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二十二 郡国四

济南 平原 乐安 北海 东莱 齐国

-- 青州

南阳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阳 武陵 长沙

-- 荆州

九江 丹阳 庐江 会稽 吴郡 豫章

-- 扬州

◎ 济南国故齐,文帝分。雒阳东千八百里。十城,户七万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万三千三百八。

〖东平陵〗有铁。有谭城。有天山。

〖着〗

〖于陵〗

〖台〗

〖菅〗有赖亭。

〖土鼓〗

〖梁邹〗

〖邹平〗

〖东朝阳〗

〖历城〗有铁。有巨里聚。

◎ 平原郡高帝置。雒阳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户十五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万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

〖高唐〗湿水出。

〖般〗

〖鬲〗侯国。夏时有鬲君,灭浞,立少康。

〖祝阿〗春秋时曰祝柯。有野井亭。

〖乐陵〗

〖湿阴〗

〖安德〗侯国。

〖厌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乐安国高帝西平昌置,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阳东千五百二十里。九城,户七万四千四百,口四十二万四千七十五。

〖临济〗本狄,安帝更名。

〖千乘〗

〖高菀〗

〖乐安〗

〖博昌〗有薄姑城。有贝中聚。有时水。

〖蓼城〗侯国。

〖利〗故属齐。

〖益〗侯国。故属北海。

〖寿光〗故属北海。有灌亭。

◎ 北海国景帝置。建武十三年省菑川、高密、胶东三国,以其县属。十八城,户十五万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万三千六百四。

