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志十八

  ◎灾异四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为咎徵。凡恒旸、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于金。

  顺治元年八月,苍梧旱。三年,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于五月;绍兴府自四月至八月不雨;金华府属旱;东阳自四月至九月不雨;浦江旱;南昌各府自五月至十月不雨,大旱。秋,萍乡、万载大旱。四年夏,通州旱。秋,开化、江山旱。五年夏,饶平旱。六年,吉州自春徂夏旱。七年夏,万泉旱。八年,甘泉、延长、安定自四月至九月不雨;崖州不雨,逾年三月乃雨。九年春,铜陵、无为、庐江、芜湖、当涂旱。五月,上海亢旱。九月,武强旱。十年夏,乐亭旱。秋,海宁、高邮旱。十一年四月,天台大旱。七月,襄垣、沁州旱。十一月,武强旱。十二年正月,顺德大旱。四月,金华属五州旱。五月,邹平旱,遂安自夏徂秋不雨。八月,昌乐、曲江、湖州、衢州、龙门、开化、江山大旱,禾尽枯。十月,揭阳、全椒旱。十三年春,章丘、潞城、高平、沁水旱。九月,揭阳大旱,深潭俱竭。十四年五月,萧县、太湖旱,湖井尽涸。八月,泾阳、商南旱。十五年八月,昌乐大旱。十一月,龙州旱,逾年四月乃雨。十六年五月,惠来、思州、玉屏、安南旱。十七年,三水春旱不雨,至小满乃雨。秋,镇海、惠州、天台旱。十八年,宁波、东阳自夏徂秋不雨,南笼府、海盐、寿昌、江阴、东阿、蒲州旱。八月,馀姚、临安、严州、桐乡旱。

  康熙元年九月,昌黎旱。二年二月,东莞、郓城旱,六月始雨。四月,江阴旱。五月,万载、黄州旱。六月,怀来旱。八月,保安、罗田、萧县旱。三年春,交河、邢台、内丘、揭阳旱。夏,长山、平原、禹城、临道、武定、阜阳、邹县、费县、定陶、莘县、华阳、宁海旱。四年春,朝城、城武、恩县、堂邑、夏津、莱州、东明、灵寿、武邑大旱;高密自三月至次年四月不雨,大旱。夏,登州府属大旱。七月,文水、平定、寿阳、孟县、代州、蒲县旱。八月,兖州府、济宁州旱。五年二月,揭阳旱。三月,三水旱。五月,锺祥、大冶旱。六月,宁海、衡州旱。秋,宣平、松阳大旱,至次年四月始雨。六年春,广州、惠州、海丰、惠来旱。四月,黄州府属旱。五月,应山、黄安、蕲水、罗田大旱,万载自夏徂秋不雨。七年六月,黄安、罗田、怀安、西宁、龙门旱。七月,静海旱。八年七月,临海旱。九年春,开州、东明、蠡县、广平、任县、武清、大城、景州、庆云、灵寿、沙河、磁州、元城大旱无麦。夏,东阳、罗田旱。冬,枣阳、安陆、德安大旱。

  十年春,霸州、公安、石首旱。四月,龙山、黄安、麻城、广济大旱,金华府属六县,五月不雨至于九月;湖州大旱,自五月至九月不雨,溪水尽涸;桐乡大旱,地赤千里。六月,鄞县、象山、宁海、天台、仙居、乌程、兰溪旱。七月,齐河、东明、邢台、广平、江浦、苏州、镇洋、任县、成安旱。八月,太湖、新城、唐山、西宁、怀安旱。九月,绍兴属八县大旱。十一年春,芮城、解州旱。四月,福山旱。五月,高密大旱。八月,临朐旱。十二年,揭阳春、秋旱,惠来春旱。夏,阳信旱。九月,高明、兴宁大旱。十三年春,乐陵、许州、剡城、费县旱。四月,济南府属旱。六月,高邮、馆陶、恩县旱。七月,郧阳、黄安、麻城、罗田旱。十四年六月,海宁旱。七月,黄安、罗田旱。十五年春,兴宁旱。十六年,湖州、万载自五月至七月不雨,大旱。十七年春,东流、寿州、全椒、五河、泰安旱。夏,桐乡、嘉定、黄冈旱。八月,金华、宁州、高淳旱。十八年春,满城旱。四月,杭州旱。万安、罗田、宜都、麻城、公安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大旱。苏州、昆山、上海、青浦、阳湖、宜兴大旱,溪水涸。六月,莱州、平度旱。七月,合肥、庐江、巢县、无为、舒城、当涂大旱。九月,临县大旱。十九年夏,蠡县旱。秋,开建、连州、翁源旱。十一月,万全大旱。

