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深察名號第三十五

  治天下之端,在審辨大。辨大之端,在深察名號。錄其首章之意,以窺其中之事,則是非可知,逆順自著,其幾通於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順,逆順之正,取之名號,名號之正,取之天地,天地為名號之大義也。古之聖人, 而效天地謂之號,鳴而施命謂之名。名之為言,鳴與命也,號之為言, 而效也。 而效天地者為號,鳴而命者為名。名號異聲而同本,皆鳴號而達天意者也。天不言,使人發其意;弗為,使人行其中。名則聖人所發天意,不可不深觀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宜視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號為諸侯者,宜謹視所候奉之天子也。號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禮義,使善大於匹夫之義,足以化也。士者,事也;民者,瞑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從上而已。各有分。分中委曲,名眾於號,號春大全。曲有名。名也者,名其別離分散也。號凡而略,名詳而目。目者,遍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大也。一日祭。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祗,秋曰嘗,冬曰蒸。獵禽獸者號,一日田。田之散名,春苗,秋搜,冬狩,夏 。無有不皆中天意者。物莫不有凡號,號莫不有散名,如是。是故事各順於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同而通理,動而相益,順而相受,謂之德道。《詩》曰:“維號斯言,有倫有跡。”此之謂也。

  深察王號之大意,其中有五科:皇科、方科、匡科、黃科、往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謂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黃也,王者往也。是故王意不普大而皇,則道不能正直而方;道不能正直而方,則德不能匡運周遍;德不能匡運周遍,則美不能黃;美不能黃,則四方不能往;四方不能往,則不全於王。故曰:天覆無外,地載兼愛,風行令而一其威,雨布施而均其德。王術之謂也。

  深察君號之大意,春中亦有五科:元科、原科、權科、溫科、群科。合此五科,以一言謂之君。君者元也,君者原也。君者權也,君者溫也,君者群也。是故君意不比於元,則動而失本;動而失本,則所為不立;所為不立,則不效於原,不效於原,則自委舍;自委舍,則化不行。用權於變,則失中適之宜;失中適之宜,則道不平,德不溫;道不平,德不溫,則眾不親安;眾不親安,則離散不群;離散不群,則不全於君。

