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

在十九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带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是现银。那时经济学者,不分中外,都以为金银的输出是于国家有害的。各国都在那里想法子加增货物的出口和金银的进口。在中国的外商,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鸦片是种上等的商品。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乃奖励种植,统制运销。乾隆初年,鸦片输入每年约四百箱,每箱约百斤。乾隆禁止内地商人贩卖,但是没有效果,到了嘉庆初年,输入竟加了十倍,每年约四千箱。嘉庆下令禁止入口,但是因为官吏的腐败和查禁的困难,销路还是继续加增。

道光对于鸦片是最痛心的,对于禁烟是最有决心的。即位之初,他就严申禁令,可是在他的时代,鸦片的输入加增最快。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输入尚只五千箱,道光十五年,就加到了三万箱,值价约一千八百万元。中国的银子漏出,换这有害无益的鸦片,全国上下都认为是国计民生的大患。广东有般绅士觉得烟禁绝不能实行,因为"法令者,胥役之所藉以为利也,立法愈峻,则索贿愈多"。他们主张一面加重关税,一面提倡种植,拿国货来抵外货,久而久之,外商无利可图,就不运鸦片进口了。道光十四五年的时候,这一派的议论颇得势,俱是除许乃济一人外,没有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提倡这个办法。道光十八年,黄爵滋上了一封奏折,大声疾呼的主张严禁。他的办法是严禁吸食,他说没有人吸,就没有人卖,所以吸者应治以死罪:

请皇上严降谕旨,自今年某月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某日止,准给一年限戒烟,倘若一年以后,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乱民,置之重刑,无不平允。查旧例,吸食鸦片者仅枷杖,其不指出兴贩者罪止杖一百,徙三年,然皆系活罪。断瘾之苦。甚于枷杖与徙杖,故甘犯明刑,不肯断绝。若罪以死论,是临刑之惨更苦于断瘾,臣知其情愿绝瘾而死于家,不愿受刑而死于市。惟皇上既慎用刑之意,诚恐立法稍严,互相告讦,必至波及无辜,然吸食鸦片是否有瘾无瘾,到官熬审,立刻可辨,如非吸食之人,无大深仇,不能诬枉良善,果系吸食者,究亦无从掩饰。故虽用刑,并无流弊。

这封奏折上了以后,道光令各省的督抚讨论。他们虽不彰明的反对黄爵滋,总觉得他的办法太激烈,他们说吸食者尚只害自己,贩卖者则害许多别人,所以贩卖之罪,重于吸食之罪,广州是鸦片烟的总进口,大贩子都在那里,要禁烟应从广州下手。惟独两湖总督林则徐完全赞成黄爵滋的主张,并建议各种实施办法。道光决定吸食与贩卖都要加严禁止,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州查办烟禁。林文忠公是当时政界声望最好,办事最认真的大员,士大夫尤其信任他,他的自信力也不小。他虽然以先没有办过"夷务",他对外国人说:"本大臣家居闽海,于外夷一切伎俩,早皆深悉其详。"

实在当时的人对禁烟问题都带了几分客气。在他们的私函中,他们承认禁烟的困难,但是在他们的奏章中,他们总是逢迎上峰的意旨,唱高调。这种不诚实的行为是我国士大夫阶级大毛病之一。其实禁烟是个极复杂,极困难的问题。纵使没有外国的干涉,禁烟已极其困难,何况在道光间英国人绝不愿意我们实行禁烟呢?那时鸦片不但是通商的大利,而且是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之大宗。英国对于我们独自尊大,闭关自守的态度已不满意,要想和我们算一次账,倘若我们因鸦片问题给予英国任何藉口,英国绝不惜以武力对付我们。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猜你喜欢
  卷二·西周·佚名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焦竑
  卷二·欧大任
  东林列传卷八·陈鼎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二)·陈寅恪
  第三卷·况周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清圣祖实录选辑·佚名
  汉纪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前5)·司马光
  卷三十四·雍正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卷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冯观国·唐圭璋

      观国,邵武(今属福建)人,号无町畦道人。幼警悟,习儒业,既冠游方外。寓居上高宜春(今属江西)。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卒。同治上高县志卷九有传。   满庭芳   嘲风吟月,挥毫染翰,算来都是徒然。十年狂荡,无用买山钱。假使诗

  • 卷七百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四谭用之谭用之字藏用五代末人善为诗而官不达诗一卷塞上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遶贺兰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劒佩胡霜隔匣寒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鉢略

  • 卷一百八十五·毕沅

      ◎元纪三 ∷起上章执徐正月,尽玄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至元十七年庚辰,一二八零年   春,正月,丙辰,立迁转官员法:凡无过者授见阙,物故及过犯者选人补之,满代者令还家以俟。又定诸路差

