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八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八

职官志七

职官【直隶驻防 陕西驻防 甘肃驻防 江苏驻防 浙江驻防 湖北驻防 广东驻防福建驻防 四川驻防 山东驻防 山西驻防 河南驻防 各省盐政 关税附】直隶

保定府城守尉一人【正三品】

防御四人【正五品】

骁骑校四人【正六品】

委骁骑校八人

委笔帖式四人

沧州城守尉一人

防御四人

骁骑校四人

委署骁骑校八人

委署笔帖式一人

宝坻县防守尉一人【正四品】

防御满洲蒙古各一人

骁骑校一人

东安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采育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委骁骑校二人

霸州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固安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委署副骁骑校二人

雄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良乡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谨案以上俱稽察九处驻防旗务大臣所属故列於热河密云山海关三处副都统之前】热河副都统一人【从二品】

协领兼佐领五人【正三品】

佐领十五人【正四品】

防御二十人

骁骑校二十人

前锋校十人

笔帖式二人

密云县副都统一人

协领四人

佐领十六人

防御十六人

骁骑校十六人

委署笔帖式二人

分驻古北口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四人

委署笔帖式一人

昌平州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玉田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二人

委署笔帖式一人

三河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二人

顺义县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山海关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二人

佐领六人

防御八人

骁骑校八人

委署骁骑校十六人

委署前锋校二人

笔帖式三人

分驻喜峰口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四人

冷口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三人

永平府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二人

罗文峪防御一人

骁骑校二人

独石口防守尉一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二人

千家店防御二人

骁骑校一人

【谨案以上三处副都统皆自率所属专镇一方别无将军都统以节制之其张家口都统惟辖察哈尔八旗别见各处辧事大臣後兹不复载】

陕西

西安将军一人【从一品】

副都统二人

协领兼佐领八人

佐领三十二人

防御四十人

骁骑校四十人

将军衙门笔帖式三人

甘肃

宁夏将军一人

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五人

佐领十九人

防御二十四人

步营防御二人

骁骑校二十四人

笔帖式三人

凉州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二人

佐领八人

防御十人

骁骑校十人

笔帖式二人

庄浪城守尉一人

佐领五人

防御五人

骁骑校五人

笔帖式一人

【谨案各省副都统皆统於将军惟凉州副都统不属宁夏将军节制】

江苏

江宁将军一人

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八人

佐领三十二人

防御四十人

骁骑校四十人

笔帖式三人

分驻京口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蒙古二人