  名生於真,非其真,弗以為名。名者,聖人之所以真物也。名之為言真也。故凡百譏有 者,各反其真,則

  者還昭昭耳。欲審曲直,莫如引繩;欲審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審於是非也,猶繩之審於曲直也。詰其名實,觀其離合,則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讕已。今世暗於性,言之者不同,胡不試反性之名。性之名非生與?如其生之自然之資謂之性。性者質也。詰性之質於善之名,能中之與?既不能中矣,而尚謂之質善,何哉?性之名不得離質。離質如毛,則非性已,不可不察也。《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故名隕石,則後其五,言退 ,則先其六。聖人之謹於正名如此。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五石、六 之辭是也。 眾惡於內,弗使得發於外者,心也。 也。人之受氣苟無惡者,心何 哉?吾以心之名,得人之誠。人之誠,有貪有仁。仁貪之氣,兩在於身。身之名,取諸天。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天有陰陽禁,身有情Q欲Y ,與天道一也。是以陰之行不得干春夏,而月之魄常厭於日光。乍全乍傷,天之禁陰如此,安得不損其欲而輟其情以應天。天所禁而身禁之,故曰身猶天也。禁天所禁,非禁天也。必知天性不乘於教,終不能 。察實以為名,無教之時,性何遽若是。故性比於禾,善比於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為善也。善與米,人之所繼天而成於外,非在天所為之內也。天之所為,有所至而止。止之內謂之天性,止之外謂之人事。事在性外,而性不得不成德。民之號,取之瞑也。使性而已善,則何故以瞑為號?以 者言,弗扶將,則顛陷猖狂,安能善?性有似目,目臥幽而瞑,待覺而後見。當其未覺,可謂有見質,而不可謂見。今萬民之性,有其質而未能覺,譬如瞑者待覺,教之然後善。當其未覺,可謂有善質,而不可說服力善,與目之瞑而覺,一概之比也。靜心徐察之,其言可見矣。性而瞑之未覺;天所為也。效天所為,為之起號,故謂之民。民之為言,固猶瞑也,隨其名號以入其理,則得之矣。是正名號者於天地,天地之所生,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為一瞑。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故聖人莫謂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言人之質而無其情,猶言天之陽而無其陰也。窮論者,無時受也。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性如繭如卵。卵待覆而成誰,繭待繅而為絲,性待教而為善。此之謂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於天,而退受成性之教於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今案其真質,而謂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萬民之性苟已善,則王者受命尚何任也?其設名不正,故棄重任而違大命,非法言也。《春秋》之辭,內事之待外者,從外言之。貪今萬民之性,待外教然後能善,善當與教,不當與性。與性,則多累而不精,自成功而無賢聖,此世長者之所誤出也,非《春秋》為辭之術也。不法之言、無驗之說,君子之所外,何以為哉?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質,尚安非善?應之曰:非也。繭有絲而繭非絲也,獷有 而卵非 也。比類率然,有何疑焉。天生民有《六經》,言性者不當異。然其或曰性也善,或曰性未善,則所謂善者,各異意也。性有善端,動之愛父母,善於禽獸,則謂之善。此孟子之善。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乃可謂善。此聖人之善也。是故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得見有常者斯可矣。”由是觀之,聖人之所謂善,未易當也,非善於禽獸則謂之善也。使動其端善於禽獸則可謂之善,善奚為弗見也?夫善於禽獸之未得為善也,猶知於草木而不得名知。萬民之性善於禽獸而不得名善,知之名乃取之聖。聖人之所命,天下以為正。正朝夕者視北辰,正嫌疑者視聖人。聖人以為無王之世,不教之民,莫能當善。善之難當如此,而謂萬民之性皆能當之,過矣。質於禽獸之性,則萬民之性善矣;質於人道之善,則民性弗及也。萬民之性善於禽痹嗜許之,聖人之所謂善者弗許。吾質之命性者異孟子。孟子下質於禽獸之所為,故曰性已善;吾上質於聖人之所為,故謂性未善。善過性,聖人過善。《春秋》大元,故謹於正名。名非所始,如之何謂未善已善也。

猜你喜欢
  除狭第三十二·桓宽
  学而第一·智旭
  皇言定声録卷六·毛奇龄
  卷一·李光坡
  序·杨甲
  卷六·史浩
  目录·鄂尔泰
  学问仙缘篇·胡兰成
  卷十四·姚炳
  卷六·梁寅
  卷十二·顾镇
  杂论第六十·桓宽
  说行定品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覆万梁居士书·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翌凤·龙榆生

    吴翌凰字伊仲,号枚庵,江苏吴县人。乾隆七年(一七四二)生。嘉庆诸生,客游楚南,垂老始归。筑室曰《归云航》,奉母著书其中,手钞书数千百卷,多藏书家所未见。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座。所撰《吴梅村诗集笺注》,能正

  • ●卷一百四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四十五。   起绍兴元年二月二十六日癸巳,尽四月十日丙子。   二十六日癸巳诏侍从条具时政中书舍人汪藻上书《书》曰:准尚书省劄子二月二十六日三省同奉手诏右臣窃惟人君当承平之时中原无犬吠之警人臣以

  • 第二十三回 出娇娃英主升遐 逞奸情帝女谋变·蔡东藩

      却说突厥车鼻可汗,原名斛勒,本与突厥同族,世为小可汗。颉利败后,突厥余众,欲奉他为大可汗,适因薛延陀盛强,车鼻不敢称尊,率众投薛延陀。薛延陀以车鼻本出贵种,且有勇略,为众所附,将来恐为己患,不如先行下手,杀死了他,免留遗祸,

  • 卷四十三·佚名

    十一月初三日(丙寅),上谕内阁曰:朕于军旅之事,有功必赏,有罪必诛,从不肯稍存姑息。即如此次台湾带兵之郝壮猷,因贼匪复扰凤山,弃城不守,不待大学士九卿核拟,即将伊于军营正法。其贵林、杨起麟、邱能成诸人,皆因奋勇剿贼,临阵捐躯,即

