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涌幢小品卷之十三

埋羹撤茶

王琎。昌邑人。洪武初。以儒士历宁波知府。堂馔用鱼肉。命埋之。号埋羹太守。有给事来谒。具茶。给事为客居间。公大呼撤去。给事惭而退。又号撤茶太守。

中官祈哀

佥事陈谔。字克忠。诙谐。正统初。有中官阮巨队奉命来广征虎豹。谔从阮饮。求虎皮以归。明日草奏。言。阮多用肥壮者宴客。徒贡瘠虎。使毙诸涂。阮大恐。置酒谢。谔酣谓阮曰。闻子非阉者。近娶妾。然否。阮请阅诸室。谔见羣罐。知为金珠。佯问何物。曰。酒也。谔笑曰。吾来正索此。遂令人扛去。阮哀祈。得留其半。广人至今传为谈谑。谔。永乐戊子举人。初为给事中。奏事。声震朝宁。上令饿数日。奏对如前。上曰。是天生也。呼为大声秀才。忤上。命为坎瘗之。谲瘗者云。吾今夕乃为大瓮所苦。请其故。则骂曰叱嗟。汝不知耶。朝廷瘗人。当如瓮。可令速死。瘗者从之。遂得屈伸。凡七日不死。释还故官。谔性刚直。屡仆屡起。历卿寺、佥事、知县、长史、同知。以寿终。

岁月正合

洪武间。黄岩县承方寇之后。顽敝殊甚。有瞽林心月者。年八十余。寓西桥。善易数。预知吉凶。尝为人言。后此五十年。有周令者来。民始安。果有周旭鉴者。贵溪人。以学行。三杨荐知县事。凡九年。县以大治。父老忆其岁月正合。羣诉请留。即升台州通判。仍县事。即升知台州府事。又加右参政。掌府事。前后凡三十余年。台人赖之。黄岩遂为善邑。

试诸生

韩公雍巡抚江西。每对生员称说诗书。时江西科目方盛。生员私相谓曰。巡抚。千字文秀才耳。安得称说诗书。公闻之。命提学送诸生来考。以律吕调阳为论。闰余成岁为策。诸生皆不能详。公曰。我辈做秀才时。读了百家姓。便读千字文。诸生如何连千字文也不知。士皆愧服。

杖知府

朱公英总督两广。继韩襄毅之后。一切以简静治之。民以大和。又荐陈白沙。皆贤者事。其杖广州知府林橙。亦奇。橙。莆田人。天顺丁未进士。知广州。性豪侈。暑日易纱衣数袭。烹茗。礶不再用。以纱一幅封其口。用毕即弃去。烛大如椽。使童子执之。动即与杖。阅讼。以己意出入。纵吏为奸。英杖之。启其裙裤。皆纱制。英叹曰。民力竭矣。即逐去。民皆称快。

掩金宝

榆林双山堡之东有所谓柳树会者。旧柳州也。土人于瑾耕地得金砖、金甲、诸物。所值万余金。邻人讼之。镇督姚公镆。令佥宪姚文清鞫之。问其所自。瑾云。其下隧道数曲。有巨室三楹。东西皆金银堆积。中则金甲冑数十。又有金耳环。如今制而长者数瓮。所积以千万计。盖西夏、金、元故物也。姚佥宪请公差官勘实。闻于朝而发之。以实库藏。则百万之积可具。镆曰。若是。则人将谓我辈先有所获。何以自明。且榆林镇所少岂独此哉。于瑾。一农夫耳。而天赐之。不可夺也。乃斥讼者。以金归瑾。仍厚封其地以绝后患。后至者议即故地发取。旋思其言而止。

操纵蜀府

罗通以御史按蜀。蜀王富甲诸国。出入僭用乘舆仪从。通心欲检制之。一日。王过御史台。公突使人收王所僭卤簿。蜀王气沮。藩臬俱来见。问状。且曰。闻报。王罪且不测。今且奈何。通曰。诚然。公等试思之。请旦复来。俱曰。无策。通曰。易耳。宜密语王。但谓黄屋左纛。故玄元皇帝庙中器。今复还之耳。玄元皇帝。唐玄宗幸蜀建。祀老子者也。从之。事乃得解。王亦逆自敛。通始至蜀中。士大夫易通少年。至是始惊服。