  二十年春,安丘旱。夏,温州、宁波旱。井泉涸;奉化秋冬无雨,井竭;黄岩、仙居、太平、义乌旱,井泉涸。二十一年五月,连平旱。九月,博田、北流旱。二十二年,揭阳自正月至四月不雨。三月,黄县、惠来、普宁旱。夏,汶上、邹县、兖州、曲沃旱。七月,太平旱。二十三年,彭水、壁山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六月,蓬州、邻水、兴安、汉阳、安邑、洵阳、绥德州、秦州旱。秋,邢台、枣强、获鹿、井陉、酆都、遂宁、巫山旱,井涸。二十四年春,安定旱;瑞安、曲江、乐昌春夏不雨,井泉竭。二十五年,恭城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六月,沁州、普州、藁城、饶阳旱。七月,孝感、黄安、麻城旱。二十六年四月,乐昌旱;严州自五月至八月不雨,禾苗尽槁;鄞阳夏秋大旱。七月,开建、鹤庆、海丰旱。二十七年,瑞安自夏徂秋不雨;湖州、宁州旱。二十八年,罗田、石首、枝江旱,自五月至九月不雨;宣平自夏徂秋旱,井泉涸。六月,万全、景州、清苑、新安、献县、东光、普州、曲阳、武强、沙河旱。秋,开建、应城旱,河水涸。二十九年四月,湖北全境旱。六月,乐平旱,竹溪自夏徂秋旱。

  三十年春,开平、揭阳、化州旱;阳春自正月至四月不雨。五月,介休旱。七月,邢台、怀安旱。三十一年三月,临潼旱。夏,孝感旱。九月,青浦旱。三十二年,杭州、嘉兴、海盐自春徂夏大旱,禾尽槁。六月,桐乡旱。七月,震泽、昆山、嘉定、青浦、丹阳大旱,河水涸。三十三年秋,黄冈、蕲水、黄安、广济、江夏、武昌、兴国、大冶旱。三十四年夏,长宁、马邑旱。秋,永宁州、临县旱。三十五年四月,台州旱。五月,静乐、衢州旱。秋,永安州、平乐、苍梧旱。三十六年春,阳江、阳春、永安州、平乐旱。六月,顺德旱。八月,桐庐、松阳旱。三十七年四月,丰乐旱。五月,铜陵旱。三十八年三月,黄陂旱。夏,杭州、桐乡旱。秋,武昌、阳湖旱。三十九年二月,湖州旱。五月,沙河旱。秋,常山旱。

  四十年五月,堂邑旱。六月,兰州、河州旱。九月,琼州旱。四十一年,高邮大旱。四十二年三月,宣平旱。五月,横州旱。六月,连州旱。四十三年春,青浦、沛县、沂州、乐安、临朐旱。五月,静宁州、衢州旱。六月,绛县旱。八月,永平旱。四十四年春,朝阳旱。四月,罗田、上海旱。九月,钜鹿旱。四十五年春,琼州旱。五月,黄岩旱。四十六年夏,池州、石门、湖州、海盐、桐乡旱,河港皆涸。秋,临江府属、当涂、芜湖、东流、含山、历城旱。四十七年夏,东平、平原、霑化、临朐旱。秋,黄冈、恩县、茌平、临清旱。四十八年四月,溧水旱。秋,武进、满城旱。冬,湖州旱。四十九年二月,揭阳、澄海旱。五月,临朐、新城、武强旱。秋,湖州、台州、仙居旱。