〖剧〗有纪亭,古纪国。

〖营陵〗

〖平寿〗有斟城。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都昌〗

〖安丘〗有渠丘亭。

〖淳于〗永元九年夏。有密乡。

〖平昌〗侯国,故属琅邪,有蒌乡。

〖朱虚〗侯国,故属琅邪,永初元年属。

〖东安平〗故属菑川。六国时曰安平。有F043亭。

〖高密〗侯国。

〖昌安〗侯国,安帝复。

〖夷安〗侯国,安帝复。

〖胶东〗侯国。

〖即墨〗侯国。有棠乡。

〖壮武〗安帝复。

〖下密〗安帝复。

〖挺〗

◎ 东莱郡高帝置。雒阳东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

〖黄〗

〖牟平〗

〖惤〗侯国。

〖曲成〗侯国。

〖掖〗侯国。有过乡。

〖当利〗侯国

〖东牟〗侯国。

〖昌阳〗

〖卢乡〗

〖长广〗故属琅邪。

〖黔陬〗侯国,故属琅邪。有介亭。

〖葛卢〗有尤涉亭。

〖不其〗侯国,故属琅邪。

◎ 齐国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

〖临菑〗本齐,刺史治。

〖西安〗有棘里亭。有蘧丘里,古渠丘。

〖昌国〗

〖临朐〗有三亭,古BD69邑。

〖广〗

〖般阳〗故属济南。

右青州刺史部,郡、国六,县六十五。

◎ 南阳郡秦置。雒阳南七百里。三十七城,户五十二万八千五百五十一,口二百四十三万九千六百一十八。

〖宛〗本申伯国。有南就聚。有瓜里津。有夕阳聚。有东武亭。

〖冠军〗邑。

〖叶〗有长山,曰方城。有卷城。

〖新野〗有东乡,故新都。有黄邮聚。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西鄂〗

〖雉〗

〖鲁阳〗有鲁山。有牛兰累亭。

〖犨〗

〖堵阳〗

〖博望〗

〖舞阴〗邑。

〖比阳〗

〖复阳〗侯国。有杏聚。

〖平氏〗桐柏大复山,淮水出。有宜秋聚。

〖棘阳〗有蓝乡。有黄淳聚。

〖湖阳〗邑。

〖随〗西有断蛇丘。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涅阳〗

〖阴〗

〖酂〗

〖邓〗有E94A聚。

〖山都〗侯国。

〖郦〗侯国

〖穰〗

〖朝阳〗

〖蔡阳〗侯国。

〖安众〗侯国。

〖筑阳〗侯国。有涉都乡。

〖武当〗有和成聚。

〖顺阳〗侯国,故博山。有须聚。

〖成都〗

〖襄乡〗

〖南乡〗

〖丹水〗故属弘农。有章密乡。有三户亭。

〖析〗故属弘农,故楚白羽邑。有武关,在县西。有丰乡城。

◎ 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

〖江陵〗有津乡。

〖巫〗西有白帝城。

〖秭归〗本国。

〖中卢〗侯国。

〖编〗有蓝口聚。

〖当阳〗

〖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

〖襄阳〗有阿头山。

〖邔〗侯国。有犁丘城。

〖宜城〗侯国。

〖鄀〗侯国。永平元年夏。

〖临沮〗侯国。有荆山。

〖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夷道〗

〖夷陵〗有荆门,虎牙山。

〖州陵〗

〖很山〗故属武陵。

◎ 江夏郡高帝置。雒阳南千五百里。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

〖西陵〗

〖西阳〗

〖轪〗侯国。

〖鄳〗

〖竟陵〗侯国。有郧乡。有章山,本内方。

〖云杜〗

〖沙羡〗

〖邾〗

〖下雉〗

〖蕲春〗侯国。

〖鄂〗

〖平春〗侯国。

〖南新市〗侯国。

〖安陆〗

◎ 零陵郡武帝置。雒阳南三千三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四,口百万一千五百七十八。

〖泉陵〗

〖零陵〗有阳朔山,湘水出。

〖营道〗南有九疑山。

〖营浦〗

〖泠道〗

〖洮阳〗

〖都梁〗有路山。

〖夫夷〗侯国。

〖始安〗侯国。

〖重安〗侯国,故钟武,永建三年更名。

〖湘乡〗

〖昭阳〗侯国。

〖烝阳〗侯国,故属长沙

◎ 桂阳郡高帝置。山领山。在雒阳南三千九百里。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五一千四百三。

〖郴〗有客岭山。

〖便〗

〖耒阳〗有铁。

〖阴山〗

〖南平〗

〖临武〗

〖桂阳〗

〖含洭〗

〖浈阳〗有领山。

〖曲江〗

〖汉宁〗永和元年置。

◎ 武陵郡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雒阳南二千一百里。十二城,户四万六千六百七十二,口二十五万九百一十三。

〖临沅〗

〖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

〖孱陵〗

〖零阳〗

〖充〗

〖沅陵〗先有壶头山。

〖辰阳〗

〖酉阳〗

〖迁陵〗

〖镡成〗

〖沅南〗建武二十六年置。

〖作唐〗

◎ 长沙郡秦置。雒阳南二千八百里。十三城,户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口百五万九千三百七十二。

〖临湘〗

〖攸〗

〖荼陵〗

〖安城〗

〖霝阝〗

〖湘南〗侯国。衡山在东南。

〖连道〗

〖昭陵〗

〖益阳〗

〖下隽〗

〖罗〗

〖醴陵〗

〖容陵〗

右荆州刺史部,郡七,县、邑、侯国百一十七。

◎ 九江郡秦置。雒阳东一千五百里。十四城,户八万九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十三万二千四百二十六。

〖阴陵〗

〖寿春〗

〖浚遒〗

〖成德〗

〖西曲阳〗

〖合肥〗侯国

〖历阳〗侯国,刺史治。

〖当涂〗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

〖全椒〗

〖钟离〗侯国。

〖阜陵〗

〖下蔡〗故属沛。

〖平阿〗故属沛。有徐山。

〖义成〗故属沛。

◆丹阳郡秦鄣郡,武帝更名。雒阳东二千一百六十里。建安十三年,孙权分新都郡。十六城,户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十三万五百四十五。

