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年

(乙未)六年清順治十二年

春正月

1月3日

○戊子,以金益熙爲大司憲,南天澤、尹澄之爲持平。

○上引見大臣及備局諸臣。守禦使李時昉曰:「南漢城中,欲措置軍糧,而無他料理之策,請以水上各邑稅米五六千石,輸入山城,以爲臨急餉軍之資。」上曰:「其數雖至萬餘石,盡令輸置于南漢可矣。」時昉又曰:「忠州官穀最多,三分耗穀,亦請輸置山城。」從之。承旨洪處大曰:「頃於筵中,以修治白馬山城〈在義州。〉爲敎矣。臣等以私書密問于平安監司,則答以山城砲樓倉庫,幾盡頹廢,今欲修築,而有煩聽聞,故方募聚僧徒,營造寺刹,仍欲修葺山城云矣。」上曰:「若或煩泄,則極可慮也,僧徒營造之計,似得之矣。」

○禮曹啓曰:「今正月十九日,永嘉府夫人小祥也。王妃當有變服節次,而《五禮儀》,王妃爲父母除服條,本服則十三月而除,公除之禮,則十三日而除云。故初喪已行公除之禮,小祥日,則無可除之喪服。至其日曉頭,以素服望哭於內庭,仍除素服,卽服吉服,而第其日,乃初忌也,不可以吉服終其日,除素服服吉服,哭臨後,去吉服服淺淡服,翌日還進吉服,方合情禮。」從之。

○吏曹啓曰:「公州、錦山、龍潭降號。恩津、尼山、連山、鎭安革罷,俱準年限,請竝陞號復設。」從之。

1月4日

○己丑,命賜酒入直將官軍兵于仁政殿庭。

○平安監司沈澤、水原府使金壽仁辭朝,竝召見,而面諭,命小宦取强弓,特賜壽仁曰:「聞爾膂力絶人,試挽之。」壽仁惶怯,彎不盡彀,上微哂,仍賜甲冑弓箭。

1月5日

○庚寅,安岳郡守鄭䌖、江華經歷韓壽遠、寧遠郡守兪椗、鴻山縣監李穉辭朝,面諭以遣之。

1月7日

○壬辰,以成夏明爲司諫,尹鏶爲舍人。

1月8日

○癸巳,命召大提學蔡

猜你喜欢
  唐鉴卷八·范祖禹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一)·陈寅恪
  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十·佚名
  一三二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请修改文津阁书函折·佚名
  四○三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遵旨筹办领回书籍及解交违碍书籍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二·佚名
  志卷第五 高丽史五十一·郑麟趾
  世家卷第七 高丽史七·郑麟趾
  第二节弹拨弦乐器·李叔同
  胡瑗传·脱脱
  梁成大传·脱脱
  詹同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八·雍正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牛员外同正旦上)(牛员外云)大姐,我送你来到家也。你听者,则俺这出家儿受用,强似您这富家郎。(正旦云)牛员外,你说甚么哩?(牛员外云)则俺这出家儿受用,强似您这富家郎。(正旦唱) 【双调】【新水令】则您这出家儿受用似比那

  • 唐诗镜卷一·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一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一 【唐之胜於六朝者以七古之纵七律之整七絶之调此其故在气局声调之间而精神材力未能驾胜以五律视昔相去远矣声不逮韶色不逮丽神不逮晬

  • 卷十六·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六林景仁林景仁景仁,字健人,号小眉,别署蟫窟;台北板桥人。生于清季,久客厦门。尝南游印度诸邦,北历大江南北;惜中年客死东北,后节堪哀。少壮时,着有「摩达山漫草」、「天池草」、「东宁草」等诗集&mdash;&mdash;「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雍正

      【原文】  张熙供:重犯愚暗浅陋,生长山隈,如蛙囿井。但身处光天化日之下,少小颇知以读书从学为大,然竟不知读书之错,从学之误,其害一至于此也。盖因重犯家世寒微,人文科第,寂寞无闻;僻外穷乡,无缘得见贤士大夫,以正其趣而发

