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八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乐若苦。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身界身界自性空。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身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乐若苦。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身界身界自性空。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身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身界身界自性空。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身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身界身界自性空。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身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身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身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意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意界意界自性空。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意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意界若乐若苦。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意界意界自性空。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意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意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意界意界自性空。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意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意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意界意界自性空。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意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意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意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地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地界地界自性空。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地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地界若乐若苦。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乐若苦。何以故?地界地界自性空。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地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地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地界地界自性空。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地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地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水火风空识界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地界地界自性空。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空。是地界自性即非自性。是水火风空识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地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水火风空识界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地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明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常若无常。何以故?无明无明自性空。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无明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明若乐若苦。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乐若苦。何以故?无明无明自性空。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无明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明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我若无我。何以故?无明无明自性空。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无明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明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净若不净。何以故?无明无明自性空。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空。是无明自性即非自性。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无明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明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布施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自性空。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空。是布施波罗蜜多自性即非自性。是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布施波罗蜜多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布施波罗蜜多若乐若苦。不应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乐若苦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自性空。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空。是布施波罗蜜多自性即非自性。是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布施波罗蜜多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布施波罗蜜多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自性空。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空。是布施波罗蜜多自性即非自性。是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布施波罗蜜多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布施波罗蜜多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自性空。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空。是布施波罗蜜多自性即非自性。是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布施波罗蜜多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内空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内空内空自性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空。是内空自性即非自性。是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内空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内空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内空若乐若苦。不应观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乐若苦。何以故?内空内空自性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空。是内空自性即非自性。是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内空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内空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内空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内空内空自性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空。是内空自性即非自性。是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内空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内空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内空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内空内空自性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空。是内空自性即非自性。是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内空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内空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真如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真如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议界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真如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真如若乐若苦。不应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乐若苦。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真如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议界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真如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真如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真如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议界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真如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真如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真如真如自性空。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空。是真如自性即非自性。是法界乃至不思议界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真如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法界乃至不思议界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真如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猜你喜欢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圆悟克勤
  正法华经卷第七·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八·欧阳竟无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评宋明学说与佛学之真诠·太虚
  破庵和尚语录·破庵祖先
  卷十七·佚名
  辩中边论卷中·世亲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佚名
  第六十六章 他州事情观察·佚名
  佛说鹿母经之二·佚名
  改过实验谈·李叔同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去私戒懒为公服劳·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前场后二日,星期日上午。地点 派出所,所长室。人物 平海燕 唐大哥 唐大嫂 王秀竹 王新英 诸所长丁 宏 沈维义 刘超云 王仁利 王仁德 李天祥李珍桂 井奶奶 林三嫂〔幕启:平海燕在阅文件。电话响,她接

  • 张惠言·龙榆生

    张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嘉庆四年(一七九九)进士,官编修,七年(一八○二)卒。)距生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四十二。少为词赋,尝拟司马相如、扬雄之文。深於易学。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国朝先正

  • 卷一百三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鸟兽鹊赋            【梁】徐 勉观羽族之多类实巨细以羣飞既若云而弥上亦栖睫而防归爰有兹禽六翮斯具生无隠嘿质有?素匪违凉而就暑通四节以驰骛岀昆山而抵玉入召南

  • 卷七百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四谭用之谭用之字藏用五代末人善为诗而官不达诗一卷塞上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遶贺兰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劒佩胡霜隔匣寒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鉢略

  • 列传第四十 应詹 甘卓 邓骞 卞壸(从父兄敦 刘超 钟雅)·房玄龄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

  • 卷三百七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三·赵尔巽

      辛从益 张鳞 顾皋 沈维鐈 朱为䦷 程恩泽 吴杰   辛从益,字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釐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

  • 卷第二百八十一 後晉紀二·司马光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著雍閹茂(戊戌),凡二年。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天福二年(丁酉,九三七年)   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詔以前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為成德節度使,以祕瓊為齊州防禦使。遣引進使王景崇諭瓊以利害

  • 卷之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四谕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二二一四--九·佚名

    淡水分府向,对头份等庄总理谢焕光给发谕戳钦加府衔、署北路淡水分府向为给发谕戳,责成奉公事。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据竹南一保头份等庄职员廖金波等禀称:「伊等庄内,原举黄玉堂充当总理,办理有年,近因年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佚名

    通论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鲁之失国【颍滨】鲁用郊【东坡】鲁犹三望【东坡】雩闵雨【东坡 刘蕡】大夫无遂事【东坡】诸公即位正不正东坡曰始终受授之际春秋之所甚谨也无事而书首时事在二月而书二月在三月而书三月者

  • 陈后主张贵妃传·李延寿

    张贵妃名叫丽华,是兵家的女儿。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做太子的时候,被挑选入宫,当时龚贵妃为良娣,张贵妃年龄十岁,给她使唤。后主一见就喜欢上了她,从而得到亲幸,于是便怀了孕,生下太子深。后主即位,封为贵妃。性格聪明灵慧,很受

  • 齐藏珍传·薛居正

    齐藏珍,小时历任朝廷内职,连升到诸卫将军。先后到地方监察部队,颇为干练,然而阴险邪恶,没有品行,残忍而能言善辩,没有人不怕他锋利的口舌。广顺年间,奉命到华州巡视保护黄河堤岸,因为松懈轻慢而使黄河冲决了堤防,被除名,发配到沙

  • 卷六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九 朱批杨尔德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提督广东学政【臣】杨尔德谨 奏恭请 皇上圣躬万安【臣】仰荷 天恩屡蒙拔擢兹复恭膺 简命视学广东夙夜冰兢自顾何人得邀此 宠渥惟有矢心公慎时刻

  • 景公问得贤之道晏子对以举之以语考之以事第二十七·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取人得贤之道何如?”晏子对曰:“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近而勿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是以明君居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 牧民解第六十三·管仲

    失传。

  • 佛说金刚香菩萨大明成就仪轨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世尊。在睹史多天。与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菩萨共会一处。时有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天。所谓娑多拟哩呬摩嚩多难你枳湿嚩啰摩诃迦攞摩醯湿嚩啰吠惹演多那罗延等。

  •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二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二卷安慧菩萨造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观缘品第一之余◎复次此中或有异意。谓以刹那如是缘性可成于果。虽非相续此无过失。是故颂言非有亦非无  缘义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