  五十年七月,应城、枝江、德安、罗田旱。五十一年五月,固安、定州、井陉、清苑旱。九月,崖州旱。五十二年夏,台州、常山旱,至十月不雨。秋,五河大旱。五十三年春,临朐旱。五月,宣平、东明、元氏旱。六月,台州、苏州、震泽、阳湖旱,景州夏、秋旱。五十四年春,翼城、阳江、解州旱。六月,铜陵、合肥旱。七月,鹤庆旱,惠来自八月历冬不雨。五十五年二月,海丰、朝阳旱。五月,揭阳、福山、密云、怀柔旱,常山夏、秋旱。五十六年,福山旱。五十七年春,南昌旱。四月,临朐旱。秋,崇阳、宁阳旱。五十八年二月,曲阜旱。夏,福山、常山、缙云、峡江旱。八月,义乌旱。五十九年夏,东平、岳阳、曲沃、临汾、湖州、桐乡、石门旱。秋,临朐、沁州旱。六十年春,兴宁、全州、安州、临安、登州、西安、延安、凤翔旱;怀柔自春不雨至五月,二麦无收;鹤庆春、秋旱;庆远府大旱,自正月至七月不雨,田禾尽槁;桐庐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禾尽枯;横州自六月至九月不雨;昌化、桐乡、海宁旱,河涸。七月,宣平、嵊县、宁都、黄冈、房县旱。八月,夏津旱。六十一年二月,济南旱。六月,武进、无为、含山、青城、海宁、湖州、宁津旱;祁州夏、秋旱;松阳、锺祥、江陵、荆门旱。

  雍正元年春,元氏旱。夏,海宁、湖州、桐乡、井陉、武进、祁州、莒州、蒙阴、东昌旱。秋,鸡泽、嘉兴、苏州、高淳、昆山大旱,河水涸。二年,鹤庆自二月至八月不雨。夏,海宁、嘉兴旱。七月,景州、景津、全州旱,井泉涸。三年春,霑化、莒州旱,河涸。夏津春、夏旱。七月,全州、丘县旱。四年春,寿光旱。五月,英山旱。五年六月,庆阳府属旱。六年五月,洛川旱;兴安自七月旱至次年二月始雨,竹木尽枯。七年春,元氏旱。八年八月,东光、沧州旱。九月,邢台、平乡、沙河、揭阳、长治旱。十年春,平原、曲阜、莒州、北乡旱;沂州自正月至六月不雨。六月,临清、福山旱。十一年春,同官、常山旱。八月,济南府属旱。十二年春,胶州旱。六月,同官、甘泉旱。十三年五月,夏津、壁山、池州旱,湖水涸。七月,蒲圻、锺祥、当阳、宜都、江夏、崇阳、蕲水旱。

  乾隆元年,潮阳旱。二年三月,会宁、东安旱,无麦;玉田春、夏大旱。六月,汉阳、黄陂、孝感、黄冈、麻城旱。九月,获鹿、栾城、平山旱。三年,盐城自二月至六月不雨,大旱,赤地千里。夏,震泽、清河旱。九月,武进、盐城旱。四年春,蕲水、高邮旱。夏,通州、潜山、铜陵、合肥、庐江、青浦、无为、东流旱。秋,汉阳、黄陂、孝感、锺祥、京山、天门、武昌旱。五年六月,全州旱。六年,嘉应、崖州春、夏旱。七年春,广宁、鹤庆、龙川、潮阳、饶平、普宁旱,阳江春、夏旱。八年春,寿州旱,新安自春徂夏不雨。四月,铜陵旱。闰四月,藁城旱。六月,德州、武强、正定、河间、宁津、衡水旱。冬,武昌府属旱。九年四月,西清、庆平、高邑、宁河旱。七月,武定府属旱。

  十年五月,三河旱。秋,元氏、邢台、枣强、怀来、正定、无极、藁城、乐平、代州旱,晚禾皆粃。十一年,云都自五月至七月不雨。十二年春,即墨、平度旱。夏,文登旱。秋,高密、安邑、垣曲旱。十三年三月,临安旱。五月,嘉兴、石门旱。六月,芮城、怀来旱。十四年十

  月,大同府属旱。十五年春,惠来旱。五月,交河、蕲城旱。秋,连州旱。十六年七月,溧水、连州、惠来旱;建德、遂安、淳安、寿昌、桐庐、分水夏、秋不雨,禾苗尽槁。十七年春,房县旱,解州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秋,海宁、富阳、馀杭、临安、杭州、雷州、诸城、宁乡旱。十八年,桐庐春、夏旱,禾苗枯,井泉涸;广灵自五月至九月不雨。秋,唐山、乐清、平阳旱。十九年,荆门州大旱,至二十一年始雨。

