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年

(庚寅)元年清順治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乙卯,上行朔祭于永思殿。

○時,天氣極寒,命放釋輕囚。

1月3日

○丁巳,以李正英爲校理,宋浚吉爲進善,朴安悌爲修撰。

1月4日

○戊午,上御晝講,講《中庸》二十七章。講訖,知經筵趙絅進曰:「殿下礪精圖治,而天災屢見,是雖仁愛之天,欲玉成之,抑由於政事施爲,有不合於天心而然也。昔者蘇軾言于宋神宗曰:『陛下求治太急,用人太速,聽言太過。』臣恐殿下,亦有是病也。」又曰:「知人而後用人,用人而後安民。必使民無歎息愁怨之聲,然後可以言治。殿下雖行惠政,而民不蒙其澤者,是殿下不得治道之要也。孟子曰:『皆曰賢,未可也,見賢然後用之。』祖宗朝用人之道,雖如五賢臣,其始仕也,或調以參奉,是見賢然後用之之意。今者或不試而有超資越階者,殆不可也。」

○領敦寧府事金尙憲將告歸,上疏曰:

竊念,卽今天開地裂,時序大變,而民情趨向,未聞大異於前。訛言日興,愚智同然,政事號令之間,未免重拂於公議。其難安之狀,可虞之勢,比若立足於枳棘之中,寄迹於氷泮之上,未知國事之終如何也。願殿下,奮發大志,日新盛德,以毋負祖宗付托之重、臣民顒望之切。臣將朝夕溘然,永辭明時,不能更有所罄竭,徒自憂遑憤懣之至。

答曰:「政令重拂公議,訛言日興,無非予不德之致。恐懼殊深矣。」

1月7日

○辛酉,上行春享于永思殿。

○以柳慶昌爲承旨,金始振爲持平。

○進善宋浚吉上疏曰:

竊念,今日國事,可謂岌岌乎殆哉。上則乾文示警,玄象孔慘,虹、霧、雷、風,荐發於收藏之月,履端之日,下則人心洶駭,訛言日興,登呼懸榜,無所不有,荷擔而避者,亦或有之。天時、人事,一何至此?正使君臣上下,恐懼修省,汲汲遑遑,如救焚拯溺之爲者,尙恐無救於淪亡,奈何紓緩縱弛,泄沓悠泛,無一人擔當國事者?嗚呼!其危矣。旬月以來,都下氣象,忽然愁慘,有若春陽盎然,萬品方萠,而嚴霜忽零,生意頓喪,此臣所以當食吐飯,當宵廢寢者也。

答曰:「憂國忠悃,溢於辭表,深用嘉歎。災異荐臻,氣象愁慘,無非予不君之致,予實焦慮不已者也。」

1月8日

○壬戌,上御晝講,講《中庸》二十八章。講訖,召見諸司輪對官。

○吏曹正郞洪命夏上疏曰:

近以都下人心觀之,則訛言日興,愚智同惑,加之以象緯示警,氣色愁慘,有若不測之禍,迫在朝夕。是何聖明在上,群賢在下,而國家危急之狀,至於此耶?頃日筵中,射具變制之敎,不過一時弛張之宜,而斯言一播,衆疑彌深,今日人心之不淑,據此可見。訛言無可防之策,國事無可恃之勢,爲今之計,不如先立大志,惟務鎭靜,凡百事爲,撫機必愼之爲得也。臣於昨夕,入直春坊,偶聞將有不時試射之擧云。固知聖意之出於激勸,而臣之愚意,當此人情疑懼之日,恐未免添有一場訛言之煽動也。伏願聖明,深思遠慮,中日試射之外,亟停不時之擧,千萬幸甚。臣又竊伏念,求治貴得其要,任官貴得其賢,從諫貴乎如流,而伏覵近來,殿下雖有求治之誠,而未得其要;雖有任賢之名,而未盡其實,從諫之美,漸不如初。雖尋常臺諫啓辭,事涉宮家,則非但絶不聽從,反下未安之敎,而聽言必果之戒,奚爲而至於前哉?且殿下頃以慰悅人心,爲弭災之方,而曠蕩之典,獨不及於三臣者,何哉?噫!今日卽殿下卽位之元年也。春陽載和,萬物發生,而體元之澤,尙靳於陰谷,此豈中外臣民,所嘗望於聖明者哉?至於爵賞,公器不可以私昵施恩,而頃日之政,以金興祖等特除西路守令。興祖等果有絶域從龍之勞,而甄敍之命纔下,特除之旨繼降,此則殿下以公器酬私恩也。瞻聆所及,莫不驚歎。墨勑斜封之漸,不可不慮。殿下嗣服之後,雖無闕德,而政令之間,有拂公議者如此,臣不勝慨然。伏願聖明,終始惕念焉。

