆给车一辆。无车处准夫二十名。六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内院学士、顺天府府尹、光禄、太常、太仆寺、各正卿、国子监祭酒、左右佥都御史、镇守总兵官署都督佥事、夫二十四名。马八匹。水给船一只。如奉诏敕、加马二匹。近京四百里、夫十名马四匹内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通政使司左右通政、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各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府丞翰林院编修检讨、见充经筵日讲、及曾任讲官、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夫二十名。马六匹。水给船一只。如奉诏敕、加马二匹。近京四百里、夫八名。马二匹。翰林院侍读、侍讲、通政使司参议大理寺寺丞、光禄寺少卿、六部郎中员外郎夫十八名。马四匹。水给船一只。如奉诏敕节册及典试、加马二匹。近京差无应付。翰林院修撰国子监司业、太仆寺寺丞、六部主事、大理寺正副、光禄寺寺丞、夫十六名。马三匹。水给船一只。如奉诏敕节册、及典试、加马二匹夫四名。近京差无应付。翰林院编修、检讨、庶吉士、给事中、御史、评事中书科中书舍人、行人司行人、太常寺博士銮仪卫堂上官、不拘加至一二品都督等衔、布政使司参政、参议、按察使司按察使副使、佥事、行太仆寺、苑马寺卿盐运司运使、同知实授都司及副将、参将、游击、不拘加至一二三品都督等衔、夫十二名。马二匹。水给船一只。如奉诏敕节册、及典试巡方加马二匹夫四名。近京差无应付。五经博士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典簿、都察院、通政使司、銮仪卫、五府各经历、知事太仆寺主簿鸿胪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副、銮仪卫、见任官外府同知、通判推官、盐运司副使、判官、夫八名。马二匹。水给船一只。如奉诰敕、加马一匹。以上各官夫马并不兼支。如在任在差病故、各水给船一只。陆给车一辆。无车处、准夫十六名。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司务国子监学正。学录典簿、太医院院使、上林院监正、太常寺鸿胪寺寺丞、主簿、鸣赞、序班、署正、太医院院判、上林苑监副光禄寺署正、太常寺典簿、上林苑监丞、典簿署丞、光禄寺典簿署丞、太常寺奉祀、钦天监五官正、主簿、博士、太医院御医吏目、太常寺署丞、光禄寺监事、给夫八名。马一匹。驴一头。水给船一只。如奉诰敕、加马一匹。近京百里无应付。如在任在差病故、系正途出身者、给船、给车、与八品以上同。 ○甲寅。以赵山为兵部理事官。 ○以正白旗满洲鄂克绰特巴、为护军参领。霍尔铎、为甲喇章京。镶红旗满洲肯彻赫、为甲喇章京。镶蓝旗满洲敦兑、为护军参领。 ○免陕西甘肃等处六年分蝗、水雹灾额赋。 ○山西巡按蔡应桂疏报、官兵恢复永宁州、宁乡县。 ○乙卯。厄鲁特部落巴图鲁贝勒等、贡驼马宴赉如例 ○平西王吴三桂疏报、官兵恢复府谷县斩伪经略高友才等及伪官三百余员。兵一千余名。擒从逆榆林道孙士宁、副将贾梧、游击季鼎鋐、斩之。招降伪总兵郝自法等下兵部察叙。 ○庚申。上御太和殿。科尔沁国送英亲王阿济格福金使臣等朝见。 ○壬戌。摄政王以有疾不乐。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额真、官兵猎于边外。 ○甲子。赠湖广麻河阵亡拜他喇布勒哈番董廷伯宗、尚勇各一拖沙喇哈番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马汝弼、为三等阿达哈哈番。管牛素章京事高捷、为拖沙喇哈番。以廷伯子振国、尚勇弟尚智、汝弼子纯德、捷子可仰各袭职 ○以致仕二等精奇尼哈番王锡券子子珽、阵亡一等阿达哈哈番阿桑侄豪善、故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安塔哈伯之子阿汉、张文魁子圣业、拜他喇布勒哈番李天祥子云龙、周天玉子德、刘文诰弟武诰、各袭职 ○乙丑。平南王尚可喜等疏报、官兵攻克广东省城。斩贼六千余级。溺水死者无算。阵擒贼将范承恩等。俘获甚众。肇庆府贼将宋裕昆等、率所部降下兵部察叙 ○丙寅。予故山海总兵官左都督朱万寿、祭葬如例。 ○丁卯。厄鲁特部落噶木布胡土克图等、贡驼马貂皮宴赉如例。 ○戊辰。舟山等处招抚使严我公疏报、伪侯阮进等投诚。遣养子阮义入京朝见。又逆贼陈龙、既降复叛。已遣人行间纵火焚死。下所司知之。 ○辛未。遣侍卫桑阿尔寨等、赍敕往谕喀尔喀部落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伊思丹津喇嘛、俄木布额尔德尼大小贝子等、敕曰、尔等众。使臣与诺门汗同来、讲睦通好。究无定议。朕自一统天下。凡有征讨、从不欲无故加兵于无辜。其无故来犯者、亦不能默然置之。曩与察哈尔原无衅隙。乃擅执吾使。且言勿伐明。伐则助明为难。所以我国斩其来使。兴师讨察哈尔。收其土地。俘其妻孥。至于苏尼特部落、原系察哈尔汗所属。抢攘之际、苏尼特部落腾机思、遁附尔硕雷。后复慕义来归于我。我与尔硕雷并无夙衅。乃诱久附之苏尼特、叛而遁走。朕仍不欲加兵于尔。止遣师追巢□刀苏尼特。与尔无涉。尔土谢图汗、硕雷汗、反率兵逆战。惟天谴尔。以致败衄。如朕果欲伐尔、当尔败北之际。死者死。窜者窜。师己压境。何不长驱而直取乎。乃尔等肆行不义。土谢图、硕雷、逆我颜行。二楚处尔扰我巴林。及俄木布额尔德尼、巴尔布冰图、举兵犯我。闻我发师始遁。巴尔布冰图、又驰入土默特杀人掠畜。从前我国与尔等、曾有此举乎。