  二十年三月,普宁旱。五月,梧州旱。七月,黄县旱。十一月,武进旱。二十一年,金华春、夏旱。五月,桐乡、天门旱。二十二年春,龙川大旱,惠来自春徂秋不雨。夏,石门、梧州、桐乡旱。二十三年三月,东平旱。六月,庆阳旱。二十四年,平定、乐平、盂县春、夏大旱。六月,枝江、高邮、太原旱。秋,代州、翼城、宁州、宁乡、安邑、绛县、垣曲、潞安、河津、应州、大同、怀仁、山阴、灵丘、丰镇、甘泉、新乐旱。二十七年夏,会宁、湖州旱。二十八年,武昌旱。二十九年夏,宁津、东光旱。

  三十年夏,洛川旱。三十一年秋,文登、荣成旱。三十二年,湖州旱。三十三年四月,阳湖、高邮旱。六月,日照、石门、嘉善旱,连州夏、秋大旱。七月,孝感、安陆、云梦、应城、应山、武昌、锺祥、枣阳旱。八月,泰州大旱,河竭。三十四年六月,高淳旱。三十五年夏,临潼、珙县旱。七月,常山旱。三十六年二月,即墨旱。夏,五河旱。冬,瑞安、当阳、宜城旱。三十七年春,文登旱。秋,宣平旱。三十八年夏,洛川旱。七月,寿光、宣平、天津、青县、静海、武清、东光、宁津旱。三十九年七月,锺祥、荆门州、应城、黄安旱。八月,秦州、镇番、庆云、南乐、霸州旱。

  四十年六月,杭州旱,九月兼旬不雨;房县、溧水、武进、高邮、文登、荣成旱。四十一年秋,平定、乐平旱。四十二年夏,洛川、穀城、归州旱。八月,吴川、武宁、宣平旱。四十三年,太原自正月至五月不雨,诸城旱。夏,嘉兴、石门、东平旱,河涸。秋,江夏、武昌、崇阳、黄陂、汉阳、锺祥、潜江、保康、枝江旱。冬,九江武宁旱。四十四年六月,湖州、武城、安丘、泰安、潜山旱。四十五年五月,应城旱。四十六年四月,宣平旱。六月,金华、新城旱。四十七年春,文登旱。五月,黄县旱。六月,罗田旱。秋,绥德州旱。四十八年二月,文登、荣成、绥德州旱。秋,菏泽旱。四十九年二月,宁阳、菏泽旱。三月,大名府属七州县旱。五月,应城旱。秋,宁陕厅大旱,长安河涸。

  五十年二月,江夏、武昌旱,济南、菏泽自春徂夏不雨。夏,邹平、临邑、东阿、肥城、滕县、宁阳、日照、嘉善、桐乡、宣平、苏州、高淳、武进、甘泉皆大旱,河涸。秋,太平、观城、沂水、寿光、安丘、诸城、博兴、昌乐、黄县旱。五十一年春,东平旱。五月,洮州旱。七月,荆门州、松滋旱。五十二年三月,黄县、博兴旱。夏,滕县大旱,微山湖涸。五十三年三月,黄县复旱。五十四年,宜都大旱。自三月至五月不雨。五十六年五月,应山大旱。五十七年,历城、霑化、黄县春早。秋,顺德、武强、南宫、庆云、静海、望都、蠡县、乐亭旱。五十八年,陵川自二月至三月不雨,保定、大名、元城、东光春旱。七月,德平旱。五十九年三月,文登、荣成旱。秋,黄县不雨至冬。六十年春,邹平、寿光、昌乐、诸城旱。五月,蓬莱、黄县、栖霞、江山、溪阳旱。秋,文登不雨。

