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6.李颀:渔父歌

白头何老人,蓑笠蔽其身。

避世常(不)仕,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寓宿湍(与)濑,行歌秋复春。

持竿湘岸竹,爇火芦洲薪。

绿水(饭)香稻,青荷(包)紫鳞。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用渔父为文学题材,来源也很古了。传说中有太公姜尚,八十岁还在磻溪钓鱼,被周文王请去做军师,打倒了商朝纣王的腐败政权,成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从此,文学上用磻溪渔父的典故,就代表了怀抱文武全才的隐士。庄周写了一篇散文《渔父》,借一个渔人和孔子的对话,批判了儒家讲礼乐的虚伪性。屈原跟着也写了一篇小品文《渔父》,通过他自己和一个渔人的对话,表现了自己的洁身自好,不受污辱的品德,而渔父却嘲笑他自鸣孤高,不能与世浮沉。于是,在文学上,渔父又代表了一种浪迹烟波,自食其力,不问世务的人格。陶渊明写了一篇诗序《桃花源记》,叙述一个捕鱼为业的武陵人发现了一处与乱世隔绝的太平社会。于是文学上的渔父,又添了一个新的意义,他成为发现理想社会的探险者。盛唐诗人储光羲、高适、岑参、李颀,都有《渔父词》,其主题思想大概都继承了这些传统。中唐诗人有张志和,也写过五首《渔父词》,创造了新的形式,后来成为词的始祖。此外,还有不少歌咏渔人生活的诗歌,以后有机会时还将讲到。

现在选了李颀的这一首《渔父歌》,借此了解一下初、盛唐五言古诗演变到五言排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这首诗的声调和句法都在五言古诗和律诗之间,既不同于六朝的五古,又还不是唐代的律诗,题目用“歌”字。而诗体又不是歌行。从形式上看来,这首诗可以说是一个“四不象”。

现在先讲全诗大意。前四句叙述一个白发老人,也不知他是谁.身上披蓑戴笠,远避人间,在清澈的江水边钓鱼。下四句开始描写这个渔父的生活情况:他常常在明亮的沙滩边洗脚,在寂静的月光下垂钓。他住宿的地方无非是浅水沙滩,一年四季只是唱歌消遣。再下面四句继续是描写句。他手里的钓竿是湘江岸上的竹枝,他在船中生火做饭,用的是芦塘里取来的芦柴。他用江中清水煮饭,用青荷叶包裹钓得的鱼。最后四句是结束:这个渔人在这样的生活中悠然自乐,因为他所要的是保全自己天真的品性,因而对那些自以为“众醉独醒”的人,如屈原那样,徘徊于水边,有许多悲哀、苦闷之感,倒觉得很可笑。全诗的主题思想,都在这最后四句。而这最后四句,也正是屈原《渔父》的缩影。

这首诗的形式,可以说是加了一倍的五言律诗。每四句只抵得律诗的一联。我们不妨把它删减一半,诗意并无损失:

白头何老人,钓鱼清江滨。

浦沙明濯足,山月静垂纶。

于中还自乐,所欲全吾真。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这样就成为一首五言律诗。由此可知,所谓排律,就是把五言律诗扩大一倍、二倍、三倍……除了起结之外,中间都是对句。主题思想复杂或丰富的,这些对句还可以有许多变化、转折,主题思想简单的,就只是堆砌许多同样的描写句。这首诗的中间八句,就是其例子。杜甫的五言排律之所以好,就因为他的诗意层出不穷,富于变化转折,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概念上。

但李颀这首诗还不能称为排律,因为它的声调还不合律体,差不多每一联都有失粘的字。我已把它们用()号标出来,如果改换了这些字的平仄,它就成为排律了。另外一方面,这首诗又因为已经有了调声的倾向,一联之中,粘缀处多于失粘处,声调还是近于律诗,而不能说它是古诗。

这种四不象的五言诗,正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的过渡形式。齐粱以前,古诗不讲究平仄谐和,齐粱以后,开始注意到平仄谐和。但规律还不严,就象李颀这首诗。盛唐以后,声律严密了,不容许一联中有失粘的字,象李颀这样的诗就很少出现。关于对偶,谢灵运以前的古诗,绝大多数不用对句,谢灵运开始用对句,但还不成规格。而且不讲究平仄粘缀,还是古诗的对句,不是律诗的对句。李颀这首诗中间八句是律诗的对句,然而是失粘的。这种对句,以后也不再有了,总结起来说,这首诗代表着古诗、律诗界限未清时期的形式。盛唐以后,做古诗就不管平仄谐和,也不作对句;做律诗就严守格律,不许有一字失粘,于是古诗和律诗的界限清楚了。

李颀,不传其字,东川人(四川东部),从幼小时即住在颍阳(今河南许昌)。《唐才子传》说他是开元二十三年贾季邻榜进士。《全唐诗小传》说他是开元十三年进士,官新乡尉。二说相差十年,未知孰是。从他的诗集中,可知他和王维、高适、綦毋潜、王昌龄都是好友,这几位诗人都是开元十年前后的进士。看来李颀和他们是同辈,大约以开元十三年举进士为近是。

李颀的诗,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并评云:“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可知他不以律诗见胜。与李颀同时的高适也有《渔父歌》,是七言歌行;岑参有一首《渔父》,是五七言歌行;储光羲有一首《渔父词》,完全和李颀此诗一样,也是一首四不象的五言诗。可知这个题材,当时正在流行。

