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本纪第二

开平元年春正月壬寅,天子使御史大夫薛贻矩来劳军。宰相张文蔚率百官来劝进。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封唐主为济阴王。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以唐东都为西都。废京兆府为雍州。赐东都酺一日。契丹阿保机使袍笏梅老来。

五月丁丑朔,以唐相张文蔚杨涉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薛贻矩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寅,渤海、契丹遣使者来。乙酉,封兄全昱为广王,子友文博王,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贞均王,友徽建王,侄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甲午,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太府卿敬翔为使。是月,潞州行营都指挥使李思安及晋人战,败绩。六月甲寅,平卢军节度使韩建守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秋七月己亥,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皇高祖黯谥曰宣元,庙号肃祖,祖妣范氏谥曰宣僖;曾祖茂琳谥曰光献,庙号敬祖,祖妣杨氏谥曰光孝;祖信谥曰昭武,庙号宪祖,祖妣刘氏谥曰昭懿;考诚谥曰文穆,庙号烈祖,妣王氏谥曰文惠。八月丁卯,同州虸蚄虫生。隰州黄河清。九月,括马。冬十月己未,讲武于繁台。十一月壬寅,赦亡命背军髡黥刑徒。

二年春正月丁酉,渤海遣使者来。己亥,卜郊于西都。弑济阴王。二月辛未,契丹阿保机遣使者来。三月壬申朔,如西都。丙子,如怀州。丁丑,如泽州。戊寅,封鸿胪卿李崧介国公,为二王后。壬午,匡国军节度使刘知俊为潞州行营招讨使。癸巳,改卜郊。张文蔚薨。夏四月癸卯,杨涉罢,吏部侍郎于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礼部侍郎张策为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壬子,至泽州。五月己丑,潞州行营都虞候康怀英及晋人战于夹城,败绩。戊戌,立唐三庙。契丹遣使者来。六月壬寅,忠武军节度使刘知俊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以伐岐。己酉,杀右金吾卫上将军王师范,灭其族。丙辰,刘知俊及岐人战于漠谷,败之。秋九月丁丑,如陕州,博王友文留守东都。冬十月丁未,至自陕州。十一月癸巳,张策罢,左仆射杨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月己亥,以介国公为三恪,酅国公、莱国公为二王后。

三年春正月甲戌,如西都。复然灯以祈福。庚寅,享于太庙。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丙申,群臣上尊号,曰睿文圣武广孝皇帝。二月壬戌,讲武于西杏园。甲子,延州高万兴叛于岐,来降。三月辛未,渤海国王大諲譔遣使者来。甲戌,如河中。山南东道节度使杨师厚为潞州四面行营招讨使。刘知俊取丹州。夏四月丙午,知俊克延、鄜、坊三州。五月己卯,至自河中,杀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六月庚戌,刘知俊执佑国军节度使刘捍,叛附于岐。辛亥,如陕州。乙卯,冀王硃友谦为同州东面行营招讨使。刘知俊奔于岐。丹州军乱,逐其刺史宋知诲。秋七月,商州军乱,逐其刺史李稠,稠奔于岐。乙丑,克丹州,执其首恶王行思。乙亥,至自陕州。甲申,襄州军乱,杀其留后王班。房州刺史杨虔叛附于蜀。八月辛亥,降死罪囚。辛酉,均州刺史张敬方克房州,执杨虔。闰月癸酉,契丹遣使者来。己卯,阅稼于西苑。九月壬寅,行营招讨使左卫上将军陈晖克襄州,执其首恶李洪。丁未,保义军节度使王檀为潞州东面行营招讨使。辛亥,韩建、杨涉罢。太常卿赵光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杜晓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酉,李洪、杨虔伏诛。冬十一月甲午,日南至,告谢于南郊。己酉,搜访贤良。镇国军节度使康怀英伐岐。十二月,怀英克宁、庆、衍三州。及刘知俊战于升平,败绩。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始用乐。丁未,讲武于榆林。二月己丑,阅稼于谷水。秋八月丙寅,如陕州。河南尹张宗奭留守西都。辛未,护国军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以伐岐。九月己丑,至自陕州。辛亥,搜访贤良。冬十一月己丑,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以伐赵。赵王王熔、北平王王处直叛附于晋,晋人救赵。十二月癸酉,颁律令格式。

乾化元年春正月丁亥,王景仁及晋人战于柏乡,败绩。庚寅,赦流罪以下囚,求危言正谏。癸巳,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为北面行营招讨使。夏四月壬申,契丹阿保机遣使者来。五月甲申朔,大赦,改元。癸巳,幸张宗奭第。秋八月戊辰,阅稼于榆林。渤海遣使者来。戊寅,大阅于兴安鞠场。九月辛巳朔,御文明殿,入阁。庚子,如魏州。张宗奭留守西都。冬十月丙子,大阅于魏东郊。十一月,高万兴取盐州。壬辰,至自魏州。乙未,回鹘、吐蕃遣使者来。二年春二月丁巳,光禄卿卢玭使于蜀。甲子,如魏州,张宗奭留守西都。次白马,杀左散骑常侍孙骘、右谏议大夫张衍、兵部郎中张俊。戊寅,如贝州。三月丙戌,屠枣强。丁未,复如魏州。夏四月己巳,至自魏州。戊寅,如西都。五月丁亥,德音降死罪已下囚。罢役徒,禁屠及捕生。渤海遣使者来。是月,薛贻矩薨。六月,疾革,郢王友珪反。戊寅,皇帝崩。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而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此予所以不伪梁者,用《春秋》之法也。”“然则《春秋》亦奖篡乎?”曰:“惟不绝四者之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尔。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桀、纣,不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着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

