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旧唐书》简介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撰

《旧唐书》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高祖至代宗,基本脱胎于吴兢、韦述等《唐书》帝纪;德宗至文宗,大体围绕相关实录多寡加减、编纂而成,与前半部已有现成帝纪可以直接引用的情况不尽相同;武宗以下,基本上采用的是贾纬《唐年补遗录》65卷。《旧唐书》卷一八宣宗纪“史臣曰” 的第一句称,“臣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我们知道,唐宣宗实录在唐代没有纂成。唐昭宗时,裴庭裕“采宣宗朝耳闻目睹,撰成三卷,目为《东观奏记》,纳于史馆。”今本《唐会要·修国史》中的这一记载,在整部《旧唐书》中只字不见,而且连裴庭裕这个人也未提起,后晋史官似未见其人、其书,这个“尝闻黎老言大中故事”的“臣”只能是贾纬了。因为后晋史官中,只有贾纬为纂修唐史、补救唐武宗以下“缺略”而“搜访遗文及耆旧传说”,撰有《唐年补遗录》。同样,《旧唐书》卷一九上懿宗纪“史臣曰”的第一句,也是“臣常接咸通耆老,言恭惠皇帝故事”。这更证明,《旧唐书》武宗以下的帝纪是采自贾纬之书,并无裴庭裕《东观奏记》。


本纪第一 高祖 本纪第二 太宗上

本纪第三 太宗下 本纪第四 高宗上

本纪第五 高宗下 本纪第六 则天皇后

本纪第七 中宗睿宗 本纪第八 玄宗上

本纪第九 玄宗下 本纪第十 肃宗

本纪第十一 代宗 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

本纪第十三 德宗下 本纪第十四 顺宗 宪宗上

本纪第十五 本纪第十六 穆宗

本纪第十七上 敬宗 文宗上 本纪第十七下 文宗下

本纪第十八上 武宗 本纪第十八下 宣宗

本纪第十九上 懿宗 本纪第十九下 僖宗

本纪第二十上 昭宗 本纪第二十下 哀帝

志第一 礼仪一 志第二 礼仪二

志第三 礼仪三 志第四 礼仪四

志第五 礼仪五 志第六 礼仪六

志第七 礼仪七 志第八 音乐一

志第九 音乐二 志第十 音乐三

志第十一 音乐四 志第十二 历一

志第十三 历二 志第十四 历三

志第十五 天文上 志第十六 天文下

志第十七 五行 志第十八 地理一

志第十九 地理二 志第二十 地理三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 志第二十二 职官一

志第二十三 职官二 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

志第二十五 舆服 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

志第二十七 经籍下 志第二十八 食货上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 志第三十 刑法

列传第一 后妃上 列传第二 后妃下

列传第三 列传第四

列传第五 列传第六

列传第七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宗室(太祖诸子 代祖诸子)

列传第十一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太宗诸子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诸子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四十五 睿宗诸子 列伟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列传第五十一 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七 玄宗诸子 列传第五十八

列传第五十九 列传第六十

列传第六十一 列传第六十二

列传第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八

列传第六十九 列传第七十

列传第七十一 列传第七十二

列传第七十三 列传第七十四

列传第七十五 列传第七十六

列传第七十七 列传第七十八

列传第七十九 列传第八十

列传第八十一 列传第八十二

列传第八十三 列传八十四

列传第八十五 列传第八十六

列传第八十七 列传第八十八

列传第八十九 列传第九十

列传第九十一 列传第九十二

列传第九十三 列传第九十四

列传第九十五 列传第九十六

列传第九十七 列传第九十八

列传第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 德宗顺宗诸子

列传第一百一 列传第一百二

列传第一百三 列传第一百四

列传第一百五 列传第一百六

列传第一百七 列传第一百八

列传第一百九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二十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外戚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良吏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酷吏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下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孝友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上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儒学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中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列女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 突厥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 突厥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吐蕃上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吐蕃下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 西南蛮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东夷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北狄

列传第一百五十 列传第一百五十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九·汪楫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雍正
  卷十五·朱熹
  卷之九十六·佚名
  四二一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佚名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八·阿桂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下·袁枢
  十国春秋卷七十·吴任臣
  范阳王高绍义传·李延寿
  沈炼传·张廷玉
  卷十五 宗翰军谋·李有棠
  学校总论·梁启超
  卷十四·雍正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职官三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吕同老·唐圭璋