都郎中

户部郎中刘尔牧。号尧麓。东平州人。尚书源清之子也。进士。在部八年。方大司徒钝器重。举奏必以属。同列不堪。目为都郎中。卒坐杖归里。尚书公尚无恙。

清主事

张随。字子贞。山西芮城人。永乐丁酉解元。授户部主事。极清苦。宣庙微行至其家。见其躬汲水。内子舂米。甚嘉叹。后坐法。上曰。此清主事也。勿问。改工部。以疾归。三十余年。茅屋村居。不异寒士。或曰。张巡之后。巡。芮城人。有墓在焉。有东张、南张、二村。史曰。巡。南阳人。盖自芮而迁。死节后。土人怜之。具衣冠以葬。

林公四知

闽。林氏。祖、父、孙、三世五尚书。最后南工书仲山公烃。予同官南京。恂恂笃实人。公之曾祖父名镠。永乐辛丑进士。抚州知府。有善政。吴康斋大书金井玉壶冰五字褒之。入觐。乞致仕归。其友戴弘龄素方严。慎许可。称公有四知。佥曰。杨震故事乎。戴曰。乃公饶为之。更有进者。知县、知州、知府、又知足也。公为上犹令。山东宁海州守。俱乞归展墓。见许。祖制之优恤外官乃尔。

却馈负税

丘司寇橓。本清方之士。然其胸次浅隘。好为名高。不近人情。 【 此种人。最不足取。】 其在省中。时湖广抚臣方廉馈之五金。疏发其事。方以此去。人颇不直之。遂谢病归里。其后居乡。力却上官馈遗。而多负国税。有县令恶其矫。积所却馈遗数百十金。请于两台。以抵其逋税。丘大惭。方在告时。有荐之江陵者。江陵曰。此君怪行。非经德也。 【 江陵亦自有识。】 终不肯起。江陵没。召为侍郎。往籍江陵。大宗伯于公慎行深规之。未几。丘之子云肇。中进士。宦亦不达。

骑士捧檄

吾师刘晋川以少宰起少司空。理河漕事。方憩于门。二骑士捧檄至。谓其田父也。揖曰。为通主君。公诺而入。肃衣冠出见之。骑士惊伏罪。笑曰。无伤也。若固不识耳。此等事古有行之者。又见于公。亦自可喜。

习成节啬

梁司徒材为广东左辖。旦夕皆饭堂上。侑以青菜。或冬瓜、萝卜。惟一味。比擢副都御史。巡抚江右。荐绅皆饯诸大观桥。解衣尽欢。痛饮大嚼。始知其节蔷。乃习惯成自然尔。视所服圆领。用浙蕉极下者。衷服布素澣补。惟两裾鲜洁。

止象凿山

世庙末年。滇有都御史某请行战象之法于北边。钱塘陈敬亭善。时为右辖。极言象产炎徼。不耐西北苦寒。事得寝。陈居滇久。昆明之傍曰榜山。山阳有田五千顷。地高苦旱。陈视白石崖有泉在上游。可引溉。而为横山所隔。议凿山通渠。众咸难之。陈力任。矢众祷天。久之未就。众嫉之。陈引去。行有日矣。横山水洞。忽报开通。咸惊为神助云。感之立祠。至今享有永利。屡荐未能用。在家优游二十年。令终。舆论崇重。与松江莫中江如忠。金昌袁裕春洪愈并称云。

三速六字

郭青螺子章。与夏仁吾良心。辛未科同年。同为左方伯。郭得闽。夏得江西。郭问夏曰。何以从政。曰。予有三速。速收。速给批。速放。夏问于郭。曰。予有六字。一锭收。原封放。二公兼用所长。皆有清声。皆开府。郭。泰和人。夏。广德人。

投书

胡澧。字伯锺。三水县人。弘治癸丑进士。强力有干。为松番副使。讨贼有功。胡端敏荐之。忤柄臣归。吴清惠又荐之不起。后霍文敏为少宰。熟知其才。且善射。精韬钤。值大同兵变。荐赴京。拟佥都御史。任西北。有投书者。发之。中四字曰。何如如何。求其人不得。命未下而卒。

二于

于达真字子冲。历城人。丁丑进士。以泽州知州。为兵部员外郎。兵部未满岁。升山西佥事。饬兵昌平。神宗阅寿工。昌平孔道。以才选择。三年中。车驾四出。应之沛然。后官至参政殁。人咸惜之。初第以诗文名。诸生时。与于文定公俱为我郡吴竣伯所拔。称二于。又善骑射。总兵董一元兄弟较猎。数数胜之。天与之年。必为名制阃。

