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晋本纪第九

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

重贵少而谨厚,善骑射。高祖使博士王震教以《礼记》,久之,不能通大义,谓震曰:“此非我家事也。”高祖为契丹所立,谋以一子留守太原。契丹使尽出诸子自择之,指重贵曰:“此眼大者可也。”遂拜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原尹、北京留守,知河东节度事。

天福二年九月,召拜左金吾卫上将军。三年冬,为开封尹,封郑王,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年,高祖幸邺,留守东京。已而为广晋尹,徙封齐王。

七年六月乙丑,高祖崩,皇帝即位于柩前。庚午,使左骁卫将军石德超以御马二扑祭于相州之西山。如京使李仁廓使于契丹,契丹使梅李来。丙子,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门下侍郎窦贞固为副,太常卿崔棁为礼仪使,户部侍郎吕琦为卤簿使,御史中丞王易简为仪仗使。己卯,四方馆使硃崇范、右金吾卫大将军梁言使于契丹。秋七月壬辰,皇祖母刘氏崩,辍视朝三日。丁酉,使石德超扑马于相州之西山。庚子,大赦。甲辰,契丹使通事来。八月戊午,高行周克襄州。庚申,天平军节度使景延广、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彰德军节度使郭谨,进钱粟助作山陵。甲子,契丹使郎五来。庚午,葬皇祖母于魏县。癸酉,契丹使其客省使张九思来。九月辛丑,李守贞为大行皇帝山陵都部署。冬十月己未,契丹使舍利来。庚午,回鹘遣使者来。十一月,契丹使大卿来。庚寅,葬圣文章武孝皇帝于显陵。己亥,牛羊使董殷使于契丹。庚子,祔高祖神主于太庙。辛丑,蠲高祖灵车所过民租之半。十二月庚午,北京留守刘知远进百头穹庐。契丹于越使令骨支来。辛未,又使野里巳来。丙子,于阗使都督刘再升来,沙州曹元深、瓜州曹元忠皆遣使附再升以来。旱,蝗。八年春正月,契丹于越使乌多奥来。二月壬子,景延广为御营使。己未,如东京,赦广晋府囚。庚申,次澶州,赦囚。乙丑,至自邺都。庚午,寒食,望祭显陵于南庄,焚御衣、纸钱。三月己卯朔,赵莹罢。晋昌军节度使桑维翰为侍中。辛丑,引进使、太府卿孟承诲使于契丹。蝗。夏四月庚午,董殷使于契丹。供奉官张福率威顺军捕蝗于陈州。五月,泰宁军节度使安审信捕蝗于中都。丁亥,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癸卯,冯道罢。甲辰,以旱、蝗大赦。六月庚戌,祭蝗于皋门。癸亥,供奉官七人帅奉国军捕蝗于京畿。辛未,括借民粟,杀藏粟者。秋七月甲午,册皇太后。丁酉,射于南庄。契丹使梅里等来。甲辰,供奉官李汉超帅奉国军捕蝗于京畿。八月丁未朔,募民捕蝗,易以粟。辛亥,检民青苗。九月戊寅,尊秦国夫人安氏为皇太妃。丙申,幸大年庄及景延广第。冬十月戊申,立冯氏为皇后。壬子,畋于近郊,幸沙台。丙寅,契丹使通事刘胤来。庚午,括借民粟。十一月己卯,董殷使于契丹。甲申,幸八角,阅马牧。乙未,契丹使梅里来。戊戌,齐州刺史杨承祚奔于青州。辛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金仁逢来。十二月癸丑,给事中边光范、登州刺史郭彦威使于契丹。甲寅,高丽使太相来。平卢军节度使杨光远反,淄州刺史翟进宗死之。

