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臣传第十一

○杨师厚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也。少事河阳李罕之,罕之降晋,选其麾下劲卒百人献于晋王,师厚在籍中。师厚在晋,无所知名,后以罪奔于梁,太祖以为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梁攻王师范,师厚战临朐,擒其偏将八十余人,取棣州,以功拜齐州刺史。太祖攻赵匡凝于襄阳,遣师厚为先锋。师厚取谷城西童山木为浮桥,渡汉水,击匡凝,败之,匡凝弃城走。师厚进攻荆南,又走匡凝弟匡明,功为多,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知俊叛,攻陷长安,刘掞、牛存节等攻之,久不克。师厚以奇兵出,旁南山入其西门,降其守者,遂克之。晋周德威攻晋州以应知俊,师厚败之于蒙坑,以功迁保义军节度使,徙镇宣义。是时,梁兵攻赵久无功,太祖病卧洛阳,少间,乃自将北击赵。师厚从太祖至洹水,夜行迷失道,明旦,次魏县,闻敌将至,梁兵溃乱不可止,久之无敌,乃定。已而太祖疾作,乃还。明年少间,而晋军攻燕,燕王刘守光求援于梁,太祖为之击赵以牵晋,屯于龙花,遣师厚攻枣强,三月不能下。太祖怒,自往督兵战,乃破,屠之,进围蓚县。晋史建瑭以轻兵夜击梁军,梁军大扰,太祖与师厚皆弃辎重南走。太祖还东都,师厚留屯魏州。明年,太祖遇弑,友珪自立,师厚乘间杀魏牙将潘晏、臧延范等,逐出节度使罗周翰,友珪因以师厚为天雄军节度使。

自太祖与晋战河北,师厚常为招讨使,悉领梁之劲兵。太祖崩,师厚遂逐其帅,而稍矜倨难制。时魏恃牙兵,其帅得以倔强。罗绍威时,牙兵尽死,魏势孤,始为梁所制。师厚已得志,乃复置银枪效范军。友珪阴欲图之,召师厚入计事。其吏田温等劝师厚勿行,师厚曰:“吾二十年不负硃家,今若不行,则见疑而生事,然吾知上为人,虽往,无如我何也。”乃以劲兵二万朝京师,留其兵城外,以十余人自从,入见友珪,友珪益恐惧,赐与巨万而还。

已而末帝谋讨友珪,问于赵岩,岩曰:“此事成败,在招讨杨公尔。得其一言谕禁军,吾事立办。”末帝乃遣马慎交阴见师厚,布腹心。师厚犹豫未决,谓其下曰:“方郢王弑逆时,吾不能即讨。今君臣之分已定,无故改图,人谓我何?”其下或曰:“友珪弑父与君,乃天下之恶,均王仗大义以诛贼,其事易成。彼若一朝破贼,公将何以自处?”师厚大悟,乃遣其将王舜贤至洛阳,见袁象先计事,使硃汉宾以兵屯滑州为应。末帝卒与象先杀友珪。

末帝即位,封师厚邺王,诏书不名,事无巨细皆以谘之,然心益忌而畏之。已而师厚疡发卒,末帝为之受贺于宫中。由是始分相、魏为两镇。魏军乱,以魏博降晋,梁失河北自此始。

○王景仁

王景仁,庐州合淝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师范乞兵于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

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疾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覆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

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

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之,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乾化元年正月庚寅,日有食之,崇政使敬翔白太祖曰:“兵可忧矣!”太祖为之旰食。是日,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贺瑰

贺瑰,字光远,濮州人也。事郓州硃宣为都指挥使。梁太祖攻硃瑾于兖州,宣遣瑰与何怀宝、柳存等以兵万人救兖州,瑰趋待宾馆,欲绝梁饷道。梁太祖略地至中都,得降卒,言瑰等兵趋待宾馆矣!以六壬占之,得“斩关”,以为吉,乃选精兵夜疾驰百里,期先至待宾以逆瑰,而夜黑,兵失道,旦至钜野东,遇瑰兵,击之,瑰等大败。瑰走,梁兵急追之,瑰顾路穷,登冢上大呼曰:“我贺瑰也,可勿杀我!”太祖驰骑取之,并取怀宝等数十人,降其卒三千余人。是日,大风扬沙蔽天,太祖曰:“天怒我杀人少邪?”即尽杀降卒三千人,而系瑰及怀宝等至兖城下以招瑾,瑾不纳,因斩怀宝等十余人,而独留瑰。瑰感太祖不杀,誓以身自效。从太祖平青州,以为曹州刺史。太祖即位,累迁相州刺史。末帝时,迁左龙虎统军,宣义军节度使。