  嘉庆元年春,浦江旱。五月,穀城、麻城旱。夏,洛州、怀远旱。秋,渔阳旱。二年五月,江陵旱。三年四月,黄安旱。五月,青浦旱。六月,文登、荣成旱。四年夏,江山大旱。五年春,枝江旱。夏,安康旱。六年春,章丘旱;荣成夏秋大旱,草木尽枯。七年四月,京师旱。五月,金华、江山、常山旱。六月,武昌、汉阳、黄川、德安、咸宁、黄冈、安陆旱。八月,宣平、嵊县、南昌、临江旱。八年,江山自春徂夏不雨。九年二月,临朐旱。夏,汉阳旱。秋,定平旱。十年六月,章丘大旱。十一年夏,泰州旱。十二年二月,武进、黄县旱。四月,乐清旱。五月,崇阳、石首旱。七月,宣平旱。八月,滦州不雨。十三年春,乐清不雨,黄安春、夏旱。十四年四月,邢台、应山旱。十五年,安丘春、夏大旱。十六年春,黄县旱。四月,京师、临榆、抚宁旱。五月,永嘉、丽水、缙云、景州、嵊县、锺祥、房县、江陵、宜都旱。六月,曲阳、蓬莱、招远、宁海、文登、即墨旱。秋,观城、临朐旱。十七年春,东阿、滕县、高唐旱。十八年春,东平、东阿、济宁、曹县旱。夏,保康旱。八月,郧县、麻城、锺祥、襄阳、枣阳旱。九月,乐清、宁津、南乐、清苑、邢台、广宗、井陉、清丰、武邑、唐山、望都、南宫旱。十九年春,应城、郧县、蕲水、罗田旱。夏,嘉兴、新城、湖州、石门、锺祥、武进、临朐、定远厅、泰州、通州皆大旱,河尽涸。七月,青浦、苏州、高淳旱。二十年六月,嘉兴旱。七月,滦州旱。二十一年九月,丽水大旱。二十二年四月,曲阳旱。秋,长清、观城、博兴、苏州、定州、诸苑、固安、武强、涿州、清苑、无极、广宗旱。二十四年六月,贵阳、湖州、石门旱。八月,应山、麻城旱。九月,黄陂旱。二十五年,新城自二月至七月不雨。五月,黄梅大旱。八月,缙云、丽水、嵊县、南昌、建昌、临江、赣州、袁州、武昌、咸宁、崇阳、金华、常山旱。

  道光元年秋,黄岩、龙泉旱。二年春,宜都、日照旱。夏,嘉兴、湖州旱。三年夏,滕县大旱。四年,宜城自四月至六月不雨,曹县、房县、麻城旱。秋,章丘、荣成旱。五年六月,应山旱。七月,历城、黄县旱。六年春,诸城、东阿旱。六月,永丰、万安旱。七年七月,内丘大旱。九年,湖州夏、秋旱,宜城八月不雨至于十月。十年夏,湖州旱。秋,武强、唐山旱。十二年春,昌平大旱,六月始雨;内丘、怀来、万全、望都旱。夏,嘉兴、湖州、嵊县旱。七月,东光、静海旱。九月,陵县、临邑、邹平、新城、博兴旱。十三年春,武清旱。夏,皋兰、狄道州旱。十四年春,孝义厅旱。秋,定海旱。十五年春,元氏、临朐、枝江、宜都、宜昌旱,黄岩自五月至七月不雨,缙云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夏,湖州、永嘉、丽水、嵊县、宜城、穀城旱。七月,房县、黄州、安陆旱。冬,太平、玉山、武昌旱。十六年春,登州府属旱。夏,应城、皋兰、狄道州、孝义厅旱。十七年,临朐自正月不雨至于五月。六月,雷州旱。七月,元氏、阜城、邢台旱。十八年夏,常州、应山、靖远旱。八月,阜阳二十一州县旱。十九年三月,武强、怀来旱,望都春、夏无雨。秋,庄浪大旱。二十年,皋兰、狄道州、金县旱。二十一年九月,宁阳旱。二十三年七月,湖州旱。二十四年,光化秋、冬旱。二十五年六月,青田旱。七月,缙云、云和旱。二十六年六月,蓝田、三原大旱。二十七年夏,宜城大旱。秋,丽水大旱。二十八年春,永嘉旱。秋,昌平旱。二十九年七月,庄浪大旱。三十年夏,嵊县、太平、宁阳、皋兰旱。

