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一

朱批王瓒奏摺

廵察湖北湖南等处吏科给事中【臣】王瓒谨

奏为敬陈管见事窃【臣】荷蒙

天恩拔擢廵察湖广日夕氷兢仰图报称谨条陈三事

伏冀

圣明采择

一湖广全省民猺杂处风俗刁野尤喜讦讼【臣】伏读

圣谕

广训一书觉世化民至为深切着明现今各处固巳奉行宣讲但日久相循视为故事愚民耳目不新无以望其警醒【臣】愚以为廵察一官虽专司缉盗及

之遂觉肃然第向无此例理合

奏明【臣】更有请者每见各府州县宣讲

圣谕之时各官聚集一处胥役环绕听者拥挤观望实无

一现在钦遵

谕旨自司道以下各员俱设民壮以为长随护卫【臣】思各州县民壮俱系民人承充其中分有鸟枪弓箭操练之法亦与营兵相同窃查各省营伍例由步兵渐次考拔而民壮别无上进之路在技勇可观者既不乐於承充而各处所设仍不过以老弱衙役虚名应付也【臣】愚以为司道以下各员护卫之民壮俱严慎选收照营兵一例操练三年之後果

庶寓武备於民壮之中可免虚冒之弊矣

一候选候补州县人员蒙

皇上引见分?各省以便遇缺委用【臣】思州县为地方正印固不宜久旷而佐杂等官如同知通判以至州同州判吏目典史亦有地方之责俱不可令其人缺久悬【臣】见楚省佐贰杂职等官一遇缺出听候部选动须半载虽亦经督抚委员兼摄然不无顾此失彼之虞【臣】愚以为现在赴部候选佐贰杂

皇上敕下督抚酌议施行

以上三条至为浅陋是否可行伏乞

睿鉴批示谨

览所陈奏实一无可采假若勉强采用翻为王瓒所笑用汝之悞自系朕乏识人之明耳复有何说

廵察湖北湖南等处吏科给事中【臣】王瓒谨

奏为直陈管见恭请

睿鉴事【臣】查州县为亲民之官最关紧要我

皇上澄清吏治各省分发人员俱令量才试用其有人缺不宜者督抚复酌量调补所以察吏安民者无不至详且备【臣】浅陋庸愚亦复何敢置议惟是【臣】

 

就而造就之法莫要於稍寛时日俾得访察利弊历练事机除庸劣者不时纠参无庸姑息外其试

事教导如能学习办事渐臻纯熟者

题请实授不得於一年内屡行更调及任事三五月遽请改教则为时既久得以从容察核胥吏之奸诈严加整顿而胥吏亦有所畏惧不敢肆行蒙蔽似亦造就人才肃清吏治之一法是否【臣】言有当伏乞

睿鉴施行谨

汝此人朕实悞用矣

朱批谕旨卷七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欧阳修
  卷四·本纪第四·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三·杨仲良
  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 借外援猗卢受封·蔡东藩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三·乾隆
  卷九十三·国朝·蒋一葵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九百八十九·佚名
  原序·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纪昀
  卷五十六·鄂尔泰
  杨椿传·李延寿
  总目·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五第五段 说南北史 清平乐闲行间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其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疎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诗曰:燕子来时春雪消,几家留得旧窝巢。

  • 卷七十一·志第二十四·律历四·脱脱

        ◎律历四   道体为一,天地之元,万物之祖也。散而为气,则有阴有阳;动而为数,则有奇有偶;凝而为形,则有刚有柔;发而为声,则有清有浊,其着见而为器,则有律、有吕。凡礼乐、刑法、权衡、度量皆出于是。自周衰乐坏,而

  • 第五十六回 战邙山宇文泰败溃 幸佛寺梁主衍舍身·蔡东藩

      却说西魏立柔然女郁久闾氏为后,是大统四年间事。越年废后乙弗氏,随子戊出居秦州。又越年二月,柔然入犯,举国南来,直抵夏州。西魏主宝炬,免不得遣使诘问,究为何事兴兵?柔然主头兵可汗,谓一国不能有二后,西魏故后尚存,将来仍

  •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六月。丁亥朔。上诣福华门跪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还西苑驻跸  ○诣议鸾殿问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杨昌浚、奎顺奏、查明川属番案大概情形一摺。据

