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十二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也。为李罕之部将,以猛决闻,尤善骑射。及罕之败,退保泽州,师厚与李铎、何絪等来降,太祖署为忠武军牙将,继历军职,累迁检校右仆射,表授曹州刺史。唐天复三年,从太祖迎昭宗于岐下,李茂贞以劲兵出战,为师厚所败。及王师范以青州叛,太祖遣师厚率兵东讨,时淮贼王景仁以众二万来援师范,师厚逆击,破之,追至辅唐县,斩数百级,授齐州刺史。将之任,太祖急召见于郓西境,遣师厚率步骑屯于临朐,而声言欲东援密州,留辎重于临朐。师范果出兵来击,师厚设伏于野,追击至圣王山,杀万余众,擒都将八十人。未几,莱州刺史王师诲以兵救师范,又大败之。自是,师范不复敢战。师厚移军寨于城下,师范力屈,竟降。天复四年三月,加检校司徒、徐州节度使。

天祐元年,加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二年八月,太祖讨赵匡凝于襄阳,命师厚统前军以进,赵匡凝严兵以备。师厚至谷城西童山,刊材造浮桥,引军过汉水。一战,赵匡凝败散,携妻子沿汉遁去。翼日,表师厚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旧唐书》:天祐三年六月甲申,敕:“襄州近因赵匡凝作帅,请别立忠义军额,既非往制,固是纵权,忠义军额宜停废,依旧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即令南讨荆州,留后赵匡明亦弃军上峡,不浃旬,并下两镇,乃正授襄州节度使。先是,汉南无罗城,师厚始兴板筑,周十余里,郛郭完壮。

开平元年,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明年,又加检校太傅。三年三月,入朝,诏兼潞州行营都招讨使。无何,刘知俊据同州叛,师厚与刘鄩率军西讨,至潼关,擒知俊弟知浣以献。知俊闻师厚至,即西走凤翔,师厚进攻,至长安。时知俊已引岐寇据其城,师厚以奇兵傍南山急行,自西门而入,贼将王建惊愕,不知所为,遽出降。制加师厚检校太尉。顷之,晋王与周德威、丁会、符存审等以大众攻晋州甚急,太祖遣师厚帅兵援之。军至绛州,晋军扼蒙坑之险,师厚整众而前,晋人乃彻围而遁。四年二月,移授陕州节度使。五年正月,王景仁败于柏乡,晋人乘胜围邢州,掠魏博,南至黎阳。师厚受诏以兵屯卫州,晋军攻魏州,不克而退;师厚追袭,过漳河,解邢州之围,改授滑州节度使。明年,太祖北征,令师厚以大军攻枣强,逾旬不能克,太祖屡加督责,师厚昼夜奋击,乃破之,尽屠其城。车驾还,师厚屯魏州。

及庶人友珪篡位,魏州衙内都指挥使潘晏与大将臧延范、赵训谋变,有密告者,师厚布兵擒捕,斩之。《欧阳史》云:师厚乘间杀魏牙将潘晏、臧延范等,逐出节度使罗周翰。越二日,又有指挥使赵宾夜率部军擐甲,俟旦为乱。师厚以衙兵围捕,宾不能起,乃越城而遁;师厚遣骑追至肥乡,擒其党百余人,归斩于府门。友珪即以师厚为魏博节度使、检校侍中。未几,镇人、晋人侵魏之北鄙,师厚率军至唐店,破之,斩首五千级,擒其都将三十余人。是时师厚握河朔兵,威望振主,友珪患之,诏师厚赴阙。师厚乃率精甲万人至洛阳,严兵于都外,自以十余人入谒,友珪惧,厚礼而遣之。及末帝将图友珪,遣使谋于师厚,深陈款效,且驰书于侍卫军使袁象先及主军大将;又遣都指挥使朱汉宾率兵至滑州以应禁旅。友珪既诛,末帝即位于东京,首封师厚为邺王,加检校太师、中书令。每下诏不名,以官呼之,事无巨细,必先谋于师厚,师厚颇亦骄诞。先是,镇人以我柏乡不利之后,屡扰边境,师厚总大军直抵镇州城下,焚荡闾舍,移军掠藁城、束鹿,至深州而归。乾化五年三月,卒于镇。废朝三日,赠太师。