一九七八年六月九日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五·彭定求
  刘菊房·唐圭璋
  卷二十一·何汶
  参寥子诗集卷五·道潜
  山中白云词一·张炎
  卷二百十九·陈思
  卷之十九(附录卷)·佚名
  参寥集补钞·管庭芬
  卷三百六十七·陈廷敬
  卷一百八十五·陈廷敬
  卷六·范成大
  石田诗选跋·沈周
  李莱老词作鉴赏·佚名
  赵彦端词作鉴赏·佚名
  94.晚唐诗馀语·施蜇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晞颜·唐圭璋

      晞颜字达圣,号东轩,景定三年(1262)进士。官知县,除御史。   贺新郎   贺耐轩周府尹己卯   富贵人间有。就如今、秤量阴德,还公最厚。一郡鹘崙全似旧,春满霜畴稻亩。近帐外、干将夜吼。直指禾川弄霆雷,纵山阴、鹿健

  • 第三十四出 忠良会边·王世贞

    【醉扶归】〔左右喝道生上〕望荒烟衰草迷郊甸。仗旌旗骢马遶边关。听胡笳千里断魂时。正鸿声暗度寒云畔。威行燕赵势倾韩。还忧未落奸雄胆。〔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角声从地起。西风裏。长安

  • 卷八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三齐已寄东林言之禅子闻思相送後幽院闭苔钱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听秋唯困坐怕客但佯眠可惜东窗月无聊过一年寒节日寄乡友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疎雨江天冷

  • 林婆送肉救继春·佚名

    (末)(郭妈上)林婆一去有札时,不知消息是??再年。(净上)【清平乐】吕浦转来日斜,辛苦喉干脚痛;感谢六娘割股老人脚酸着行。(末)呾那正歇,林婆就来。(净)来了。(末)林婆,脚酸,请坐。(净)阿妈一官病体如何?(末)比林婆去时,又更甚了。(净)不畏伊甚。

  • 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李延寿

    泰初爲太学博士,外弟荆州刺史王忱请爲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陈酒既伤生,所宜深诫,其言甚切。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衆,未有若此者也。”或问忱,范泰何如谢邈,忱曰:“茂度漫。”又问何如殷觊,忱曰:“伯通易

  • 卷十·六朝(晋)·蒋一葵

    【司马懿】 〔字仲达。曹操辟为文学椽,迁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操尝梦三马同食一槽,谓丕曰:“懿非人臣也。”丕素与懿善,故得免。既而,竟迁魏鼎。〕 司马高祖伐公孙渊,过故乡,

  • 第三二保结状光绪四年三月一一二○四-四·佚名

    工总书许廉,保证灰匠首金万和具保结状工总书许廉,今当大人台前,保得金万和一名,为人诚实,兼有家室,堪以接充灰匠首额缺,柯永求一名,接充炭匠首额缺,小心当差,不敢玩误。如有玩误,惟廉是问。合具保结状是实。

  • 金坛狱案·佚名

    计六奇金坛风土,趋名而鹜利。故周锺同祖七进士,俱以美锦而多染粪秽;虞来初兄弟会魁,文章、材干一时称大名家,缘京、计二典两挂弹章,遂自蹈珰禁。凡名与利之所在,不转计也。如海寇一案,屠戮灭门、流徙遣戍,不止千余人;其起祸之因

  • 孟知祥传·薛居正

    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一生为郡中校尉。伯父孟方立,官至邢氵名节度使,叔父孟迁,位至泽潞节度使。孟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任西川节度副大使,履行节度使职权。天成年间,安重诲独占权柄任意而为,因

  • ●牧令书卷十一 赋役·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上有以养民民即有以养上赋役是也赋役不均民无鸠矣奚以养 陆世仪 梁凤翔 朱泽墵 袁一相 赵申乔 赵廷臣 犀照水 王士俊 佟彭年 蒋国柱 袁一相 赵申乔 陈

  • 第十三章 1·辜鸿铭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引导好国家政府?孔子 回答:“给民众做出榜样,匡正自己的行为给百姓看。”学生继续问其 他事。孔子回答:“做事不要半途而懈,要持之以

  • 卷四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四十七宋 魏了翁 撰少牢馈食礼一郑以少牢馈食为诸侯之卿大夫礼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释曰郑知诸侯之卿大夫者曲礼下云大夫以索牛用大牢是天子卿大夫明此用少牢为诸侯之卿大夫可知宾尸是卿不宾尸

  • 卷六 家道·张伯行

    此卷论齐家。盖由己及人,莫先于家,伦常日用,乃斯须不可离者。诚克治之功既至,则施之家而家可齐矣。朱子曰: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朱子曰:父子兄弟为天属而以人合者居其三焉:夫妇者,天属

  • 第二 色品·佚名

    一 论母一种色聚五八三云何为无记法耶?即善不善法异熟之欲缠、色缠、无色缠、非所摄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以及诸所有之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所应作法及一切之色与无为界——是等为无记法。五八四云何此中

  • 河防通议·赡思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

  • 同乐院燕青博鱼·李文蔚

    简名《燕青博鱼》。杂剧剧本。元李文蔚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将《续夷坚志》中王君和故事移之燕和。金赵秉文《同乐园诗》有“过却清明游客少,晚风吹动钓鱼船”句,盖“同乐院”所本。剧写梁山燕青因超假受杖,气忿失明。

  •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改修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

  • 双桥随笔·周召

    十二卷。清周召(生卒年不详)撰。召字公右,号拙庵,衢州(今浙江省衢县)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书为其在耿精忠叛乱期间避兵山中所作。双桥,乃其山中所居之地名。该书卷端标名《受书堂集》,而《双桥随笔》为其子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