答曰:「備陳闕失,言甚切直,予甚嘉之。疏辭當體念焉。」

1月9日

○癸亥,爲都目政。以林墰爲刑曹判書,張應一爲司諫,沈之漢爲應敎,洪重普爲文學,李慶億爲司書,成以性爲副校理,尹鏶爲副修撰,郭聖龜爲弼善。

○吏曹以公山縣監李泰淵,首擬於副修撰,上下敎于政院曰:「李泰淵治公山有政績,予宜擢置經幄以寵之,而第念,一縣民生,一日安居,不亦大乎?故趑趄而不果拜矣。」

1月11日

○乙丑,黃海道癘疫大熾,人多死者。

1月12日

○丙寅,上引見大臣及備局諸臣。謂領議政李景奭曰:「頃見宋浚吉之疏,有曰:『數日之內,氣象忽然愁慘,若於陽春,猝遇嚴寒,予甚憂之。』且云:『無一人擔當國事者。』其故安在?」景奭對曰:「無擔當國事云者,如臣冒居之故也,氣象之愁慘云者,是,比來都下之訛言也。自古必有不軌之徒,造作訛言,不可以此驚動也。臣有所懷而惶恐不敢陳者久矣。昭顯諸兒之事,今與先王時不同。當時則不得不如此處置,而到今宜置之於近地也。如李敬輿、沈

猜你喜欢
  卷八·吴广成
  ◎选举(下)·徐天麟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杨士奇
  卷之三百三·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 刑法略七·纪昀
  一一五九 闽浙总督常青等奏本年并无收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第二章汉大租·佚名
  ●皇朝通典卷九十二·佚名
  第一章 满人当权·辜鸿铭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七·佚名
  卷一百六·佚名
  卷第卅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岑参长门怨君王嫌妾妬闭妾在【一作向】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绿钱侵履迹红粉湿啼?羞被夭桃笑看春独不言寄左省杜拾遗聨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 卷一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九崔国辅崔国辅吴郡人开元中应县令举授许昌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後坐事贬晋陵郡司马诗一卷从军行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

  • 跋·赵执信

    因园集跋今年秋重谒赵秋谷夫子於因园而夫子病目弥甚不作诗六年矣从仲君羮梅得夫子手定平生诗藁分十三集假归録副未及校而羮梅遽索原本以去岁寒无事乃校一过曩夫子手书济南竹枝及宿法庆寺二律皆不在盖所删多矣乾隆辛酉

  • 序·庞元英

    文昌杂録序右文昌杂録六卷龎元英懋贤之书也乾道丁亥夏留尹方公刋置建康郡斋懋贤丞相庄敏公之子元丰官制行入尚书为主客郎醇懿有家法多识旧章援证同异穿贯今古当时大制作大典礼祲盛之容进退揖逊罔不与从事故其书事信其

  • 卷四十四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卷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四上 【起戊子唐玄宗天宝七载尽戊戊唐肃宗乾元元年】凡十一年 【戊子】七载夏四月以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 【力士承恩岁久

  • 卷之三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汉通西南夷汉武帝元光五年 初王恢之讨东越也使番阳令唐防风晓南越南越食防以蜀枸醤防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江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防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醤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

  • 志卷第十二 高丽史五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地理三。○交州道本貊地后为高勾丽所有历新罗至高丽。 成宗十四年分境内为十道以春州等郡县属朔方道明宗八年始称春州道后称东州道。 元宗四

  • 张欣泰传·萧子显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父亲张兴世,宋朝时任左卫将军。张欣泰从小有志向气节,不甘心只从事武业,喜欢隶书,爱读诸子历史之文。十多岁时,去谒见吏部尚书褚渊,褚渊问他:“张郎弓马技艺如何?”张欣泰回答:“生性畏马,无力牵弓。”褚渊

  • 卷七十六军装三·冯煦

    巡防各营枪械凡通省巡防步马水师各营,枪械式样不等,光绪三十四年,练防各军改编巡防队,所有步队十七营均改用新式枪枝,并酌留旧式枪枝备寻常巡查之用。至各炮台枪械,亦改配一律。惟马队、水师各营,仍照旧制。兹将各营改配枪械

  • 杂篇&middot;渔父第三十一·庄子

    [题解]《渔父》以虚拟人名名篇。本篇的主旨是通过渔父批判了孔子的作为和儒家的仁义、忠贞、慈孝、礼乐的思想。在“孔子游乎缁帷之林”段落中,指出孔子的仁是“苦心劳形以危害其真”的有害的观点,相距

  •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五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五眼清净。五眼清净故四无量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五眼清净。若四无量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六神通清净。六神通清净故四无量清净。

  • 卷七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十六四转轮王品第二十六之二大王。过去有王名曰地天。如法为王名为法王。七宝具足。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明珠宝。玉女宝。长者宝。主兵宝。是名七宝。大王。彼地天王父名曰地生。彼地生王临命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藥草喻品第五   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誠如所言.如   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

  •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印光

    接手书,知阁下卫道之心,极其真切。而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狱种子,极可怜悯也。《起信论》之伪,非倡于梁任公,乃任公承欧阳竟无之魔说,而据为定论,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1]真伪也。欧阳竟无乃大我慢魔种,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

  •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佚名

    《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气法》述存思左目、右目、左手、右手和肺部五童子及身中三部二十四神。《太上七元九辰经洞房八解门玉字》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内篇》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以解罪出过。

  • 首楞严义疏注经·子璇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严经疏。系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总分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