  • 卷之五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七 传第四十一 扎萨克固山贝子达哩列传 达哩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车臣汗乌默客族祖父嘛察哩号伊勒登土谢图为硕垒长子有子三达哩其长也袭伊勒登号驻牧克噜伦河之南

  • 昭宗本纪·欧阳修

    昭宗名晔,是懿宗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恭宪皇太后王氏。起初被封为寿王。僖宗乾符三年(876),李晔兼任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僖宗遭逢变乱一再离京奔波,李晔握持兵器在僖宗身边侍卫,更被倚重信赖。文德元年(888)三月,僖宗病势危

  • 總序·佚名

    ○王諱懌字樂天。成宗大王第二子,母妃貞顯王后尹氏。燕山昏虐,宗社將危,衆議推戴。性仁孝勤儉,善於聽斷。謹祀、恤民,恭以接下,優納諫諍。誠心事大,終始不替,不崇信異端,不好遊畋、聲色,玩戲奢靡之事,亦不留心。中年好學、樂善,銳

  • 卷一四八·邱濬

    ▲修攘制御之策(上) 《诗序》曰: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 臣按:或处乎内,或居乎外,天造地设而以山川为之疆域,所以别生分类而使之毋相混淆、毋相侵越也。是以自古圣帝

  • 第十三章·王夫之

    一&ldquo;道不远人&rdquo;,与上章所引旱麓诗词原无二义。云峰谓上章言性体之广大,此言率性者之笃实,大是妄分支节。率,循也,言循其性之所有而皆道也。岂率性者之别有阶梯,而不必遽如性之广大乎? &ldquo;以人治人&rdquo;,观乎

  • 卷八十二·道世

    △持戒部第二(此别三部)▲述意部第一窃闻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良由三宝所资,四生同润。故经曰:“正法住,正法灭。”意在兹乎!是以持戒为德,显自大经;性善可崇,明乎大论。或复方之日月,譬若宝珠,义等涂香,事同惜水。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弥勒菩萨问品之二  弥勒菩萨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菩萨行。现得菩萨诸胜妙果。佛言。弥勒。若菩萨如实能知六种法者。是人能得菩萨妙果。何等六种。所谓善知心生。善知心住。善知心

  • 人天眼目序·智昭

    予游方时。所至尽诚。咨扣尊宿五宗纲要。其间件目。往往亦有所未知者。因慨念。既据师位。而纲宗语句。尚不知其名。况旨诀乎。将何以启迪后昆。剔抉疑膜邪。于是有意于纲要。几二十年矣。或见于遗编。或得于断碣。或

  • 五蕴观·澄观

    沙门 澄观 述问凡夫之人欲求解脱当云何修答曰当修二观二观者何一人空观二法空观夫生死之本莫过人法二执迷身心总相故执人我为实有迷五蕴自相故计法我为实有计人我者用初观照之知五蕴和合假名为人一一谛观但见五蕴求

  • 目录·通云

    吴序黄序卷之一台州灵鹫禅寺语录天台景星岩淨居禅寺语录垂问卷之二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三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四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五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卷之六兴化普润禅院语录慈水香山禅

  • 第二十八章 得大塔建造之资材·佚名

    由此,彼王用十万之黄金,行胜好大装置供养大菩提树。(一)不久[王]入都城立大塔之地位,见据有石柱,欢欣思起古昔之言:&ldquo;使我建立大塔。&rdquo;登上[宫殿之]上阶以摄夜食,卧而如下思:(二、三)&ldquo;当余征服达弥罗人等,若使此国[人

  • 梼杌近志·佚名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 鹖冠子·鹖冠子

    三卷。据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说《鹖冠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宏富。在《天则篇》、《王铁篇》中,阐述的是黄老思想;在 《学问篇》、《度万篇》中,说得是道、法两家之见;在《赵武灵王》、《世兵》等篇目中,是关于兵家的

  • 如来师子吼经·佚名

    梵名Sim!ha -na^dika-su^tra 。全一卷。佛陀扇多(梵Buddhas/a^nta )于元魏正光六年(525)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经义强调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智’为不可外求而应由内求者,由是说明自内证之旨趣,可说系保持大乘空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