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启传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二十岁时就学识渊博。至元中,任兰溪主簿,一次县尉捕获盗贼三十人,戴上刑具游街,伯启因无证据不相信。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因此,降了县尉的职。在升迁为常州路推官后,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后却让佃户去服刑。伯启审得实情,定他杀人罪。后历任都事、治中、西台御史等职。关陕许衡倡道学后,出了很多人才,伯启奏请立祠堂,设立学校,以表彰许衡的功绩。泾阳有人诬告县尹不守法,伯启查实后,判了他诬告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术,以苛征百姓闻名,伯启免了他的官。
延..元年(1314)升迁内台都事、刑部侍郎。宛平县尹盗官府的钱,丞相铁木迭儿要同时诛杀守卫,伯启执意杖刑后放逐。八番帅擅自杀人,引起边境事端,朝廷派人代替了他,并命伯启追查此事。伯启到沅州,路不通,先派遣令史杨鹏,去告诉新帅,并了解到有关情况,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大同的宣尉使法忽鲁丁,用鞭子强迫岭北的百姓运粮,一年几万石。他欺上瞒下,从中贪赃数以万计,朝廷派使臣去监督征收,先后受他贿赂,反而为他游说,最后派伯启去处理。此人故世,伯启开导其子说“:欠官府的钱,虽然人死了,也要征收,与其用钱贿赂别人,不如偿还官府。现在征收的只是你父亲贿赂的数目。”过去受贿赂的人皆害怕,把钱偷偷送还其子,仅钞票就有五百余万缗。伯启后出任真定路总管。在任期间,刑宽政简,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延..五年,升迁司农丞,奉命到江浙议定盐法,取消检校官,在浙东、浙西设置六盐仓,设运盐官,运盐有期限,盐出港有次序,船户、仓吏盗卖、漏失一律受罚,报朝廷,经同意形成定规。
英宗就位后,召他入朝任山北廉访使,当时诏令速建西山庙宇,御史观音保等,因是荒年,请求缓建,激怒了皇上,要杀谏阻的人。伯启说“:正因为皇上英明果断,所以才不能不诤谏。岂可弹劾台臣使他们闭口,使政治清明的时代,蒙受杀谏臣的名声。”帝听后不禁有些惊恐。不久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诏令他参加修订《大元通制》。伯启说“:所谓五刑即刑分五等。如今受黥刑、杖刑者均服役于千里之外,百人中无一人能活着回来,这是一个人身受五种刑法,而不是五等刑法,这法确实应该修改。”丞相同意这个意见,但这时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其建议未能实行。
泰定(1324)初,伯启告老还乡。砀山的人因他贤德,称他住处为“曹公里”。伯启庄重严肃,廉洁奉公,在中台推举提拔的人很多;任侍读学士,考试国子时,首先取了吕思诚、姚绂。云南佥事范震说宰臣欺上压下,不予上报,范震含恨而死。伯启将这事写给太史。真州知州吕世英因为人刚直而获罪,伯启为他申了冤,从而严肃了风纪法度。
天历中(1329),起用伯启为淮东廉访使、陕西各道御史台中丞,并派车马相送,伯启叹息说:“我已八十岁,还能忘记‘适可而止’的格言吗?”不赴任。同时被任命的人也都相继离职,天下的士人更认为他很高尚。至顺四年(1335)二月在毗陵逝世,享年七十九岁。有诗文十卷,题名《汉泉漫藁》,及《续集》共三卷,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志第十 祥瑞·萧子显 规谏太子第十二·吴兢 ●卷一百十九·徐梦莘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蔡东藩 读礼通考原序·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佚名 今献备遗卷二十五·项笃寿 第二十卷明洪武(一)·缪荃孙 第七十四册 记天命朝事十二件均无年月·佚名 绎史卷七十一·马骕 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班固 杨奂传·宋濂 晋纪十七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咸和七年(壬辰、332)·司马光 第三节 西北诸国·吕思勉 卷三·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