贞明元年,魏兵乱,贺德伦降晋,晋王入魏州。刘掞败于故元城,走黎阳,贝、卫、洺、磁诸州皆入于晋。晋军取杨刘,末帝乃以瑰为招讨使,与谢彦章等屯于行台。晋军迫瑰十里而栅,相持百余日。瑰与彦章有隙,伏甲杀之,庄宗喜曰:“将帅不和,梁亡无日矣!”乃令军中归其老疾于邺,以轻兵袭濮州。瑰自行台蹑之,战于胡柳陂,晋人辎重在阵西,瑰军将薄之,晋军乱,斩其将周德威,尽取其辎重。军已胜,阵无石山,日暮,晋兵仰攻之,瑰军下山击晋军,瑰大败,晋遂取濮州,城德胜,夹河为栅。瑰以舟兵攻南栅,不能得,还军行台,以疾卒,年六十二,赠侍中。有子光图。

○王檀

王檀,字众美,京兆人也。少事梁太祖为小校,尚让攻梁,战尉氏门,檀勇出诸将,太祖奇之,迁踏白副指挥使。从硃珍募兵东方,战数有功。梁与蔡兵战板桥,李重裔马踣,为蔡兵所擒,檀驰取之,并获其将一人。从太祖破魏内黄,迁冲山都虞候。复从硃珍攻徐州,檀获其将一人。梁兵攻王师范,檀以一军破其密州,拜密州刺史。太祖即位,迁保义军节度使,潞州东北面招讨使。王景仁败于柏乡,晋兵围邢州,太祖大惧,欲自将救之,檀止太祖,请自拒敌,力战,卒全邢州,以功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琅琊郡王。友珪立,徙镇宣化。贞明元年又徙匡国。是时,庄宗取魏博,檀以谓晋兵悉在河北,乃以奇兵西出阴地袭太原,不克而还。徙镇天平,檀尝招纳亡盗居帐下,帐下兵乱,入杀檀,年五十八,赠太师,谥曰忠毅。

○马嗣勋

马嗣勋,濠州钟离人也,少事州为客将,为人材武有辩。梁太祖攻濠州,刺史张遂遣嗣勋持牌印降梁。杨行密攻遂,遂又使嗣勋乞兵于太祖。梁兵未至,濠州已没,嗣勋无所归,乃留事梁,太祖以为宣武军元从押衙。太祖西攻凤翔,行至华州,遣嗣勋入说韩建,建即时出降。天祐二年,罗绍威将诛牙军,乞兵于梁,梁女嫁魏,适死,太祖乃遣嗣勋以长直千人为彩舆入魏,致兵器于舆中,声言助葬。嗣勋馆铜台,夜与魏新乡镇兵攻石柱门,入迎绍威家属,卫之。乃益取魏甲兵攻牙军,牙军不知兵所从来,莫能为备,杀其八千余人,迟明皆尽。嗣勋中重疮卒。太祖即位,赠太保。

○王虔裕

王虔裕,琅琊临沂人也。为人健勇善骑射,以弋猎为生。少从诸葛爽起青、棣间,其后爽为汝州防御使,率兵北击沙陀,还入长安攻黄巢。爽兵败降巢,巢以爽为河阳节度使。中和三年,孙儒陷河阳,虔裕随爽奔于梁。是时,太祖新就镇,黄巢、秦宗权等兵方盛,太祖数为所窘,而梁未有佗将,乃以虔裕将骑兵,常为先锋击巢陈、蔡间,拔其数栅。巢走,梁兵蹑之,战于万胜戍,贼败而东,虔裕功为多,乃表虔裕义州刺史。黄巢已去,秦宗权攻许、郑,与梁为敌境,大小百余战,虔裕常有功。秦贤攻汴南境,太祖遣虔裕拒贤于尉氏,战败,失一裨将,太祖怒,拘虔裕于军中。邢州孟迁降梁,为晋人所围,太祖遣虔裕以精兵百人疾驰,夜破晋围,入邢州,迟明,立梁旗帜于城上,晋人以为救兵至,乃退。已而晋兵复来,迁执虔裕降于晋,见杀。

○谢彦章

谢彦章,许州人也。幼事葛从周,从周怜其敏惠,养以为子,授之兵法,从周以千钱置大盘中,为行阵偏伍之状,示以出入进退之节,彦章尽得之。及壮,事梁太祖为骑将。是时,贺瑰善用步卒,而彦章与孟审澄、侯温裕皆善将骑兵,审澄、温裕所将不过三千,彦章多而益办。彦章事末帝,累迁匡国军节度使。贞明四年,晋攻河北,贺瑰为北面招讨使,彦章为排阵使,屯于行台。彦章为将,好礼儒士,虽居军中,尝儒服,或临敌御众,肃然有将帅之威,左右驰骤,疾若风雨。晋人望其行阵齐整,相谓曰:“谢彦章必在此也!”其名重敌中如此。瑰心忌之。彦章与瑰行视郊外,瑰指一地语彦章曰:“此地冈阜隆起,其中坦然,营栅之地也。”已而晋兵栅之,瑰疑彦章阴以告晋,益恶之。彦章故与马步都虞候硃珪有隙,瑰欲速战,彦章请持重以老敌,珪乃诬彦章以为将反。瑰旦享士,使珪伏甲杀之,审澄、温裕皆见害。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脱脱
  卷三十七·黄以周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九·佚名
  ◎小儿女之憨情·李定夷
  一二四 三沈二马上·周作人
  ·又·丁曰健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卷一百三十五·雍正
  卷一百六十三·雍正
  职官三○·徐松
  陆元昌·周诒春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和卿·隋树森