佐领十四人

防御十六人

骁骑校十六人

笔帖式二人

浙江

杭州将军一人

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满洲八人蒙古一人

佐领满洲十六人蒙古七人

防御满洲十六人蒙古四人

骁骑校满洲二十四人蒙古八人

笔帖式二人

分驻乍浦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五人

佐领十一人

防御八人

骁骑校十六人

笔帖式二人

湖北

荆州将军一人

副都统二人

协领兼佐领十人

佐领四十六人

防御五十六人

骁骑校五十六人

笔帖式三人

广东

广州将军满洲一人

副都统满洲一人汉军一人

协领兼佐领满洲四人汉军四人

佐领满洲八人汉军八人

防御满洲十六人汉军十六人

骁骑校满洲十六人汉军十六人

笔帖式满洲汉军各一人

清字外郎汉军四人

水师营协领满洲一人

佐领满洲一人汉军一人

防御满洲一人汉军一人

骁骑校满洲三人汉军三人

福建

福州将军一人

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八人

佐领八人

防御八人

骁骑校十六人

水师营协领一人

佐领二人

防御二人

骁骑校六人

笔帖式三人

四川

成都将军一人

【乾隆四十一年添设】

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满洲四人蒙古一人

佐领满洲十二人蒙古八人

防御满洲十六人蒙古八人

骁骑校满洲十六人蒙古八人

随副都统印笔帖式二人

山东

青州副都统一人

协领兼佐领四人

佐领十二人

防御十六人

骁骑校十六人

笔帖式二人

兼辖分驻德州城守尉一人

防御四人

骁骑校四人

笔帖式二人

【谨案山东驻防原设青州将军寻省惟以副都统管领与热河密云山海关诸处同例】山西

太原城守尉一人

防御四人

骁骑校四人

笔帖式一人

【谨案山西城守尉乾隆二十五年定归巡抚节制】

河南

河南城守尉一人

佐领十人

防御十人

骁骑校十人

【谨案河南城守尉乾隆二十五年定归巡抚节制】

各省理事同知满洲二十一人【正五品】

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奉

旨旗兵驻防江宁杭州俱设理事厅官其西安荆州镇江福州等处均有旗兵驻防应将本省事简地方官员内酌量改设理事厅官一员余各处员缺俱先後改设【直隶永平府保定府天津府热河宣化府江南江宁府山东青州府山西朔平府归化城河南开封府陕西西安府潼关抚民甘肃宁夏府浙江杭州府嘉兴府乍浦湖广荆州府四川成都府理事同知各一人俱系满缺惟直隶宣化府山西归化城系理藩院?选与蒙古参放】

理事通判满洲六人【正六品】

【奉天省奉天府岫岩各一缺兴京一缺直隶省通州易州各一缺山西省太原府一缺】谨案驻防各官胥有防护地方之责至於封疆重寄则总其成於督抚分其职於司道牧令今制总督直隶一人【兼管巡抚】江南江西一人福建浙江一人湖北湖南一人四川一人【兼管巡抚】陕西甘肃一人【兼管甘肃巡抚】广东广西一人云南贵州一人总漕一人总河江南一人山东河南一人巡抚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河南一人江苏一人安徽一人江西一人福建一人浙江一人湖北一人湖南一人陕西一人广东一人广西一人云南一人贵州一人布政使共十九人按察使共十八人俱不拘满汉仰邀

睿简以重慎宪保厘之任盐运使共五人粮储道共十三人盐法道共九人河道共十一人分巡道共五十九人以及知府直隶州知州参用满洲汉人或由部铨或由

特简因材造就俾方面专城咸知奋励各州知州以及知县并满汉互用吏部按月铨授与夫计典荐剡者皆得瞻仰

天顔量材移转民社所关诚重乎其选也自司道暨州县各有所属佐贰之官今制以汉军汉人参用裁成甄录之广倍见其不遗一善焉

又案各省驻防专辖旗兵至於緑营兵丁以提督总兵统之而分其职於参游诸职提督直隶一人江南一人浙江一人福建二人湖广一人陕西一人甘肃二人广东一人广西一人云南一人贵州一人四川一人山东山西河南江西各一人俱以巡抚兼领之总兵直隶马兰镇泰宁镇宣化镇天津镇正定镇各一人山东兖州镇登州镇各一人山西太原镇大同镇各一人河南河北镇南阳镇各一人江南苏松镇狼山镇夀春镇各一人江西南昌镇南赣镇各一人福建金门镇海坛镇台湾镇福宁镇汀洲镇建宁镇漳州镇闽粤南澳镇各一人浙江黄岩镇定海镇温州镇处州镇衢州镇各一人湖广襄阳镇宜昌镇镇算镇永州镇各一人四川川北镇重庆镇建昌镇松潘镇各一人陕西延绥镇兴汉镇河州镇各一人甘肃西宁镇宁夏镇肃州镇凉州镇巴里坤镇伊犁镇各一人广东左翼镇右翼镇碣石镇潮州镇高亷镇雷琼镇各一人广西左江镇右江镇各一人云南临元镇开化镇腾越镇鹤丽镇昭通镇普洱镇各一人贵州安笼镇古州镇镇远镇威宁镇各一人俱满洲汉人并用