叱金忘名

屈西溪直。华阴人。官至左副都御史。先为我浙按蔡使。归安知县某被告发。科敛万金。按之。知县怀白金来馈求解。叱出之。治益急。会迁河南。乃止。及公治漕事。则知县为御史。起复赴京。过淮上。修谒。执属官礼甚恭。公喜留宴。谈及浙。偶忘某为御史也。因言。生平未尝苟取。如浙属一知县犯赃。馈金求解。叱出未竟。及今耿耿。不知其人何如也。御史色沮。愈恭。公怪之。及别去。谛思。即其人也。大悔已无及。某入台。以刘瑾党。诬公。遂罢。

杨太守

杨继宗为刑部主事。河间府获强盗。遣里甲张文、郭礼、解送京师。中途遇夜。盗自释刑具而逃。张语郭曰。人言纵盗者罪与盗同。予二人俱死。不若留一人。汝母老。寡兄弟。汝可为解人。予为盗。可全汝母子之命。郭感谢。张以刑具自服。到司。公疑其言动非盗。审之得实。二人遂俱得活。其真盗。后亦为人所擒。

公在天顺中升嘉兴太守。成化元年丁忧。五年服阕。复补嘉兴。先后满九载。今人皆知公之德政。而不知其先后两任也。

守嘉禾久。时清北都等乡。禾每茎离根二节。节间又生三茎。秀三穗。或生四五茎、四五穗者有之。竟亩计之。三穗者一二百。二穗者数千百。在在皆满。府经历司莲缸内栽禾二本。亦如野外生茎穗。公自为文记之。满九年考。以素苦风痹。自治行访医。送者倾郡。内外不得行。愿乞一物示永永。解青纱衣与之。百姓藏之髹柜。寘三贤祠右。后即家起浙江按察使。至佥都御史。抚云南。公字承芳。山西阳城人。为国朝良刺史第一。又有黄懋者。元氏人。亦满九年。有惠政。曾拔吕文懿于诸生。升福建布政。还卒嘉兴。遂葬于邑北板坊。子中。领浙乡试。墓数废数复。子孙尚存。

杨公升浙按擦史。以忧去。民挽之不能得。既行。十余日。相惊谓。公夺情复任。欢呼载道。迎候者填溢城门。月余方息。近年。我浙窦廉使子偁。弃官去。自杭至平望。挽留者塞途。无虑数十万人。则余所亲见者。

神识

范槚。会稽人。守淮安。景王出藩。大盗谋劫王。布党。起天津至鄱阳。分徒五百人。往来游奕。一日晚衙罢。门卒报。有贵客入僦潘氏园寓孥者。曰。有传牌乎。曰。否。命诇之。报曰。从者众矣。而更出入。心疑为盗。阴选健卒数十。易衣帽如庄农。曰。若往视其徒。入肆者。阳与饮。饮中挑与鬬。相搏。綮以来。而戒曰。慎勿言捕贼也。卒既散去。公命舆。谒客西门。过街肆。搏者前诉。即收之。比反。得十七人。阳怒骂。曰。王舟方至。官司不暇食。何暇问汝鬬乎。叱令就系。入夜。传令儆备。而令隶饱食以需。漏下二十刻。出诸囚于庭。厉声讯曰。汝辈谓官府当出迎王。而欲乘空虚为乱。吾久知之。徒送死耳。咸叩头伏曰。奴辈当死。往捕。贼首已遁。所留孥。妓也。于是令飞骑驰报徐、扬、诸将吏。而毙十七人于杖。余贼散溃。乡宦某者。淫暴擅杀。大为里中患。海夷之乱。筑郛。绝衢道自固。府判出。经其郛。闭勿令过。判还以诉公。公怒命堕焉。无何。其徒杀邳州三邮。以贼级报验。得之。遂以兵围其第。絷徒三百余人。并发其所为诸奸利事。讯之皆款伏。某知不可解。阴行刺。侦知之。不得发。则赂于朝。得复起。脱身亟行赴官。会为台纠。奉诏逮问。而归狱词于四郡。公焚香誓神。引囚七百。鞫之。得实以报。某竟狱死。民家子徐柏。及婚而失之。父诉府。公曰。临婚当不远游。是为人杀耶。父曰。儿有力。人不能杀也。久之。莫决。一夕秉烛坐。有濡衣者。臂两甓。偻而趋。默诧曰。噫。是柏魂也。而系甓。水死耳。明日问左右曰。何池沼最深者。吾欲暂游。对曰。某寺。遂舆以往。指池曰。徐柏尸在是。网之不得。将还。忽泡起如沸。复于下。获焉。召其父视之。柏也。然莫知谁杀。公念柏有力。杀柏者当勍。一日忽下令曰。今乱初已。吾欲简健者为快手。选竟。视一人反袄。脱而观之。血渍焉。呵曰。汝何杀人。曰。前阵上涴耳。解其里。血渍沾纩。公曰。倭在夏秋岂须袄。杀徐柏者汝也。遂具服。云以某童子故。执童子。童曰。初意汝戏言也。果杀之乎。一时称为神识。少尝读书道观。数怪见。同学者死焉。公翫习无惧色。其胆决盖天性也。卒岁。有降紫姑神者。诸孙就问寿。以诗呈公。诗有半醉逢司马句。公笑曰。吾今死矣。半。文八十加一。吾寿数也。醉者。酉、卒。丁酉年也。马属午。在午日乎。果以六月午日殁。