猜你喜欢
  采石瓜洲记全文·蹇驹
  卷十三·舒赫德
  读礼通考卷一百六·徐乾学
  ●卷七·邵廷采
  卷之三百十三·佚名
  九七二 军机处为《通鉴纲目续编》等板片解京事致苏州织造札文·佚名
  一四 安徽学政朱筠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六十一、葬事·包天笑
  桓伊传·房玄龄
  曹伯启传·宋濂
  陈纍传·张廷玉
  卷三十三·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雍正
  卷一百十·雍正
  宋武帝·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176_1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 第三折·白朴

    (生上,云)从昨日小姐着梅香送了一首诗来,我也回了一首,教他将去了,至今音信不通。小生不觉病枕着床,性命在于顷刻。万一有成,这病还有可时;倘或阻隔,如之奈何!(唱) 【中吕】【粉蝶儿】睡眼难开,锁愁眉如何担待?恨相思昼夜难挨。

  • 卷321 ·佚名

    舒岳祥 送俞宜民归马耳峰 晴雪集林薄,朝阳熙陇苗。 青天堪数雁,白路自通樵。 愁我未归客,别君还过桥。 何时烧短烛,软语更终宵。 舒岳祥 宿龟石寺 朼来谁主我,野寺得闲行。 借屋安书庋,就岩

  • 卷四·常璩

      南中志   宁州,晋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诸郡,庲降都督治也。   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衽,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   周之季世,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溯沅水,出且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六·王祎

    【汉髙祖皇帝刘暠天福十二年 南唐元宗皇帝保大五年 南汉中宗皇帝干和五年 蜀秦国公孟昶广政十年 楚王马希广 南平王髙从诲 吴越王钱倧 辽世宗皇帝耶律乌云天授元年】春正月丁亥朔辽主徳光入汴戊子杀杨承勲己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一·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潘武惠公美传实録潘美大名人父璘以膂力应募隶兵籍迁军小校戍常山以病免归郷里美少有大志隶府中典谒时汉政荒乱美私语里人王宻曰汉氏歴数将终凶臣肆虐有三灵改卜之兆大丈夫当扵此时立功名取富贵岂宜碌碌然

  • 三位一体·陶菊隐

    广西舞台上之主角为李、白、黄(旭初)三氏,号称“三位一体”,盖分之为三人,合之则一,桂省每一机关及公共场所均悬有三人之照相。白绾军事,以机敏为时所推;黄负政治责任,坐镇后方;李则兼容并蓄,泱泱乎有领袖群伦之风度,其

  • 卷16·陈邦瞻

    太宗淳化四年春,蜀青神民王小波作乱。初,蜀亡,其府库之积悉输汴京,后任事者竞喜功利,于常赋外更置博买务,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由是小民贫困,兼并者益籴贱贩贵以规利。小波因聚众为乱,且曰:“吾疾贫富不

  • 卷十二·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二    宋 杨简 撰小雅二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补音牙讹胡切易林讼之鼎曰虎聚磨牙以

  • 春秋管窥卷一·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隐公元年元者始也嗣君逾年即位上承宗庙下临万民政敎号令俱于是焉始君而敬其始则兢兢业业所以克艰厥位也故不曰一年而谓之元年重始也此年为鲁隐公之元年非周天子之元年诸侯奉天子之正朔宜遵天子之统

  • 春秋集传详说卷一·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隐公上【名息姑惠公之子母声子惠公继室以周平王四十九年立】元年元年者因鲁史之旧文也或曰诸侯纪元古与曰非古也人君即位之始年书元年天子事也故曰体元以居正诸侯人臣也受命于天子以君其国居位之年可一

  • 卷之五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一信父子之信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录曰:此舜之心,断断乎以亲为必可信,而无一毫之疑者也。彼贼於父子之恩者,皆由其始之不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一·魏了翁

    杂记下一虽有亲之大䘮犹为轻服者除有父之䘮如未没䘮而母死其除父之䘮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䘮服虽诸父昆弟之䘮如当父母之䘮其除诸父昆弟之䘮也皆服其除䘮之服卒事反䘮服注云没犹竟也除服谓祥祭之服也卒事旣祭反䘮服服后死

  •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三·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金色光从佛口出。上至梵世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不染。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边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以何因缘今现

  • 宗镜录卷第七十五·延寿

    夫总别二报障。于八识中定属何识。答。古释云。总报唯属第八识者。以第八最初生起。其前七色心等。皆依他第八方生。即第八能通与前七色心等。为所依。得名总报。别报唯在前六识。受报各别不同。名为别报。若总报定不

  • 卷第二·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二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陀罗尼品第二之二 尔时世尊如象王回普观大众。复告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此会之中有二种人。一者成就二未成就。我今重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随

  • 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

    近代诗文杂著合集。154卷。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李鸿章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鸿宝书局石印本,线装10函13种。卷首1册,辑录《上谕三道》、《谕赐祭文二首》、《国史本传》等文16篇;并录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12卷

  • 广黄帝本行记·佚名

    一卷。题唐阆州晋安县主簿王瓘撰。原书三卷,上、中二卷述黄帝成长及治理天下之事,此二卷已亡佚。今仅存一卷, 即下卷,叙述黄帝修道成真之事,因收入《道藏》得以保存。主要记述黄帝使天下大治之后,寻仙访道之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