  咸丰二年,定海厅、常山旱。四年五月,丽水旱。七月,咸宁、保康旱。五年正月,皋兰旱,四阅月不雨。四月,青县旱,武昌夏、秋旱。六年,宜城、安陆自夏徂秋不雨,树木多枯死。五月,咸宁、桐乡、黄陂、锺祥、潜江大旱,河水涸。闰五月,随州大旱,至九月始雨。六月,嘉兴、苏州、青浦旱。七月,武进、罗田、通州、肥城、陵县旱,河水竭。七年春,昌平、唐山、望都旱。夏,清苑、元氏、无极、武邑、永清、广宗、柏乡旱。八年夏,青县旱。九年春,即墨旱。夏,临朐、滨州、黄县旱。七月,元氏、滦州旱。十年春,清丰、蓬莱、皋兰旱。六月,青县大旱。十一年,青县春、夏不雨。七月,太平旱。八月,皋兰、通渭、秦安大旱。

  同治元年二月,青县旱。六月,孝义厅、皋兰旱。七月,苇县、栖霞、咸宁、江夏旱。二年,嵊县旱。三年夏,常山旱。秋,崇阳、抚宁旱。四年春,蕲水大旱荒,民有鬻子女者。秋,麻城旱,高乡自冬至次年夏不雨。五年夏,江夏、江山旱。九月,崇阳、汉阳旱。六年夏,昌平、玉田、黄陂、荆门、德州旱。秋,邢台、怀来、武昌、黄州旱。七年春,皋兰旱。冬,陵县旱。八年春,青县旱。九年春,新乐、黄县旱。十年春,清苑大旱,无麦。十一年,皋兰春、夏旱。十二年五月,公安、枝江旱。十三年三月,江陵、公安、枝江旱。秋,均州旱。

  光绪元年,青县夏、秋旱。二年春,望都、蠡县、滦州、临榆旱。五月,肥城旱。八月,藁城旱。三年四月,武进、霑化、宁阳、南乐、唐山旱,应山夏、秋大旱。四年春,东平、三原旱。七月,内丘、井陉、顺天、唐山、平乡、临榆旱。八月,京山旱。六年秋,甘泉、鱼台、邢台旱。八年六月,均州、云梦、鹤峰州旱。十一年秋,东光旱。十三年七月,靖远、东光旱。十六年,皋兰春、夏旱。十七年,静宁、合水旱。十八年六月,皋兰、金华、静宁、通渭、洮州、安化旱。十九年五月,太平旱。二十年,太平自七月至十月不雨,大旱。二十一年六月,太平旱。二十四年九月,宁津旱。二十六年六月,泾州、皋兰、平凉、庄浪、固原、洮州旱。闰八月,南乐、邢台旱。二十七年春,皋兰、平凉、庄浪、固原、洮州大旱。三十三年,皋兰旱。三十四年八月,兰州、静宁大旱。

  宣统元年,甘肃全省亢旱。

  顺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盐亭山顶崩一大石,如数间房,横截路口,是夕大风雨,居民避张献忠者得脱大半。先是有童谣云“入洞数,钻岩怪,沿山走的后还在”,至是果应。

  康熙十四年,藩王尚可喜于粤秀山筑垒,土中得一石碑,其碑文云:“抱破老龙伤粤秀,八风吹箭入陀城,种柳昔年曾有恨,看花今日岂无情?残花已自伤零落,折柳何须关废兴,可怜野鬼黄沙迹,直待刘终班马鸣。”似诗似谶,未有能识者。五十七年八月初一,锺祥火灾,先是有童谣云:“八月初一火龙过”,至是果应。

  乾隆六年,知州林良铨改修诸葛忠武祠,掘地得二石人,一背铭字云“守土守三分辛苦”,一背镌字云“遇隆则兴。”

  光绪五年,文县有童谣云“两个土地会说话,两个石人会挞架”,未几即山崩地震。

  顺治七年正月朔,衢州黑熊入城,是年多火灾。

  康熙二年十一月,平度民间获兔,八足、四耳、两尾。二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有黄熊鸣于合浦西门,十七夜复鸣。

  乾隆十八年,毕节熊入城,伤二人。

  嘉庆七年,陆川有熊伤人。二十三年七月,黄县有熊走入荏苒村,土人以枪杀之。

  顺治八年,泰山元君庙钟鼓自鸣。

  康熙十八年正月,六安州金铁出火。三十九年十一月,海阳马王庙钟自鸣,越三日复鸣。

  雍正九年五月,七姑庙钟自鸣。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除夕,黄县丛林、冶基、宝塔三寺钟鼓自鸣。