王公政教

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盼生威。有权术。尚严政。治察郡中吏民贤不肖。赋则狱讼。皆籍识。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出必钥关。泥之。民终岁不得与吏交一言。县吏以贿闻者。案之。即令去。他事不中程者。笞督令改案。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每行郡。城中民皆闭户。亡敢立道旁。藏远鸡犬。恐有声。锐时策马过。视马耳。不左右顾。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行委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仰卧棚门外。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尤留心学校。凡朔望。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听诸生说经。发疑无异。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它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黉序间。读书声洋洋盈耳。丁祭。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亦无以加也。

阳和俎豆

吕大川。字中源。浙新昌人。成化甲辰进士。守惠州。有善政。征剧贼张权。大川随军督饷。蔡胁从诖误者。释之。所至。召耆老。谕以礼义祸福。莫不感动。番禺张诏。曰。吕惠州。可谓霜雪之阳和。戎马之俎豆也。竟卒于官。

妄捕弃官

妖贼王子龙已于赣州龙南县当阵杀死。报功叙赏矣。后惠州通判署和平县事复称子龙未死。今在民家。白所司擒获。赣抚移书。令杀后捕者灭口。太守孙光启不从。拂衣归。孙。嘉兴人。正直忠厚。余于昭庆寺一识面。真有过人者。未几。起福建参政。卒官。

藩国两名臣

胡兴。祁门人。进士。授三河知县。文皇帝封赵王。择辅。以兴为长史。汉庶人将反。密使至赵。王大惊。将执而奏之。兴曰。彼举事有日矣。何暇奏乎。万一事泄。是趣之叛。一夕尽歼之。汉平。赵王让还护卫兵。宣庙亦闻斩使事。曰。吾叔非怀二心者。赵遂得免。兴。恢博德智略。历辅简王惠王及王八子。侃侃师道自任。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景泰间。迁赵府纪善。好谏诤。常思死节。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致于衙。置上座。亦不让。崔仲凫之父。少时出门下。殁祀于家。

誓不留食

顾昌。字德辉。长洲人。乡荐。为思恩府同知。清介绝俗。人不敢干。未尝受一蔬之馈。晚年家居。诣人家。誓不留食。虽远去数十里。宁饥而归。文章简洁。似其为人。

麾兵抗席

太仓周云川怡。贰泉州。值倭变。署事。调兵食有方。士皆怀之。新守秦姓者至。年少任意。不时给。兵大哗。公出。麾之立散。遂罢守。以公为代。公受业于王大司马思质。弇州方幼。与公为尔汝交。狎挡靡不至。思质忽延公为师。抗席正颜。指摘文字亡所避。弇州小怠。即摄齐请去。皇恐谢罪乃已。后补永昌。不复出。

夫妇却金

南乐魏节斋怡。以贡为巩昌通判。行部秦州。赋户投金于几。觉而察之。逸去。乃付州库。夫人杨氏东归。复过其地。州吏取以献。夫人又谢却之。生三子。长允贞。丁丑进士。官侍郎。允中。丙子解元。庚辰进士。吏部主事。允孚。甲戌进士。刑部郎中。侍郎子广微。甲辰进士。官宫寮。世着清节云。

侍郎抚山西。日廪止受八分。京朝官以使事至者亦如之。或嫌其薄。曰。计肉食可五豆。必食前方丈而后快耶。一佥事行部至泽州。州守为吾友许绳斋维新。事之无失礼。而佥事少年举解首。素豪奢自用。挞其承事人。许怒。停传给。凡三日。佥事窘。驰去。申文侍郎云。州乏供具。仅杀一母鸡而食。批云。食鸡有何不足。而尚以为慢。露笔作罪案耶。佥事大愧。引疾去。