特旨简授副将共一百十八人参将共一百六十六人以及游击都司营卫守备俱互用满汉实惟八旗劲旅怀豢养之

恩技勇骑射所向无前化及緑营同知感奋所由式廓闳图昭

武成之屡告也凡直省文武官满汉无定员者俱不复

胪列其目焉

又案直省奉使之官有巡视盐政及关税监督其为大员兼理者不拘满汉其专差者近制皆系满缺兹分载於後

盐政

两淮一人

长芦一人

浙江一人【兼织造事务】

【国初承明制各省置巡盐御史後定为盐政或由特旨简用或由都察院奏请】

【简差各带原衔品级均系满汉兼放近制多由内务府官员简充仍带御史衔其福建甘肃两广以总督兼理云南贵州均以巡抚管理河东以山西巡抚管理皆因

地制宜永为恒式焉】

关税各差

京师崇文门正监督满洲一人

【以大臣简充】

副监督满洲一人

【由縂管内务府大臣抡选奏充】

左翼右翼各一人

【以大臣简充】

山海关一人

【以四五品满京堂及各部院内务府司员差充】

张家口杀虎口各一人

【以部院司员差充】

三座塔八沟乌兰哈达各一人

【以理藩院司员差充】

奉天牛马税一人

【以部院司员差充】

淮安宿迁关一人

【以内务府官员差充】

广东粤海关一人

【以内务府官员兼充初制关税各差皆以户工二部司员充之寻改差六部司员又改归地方官管理嗣後随时斟酌改定或特简京员或由部院司员抡选引】

【见除授或归地方官兼理皆因地制宜永为恒式焉其归地方官兼理者直隶天津关长芦盐政兼管通州坐粮厅兼管潘桃口以多伦诺尔同知管理龙泉紫荆奇峰五虎固关白石倒马茨沟挿箭岭马水口各一人以提督兼管委参将都司守备把总监收中江以盛京将军衙门章京及五部司员差充山西武元城以巡抚兼管委交城县知县监收归化城以巡抚兼管委道员兼收山东临清关以巡抚兼管委临清州知州监收江南上海关以江苏巡抚兼管委苏松道监收浒墅关以苏州织造兼管扬关以江苏巡抚兼管委常镇道监收龙江西新关以江宁织造兼管凤阳关以庐凤道兼管芜湖关以安徽巡抚兼管委宁池太道监收江西九江关以广饶南九道管理赣关以江西巡抚兼管委吉南赣道监收福建海关以福州将军兼管闽安关以巡抚兼管委福州府知府监收浙江海关以巡抚兼管委宁绍台道监收南北新关以巡抚兼管湖北武昌厰荆关以巡抚兼管委员监收湖南辰关以巡抚兼管委辰州府知府监收四川夔关以縂督兼管委夔州府知府监收打箭炉一处同知兼管广东太平关以巡抚兼管委南韶连道监收广西梧厰浔厰以巡抚兼管委梧州浔州知府监收】

谨案直省奉使之臣又有学政由

特旨简任三年而代满汉无定员其属有教授学正教谕训导惟顺天有满洲定缺今附见於後

顺天府教授满洲一人【正七品】

【雍正四年定顺天府学满洲教授由进士举人考取引】

【见补用】

训导满洲一人【从八品】

【雍正四年定顺天府学满洲训导由恩拔岁副贡生考取引】

【见补用】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八

猜你喜欢
  卷八 外篇三·章学诚
  ●后叙·张楚金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二·徐乾学
  名山藏卷之八十四·何乔远
  第三十一回 漂母进食怜王孙 萧何单骑追韩信·黄士衡
  卷之五十一·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造币厂·费行简
  通志卷一百六十一·郑樵
  卷七·吕中
  风倒梧桐记卷一·何是非
  卷七十五·雍正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臧懋循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元)吴昌龄撰●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长眉仙遣梅菊荷桃 正名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第一折〔冲末扮陈太守

  • 西岩集原序·翁卷

    适时就甥馆往来棠隂栁市间知声韵之学翁氏世业也以故人人能诗而灵舒常子两先生特着常子之诗原本少陵规完矩正比竹谐丝予尝取松庐集而序之以为如秤星然谓其铢黍不爽也若灵舒则自吐性情靡所依傍伸纸疾书意尽而止乃读者或

  • 谷响集卷三·善住

    元 释善住 撰五言絶句丹阳夜泊趋程前路逺极望雨冥冥夜宿官河口闲田鬼火青钓者江上正风雪归来且揜扉白鸥无觅处终日绕渔矶幽兰【二首】日长深谷静萧艾漫同居莫道闲花草仲尼曽下车猿啸楚山晚月明湘水寒湿香吹不起风叶