〖宛陵〗

〖溧阳〗

〖丹阳〗

〖故鄣〗

〖于潜〗

〖泾〗

〖歙〗

〖黝〗

〖陵阳〗

〖芜湖〗中江在西。

〖秣陵〗南有牛渚。

〖湖熟〗侯国。

〖句容〗

〖江乘〗

〖春穀〗

〖石城〗

◆庐江郡文帝分淮南置。建武十三年省六安国,以其县属。雒阳东一千七百里。十四城,户十万一千三百九十二,口四十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三。

〖舒〗有桐乡。

〖雩娄〗侯国。

〖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

〖潜〗

〖临湖〗侯国。

〖龙舒〗侯国。

〖襄安〗

〖皖〗有铁。

〖居巢〗侯国。

〖六安〗国。

〖蓼〗侯国。

〖安丰〗有大别山。

〖阳泉〗侯国。

〖安风〗侯国。

◎ 会稽郡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阴。雒阳东三千八百里。十四城,户十二万三千九十,口四十八万一千一百九十六。

〖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有浙江。

〖鄮〗

〖乌伤〗

〖诸暨〗

〖馀暨〗

〖太末〗

〖上虞〗

〖剡〗

〖馀姚〗

〖句章〗

〖鄞〗

〖章安〗故治,闽越地,光武更名。

〖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东部〗侯国。

◎ 吴郡顺帝分会稽置。雒阳东三千二百里。十三城,户十六万四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万七百八十二。

〖吴〗本国。震泽在西,后名具区泽。

〖海盐〗

〖乌程〗

〖馀杭〗

〖毘陵〗季札所居。北江在北。

〖丹徒〗

〖曲阿〗

〖由拳〗

〖安〗

〖富春〗

〖阳羡〗邑。

〖无锡〗侯国。

〖娄〗

◎ 豫章郡高帝置。雒阳南二千七百里。二十一城,户四十万六千四百九十六,口百六十六万八千九百六。

〖南昌〗

〖建城〗

〖新淦〗

〖宜春〗

〖庐陵〗

〖赣〗有豫章水。

〖雩都〗

〖南野〗有台领山。

〖南城〗

〖鄱阳〗有鄱水。黄金采。

〖历陵〗有傅易山。

〖馀汗〗

〖鄡阳〗

〖彭泽〗彭蠡泽在西。

〖柴桑〗

〖艾〗

〖海昬〗侯国。

〖平都〗侯国,故安平。

〖石阳〗

〖临汝〗永元八年置。

〖建昌〗永元十六年分海昬置。

右扬州刺史部,郡六、县邑、侯国九十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一·柯劭忞
  卷二百 唐紀十六·司马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八(阙)·杨仲良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千三十七·佚名
  一○八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议叙四库馆各项人员折·佚名
  袁枢传·姚思廉
  阿鲁辉帖木儿传·宋濂
  卷二十四·徐天麟
  卷一百四十八·佚名
  六年·佚名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九·丘逢甲

    (癸卯、甲辰稿)(清光绪二十九、三十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梦题岳阳楼壁梦拥灵旗宝纛行,鸾骖小驻岳阳城。蒙蒙云气开南极,浩浩江流作楚声。衡岳雁归秋万里,洞庭龙卧月三更。他年记取题诗处,南纪

  • 第十二出 目成·许自昌

    【熙州三台】〔净上〕日来公务蹉跎。无因访问娇娥。乘兴暂相过。愿天敎瞥然遇他。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我张三郞为何道此两句。前日无心走到街上。见一个女子。十分丰致。我看他。他也看我。我因此与他

  • 第十出·李开先

    【霜天晓角引】(生上唱)半生无用,往事如春梦。自想虚名薄利,白发老英雄。晓起无言常自省,时乖百怪总欺人。欲将心事陈亲耳,梦裏黄粱恐未真。今夜做一梦不祥,心上忧疑不定,请娘子出来商议则个。娘子有请!(旦上唱)【前腔】日移花影