立应军需

张恺。鄞县人。宣德三年。以监生为江陵知县。时征交趾。大军过。总督日晡立取火炉及架数百。恺即命木工以方漆桌锯半脚。凿其中。以铁锅实之。又取马槽千余。即取针工各户妇人。以绵布缝成槽。槽口缀以绳。用木桩张其四角。饲马食。便收卷。前路足用。遂以为法。后周文襄荐为工部主事。督运大得其力。

补盗库

嘉靖乙丑。盗劫长寿县。知县刘燮。清吏也。挈印踰墙。大呼逐寇。库中一空。邑中人相率补足。竟以呕血死。为神。民怜而祠之。祈祷必应。

救覆舟

李一宁。字应坤。东莞人。正德丁卯乡荐。为苏州教授。清苦端方。后知怀宁县。岂弟爱民。卒于官。无以为殓。先是泊江干。遇一覆舟。心动。令人凿之。得一妇。抱婴孩犹活。询知长沙人。随舅宦游。一家淹没。扳挂已二日矣。为买舟归其乡。

双槐

黄瑜。字廷美。香山人。有学行。景泰丙子举人。历长乐知县。有惠政。以劲直弃官。手植槐二。构亭。吟啸其中。自称双槐老人。曰。子孙更植其一。则吾志毕矣。盖希踪三槐也。作双槐岁抄。

编差

洪范。金溪人。字邦正。进士。弘治末。为嘉兴令。初至不事事。吏卒皆侮易之。及编差粮长。太守忧其不任。讽谕之。洪归。集里书庭中。焚香与约。吏卒笑狎如初。洪大怒。杖而悬诸树。申令曰。多用人。废时日。且牟利。每区只里老二人。敢妄举者即代役。毋贷。庭中肃然。皆以实举。尽日而毕。上诸府。府惊曰。此重事,须几更日月乃办。何草草乃尔。范曰。姑覆之。即辞还。府召应役者问。人人称允。守叹曰。神哉令乎。吾眼几瞎。在官锄强扶弱。廉静寡欲,以比杨继宗云。

苦里正

韩伦。字秉彝。苑洛先生之叔。知武清县。忤梁昉。罢归。杜门不出。县尹以礼致之。不得。子堂叔继宗。应里正。尹故苦。以为公必可致。公曰。彼苦里正。于我何与。竟不往。尹后愧悔。言之分守车平章。平章曰。尹误矣。致贤岂以威力哉。率尹踵门。请数次。乃见。尹诚俗人。然悔而请教于上官。则俗而不失为雅。若在今。则祸且不测矣。

编役连拜

长洲知县郭波。福建人。与致仕尚书刘缨有小隙。编其家粮长七名。复以谢罪为辞。造其庐。连拜二十余拜。既出门。号于众曰。我欲拜死老贼耳。刘年八十余。不胜惫。愤而卒。其孙不能承役。逃移四方。家立破矣。

鳏巢

陈善住。广东钦州人。洪武中。以贡历任知县。官居三十余年。皆有能声。妻子不入官。自号其居曰鳏巢。

请旗牌

陈岷麓为德清令。甚有声。盖亦快士也。后为御史。监辽东军。救朝鲜。发愤请旗牌督战。此提督事。如何可行。部执不与。怏怏遂卒于军。赠光禄少卿。荫其子。 【 陈名效。四川人。】

增笔画

王受。洛川人。以监生为东阿丞。邑民王虎当受重役。赂吏改其名曰田虎。两人争不决。公曰。此必王虎也。笔画可增。请府籍质之。果王虎也。遂伏罪。

名宦

平度州名宦。故祀汉臣王成。判官陈有勋见之。嘻曰。此非伪增户口者乎。草牒请厘革。未及举。以忧归。有勋。副都克宅之子。太宰有年之兄也。志节为时所重。

娄璇。东阳人。成化五年。以监生知顺德县。性刚果。好摧折权势。刻廉自喜。闻贪者辄厉声骂。虽上官不避。人多嫉之。遣子就外傅。令自执盖。曰。皂隶役于官。非汝役也。竟坐诬去。后祀名宦。万历十二年。所司檄削。士论惜之。夫削名宦。非抚按。即提学也。当查其人实之。

生祀

地方官生祠。自上达下。往往有之。惟学院绝无。盖教以严为主。不欲苟悦于人情也。惟南京有陈督学一祠。余友刘幼安见之必嘻曰。提学乃有生祠。又谭有秉宽政者。嘻曰。秀才为汝造生祠矣。此言甚有意。习俗相沿。宁独提学为然。