师厚纯谨敏干,深为太祖知遇,委以重兵剧镇,他莫能及。然而末年矜功恃众,骤萌不轨之意,于是专割财赋,置银枪效节军凡数千人,皆选摘骁锐,纵恣豢养,复故时牙军之态,时人病之。《清异录》云:枪材难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杨师厚时银枪效节,都皆采于此。承前河朔之俗,上元比屋夜游,及师厚作镇,乃课魏人户立灯竿,千釭万炬,洞照一城,纵士女嬉游。复彩画舟舫,令女妓棹歌于御河,纵酒弥日。又于黎阳采巨石,将纪德政,以铁车负载,驱牛数百以拽之,所至之处,丘墓庐舍悉皆毁坏,百姓望之,皆曰“碑来”。及碑石才至,而师厚卒,魏人以为“悲来”之应。末帝闻其卒也,于私庭受贺,乃议裂魏州为两镇。既而所树亲军,果为叛乱,以招外寇,致使河朔沦陷,宗社覆灭,由师厚兆之也。

牛存节,字赞贞,青州博昌人也。本名礼,太祖改而字之。少以雄勇自负。唐乾符末,乡人诸葛爽为河阳节度使,存节往从之。爽卒,存节谓同辈曰:“天下汹汹,当择英主事之,以图富贵。”遂归于太祖。初授宣义军小将。属蔡寇至金堤驿,犯酸枣、灵昌,存节日与之斗,凡二十余往,每往必执俘而还,前后斩首二十余级,获孳畜甚众。太祖击蔡贼于板桥、赤冈、酸枣门、封禅寺、枯河北,存节皆预其行,与诸将于濮州南刘桥、范县大破郓众,自此深为太祖奖遇。

文德元年夏,李罕之以并军围张宗奭于河阳,太祖遣存节率军赴之。属岁歉,饷馈不至,村民有储干椹者,存节以器用、钱帛易之,以给军食。大破贼于浿河,罕之引众北走。又预讨徐、宿有功。及讨河北,存节前锋下黎阳,收临河,至内黄西,以兵千余人当魏人万二千众,大破其阵,僵仆蔽野。太祖深所叹激,谓有神兵之助。大顺元年,改滑州左右厢牢城使。与诸将讨时溥,累破贼军。景福元年秋,改遏后都指挥使。攻濮之役,领军先登,遂拔其垒。二年四月,下徐州,枭时溥,存节力战,其功居多。乾宁二年,授检校工部尚书。三年夏,太祖东讨郓州,存节领军次故乐亭,扼其要路,都指挥使庞师古屯马颊,存节密与都将王言谋入郓垒。十二月,存节遣王言夜伏勇士于州西北,以船逾濠,举梯登陴。既而王言不克入,存节独率伏军负梯?童破其西瓮城,夺其濠桥,诸军俱进。四年四月,陷其城,寻与葛从周降下兖州,加检校右仆射。

其年秋,大举以伐淮南,至濠州东,闻前军失利于清口,诸军退至瞷河,无复队伍。存节遏其后,诸将释骑步斗,诸军稍得济,收合所部并败兵共八千余人,至于淮涘,时不食已四日矣。存节训励部分,以御追寇,遂得旋师。五年,除亳州刺史,俄迁宣武军都指挥使,改宿州刺史。明年,淮贼大至彭城,存节乃以部下兵夜发,直趣彭门;淮人讶其神速,震恐而退,诸将服其智识。

光化二年,罢归,复为左衙都将兼马步教练使。天复元年,授潞州马步都指挥使,法令严整,士庶安之。及追赴行在,士卒泣送者不绝于道,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改滑州左衙步军指挥使,知邢州军州事。天祐元年,授邢州团练使。时州兵才及二百人,晋人知之,以大军来寇。太祖在邺,发长直兵二千人赴援,存节率壮健出斗,以家财赏激战士,并军急攻,七日不能克而去。太祖召至,劳慰久之,厚赉金帛鞍马,加检校司徒。冬,罢军,署为元帅府左都押衙。四年,太祖受禅,除右千牛卫上将军。其秋,攻潞州,以存节为行营马步军都排阵使。