今尔等如欲复通盟好、尔以表来。我以敕往。二楚虎尔所掠巴林牲畜、如数偿我。赎俄木布额尔德尼、巴尔布冰图侵犯之罪。并赎巴尔布冰图擅入土默特杀掠之罪。嗣后尔等如欲罢兵、永通和好。尔部落之长、及贝勒、贝子、誓告天地。欲和则和。倘有一二固山贝子、不愿和好。自与尔诸贝子愿和好者无与。如我问罪于彼尔亦不得相助。其修好诸贝子、宜照定例、每年各按旗进贡一次。每旗下贝子、合进驼一只。马八匹。遣大臣朝见。朕亦照定例赏赉。此外遣使贸易。各从其便。尔等如遵朕命、则尔众贝子可遣大臣来朝。否则毋遣。 ○壬申。上昭陵寝殿额曰隆恩殿 ○癸酉。固山贝子努赛薨谥悼哀。 ○厄鲁特部落舒虎儿戴青等贡马宴赉如例。 ○先是鄂尔多斯部落扎穆苏、杀使臣。执信符。率其兄弟部落叛。至是因不能谋生、复来归顺。下诸王议政大臣议。以扎穆苏来归、议免死。尽收其部落。令住内地。理藩院议、扎穆苏应弃市。夺其属部、两议上。得上□日、扎穆苏既已来归、着免死。同来之人、仍令管属其先与们都尔来归一百九十三户、俱入官。 ○戊寅。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十二月。庚辰朔 ○乙酉。升浙江杭严道副使魏执中、为河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直隶昌平道副使张斌、为江南布政使司参政、兼按察使司佥事淮徐道。山东驿传道佥事刘宗舜、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陇右道。直隶河间府知府刘名标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参议督粮道河南彰德府知府武光祖为本省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参议河北道礼部郎中许宸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管商雒道参议事兵部郎中刘昇祚、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管湖北道参议事兵部郎中吴之允、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下江防道。 ○丁亥。赠阵亡陕西提标游击李汝澄为参将。仍录其子弟一人。 ○戊子。摄政睿亲王多尔衮、薨于喀喇城。年三十九。 ○庚寅。以镶白旗满洲梅勒章京俄硕、为左翼前锋统领 ○以正黄旗汉军张成良、刘文进、俱为甲喇章京。 ○升浙江按察使司副使佟国器、为福建布政使司参政、管左布政使事。河南归德府知府王第魁、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河工水利道。 ○辛卯。赠殉难湖广靖州总兵官阎芳誉、为都督佥事。仍录其子弟一人。恤武冈守备杨应元、银百两。 ○壬辰。摄政王多尔衮讣闻。上震悼。诏臣民易服举丧。 ○丙申。摄政王柩车至。上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易缟服。出迎于东直门五里外。上亲奠爵。大恸。各官伏道左举哀。由东直门至玉河桥、四品以下各官、俱于道傍跪哭。至王第、公主福金以下、及文武官命妇、俱缟服、于大门内跪哭。是夜、诸王贝勒以下、及各官、俱守丧。 ○庚子。太白昼见。 ○命大学士刚林等、取摄政王府所有信符、收贮内库。又命吏部侍郎索洪等、取赏功册、收进大内 ○乙巳。议政王、议政大臣、会议英亲王阿济格罪。既集、上命谭泰吴拜、罗什、传谕议政王大臣等曰、国家政务、悉以奏朕。朕年尚幼。未能周知人之贤否。吏刑工三部尚书缺员。正蓝旗一旗缘事、固山额真未补。可会推贤能之人来奏。诸王、议政大臣、遇紧要重大事情、可即奏朕。其诸细务、令理政三王理之。谭泰吴拜、罗什奏云、议推大臣、恐不免稍迟。上曰、迟而得当、何伤。但速而不得其人、是所忧也。于是谭泰等传谕诸王大臣。诸王大臣既议。奏言、吏刑户三部事务重大。应各设尚书二员。吏户拟公韩岱、谭泰。刑部拟济席哈陈泰。户部拟巴哈纳、噶达浑。工部拟蓝拜。调王多尼于正蓝旗。以公韩岱为固山额真。阿尔津为护军统领。其应奏事务、吏部则官员升转迁除。刑部则官员过犯、及大辟等罪。户部则钱粮库物出入。其余一切部务、酌量应启奏者启奏。应诸王办理者办理。奏入、上是之。 ○丙午。川湖总督罗绣锦奏报、定南王孔有德攻拔桂林府。擒斩甚众。西粤道通。 ○丁未。□山戊不□暮。享太庙。遣吏部尚书谭泰行礼。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遣官祭福陵、昭陵。 ○是□山戊不□行盐、三百三十八万一百十六引。徵课银、一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两六钱有奇。铸钱、十六万八千二百四十二万四千五百一十有奇。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五十二 唐紀六十八·司马光 卷第一百九十七·胡三省 读礼通考卷五十·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七·佚名 通志卷七·郑樵 卷十三·佚名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杜易简传(附杜审言传)·刘昫 王纯传·张廷玉 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龙二年(戊申、708)·司马光 卷六十六·雍正 卷二十五·纪昀 第二节 南方诸国·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