蚤致仕

常熟丁南湖。名奉。正德戊辰进士。南司封郎中。年三十九致仕。谓古今贤士终此官者得二人焉。宋则席汝言。明则庄定山旦?水。且云。同入泮者二十五人。三进士。同乡举者六人。五进士。皆先死。而己以年少独存。又多子孙。快然自幸。亦达人也。考公以母徐太安人丧。服阕致仕。累荐不起。时同乡陆太宰完为政。将用之。固辞不赴。太宰。其母舅也。临卒。作入山待尽诗、别六孙、别鳏居小楼、数诗皆有超然之识。先是。国朝戊辰科。本县中进士者。止洪武二十一年施显。正统十二年吴淳。官皆御史。皆有文学。皆不寿。至公亦入御史选。以母老辞。改南吏部。早乞休。所著有南湖留稿。而寿亦甚永。要见夭有定数。人固能留之矣。又筑假山于家。名曰代胜。自为之记。

冢宰有媿

鞠珍。字廷玉。临胊人。成化中。乡荐。奉亲至孝。不信浮屠。母卒。躬负土成坟。后选南乐主簿。常禄之外。一无濡染。诣部考绩。珍乞归田。曰。老不能任职。余禄足以养身。复何求焉。冢宰王公叹曰。吾有愧乎尔矣。归家。杜门不出。尹尝署其家以远役。珍裹粮以往。尹闻之。惊曰。何乃尔。遽令罢之。非公事不谒。人称有澹台之风焉。

章童齐名

章枫山先生同时有童品者。字廷式。号慎斋。与先生齐名。成化丙午。举南试。丙辰始登第。为兵部主事。仅两考。引年致仕。家居十九年。以读书丧明。不自炫而卒。著书甚多。其学问行谊不后枫山。而有传有不传。则后死者之责也。

劝父隐居

嘉兴包冯。隐居不仕。父鼎。池阳太守。欲弃官归。意未决。冯奉书重缄。无他言。惟左太冲招隐诗而已。池阳遂归。归后学神仙。无所遇。孙柽芳。副使。代有冠冕。

忍詈

曹宪副时中。华亭人。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向其僮加鞭。因极口肆詈。欲以激公怒。僮归以告。徐曰。人詈我而若述之。是重詈我也。速往谢。无劳齿颊。生不能难。于是修尺一。若为候者。而中实痛诋。令人直入。跽上之。公不发曰。休矣。待吾僮来。既而从者至。命火燔之。曰。知若主于我无好言也。生愧而止。年九十卒。卒时有紫云自天而降。绕尸。人以为仙去。

归寿

吴蔚。全椒县人。举进士。为临淮簿。时青苗法行。口语藉藉。蔚举措得宜。民以不扰。积朝请大夫。知广德、彭、池、三州。所至兴学劝士。性尤夷澹。一夕。梦人示四大字曰。龟蓍必良。觉而诵曰。龟者。归也。龟寿而藏。神告我矣。即谢病归。终日宴坐。凡十七年。卒年八十四。

安贫

顾瑮。字英玉。璘之从弟也。官副使。以抗直归。贫甚。昕夕不继。晏如也。尝曰。贪贿请嘱与武断乡曲虽有差等。然皆非知耻畏义者之所为。

藏贤书

贡生陈职。号铁峯。东阿人。性淳古。受贤书。藏之不复出。一日。客有泊舟河上。陈诣之。语及江南多士。欣然往。不复与家人别。追之至淮而返。

知机挂冠

永新县萧公樟以举人署江山学谕。凡十年。登进士。官刑部主事。大礼被杖几死。告改南京刑部执法。号萧铁汉。屡忤要人。升曲靖知府。公知机械所自。挂冠不赴。

老莱衣

叶孟祯。惠安人。永乐丁酉举人。司训高州。念亲老。陈情乞归省。随改授泉州。朝夕子舍。备尽孝养。久之。迁顺义教谕。升陵源令。弃官归。称为廉吏。邑有陈御史者。横甚。乡里苦之。公上书陈状。御史坐削籍。惠安人皆德之。莆田林太史文有送归省诗。后四句云。江燕迎人语。山云傍马飞。到家欢侍日。应着老莱衣。

耻扫门

程学庸。孝感人。伊川先生八世孙也。九岁善属文。乡三老刘公骑而过之。扬鞭曰。孺子行矣。为拱立道左。不移足。刘愧下揖。趋而别焉。为诸生。力学。手两程夫子遗编。服膺勿失。尝言。两夫子产黄陂。前川有望鲁台。邑东有读书台。百世之下。闻风兴起。而后裔顾屑越之乎。一日。坐矶石。咏阳明白沙诗数章。豁然开悟。题其壁间。有涓涓银海陶尘虑。皎皎明月照匠心之句。宗人坐事。走白监司。约公往。曰。吾不欲屈膝贵人。前往者皆溺死。邑人士以公前知云。与江陵弟子同籍。计偕入都。众皆修谒。公独否。或言。相国。雅相慕也。公以正对。扫丞相府门者何人。而子为我愿之耶。授荥泽知县。有惠政。