  • 九一六 满票签为并无科甲出身人员派充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九一六 满票签为并无科甲出身人员派充分校事致典籍厅移付乾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日满票签为移付事。准续办四库全书处文称,移取续经补缺及额外行走中书人员派充分校等因前来。查本处人员内,并无科甲出身,向无派充分校。相

  • 咸淳遗事卷上·佚名

    景定五年甲子春二月辛未雨土行都大火时大元世祖皇帝之至元元年也秋七月甲戍彗出栁芒角烛天长十余丈自四更从东方见日高方敛如是者月余杨栋谓是蚩尤旗非彗也遂遭论去国己夘丞相贾似道叅政杨栋同知叶梦鼎佥书姚希奏事上

  • 钦定南廵盛典卷十五·高晋

    目录□章【十五】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御制古今体诗 钦定南廵盛典卷十五天章【庚子 直 山东】诗南廵啓跸四叠前韵【有序】十六载溯懐系念莫申苍赤之诚三千里积悃就瞻难却东南之请矧清弱黄强之乆悉复南坍北涨之夙期后

  • 续枢言·王柏心

    君臣篇 君道莫大于去疑臣道莫大于去私君莫急于选贤臣莫先于不欺君能断仁乃全不能断伤其仁臣能公才乃裕不能公丧其才君尚察则臣饰诈君好名则臣进伪君治事则臣避事有君于此却封禅罢贡献躬服弋绨器无文饰则恭俭之君也然

  • 卷六十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七    宋 卫湜 撰鼎俎奇而?豆偶隂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郑氏曰牲阳也庶物隂也黄目黄?也周所造

  • 唯識二十論〈不分品〉·欧阳竟无

      唯識者.詮如實法界之一大法門也。此如實法界超乎世間乃克談.非世間見所能   及.世見之所以不及者.狃於故常習非成是.涅目辨色夫豈堪能.如以爲能.則凡卽   是聖.習卽是悟.又安用學。一鄉之迷不足傾一國.一國之迷不足傾

  • 昧盦诗录序 (七篇)·太虚

    一日过午线,暑气如蒸,挥以竹箑,汗犹涔涔。方君稼孙,忽触热过我,神弈弈,饶谈兴,盖新自普陀避暑回。于是称述灵鹫之形胜,僧太虚之禅慧,津津为予乐道之。凉风亦解人意,乍入北窗,袭人襟袖,刹那间变恶浊为庄严,恍然游神海岛,息影祇林,不复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二·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前行。詣婆怛那城有義聚落。至於賢勝優婆夷所。頂禮其足。遶無數匝。合掌恭敬。於一面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

  • 卷第三十四·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四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威仪法之一(上坐法)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僧集欲作布萨。比丘尽集。时难陀为僧上座不来。有檀越持物来。待僧和合已欲布施。问僧集未。答言未集。复问谁不来。答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李华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弟子李华撰三藏沙门输婆迦罗者。具足梵音。应云戍婆誐罗僧贺。唐音正翻云。净师子。以义译之。名善无畏。中印度摩伽陀国人。住王舍城那烂陀寺。本刹利种姓。刹帝利舍俗荣贵。依佛出

  • 武夷新集·杨亿

    诗文别集。北宋杨亿撰。二十卷。亿有《西昆酬唱集》已著录。此集景德四年(1007)成书,乃亿辑其十年诗笔,且自序之。含诗五卷,颂记一卷,序一卷,碑、表等一卷,墓志等三卷,策问、表状等七卷,祭文等二卷。其诗重雕琢用典,

  • 康有为事实·梁鼎芬

    康有为平日议论,专以散君局、废君权为本意,以平等为要旨。今年春间,康适在京,乘外患日亟,人心忧惶之际,造言煽惑,意图乘机举事。每向众人昌言,不?云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胁皇上,勒令变法,中国即可自

  • 金刚三昧经·佚名

    西藏名Rdo-rjeh!i tin%-n%e-h!dsin-gyi chos-kyi yi-ge 。全一卷(或二卷)。北凉时代(397~439)译。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九册。其内容系阐释诸法空、真如、如来藏等,计分八品:第一序品、第二无相法品、第三无生行品、第四本

  • 斌雅禅师语录·斌雅

    清鉴说,海岳记录。二卷。卷前有序。卷上收住浙川县山/乍山/各山法海寺语录、住临潼交口龙华寺语录、住渭南灵台寺语录、住西安封村寺语录、住宁夏海宝禅寺语录,卷下收汉中西乡洪崖寺语录、住山西阳城开明寺语录、偈颂,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