  嘉庆十四年冬,泰州雨箭。

  咸丰八年四月,鱼台兵器夜吐火光。

  同治三年九月,东岳庙钟自鸣。八年九月,彭泽长岭酒店釜鸣,声闻数里许,月馀方止。

  顺治四年,崇明民家犬生六足。七年,商州民李旺家有犬坐坑上,作人言:“老的忒老,小的忒小。”缚而杀之。十三年,邹平民生子,犬头猴身,能吠。

  康熙四十五年二月,萧县民家犬作人言。

  乾隆二年,利津民家犬生一畜,一首二尾七足。

  咸丰十一年,来凤民家犬作人言。

  同治十一年,大埔民家犬生六足。

  顺治元年二月,兴国寺前出白气一道。六年三月,江阴白气亘天,弥月始灭。七年正月二十六夜,昆山西方有白气如练,十馀日始灭;萧县白气见西方,二十馀日始灭。六月甲申,泰安见白气亘天,益都见白气亘天。十二月三十日,萧县见白气如练数十条,寒光射人。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栖霞白气亘天。

  康熙二年夏,莱阳有白气冲天。七年正月,广平见白气亘天,西出指东,越二十日方灭;内丘夜见白气如银河,经五六日方灭;温江有白气,自西直亘数十丈,下锐上阔,光如银,形如竹,经四昼夜方散;威县见白气亘天。二月,广州有白气如枪,长十馀丈,四十日乃灭;武邑夜白气亘天,夜半始散;唐山见白气亘天。七月,高邑夜见白气如疋布,亘西方。九年三月乙丑,庐陵白气现自西方。十一月,通渭夜见白气如虹,自南而北。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夜,交河有白气自西南向东北,其疾如飞,声如风。十六年七月壬申夜,卢龙有白气如霓,自东向日。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武定见白气贯天。十一月,玉田有白气自西南来。十九年十月,全椒见白气于西方,月馀始灭。十一月朔,沧州有白气如帚,自西南向东北,氵夹旬方灭;卢龙有白气如云,长亘向东,越数夕色淡,而高起如帚芒状;绛县夜见白气如虹。初二日,镇洋西方见白气亘天,长数丈,移时乃灭;临淄见白气自西而东。初四日,温州夜见白气如练,长十馀丈,月馀始灭。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夜,望江见白气亘天,至八月十一日方灭。十一月,山阳见白气亘天,一月始灭;汉中西方见白气亘天如练。二十二年五月己未夜,清河有白气数道如虹。三十九年九月,江夏见白气如练,六七日始灭。四十一年二月,沛县见白气于西方。六十年十一月十九日,遵化有白气如练,聚于西南,移时方灭。六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嘉定有白气亘天。

  雍正九年闰五月二十七日夜,南宫有白气一道南行有声。

  乾隆十八年九月癸丑,东流有气如虹着天,色紫白,久而没。三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肥城有白气十三道,至夜半乃退。

  嘉庆二十年五月,武定有白气亘天向西,长数丈。

  道光十三年四月十八日,栖霞有白气亘天。二十年,昌黎夜见白气亘天,逾月乃灭。二十二年春,莘县有白气如练数丈,月馀乃灭。冬,玉田有白气亘天。二十三年三月,黄州有白气如练,斜指西南,经月始散。四月,滕县有白气亘天,月馀乃灭。二十四年夏,登州有白气亘天。二十五年春,即墨有白气西北亘天。二十六年秋,宁津夜有白气长竟天。

  咸丰七年秋,黄安有白光如电,烛暗室,有声。十一年六月,栖霞有白光如疋练,横亘西北,十馀日始灭。

  同治七年九月十五日,玉田有火光至空际化为白气,长丈许,其中有声如鼓。

  光绪元年秋,海阳有白气突起,移时始灭。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毕沅
  卷十二下·朱熹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七·徐乾学
  濯缨亭笔记 序·戴冠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上·文秉
  九八八 军机处为御制《宋孝宗论》刻于文溯阁碑阴事致盛京将军咨文·佚名
  七一 下宿的情形·周作人
  《旧唐书》简介·刘昫
  卷六·彭百川
  唐纪三十八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下上元二年(辛丑、761)·司马光
  第十九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下之社会形态(上)【在西晋及南朝】·钱穆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七·佚名
  徐景文·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六朝·蒋一葵