  • 卷三百二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四十八 王燧 送别 绿水灔汀洲风起江南秋烟波有孤客关河生远愁远愁那足说惜此芳华歇日暮淡忘归苹花怅难撷 修竹美人图 兰膏香腻盘云緑愁鎻春山黛痕蹙

  • 卷三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八 孙逖【潞州人】 和登会稽山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竹磵入山多松崖

  • 西汉年纪卷二十五·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成帝河平元年春正月壬寅朔日月俱在营室时日出赤二月癸未日朝赤且入又赤夜月赤甲申日出赤如血亡光漏上四刻半乃颇有光烛地赤黄食后乃复【五行志】庚子泰山山桑谷有鸢焚其巢三鷇【口豆反】烧死【五行志】

  • 第一卷 尊孔·缪荃孙

    晋元帝大兴元年八月辛末,皇太子释奠于太学。晋成帝咸康元年二月甲子,帝亲释奠。三年正月丁卯,立太学。晋穆帝升平元年三月,帝讲孝经。壬申,亲释奠于中堂。晋孝武帝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谢安侍坐,陆纳、卞耽执读,车胤、王

  • 六二七 寄谕浙江巡抚王亶望即将锺姓及蒋翰拏获速解刑部讯究·佚名

    六二七 寄谕浙江巡抚王亶望即将锺姓及蒋翰拏获速解刑部讯究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初五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王<亶望>,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初五日奉上谕:据顺天府尹胡季堂等奏,查审李英贿买顶冒四库馆誊录蒋翰一案,其蒋姓

  • 卷七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一 朱批王瓒奏摺 廵察湖北湖南等处吏科给事中【臣】王瓒谨 奏为敬陈管见事窃【臣】荷蒙 天恩拔擢廵察湖广日夕氷兢仰图报称谨条陈三事 伏冀 圣明采择 一湖广全省民猺杂处风俗刁野尤喜讦

  • 卷十九·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九明 郭良翰 撰臣谥异流文康荣靖邵元节【致一真人赠少师       江西贵嘉靖隆庆初追夺       溪人】荣康惠肃陶仲文【秉一真人恭诚伯       湖广黄嘉靖隆庆初追夺 

  • 论儒第十一·桓宽

    御史曰:“文学祖述仲尼,称诵其德,以为自古及今,未之有也。然孔子修道鲁、卫之间,教化洙、泗之上,弟子不为变,当世不为治,鲁国之削滋甚。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当此

  • 卷四 集灵·陈继儒

    天下有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者,安可泯灭之?故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毕三才之用,无非一灵以神其间,而又何可泯灭之?集灵第四。 投刺空劳,原非生计;曳裾自屈,岂是交游。 事遇快意处当转,言

  • 卷二·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阙疑卷二      元 郑玉 撰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程子曰伯姬为纪夫人叔姬其娣也待年於家今始归娣归不书书悯其无终也高邮孙氏曰法不当书而书者春秋变例以见其贤叔姬为伯姬之娣纪侯大去其国纪

  • 凡音之起(1)·戴圣

    ——音乐以情感为中心 【原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2),谓之音。比而乐之(3),及干戚羽旄(4)。谓之乐。 【注释] (1)本节选自《乐记·乐本篇》。《乐记》是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云何名因亦是過去現在未來.果亦過去現在未來   非是過去現在未來。佛言.善男子五陰二種一者因二者果.是因五陰是過去現在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四·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此中显示世尊所说正理。如彼颂言。  如理言净性  亦然不可得  性无性违等  种

  • 卷第八(本末合)(尽第十回向)·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八(本末合)(尽第十回向) 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二。先明位行。后菩萨摩诃萨住此下。明位果。前中三。初牒名征起。二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或为下。依征广释。三佛子是

  • 白话元史·宋濂

    《元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明宋濂等撰。修于洪武二年(1369),次年又做修改。二百一十卷。分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据元代各朝实录、诸家行状、墓表及《元经世大典》等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