      同老字和甫,济南人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冰片熔肌,水沈换骨,蜿蜒梦断瑶岛。剪碎腥云,杵匀枯沫,妙手制成翻巧。金篝候火,无似有、微薰初好。帘影垂风不动,屏深护春宜小。   残梅舞红褪了。佩珠寒、满怀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一游龙门奉先寺【鲁訔曰龙门在东都河南县地志云阙塞山一名伊阙而俗名龙门黄鹤曰唐志河南自龙门山东扺天津有伊水然后汉志唐志俱云冯翊有龙门山按冯翊与河中府爲隣而河中有龙门县又有

  • 卷一百四十五·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四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一 统论上 宋书谢灵运传        梁沈约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於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謡纷披风什虽

  • 卷四·姚合

    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四唐 姚合 撰寄赠下四十四首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元和中】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一自开元後今逢上客行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扫洒氛埃静游从气味生蓟门春不艶淇水煖还清看野风情远寻【一作

  • 玉川子集卷第一·卢仝

    古今诗 月蚀诗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朣胧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轮如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七·倪在田

    李孙之兵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是年桂王立)冬十二月,张献忠杀掠西充、盐亭间。豪格、吴三桂至汉中,贼党刘进忠降;导其兵急驰千五百里,乘雾登保宁之凤凰山。值献忠亲出,进忠指语雅布兰曰:『此献贼也』。雅布兰一矢中其额,献忠颠伏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弘治八年七月辛巳朔孟秋享太庙 遣内官祭司神 秦府保安王诚潢薨王庄简王嫡子母妃陈氏天顺六年生成化七年封为长子十四年袭保安王至是薨年三十四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谥曰荣穆 壬午罚吏部尚书耿裕左侍郎周经右侍郎秦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六月。辛亥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戌皆如之。起居注  ○以才识闳远。予河南即补道刘鼒军机处存记。随手○予故原任河南归德镇总兵李承先建立专祠。并宣付

  • 御制读史丹传·班固

    御制读史丹传史美顷侯辅道周皇孙燕啄竟贻忧恰如杜牧评黄绮不是安刘是?刘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七·佚名

    邊防一 ○邊防一 (臣)等謹按杜佑敘列歷代以來荒外之國享王背服興廢沿革與其山川風氣習俗性尚殊方異族之蹟而統目之以邊防誠以四邊遼遠聲教莫通經緯控制之宜有不可不大為之防者其體例唯載荒外諸國朝貢征伐而不及內地沿邊

  • 卷四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十五雍正四年六月上谕十四道初一日谕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朕自即位以来思念皇考付托之重惟恐天下之人有一夫一妇不获其所自朝至夜殚心竭虑晷刻靡宁无非欲休养民生澄清吏治使中外永享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 如來性品第四之四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四種人等應當依耶。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   說應當依止.何以故.有四磨故.何等爲四.如磨所說諸餘經律能受持者。迦葉

  •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何承天达性论颜光禄延之难。达性论  夫两仪既位。帝王参之。宇中莫尊焉。天以阴阳分。地以刚柔用。人以仁义立。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三才同体相须而成者也。故能禀气清和神明特达。情综古今智周万物。

  •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五·佚名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六卷成部)  定品之二(别译)  已说功德自性。亦说有漏无漏。成就今当说。  当知未离欲  成就味相应  离下未至上  成就净诸定  当知未离

  • 班纳姐妹·伊迪丝·华顿

    《班纳姐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早期的一部中篇小说,描绘了纽约贫民区两姐妹的生活,情节看似简单易懂,但写作手法细腻精致,寓意深刻,内涵极为丰富。通过对故事人物的分析、时钟的暗示和万寿菊等象征意义的

  • 续世说·孔平仲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孔平仲撰。本书编集南朝刘宋至五代间朝野遗事,以续刘义庆《世说新语》,故名。有《宛委别藏》本、 《守山阁丛书》本、 《粤雅堂丛书》本等、十二卷,三十八篇。旨在增广《世说新语》,续其所未备

  • 吕氏春秋白话文译文·吕不韦

    也叫《吕览》。先秦诸子散文著作。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共二十六卷,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其著述目的是为秦统一天下进行思想与理论准备。书中内容兼容儒、道、名、法、墨、农及阴阳各家思想。《汉书·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