  • ●卷二·陈康祺

    ◎太祖教训诸公主天命八年,太祖御八角殿训诸公主以妇道,毋陵侮其夫,恣意骄纵,违者罪之。按:唐南平行执笄盥馈之仪,宋荆国以宝带器币为寿,传之史册,久为嘉谈。我朝当戎衣戡伐之年,即已敕毖闺箴,修明阴教,夭桃李,此王化之所由基与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二十六·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六    宋 萧常 撰吴载记三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因家焉伯父宠官至太尉兄岱字公山历侍中兖州刺史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刼质繇簒取以归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九·佚名

    惠帝惠帝时陆机掌兵【何去非】孝懐帝 愍帝刘曜之乱【张籍】王衍【东坡】通论西晋人君【温公】晋室之祸【何去非】晋祖尚浮虚【张说】惠帝时陆机掌兵何去非陆机论曰扫境内之众而属人以将持疎远之身而将人之兵于君臣授

  • 第26章 言行不一致·冯玉祥

    在武昌,表面上看着有个好现象,就是蒋介石同共产党联合的有一个抗战宣言,好多人看见都觉得抗战是有了希望。如同政治部的改组,部长是陈诚,副部长周恩来,大家都觉得自己彼此不闹意见,力量就不会对消了去。把这个力量都去抵抗日

  • 赵延义传·欧阳修

    赵延义字子英,秦州人。其曾祖省躬通晓天文,在蜀避难。父温皀,任蜀王建的司天监,经常为建预测吉凶,稍有不对,就遭斥责。温皀临死前,告诫子孙说“:数术,我一生以此为生,只是我在天下大乱时做官,因为得罪上面而几次差点送命!子孙们要

  • 庞师古传·欧阳修

    庞师古,曹州南华县人,原名从。梁太祖镇守宣武,起初得到五百匹马组成骑兵,任命师古去统率,跟随太祖攻破黄巢、秦宗权,都立下了战功。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师古率兵继续进攻他,师古攻取宿迁,进屯吕梁。溥率兵二万出战,师古击败他,斩杀

  • 卷五十二 末造殉节诸臣·李有棠

    宣宗贞祐三年夏五月庚申,中都破。右丞相兼都元帅定国公完颜承晖死之。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淹贯经史。袭父穆昆,由符宝祇候历警巡使。章宗立,迁近侍局使,擢东京提刑副使,豪猾屏息。转北京留守,入为刑部尚书。屡忤权幸,改

  • 十六·沈从文

    从龙华监狱里,知道了海军学生还好好的生存在这个世上,对于前数日上海报纸所传述的离奇消息,便得到了一个证明。人既然并不如传说所谓“当时即已枪毙’,又不至于“随同一干人犯押至南京”,故我们当时对

  • 泾野子内篇卷六·吕柟

    柳湾精舍语周道通曰冲见邹东郭言学濓洛关闽自孔子学下来或曰自濓洛关闽学上去如何先生曰昔明道兄弟十四便学孔子后来尚不及顔闵之徒只学孔子后亦未知如何耳孔子万代之师也问交友居家处世不能皆得善人甚难处先生曰此须

  • 文公·文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传】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

  • 天品第十五·佚名

    所有菩萨住初地,发信心行般若行。为求无上菩提故,亲近善友及智者,大智功德云何获,当从般若波罗蜜。如是一切诸佛法,功德皆从善友得。修行六度般若行,一一回施於菩提。佛蕴非有不可求,勿为初地如是说。菩萨修行功德海,救度世间

  • 中四上·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四上释持犯篇持犯名义。如下名字门自释。持谓执持。犯即侵犯。并从本受。而建斯名。篇列七门。遍该法界。是开解之龟镜。实立行之楷模。解行所凭故云方轨。注分二段。初叙此篇来意。上二句指前篇

  •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二·介庵悟进

    嗣法门人真倪本则真鉴真启编司农曹秋岳居士设斋邀诸绅士放生请师升座僧问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因甚金明又放生师云只因原是钓来鱼僧云犹是人天不了句毕竟如何得大安乐去师云直须退后僧云学人则不然师云你作么生僧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