  • 卷三百五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七十九 陈炜 送员外李叔玉之南京 新霜变碧草寒云结朝隂送君都门道别骑何駸駸离筵一樽酒因之话夙心君本明堂才蚤岁辞邓林

  • ●卷八十四·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九。   起靖康二年三月六日丙申,尽九日已亥。   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谋起兵救驾范琼左言诱执革革死之并斩其子及使臣百馀人。   宣和录曰:先是靖康元年正月金人犯阙(改作兵深入)吴革任陕西统制官首

  • 卷二十二·连横

    宗教志连横曰:宙合之中,列邦纷立。而所以治国定民者,曰政,曰礼。夫政者,以辅民志者也;礼者,以齐民俗者也。如车两轮,相助为理。然而诗书所载,每言鬼神。降祥、降殃,归之天帝。一若冥冥之上,果有一真宰者焉。诗曰:『赫赫不显,上帝维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闰五月辛丑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申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李秉衡奏、县丞因事诈赃任性妄为。请旨革职驱逐回籍等语山东候补县丞翁寿办理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卷二·吴大廷

    沅陵吴大廷(桐云)八年(己巳),四十六岁(是年,赴陕;旋回闽中。秋,「沅陵吴氏宗谱」成。冬,女孙宝珍生)。正月初三日,成「仪卫轩文集序」一首。初六日申刻,抵茅庵;登山,谒先父、母坟墓。酉刻归家,孙男永绳已牙牙玉立矣;而老屋数椽,渐已颓败

  • 列传卷第十三 高丽史一百·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杜景升。○杜景升全州万顷县人质厚少文有勇力初补控鹤军手搏者招景升为伍其舅上将军文儒宝闻之曰: "搏贱技也非壮士所为。" 景升遂不往。 后

  • 王雄诞传·欧阳修

    王雄诞是曹州济阴县人。少时强健果敢,膂力过人。杜伏威起兵后,采用其计,出战多胜,署其官职为骠骑将军。起初,伏威渡过淮河与李子通合兵,后来子通畏忌其才,派出骑兵袭击,伏威身受重伤坠落马下,雄诞背着他逃匿于芦苇泽中,收集散亡

  • 卷十四·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四五月二十六日癸卯命广储司员外郎皁保恭赍御书圣庙碑文设御仗黄盖鼓吹率鸿胪寺序班朱圭赴阙里防刻六月初六日壬子衍圣公孔毓圻率纂修诸臣五经博士孔毓埏及属员师生人等兖州府知府祖允图率该

  • 明本释卷上·刘荀

    (宋)刘荀撰予观论语记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有大哉问之对有子论孝弟而有君子务本之言始知学者进徳修业必先明乎本夫事物莫不有本知其本则所由之戸不差循序而进然后徳业可得而成矣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言知

  • 佛说兴起行经卷下·佚名

    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  佛说地婆达兜掷石缘经第七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过去世。于罗阅只城。有长者名曰须檀。大富

  • 哭笑无常·佚名

    自古以来,&ldquo;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rdquo;,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是禅门两大功臣。一天,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在散步,忽见一群野鸭子飞过去。马祖问道:&ldquo;那是什么?&rdquo;百丈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ldquo;

  • 序偈·佚名

    一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九七六)二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九七七)三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

  • 靖康缃素杂记·黄朝英

    是书原名《缃素杂记》,明代始加“靖康”2字。十卷,北宋末南宋初黄朝英撰。此书杂记经史、文化、经济、科技、草木、医药等诸事,分黄阁、蚩尾、藉田、汤饼、人日、祖腊、端午、石鼓、虑囚、贵学等九十事。《四库全书总目

  • 词苑萃编·冯金伯

    清代词话专集。24卷。冯金伯辑录。此书专辑词家的掌故佚闻,以及后人的辨证品评等言论。作者在自序中曾谈到,前此同类书籍有徐釚的《词苑丛谈》,但“惜其序次错综”,又惜其引用前人著述时不注出处,为了补偏救弊,才又重编《词

  • 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又作大经奉赞、无量寿经奉赞、赞阿弥陀偈。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依无量寿经,而以偈颂方式赞叹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七言一句,共一九五行,三九○句。其中初二十八行赞叹十二光佛,后一六七行赞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