开运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契丹寇沧州。己卯,陷贝州。庚辰,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契丹入雁门,寇代州。辛巳,殿直王班使于契丹,至于邺都,不得进而复。大饥。壬午,前静难军节度使李周留守东京,景延广为御营使。乙酉,北征。丙戌,契丹寇黎阳。辛卯,讲武于澶州。契丹屯于元城,赵延寿寇南乐。甲午,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括马。丙申,契丹寇黎阳。辛丑,刘知远及契丹伟王战于秀容,败之。博州刺史周儒叛降于契丹。二月戊申,前军都虞候李守贞及契丹战于马家渡,败之。癸丑,北面行营都虞候马全节及契丹战于北平,败之。三月癸酉,及契丹战于戚城,契丹去。己丑,冀州刺史白从晖及契丹战于衡水,败之。癸巳,籍民为武定军。夏四月,契丹陷德州,沿河巡检使梁进败之,取德州。甲寅,至自澶州,赦京师。己未,马全范及契丹战于定丰,败之。辛酉,率借民财。五月戊寅,李守贞讨杨光远。丁亥,邺都留守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辛卯,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六月,克淄州。丙午,复置枢密使。丁未,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丙辰,河决滑州,环梁山,入于汶、济。秋七月辛未朔,大赦,改元。己丑,太子太傅刘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丑朔,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顺德军节度使杜威为都招讨使。戊辰,旌表陈州项城民史仁诩门闾。九月丙子,契丹寇遂城、乐寿,代州刺史白文珂及契丹战于七里烽,败之。冬十月庚戌,武宁军节度使赵在礼为北面行营副都统,邺都留守马全节为副招讨使。十二月己亥朔,射兔于皋门。丁巳,杨承勋囚其父光远以降,杀之。闰月乙酉,德音赦青州囚。契丹寇恒州。

二年春正月,契丹陷泰州。壬子,马全节及契丹战于榆林,两军皆溃。戊午,幸南庄,张从恩留守东都。辛酉,高行周为御营使。乙丑,北征,契丹去。二月己巳,幸黎阳。横海军节度使田武为东北面行营都部署,以备契丹。丙子,大阅于戚城。丙戌,阅马于铁丘。丙申,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冯玉为户部尚书、枢密使。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丁未,畋于戚城。庚戌,马全节克泰州。辛亥,易州戍将孙方谏及契丹谐里战于狼山,败之。甲寅,杜威克满城。乙卯,克遂城。庚申,杜威及契丹战于阳城,败之,追奔至于卫村,又败之。夏四月戊寅,劳旋于戚城。己卯,劳旋于王莽河。甲申,至自澶州,赦左右军囚。庚寅,大赏军功。五月丙申朔,大赦。丙午,幸南庄。六月丁卯,射于繁台,幸杜威第。旱。秋八月甲子朔,废二舞。丙寅,和凝罢。冯玉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未,阅马于茂泽陂。丁丑,括马。九月己亥,阅马于万龙冈,幸李守贞第。冬十月丁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韩玄珪、礼宾卿金廉等来。戊寅,射兔于砚台。戊子,高丽使其兵部侍郎刘崇珪、内军卿朴艺言来。十一月戊戌,封王武为高丽国王。己巳,射兔于皋门,幸沙台。十二月丁丑,腊,畋于郊。丁亥,桑维翰罢。开封尹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枢密使。

三年春二月丙子,回鹘使突厥陆来。壬午,射鸭于板桥,幸南庄。夏六月,孙方谏以狼山叛附于契丹。丙寅,契丹寇边。己丑,李守贞为行营都部署,义成军节度使皇甫遇为副。河决渔池。大饥,群盗起。秋七月,大雨,水,河决杨刘、朝城、武德。八月辛酉,河溢历亭。九月,河决澶、滑、怀州。辛丑,行营马军排阵使张彦泽及契丹战于新兴,败之。癸卯,刘知远及契丹战于朔州,败之。大雨霖,河决临黄。冬十月,河决卫州,丙寅,河决原武。辛未,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十一月,永静军节度使梁汉璋及契丹战于瀛州,败绩。契丹寇镇、定。十二月己未,杜威军于中渡。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及契丹战于滹沱,败绩,死之。杜威、李守贞、张彦泽以其军叛降于契丹。庚午,射兔于沙台。壬申,张彦泽犯京师,杀开封尹桑维翰。契丹灭晋。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也,敬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出帝为高祖子则得立,为敬儒子则不得立,于是深讳其所生而绝之,以欺天下为真高祖子也。《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使高祖无子,出帝得为后而立以正,则不待绝其所生以为欺也。故余书曰“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以见其立不以正,而灭绝天性,臣其父而爵之,以欺天下也。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七 历三·欧阳修
  卷四百七十九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卷八十七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1016)·李焘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绎史卷七十七上·马骕
  周文育传·姚思廉
  王聈传·欧阳修
  程启充传·张廷玉
  卷二百三十一·杨士奇
  卷九十六·佚名
  礼六二·徐松
  序三·捧花生
  唐少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一·彭定求