  • 第七十回 贤汲黯直谏救人 老李广失途刎首·蔡东藩

      却说大将军卫青,声华赫奕,一门五侯,偏有人替他担忧,突然献策。这人为谁?乃是齐人宁乘。是时武帝有意求仙,征召方士,宁乘入都待诏,好多日不得进见,累得资用乏绝,衣履不全。一日踯躅都门,正值卫青自公退食,他竟迎将上去,说有要

  • 第一百二十七回 醋海多波大员曳尾 花魁独占小吏出头·蔡东藩

      却说陆军次长陆锦,听得刘喜奎不肯出见,那时候凭他涵养再深一点,也万万受不住了,心中一忿,不禁厉声叱道:“胡说!我是你们姑娘将来的老爷,又不是客人,难道还要你们姑娘怎样招待不成?肉麻。我和她既是自家人,原用不着你们通报

  • 琉球官生留学国子监·佚名

    琉球国遣官生人监读书,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议准行,无年限,每逢册封之年,请于使臣,回京代奏。其来也四人,率以四年而归,归其国则授四品官。嘉庆十年,其子弟来,吴兰雪时以博士教之,颇聪颖。十四年己巳还国,过山东蒋别驾第,护送之。其子

  • 阅史郄视续一卷·李塨

    蠡县李塨着明太祖谓羣臣曰:朕渡江以来,观群雄所谓非淫即贪,奢侈者溺,剽贼者鬬,朕始有救民之心。当时张士诚恃财,陈友谅恃兵,朕独无恃,恃不杀人、布信义、守勤俭而已,又恃卿等同心共济。其时二寇相持,人有言士诚切近,劝朕先击之,击

  • 一百七十四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百姓太平无事。米价照常八九钱不等。所有九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范晔

    南匈奴酷落尸逐千单于名叫比,是呼韩邪单于的孙子,乌珠留若千单于的儿子。自呼韩邪以后,他的儿子们按照次序担任单于,到比的最小的叔父孝单于舆时,任命比担任石奠鞑Et逐王,统领南部边境和乌桓。建武初年,彭宠在渔陽反叛,单于同

  • ●皇朝通典卷三十一·佚名

    職官九 ○職官九 八旗都統 領侍衛內大臣 前鋒統領 護軍統領 步軍統領 火器健銳虎鎗各營 △八旗都統【副都統 參領 副參領 佐領 驍騎校 筆帖式】 八旗都統滿洲蒙古漢軍旗各一人 副都統旗各二人分掌滿洲蒙古漢軍

  • ●天台治略卷之二·戴兆佳

    详文二 ◆详文二 一件龥 宪推广 皇仁泽遍穷黎恩垂不朽事 一件再叩 宪恩速饬募顶等事 一件龥请恩准策鸠群力建造驻防公廨保固地方事 一件龥详改学等事 一件饬议稽查异籍民人之法以杜奸匪事 一件饬行查议事 一件严饬

  • 卷二十一·李钟伦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纂训卷二十一安溪李钟伦撰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注礼籍名位尊卑之书使者诸侯之臣使来者也疏大行人待诸侯身小行人待诸侯之使者其邦之礼籍则诸侯及臣皆在焉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教卷第二(一十九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教说法界本无众生。众生缘乎妄见。如来本无言教。言教为乎有情。妄见者众生之病。言教者众生之药。以药治病则病无不治。以言觉妄则妄无不觉。凡夫日用而不知如来之道鲜矣。故我能仁大觉愍群机之未悟也。于是仰

  • 卷第二十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如来出兴於世开演正法。以大音声普告一切。

  • 红风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两卷十五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嘉庆年以后。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贵文堂刊本,十五卷,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萃文斋石印本,朴在渊藏。199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孤本

  • 柳氏传·许尧佐

    唐代传奇小说。又称《章台柳传》。1卷。许尧佐撰。《太平广记》卷485采入。故事梗概是说名列“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韩翊,得友人李生所赠宠姬柳氏。2人感情极好。“安史之乱”中,2人失散。韩翊在节度使侯希逸帐下任书

  • 新五代史·欧阳修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74卷,系北宋欧阳修编著。记事时间与《旧五代史》相仿。欧阳修以为薛书“繁猥失实”,从景佑三年(1036年) 开始进行修订,经历10余年,将《五代史记》完成。熙宁五年(1072年),欧阳修逝世,“朝廷闻之,

  • 谤佛经·佚名

    全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与竺法护译之决定总持经为同本异译。内容叙述师子游戏菩萨等十大菩萨,已修七年陀罗尼,虽精进修业,然不得成就种种妙果,因而对佛法生疑惑,乃舍戒还俗,作鄙劣行为。时阿阇世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