拔发

杜杰。黄岗人。父子鸣。为佥事。杰少时。日者言。当以刀笔得官。怒而自拔其发。誓以儒显。有朱廷相。官知县。女字里中豪。朱贫且死。豪停婚。佥事公叹曰。为令而贫。君子也。焉有君子而其女患无婿者。为公委禽。夜梦朱峩冠衣绯来谢。君谊甚高。得请于帝美报矣。复梦神赠以言。有天上日初长。人间春正好之句。是岁戊午。公弱冠。遂举于乡。主司初掷不录。诘朝。卷自展案上。如是再。异而录之。众甚传其故。以为天所以胙德也。父客死滇。扶服万里。将柩而归。值暑。滟滪大如马。瞿唐不可下。公抚棺而哭。头抢地吁天。惊涛忽减。须臾。舟行抵岸。长年三老。相顾且骇且喜。微孝子精诚昭格不及此。授长宁知县。采木万山中。一切驭以信义。夷酋咸乐为尽力。水涸。木不行。露祷于天。比晓。诸溪涧不雨而溢。石激之。跳沫丈许。木沿流无所阻。观者讙为神。寻告归卒。

抗中珰

吴宗尧。歙人。为益都令。税珰陈增至。横甚。诬奏福山令下诏狱。余皆震恐。往往长跽如属吏。吏白公。公叱曰。须眉男子。乃为阉屈膝耶。不往见。而之登州谒海防使者。德王使人谕增。此非他令比也。增阳诺。公还。王使两珰来。翼公舆而入。增无可如何。下堂迎。卒成宾主之礼而退。然耻为公所亢。衔之深。公过金岭镇。镇驿长金子登。驺从。如上官。公诃之。已盛供张。复麾不纳。孟坵山有铅矿。子登说增。此可鬻金。幸以相付。月得金若干为寿。增遂檄之。公数诘责。子登遂行谗构。增逮诸富民。诬之盗矿。三日至五百人。公愤甚。疏其状。增反诬。遂被逮。初公见增恶。已书而藏之笥。曰。吾侪七尺躯。戴天覆地。托足圣门。岂可浮慕空谈。自类穿窬。际会当几。则张胆明目。为民请命。为主达聪。为缙绅作气。身外荣瘁。都付浮云。郡守胡士鳌甫上官五日。以疏示之。士鳌曰。君有二亲。不虞贻其忧乎。曰。有兄弟在。曰。闻君贫。曰。可以笔耕。略无戚容。士鳌卜之灵棋曰。金精欲起。赖得元士。左手抑之。乃获止息。其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藉此匡扶力。乾坤物又新。公曰。金精。所谓六庚、白虎。客星害气也。左手抑之。桎梏之象。扶乾坤者谁乎。下镇抚司。送刑部。益都民欲杀增者汹汹。增恐。徙徐州。俄梦牛在山上。寤曰。其出牢之征乎。会增以所括时俸等赀数十万进。而阳乞贷公。仪郎鲍应鳌偕其友人谒四明相曰。南康守星子令徼惠得正襟牖下。益都何独不然。四明秘启入。即日释公归。方劾增。寻上书。乞放还山。皆不报。父母念公。俾公妇来视。至淮。闻逮。止不进。公使吏翟士朴奉书还。而奄迹得之。士朴藏书壁隙。令旁舍儿驰去。奄考朴。亡所有。舍之。乃得免。公归家。寻卒。人皆惜之。

猜你喜欢
  志三 五行志·薛居正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哀宗上·脱脱
  ●卷一百七十七·徐梦莘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卷之三百四十二·佚名
  皇王大纪卷四十七·胡宏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纪昀
  卷之六十七·祁韵士
  通鉴答问卷五·王应麟
  八四 上坟船里·周作人
  三八 老寿先生·周作人
  李忠臣传·刘昫
  刘完素传·脱脱
  唐纪二十七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中开元二年(甲寅、714)·司马光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五·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七·彭定求

        卷117_1 【清溪泛舟】张旭   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卷117_2 【桃花溪】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卷117_3 【山行

  • 卷六十·彭定求

        卷60_1 【珠】李峤   灿烂金舆侧,玲珑玉殿隈。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彩逐灵蛇转,形随舞凤来。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   卷60_2 【玉】李峤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  