        卷301_1 【题柏岩禅师影堂】王建   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恨不生前识,今朝礼画身。   卷301_2 【送人】王建   河亭收酒器,语尽各西东。回首不相见,行车秋雨中。   卷301_3 【春意二首】王建   去

  • 卷二百九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隐勌游稿施枢字知言号芸隐浮玉人绍定初累举不第从辟入呉摄庾台幕往来锦溪间富吟咏自为序云余萍泛不羁毎多感赋暇日搜故箧得可意者百篇题曰芸隐勌

  • 卷四百五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五 杨旦 送龎元化参政分韵得突字 天台古名郡夙称豪杰窟君负迈往气沼视溟与渤释褐拜青琐棱棱峭风骨每怀先事忧徙薪喻

  • 尧山堂外纪颠末·蒋一葵

    余生起未燥,先府君小山翁见背,母袁孺人斋素奉佛辟经以供朝夕,课贱兄弟读举子书。家每赤贫,岁又大,米不可得食,食麦。孺人私啖麸,而以面啖贱兄弟,不使贱兄弟知也。时余才六龄,家兄春甫亦仅十龄尔已。余聪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弘治元年十二月庚寅朔 上视大祀牲于南郊○兵部奏旧例不系应捕而能擒盗者冠带总旗一名以上升署一级余丁给赏盗木处决者给赏今锦衣等卫所副千户并冠带总旗舍人校尉余丁等不系应捕而所擒获盗有已处决者有瘐死及充军者方

  • 卷之一千三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闽纪后序·杨捷

    窃闻诸侯守封域,王者无外,故禹贡称东西翔南,示无外也。皇朝式廓区宇,九洲内外,无思不服,一统之盛,自有书契以来,未之能匹。乃海岛游魂,逋诛□十载,瞰三逆之煽乱,乘间窃发,使七闽吏民,□然无所措其手足。我皇上恩不遗于昆虫草木,而况

  • 卷十·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十    宋 陈均 撰仁宗皇帝【起甲戌景祐元年止己夘寳元二年】甲戌景祐元年春正月赈京东饥禁闭籴赈淮南饥出内藏绢代其嵗输置崇政殿説

  • 第八十五卷 文苑 一 二·缪荃孙

    常 州 府 二 明储可求储可求,名季德,以字行。幼颖悟。年十五,能文。及长,潜心理学。洪武初察举,任本县训导。累官礼部侍郎。所著有五松清响集。(宜兴县志)王达 余璇王达,字达善,无锡人。苦志问学,究极群书,金华宋濂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石工部扬休墓志范镇君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览之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明于歴数既致仕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又多佳山水吾将避地焉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

  •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本传是郦食其、陆贾、朱建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的共同特点都是有一副伶牙利齿,能言善辩,嘘枯吹生,大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尽管他们有共同之处,但是其成就和贡献却不尽相同。朱

  • 李若水传·脱脱

    李若水字清卿,氵名州曲周人,原名若冰。他以上舍生登第,调任元城县尉、平阳府司录。参加学官考试获第一名,任济南教授,被命为太学博士。蔡京晚年恢复相位,儿子蔡绦用事专权,李邦彦愤愤不平,打算以病辞谢离开朝廷。若水则说“:大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九户部四诸司职掌凡各州县田土必须开豁各户若干及条段四至系官田者照依官田则例起科系民田者照依民田则例徵敛务要编入黄册以凭徵收税粮如有出卖其买者听令增

  • 商书·说命下·佚名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薛;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修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

  • 第5章·老子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2)?虚而不屈,动而愈出(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4)。【题解】这里由“天道”以论“人道”,由“自然”以推论“社会”,在哲学上

  • 第十一卷·佚名

    悉地王真言品第十五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是不空悉地王真言三昧耶。若有有情。受持读诵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三昧耶者。应当受持读诵是悉地王真言三昧耶。则得一切不空罥索悉地王陀罗尼真言成就三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湛然

    简称《华严经骨目》、《骨目》。佛教著述。唐湛然撰。二卷。讲解“八十华严”各品的主要内容。不分门类,按各品顺序逐一解说,“略摄纲要,用拟观本”。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 天台八教大意·灌顶

    全一卷。隋代灌顶撰。又称八教大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略述天台教判化仪、化法等八教之大纲。先将化仪四教配于华严等五时而略说之,次叙化法四教之名义、机根、行位、得果,及观行四门与十乘观法,并明五时之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