    晋魏间,尚未知声律对偶。荀鸣鹤(隐)、陆士龙(云)二人会张茂先(华)坐,张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张抚掌大笑。(笑许多意思)后释道安自北来荆州,与习凿齿相见,道安

  • 嵗时杂咏卷三十四·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重阳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羣官上夀王 维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逢此日万夀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御栁疎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栢梁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 卷三百二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一丁香花类五言古丁香          【唐】杜 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疎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晓堕兰麝中休懐粉身念五言律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 列传第五十九 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李苗·魏收

    裴叔业,河东闻喜人也。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五代祖苞,晋秦州刺史。祖邕,自河东居于襄阳。父顺宗、兄叔宝仕萧道成,并有名位。叔业少有气干,颇以将略自许。仕萧赜,历右军将军、东中郎将、谘议参军。萧鸾见叔业而奇之,谓之曰:“

  • 第三回 奉密令冯国璋逞威 举总统孙中山就职·蔡东藩

      却说京内官民,闻袁钦差到京,欢跃得什么相似,多半到车站欢迎。袁钦差徐步下车,乘舆入正阳门,当由老庆老徐等,极诚迎接,寒暄数语,即偕至摄政王私邸,摄政王载沣,也只好蠲除宿嫌,殷勤款待。请他来实行革命,安得不格外殷勤?老袁确

  •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十元 胡一桂 撰西晋晋武帝姓司马名炎河内人魏咸熙二年乙酉【十二月】称帝废魏主爲陈留王国号晋以金德都洛阳【即位年三十乙酉泰始十咸宁五太康十在位通二十五年】晋之兴始於司马懿【字仲逹谥

  • 后周纪一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广顺元年(辛亥、951)·司马光

    >后周纪一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 [1]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监国自皋门入宫,即位於崇元殿,制曰:“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改元,大赦。杨、史弘肇、王章等皆赠官,官为敛葬,仍访其子孙叙用

  • 卷四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八职官志七职官【直隶驻防 陕西驻防 甘肃驻防 江苏驻防 浙江驻防 湖北驻防 广东驻防福建驻防 四川驻防 山东驻防 山西驻防 河南驻防 

  • 卷二·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二      宋 陈深 撰桓公【名轨惠公之子隐公之弟母仲子史记亦名允弑兄自立諡法辟土服远曰桓】元年【庚午】春王正月公即位【圣笔直书此九字其意盖曰天道之春王之正月而令弑逆者即位读之

  • 第63章·老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大小多少,报怨以德(2)。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3)。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5)。是以圣人犹难之,

  • 卷六·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六 明 姚舜牧 撰 小雅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卭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

  • 导 言·佚名

    一、一点说明我谈的&ldquo;经书&rdquo;,不是&ldquo;经学&rdquo;。要谈&ldquo;经学&rdquo;,谈何容易!一部&ldquo;经学史&rdquo;,实质上是一部中国思想斗争史,主线是政治思想斗争史,甚至政治斗争史。这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打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爾時世尊復告大虚空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界子菩薩成就四法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猶若虚空.云何爲四.所謂知身如影像知聲如谷響知心如幻化知慧如虚空.是爲菩   薩成就四法修行淨戒波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尔时白净王。发遣王师及大臣已。即以太子璎珞。与摩诃波阇波提。而语之言。此是太子所服璎珞。付车匿还。令以与汝。摩诃波阇波提。见璎珞已。倍增悲绝。而自念言。四天下人。极为薄福。失

  • 氾胜之书·氾胜之

    西汉农学家氾胜之所著,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均有提及。全书18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农学专著。唐人贾公彦认为:“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

  • 窥天外乘·王世懋

    一卷。明王世懋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颇似《龙川略志》之体例。但《

  • 禅林僧宝传·惠洪

    简称《僧宝传》。佛教禅宗史书。北宋惠洪著于宣和二年(1120)。30卷。收入《卍续藏》第137册。记事为主,亦收录机缘语句,体裁介乎僧传和灯录之间。此书据昙颖《五家传》增补,复增添嘉祐以后至政和年间云门、临济二宗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