开平二年二月,自右监门卫上将军转右龙虎统军,驻留洛下。是岁,王师败于上党,晋人乘胜进迫泽州,州城将陷。河南留守张全义召存节谋,遂以本军及右龙虎、羽林等军往应接上党。师至天并关,存节谓诸将曰:“是行也,虽不奉诏旨,然要害之地,不可致失。”时晋人新胜,其锋甚盛,存节引从而前,衔枚夜至泽州,适遇守埤者已纵火鼓噪,以应外军,刺史保衙城,不知所为。存节才入,晋军已至矣,乃分布守御。晋军四面攻斗,开地道以入城,存节亦以隧道应之,逆战于地中,晋军不能进;又以劲弩射之,中者人马皆洞,经十三日,晋军死伤者甚众,焚营而退,郡以获全,太祖屡叹赏之。五月,迁左龙虎统军,充六军马步都指挥使。十月,授绛州刺史。

三年四月,除鄜州留后。六月,刘知俊以同州叛,寻授同州留后,未几,加检校太保、同州节度使。乾化二年,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存节戒严军旅,常若敌至。先是,州中井水咸苦,人不可饮。及并人、岐人来迫州城,或以为兵士渴乏,陷在旦夕。存节及肃拜虔祝,择地凿八十余井,其味皆甘淡,由是人马汲濯有余,众以为至诚之感。自八月至三年春末,人马未尝释甲,以至寇退。寻加同平章事,诏赴阙。末帝召慰勉,赏赐甚厚。十一月,加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一千户,授郓州节度使。四年,加淮南西北面行营招讨使,控扼淮濆,边境安之。

其冬,蒋殷据徐州逆命,存节方以大众戍颍州,得殷逆谋,密以上闻,遽奉诏与刘鄩同讨之,顿于埇上。淮贼朱瑾以兵救殷,距宿之两舍,闻存节兵大至,即委粮弃甲而遁,竟平徐州。诏加太尉。夏中病渴且痟,属河北用军,末帝令率军屯阳留以张刘鄩之势。存节忠愤弥笃,未尝言病,料敌治戎,旦夕愈厉。病革,诏归汶阳,翼日而卒。将终,戒其子知业、知让等以忠孝,言不及他。册赠太师。存节武鸷慷慨,有大节,野战壁守,皆其所长,威名闻于境外,深为末帝所重,而木强忠厚,有贾复之风焉。

王檀,字众美,京兆人也。曾祖泚,唐左金吾卫将军、陇州防御使。祖曜,定难功臣、渭桥镇遏使。父环,鸿胪卿,以檀贵,累赠左仆射。檀少英悟,美形仪,好读兵书,洞晓韬略。唐中和中,太祖镇大梁,檀为小将。四年,汴将杨彦洪破巢将尚让、李谠于尉氏门外,檀在战中,摧锋陷阵,遂为太祖所知,稍蒙擢用。预破蔡贼于斤沟、淝河、八角,迁踏白都副将。光启二年,从胡真击淮西之众,解河阳之围。蔡贼张存敢乘乱据洛阳,檀与勇士数十人潜入贼栅,邀其辎重,存敢遁走。胡真至陕州,开通贡路,遣檀攻玉山寨,降贼帅石令殷。从击秦宗贤于郑州西北河滩之上,于太祖马前射贼将孙安,应弦而毙。三年,佐都指挥使朱珍败徐戎于孙师陂,获其将孙用和、束诩以献。从击蔡贼于板桥,偏将李重裔追贼马踬,为蔡人所擒,檀夺取而旋,获贼将薛注。太祖破朱瑾于刘桥,檀尽收其军实。文德元年三月,讨罗宏信,败魏人于内黄,檀获其将周儒、邵神剑以归,补冲山都虞候。是岁,与诸军平蔡州。明年,佐朱珍大破时溥之众,檀获贼将何肱,改左踏白马军副将。预征兖、郓,累立战功。