  • ●梦鹤轩梅澥诗钞卷四·缪公恩

    沈阳缪公恩立庄 除日得三弟公伟书知暂知瓯宁县事值有海盗蔡牵朱濆之警 春雪 夜坐怀旧 春夜漫吟 独坐感怀 村中 行路谣 送叶逸林南归写兰于扇赠之 柬金尚诸君 学课官生作 自遣 哭林翁四首 官学斋

  • 卷十八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寅,命禮部員外郎賈黃中、左補闕程能、左贊善大夫馮瓚,分掌左藏三庫。先是,貨泉與金帛通掌,歲久儲蓄盈羡,始命分之。謂侍臣曰:「朕以涼德,繼守鴻圖。凡機務邊事,皆奉行先

  • ●卷二·佚名

    ○毓贤戕教记已革山西巡抚毓贤,奉旨正法,定于正月初,六日行刑。其种种恶迹,罪应当诛,恐吾人犹未周知,爰将太原传司铎信函节为抄录,俾知毓贤罪有应得,并非朝廷法纲过严也。来函云:敝处于光绪二十六年,五月间,谣言四起,六月初乃大乱

  • 第三四二验充名单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七日一二二○二--一九·佚名

    北门总理王礼让之验充验充名单验充名单承税房差锺勤计开:王礼让验充北门总理。〔道光二十四年〕伍月十七日

  • ●序·文秉

    烈皇昔由藩邸入继大统,毒雾迷空,荆棘满地,以孑身出入于刀锋剑芒之中,不动声色,巨奸立扫,真所谓聪明睿智,神武不杀者耶!仪监于殷,尽彻诸内奄,政事俱归于外庭,诚千载一时也。然而逆珰遗孽,但知力护残局,不复顾国家大计,即废籍诸公,亦阅

  • 和士开传·李百药

    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氏。其祖先是西域的胡商,本姓素和氏。父安,恭敬机敏善于侍奉人,慢慢迁官为中书舍人。魏孝静帝曾在半夜与朝臣聚会,命令安看北斗的斗柄指向何方,安答:“我不认识北斗。”高祖听了他的回答,认为这个人淳

  • 卷三十五 耶律伊都之叛·李有棠

    天祚帝天庆九年春二月,帝至鸳鸯泺。贼张萨巴诱中京射粮军,僭号,南面军帅伊都讨擒之。伊都,一名伊都古,国族之近者也。慷慨尚气义。历官副都统。其妻为帝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贤,国人皆属望。时萧奉先之妹为帝元妃,生秦王。

  • 卷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七八旗大臣年表八内大臣年表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七>

  • 卷九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九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七>圜壺方壺書曰簞食壺漿詩曰清酒百壺周禮秋嘗冬烝其饋獻用兩壺尊掌客上公壺四十侯

  • 卷六·黄度

    <经部,书类,尚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説卷六       宋 黄度 撰周书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殷民之为顽不识天命去就奉武庚为乱动摇天下是为不则德义夫子定其罪与苗民同世儒谓于殷为忠异乎夫子之

  • 卷五 子下·司马光

    勿陷父母于不义【原文】《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何谓也?曰:言能以至孝,和顽嚚昏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大恶也。【译述】《尚书》称舜“烝烝乂,不格奸”,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舜非常孝顺,能与心术不正的父亲、不忠诚的母

  • 祖庭事苑卷第八·睦庵善卿

      睦庵 (善卿) 编正●十玄谈序丛林所行十玄谈皆无序引。思曩游庐阜。得其序於同安影堂。今录之。云。夫玄谈妙句。逈出三乘。既不混缘。亦非独立。当台应用。如朗月以晶空。转影泯机。似明珠而隐海。且学徒有等。

  • 孚远县乡土志·佚名

    作者佚名。 清末奉饬而纂。不分卷,列14目,约2000余字,孚远,今吉木萨尔。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置丞,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格为县。简明记述了该县的历史、地理、民族、物产等,是志行文虽简,然叙同治、光绪年间该地民团

  • 慧珠阁诗钞·多隆阿

    慧珠阁诗钞一卷,附录一卷 ,[清] 多隆阿撰 。 诗别集

  • 地藏菩萨仪轨·佚名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

  • 无畏三藏禅要·佚名

    简称《无畏禅要》、《禅要》,末题《无畏三藏受戒忏悔文及禅门要法》。密教著述。一卷。主要阐述受菩提心戒法和禅法要领。先说受菩提心戒十一门:发心、供养、忏悔、皈依、发菩提心、问遮难、请师、羯磨、结界、修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