    王和卿,大名(今属河北省)人,为人滑稽佻达,名播四方。与关汉卿相友善,尝讥谑汉卿。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和卿即赋[醉中天]小令,由此名声更显。卒,汉卿曾往吊。明·朱权《太和

  • 静春堂诗集卷四·袁易

    (元)袁易 撰新岁郊居即事白日无遗照青春入敝庐屠苏惭后饮桃梗伴闲居荒僻逢迎少衰慵拜起徐占年聴鸡卜吾得把犁鉏云叶开清旭霜花散积阴稍欣回冻泽已觉变鸣禽物化争流疾天机静玩深东风渐相顾来往补疎林岸帻江皋乆移笻野望

  • 卷三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尊编何景明【七十八首】景明字仲黙信阳人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舎人转吏部员外出为陜西提学副使有大复山人集【顾华玉云仲黙咳吐珠玑人伦之俊 康德涵云汉魏以降讫于开寳世代旣

  • 卷三十四·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四顾云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题拟】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傍边一点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

  •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六王翰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羣类召为袐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集十卷今存诗一卷赠唐祖

  • 第二十七回 定国公衙内吓奸 张太监井边认马·蒲松龄

    话说那在朝文武见万岁久不登殿,个个疑惑;又听小人的乱传,皇帝出京私行。文武们与定国公议论,常常上本。国母着忙,叫那太监张永:"你这两日问的江彬口词何如?"张永叩头说道:"那贼全无口词。"国母大怒说:"领我密旨,同文华殿毛纪,三

  • 26.李颀:渔父歌·施蜇存

    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用

  • 列传第十六 袁湛·李延寿

    宋武帝起兵,以爲镇军谘议参军。以从征功,封晋宁县五等男。义熙十二年,爲尚书右仆射。武帝北伐,湛兼太尉,与兼司空尚书范泰奉九命礼物拜授武帝,帝冲让。湛等随军至洛阳,住柏谷坞。泰议受使未毕,不拜晋帝诸陵,湛独至五陵展敬,时人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弘治七年二月庚申朔○辛酉吏科都给事中王质监察御史汪宗器等劾奏文华殿书办大理寺右寺丞夏文振等违例乞升请并行罢黜不从 府军前卫副千户徐义以其子冕及侄晟俱九岁能书大字乞送翰院习楷书礼部覆奏谓九岁能书不足为异

  • 志第六 礼仪下(原文)·范晔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

  • 于阗传·欧阳修

    于阗,或称为瞿萨旦那,也叫涣那、屈丹,北狄人称之为于遁,胡人称之为豁旦。距京师有九千七百里,距瓜州四千多里,据有汉代的戎卢、杆弥、渠勒、皮山等五国的旧地。王所居称西山城,有强兵四千人,有河名玉河,国人夜里看月光最亮的地

  • 思辨録辑要卷二·陆世仪

    立志类学者欲学圣人须是立志第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曰志于道茍志于仁矣孟子曰志气之帅也二程十四五时便慨然有学圣人之志陆象山亦教学者先辨其志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鋭学问方有成功大学知止而后有

  • 卷七·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七宋 张大亨 撰军礼四搜狩天王僖二十八年冬天王狩于河阳内桓四年正月公狩于郎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庄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昭八年秋搜于红十一年五月大搜于比蒲二十二年春大搜于昌间定十

  •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三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化十方各如克伽沙等世界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

  • 古农佛学答问卷六·范古农

    护持正法门(一) 宗乘之校量问:佛教始於何时究竟何人为创始者。答:佛教为释迦牟尼佛所创。在我国周昭王时代。距今二千九百六十年。后汉明帝时有迦摄摩腾竺法兰二僧传到我国。(编者查此条答问时在民国二十二年)问:五祖是否释

  •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合集而成。作品发表于1835~1873年。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最著名名的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小意达的花》、《打火匣》等等。童

  • 矫亭存稿·方鹏

    明方鹏(约1521前后在世)撰。是书为方鹏弟方凤所编,有嘉靖间刻本。凡十八卷。前有嘉靖十年 (1531) 吴仕序,末有嘉靖十四年(1535) 方凤跋。《续稿》 凡八卷。前有嘉靖十八年(1539)周凤鸣序,嘉靖十九年 (1540) 自记,末有

  • 元宪集·宋庠

    又名《宋元宪集》。诗文别集,北宋宋庠(996—1066)撰。三十六卷。庠字公序,初名郊,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进士,曾任平章事、枢密使,被包拯弹劾,出任地方官。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