大顺元年,从庞师古渡淮深入,讨孙儒之乱,夺邵伯堰,破高邮军。檀奋命击贼,刃伤左臂。未几,迁顺义都将。天复中,从太祖率四镇之师围凤翔,以迎昭宗。屡立戎效,迁左踏白指挥使。从攻王师范于青州,檀以偏师收复密郡,《永阳志》云:张训守密州刺史,朱全忠至青州,训谓诸将曰:“汴人将至,何以御之?”诸将请焚城大掠而归。训曰:“不可。”乃封府库,植旗帜于城上,遣羸弱居前,自以精兵殿其后而去。全忠遣王檀攻密州,数日乃敢入城。遂权知军州事,充本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寻表授检校右仆射,守密州刺史。郡接淮戎,旧无壁垒,乃率夫修筑罗城,六旬而毕,居民赖之,加检校司空。开平二年六月,授邢州保义军节度使、检校司徒。三年,加检校太保,充潞州东北面行营招讨使。乾化元年正月,王景仁与晋人战于柏乡,王师败绩,河朔大震。景仁与众为敌骑所追,檀严设备,应接败军,助以资装,获济者甚众。俄而晋军大至,重围四合,土山地穴,昼夜攻击,太祖忧之。檀密上表,请驾不亲征,而悉力枝梧,竟全城垒。三月,以功就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七月,又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进封琅琊郡王,命宣徽使赵殷衡赉诏慰谕,赐绢千匹、银千两,赏守御邢州之功也。庶人友珪僭位,授邓州宣化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

末帝即位,移授许州匡国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五年,蔡州刺史王彦温作乱,檀受诏讨平之,加兼中书令。贞明元年三月,魏博军乱。六月,晋王入魏州,分兵收下属郡,河北大扰,檀受诏与开封尹刘鄩犄角进师,以援河北。檀攻澶州魏县,下之,擒贼将李岩、王开关以献。顷之,檀密疏请以奇兵西趣河中,自阴地关袭取晋阳,末帝许之,即驰兵而去。二年二月,师至晋阳,昼夜急攻其垒,并州几陷。既而蕃将石家才自潞州以援兵至,檀引军大掠而还。寻授天平军副大使,知节度使事,弃郓、齐、曹等州观察等使。先是,檀招诱群盗,选其劲悍者置于帐下,以为爪牙。至是,数辈窃发,突入府第,檀素不为备,遂为所害,时年五十一。节度副使裴彦闻变,率府兵尽擒诸贼,州城帖然。寻册赠太师,谥曰忠毅,葬于开封县之皋门原。有子六人,皆升朝列。

史臣曰:夫大都偶国,《春秋》所非。当师厚之据邺城也,绾数万之甲兵,擅六州之舆赋,名既震主,势亦滔天。逮其丧亡,须议分割。由兹以失河朔,因是以启晋人,《诗》所谓“谁生厉阶”者,师厚之谓欤!存节、王檀俱出身事主,底力图功,观其方略,皆将帅之良者也。

猜你喜欢
  表第六 方镇三·欧阳修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五·张岱
  卷二百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大事记解题卷五·吕祖谦
  附录一·佚名
  浙语二(查东山笔、沈仲芳阅)·查继佐
  楚王石重信传·薛居正
  完颜撒改传·脱脱
  卷之七十七  菽園雜記五(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之六十八  蓬軒類記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唐纪六十九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乾符四年(丁酉、877)·司马光
  卷二十·佚名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狄仁杰·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453_1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白居易   何处画功业,何处题诗篇。麒麟高阁上,女几小山前。   尔后多少时,四朝二十年。贼骨化为土,贼垒犁为田。   一从贼垒平,陈蔡民晏然。骡军成牛户,鬼火变人烟。  

  • 寇准·唐圭璋

      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人。生于建隆二年(961)。登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除巴东令。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封莱国公。乾兴初,为丁谓所构,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天

  • 李邦祐·隋树森

    李邦祐,生平,里籍均不详。 小令 【双调】转调淘金令 思情 花衢柳陌,恨他去胡沾惹。秦楼谢馆,怪他去闲冶。独立在帘儿下,眼巴巴则见风透纱窗,月上葡萄架。朝朝等待他,夜夜盼望他,盼不到如何价?当初共他,俏一

  • 卷第二十三·陈与义

    ○己酉九月自巴丘过湖南别粹翁离合不可常,去住两无策。眇眇孤飞雁,严霜欺羽翼。使君南道主,终岁好看客。江湖尊前深,日月梦中疾。世事不相贷,秋风撼瓶锡。南云本同征,变化知无极。四年孤臣泪,万里游子色。临别不得言,清愁涨胸

  • 臧榮緒晉書卷十四·汤球

      劉弘   武帝與劉弘同年。少同硯書。初學記二十一引晉書。   劉弘為鎮南將軍。督荊州軍事。弘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督。書鈔引晉書。   弘為荊州。鎮沔漢。每有興發。手相書喻。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悅。

  • ◎礼十三(军礼)·徐天麟

    ○亲征汉五年十二月,围羽垓下。(刘项战争本末具高纪,不详录。)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荼。利几反,上自击破之。七年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斩其将,信亡走匈奴,与其将曼邱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收信散兵,与凶奴共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七 蜀书二 吴主传第二·陈寿

    (孙权传)吴主孙权传,孙权,字仲谋。他的哥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时年十五岁,被任命为陽羡县县长。曾被郡里察举为孝廉,州里推荐为茂才(秀才),代理奉义校尉。汉朝廷考虑到孙策远在江东,还能够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于是派遣使者

  • 西魏文帝纪·李延寿

    文皇帝名宝炬,是孝文皇帝的孙子,京兆王元愉的儿子。母亲为杨氏。他在正始初年因父亲的罪名受牵连,兄弟都被关在宗正寺里。到宣武帝去世后,才得到昭雪。正光年间,被任命为直阁将军。当时,胡太后有许多宠爱的男人,宝炬和明帝密

  • 建昌土司传·张廷玉

    建昌卫,是原来的邛都。汉朝武帝时期,此地设置了越..郡。隋唐两朝此地都称为..州。唐朝至德初年,该地被吐番所吞没,贞元中年才收复回来。唐朝懿宗统治时期,该地被蒙诏所占据,改成建昌府,把乌、白二个蛮族的人口充实到该地。元

  •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韩非

    一、赏罚共则禁令不行,何以明之,明之以造父、于期。子罕为出彘,田恒为圃池,故宋君、简公弑。患在王良、造父之共车,田连、成窍之共琴也。二、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爵禄生于功,诛罚生于罪,臣明于

  • 宗吾家世·李宗吾

    张默生  大概在南宋年间,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崛起一个姓李的人家,家长李子敏和他的儿子李上达,创家立业,慢慢家道兴旺,子孙繁衍,就成了一个有名的氏族。后来代代相传,传到第十世上,有位名叫季润唐的,于清代雍正三年,携眷到四

  • 卷三·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三宋 吕本中 撰桓公【名允惠公子隠公弟桓王九年即位桓諡也辟土服逺曰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谷梁传桓无王其曰王何

  • 卷十二·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二宋 叶梦得 撰文公二冬楚子使椒来聘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襚者何归死也贝玉曰含衣衾曰襚襚不书此何以书因外之弗夫人以见正也妾母繋之子曰僖公成风礼也内既夫人之矣春秋所不得革犹以秦人

  •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第四结从非亲里尼取衣因缘花色比丘尼者。容貌端政。色作优钵罗花色。此人前世久远劫时。作一婆罗门女。父母家人入海采宝。是女在后不能自活。便与诸淫女共在一处。卖色自供。此女色貌不丰。无人往来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宗赜慈觉

    劝檀信在家菩萨先当事佛。务极严谨。永断荤酒。坚守斋法。於诸欲染誓不拟犯。亲近知识发明己见。随其悟入如理修行。若初心之士。未能顿除荤酒。且食早素。一月之间已能减半。久习淳熟自能永断长斋。及欲障厚者。先且

  • 竹泉生女科集要·佚名

    妇产科著作。彭逊之撰。一卷。逊之溧阳(今属江苏)人。集诸家之长,并结合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于一九三一年。书中分为天癸确论、带证总论、调血精义、气化次序说四门。天癸确论以调经为主,载有月经不调等二十五证。带证

  •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全称《后续五虎将平南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又名《后宋回龙传》,八卷三十五回。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最早刊刻为清嘉庆二十五年二友堂和素心堂刊本,此后尚有道光二十年坊刊小本,四美堂、维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