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索隐】:南正重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案:张晏云“南方,阳也。火,水配也。水为阴,故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兼地职”。臣瓚以为重黎氏是司天地之官,司地者宜曰北正,古文作“北”字,非也。扬雄、谯周并以为然。案:国语“黎为火正,以淳曜敦大,光照四海”,又幽通赋云“黎淳曜於高辛”,则“火正”为是也。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

集解应劭曰:“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索隐】:案:重司天而黎司地,是代序天地也。据左氏,重是少昊之子,黎乃颛顼之胤,二氏二正,所出各别,而史迁意欲合二氏为一,故总云“在周,程伯休甫其後”,非也。然案彪之序及干宝皆云司马氏,黎之後是也。今总称伯休甫是重黎之後者,凡言地即举天,称黎则兼重,自是相对之文,其实二官亦通职。然休甫则黎之後也,亦是太史公欲以史为己任,言先代天官,所以兼称重耳。正义括地志云:“安陵故城在雍州咸阳东二十一里,周之程邑也。”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正义】:司马彪序云:“南正黎,後世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

【索隐】:案:司马,夏官卿,不掌国史,自是先代兼为史。卫宏云“司马氏,周史佚之後”,不知何据。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適晋。

【集解】:张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穨、叔带之难,故司马氏奔晋。”

晋中军随会奔秦,

【索隐】:案左氏,随会自晋奔秦,後乃奔魏,自魏还晋,故汉书云会奔秦魏也。

而司马氏入少梁。

【索隐】:古梁国也,秦灭之,改曰少梁,後名夏阳。【正义】:案春秋,随会奔秦,其後自秦入魏而还晋也。随会为晋中军将。少梁,古梁国也,嬴姓,在同州韩城县南二十二里,是时属晋。

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

【集解】:徐广曰:“名喜也。”

在赵者,

【索隐】:案:何法盛晋书及司马氏系本名凯。【正义】:何法盛晋书及晋谯王司马无忌司马氏系本皆云名凯。

以传剑论显,

【集解】:服虔曰:“世善传剑也。”苏林曰:“传手搏论而释之。”晋灼曰:“史记吴起赞曰‘非信仁廉勇,不能传剑论兵书’也。”【索隐】:服虔云:“代善剑也。”按:解所以称传也。苏林云传作“搏”,言手搏论而释之,所以知名也。

蒯聩

【正义】:五怪反。如淳云:“刺客传之蒯聩也。”

其後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集解】:苏林曰:“守,郡守也。”

错孙靳,

【集解】:徐广曰:“一作‘蕲’。”【索隐】:上音七各反,下音纪衅反。汉书作“蕲”。

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

【集解】:文颖曰:“赵孝成时。”

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索隐】:下音尤。李奇曰“地名,在咸阳西”。按三秦记,其地後改为李里者也。

葬於华池。

【集解】:晋灼曰:“地名,在鄠县。”【索隐】:晋灼云在鄠县,非也。案司马迁碑在夏阳西北四里。【正义】:括地志云:“华池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七十里,在夏阳故城西北四里。”

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

【索隐】:案:晋谯国司马无忌作司马氏系本,云蒯聩生昭豫,昭豫生宪,宪生卬。

为武信君将

【集解】:徐广曰:“张耳传云武臣自号武信君。”【索隐】:案汉书,武臣号武信君。

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

【索隐】:汉书云项羽封卬为殷王。

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

【索隐】:汉书作“毋择”,并音亦也。

无泽为汉巿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

【集解】:苏林曰:“长安北门也。”瓚曰:“长安城无高门。”【索隐】:案:苏说非也。案迁碑,在夏阳西北,去华池三里。【正义】:括地志云:“高门原俗名马门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十八里。汉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二十二里。夏阳县故城东南有司马迁冢,在高门原上也。”

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後,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瓚曰:“百官表无太史公。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索隐案茂陵书,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则“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公”也。然称“太史公”皆迁称述其父所作,其实亦迁之词,而如淳引卫宏仪注称“位在丞相上”,谬矣。案百官表又无其官。且修史之官,国家别有著撰,则令郡县所上图书皆先上之,而後人不晓,误以为在丞相上耳。【正义】:虞喜志林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自周至汉,其职转卑,然朝会坐位犹居公上。尊天之道,其官属仍以旧名尊而称也。”案:下文“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又云“卒三岁而迁为太史公”,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又云“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观此文,虞喜说为长。乃书谈及迁为“太史公”者,皆迁自书之。汉旧仪云“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然瓚及韦昭、桓谭之说皆非也。以桓谭之说释在武本纪也。

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

【正义】:天官书云“星则唐都”也。

受易於杨何,

集解徐广曰:“菑川人。”

习道论於黄子。

【集解】:徐广曰:“儒林传曰黄生,好黄老之术。”

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

【正义】:布内反。颜云:“悖,惑也。各习师书,惑於所见也。”

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传:

【集解】:张晏曰:“谓易系辞。”【正义】:张晏云“谓易系辞”。案:下二句是系辞文也。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索隐】:案:六家同归於正,然所从之道殊涂,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省者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

【集解】:徐广曰:“一作‘详’。”骃案:李奇曰“月令星官,是其枝叶也”。【索隐】:案:汉书作“大详”,言我观阴阳之术大详。而今此作“祥”,於义为疏也。【正义】:顾野王云:“祥,善也,吉凶之先见也。”

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

【正义】:言拘束於日时,令人有所忌畏也。

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

【正义】:韦云:“墨翟之术也,尚俭,後有随巢子传其术也。”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

【索隐】:徧音遍。遍循,言难尽用也。

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

【索隐】:案:名家流出於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必也正名乎”。案:名家知礼亦异数,是俭也;受命不受辞,或失其真也。

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索隐】:赡音巿艳反。汉书作“澹”,古今字异也。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羡,

【集解】: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去羡也。”

绌聪明,

【索隐】:如淳曰:“‘不尚贤’,‘绝圣弃智’也。”

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

【集解】:张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忌,谓日月也。”

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为法。六?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

【索隐】:案:自此已下韩子之文,故称“曰”。

土阶三等,茅茨不翦,

【正义】:屋盖曰茨,以茅覆屋。

采椽不刮。

【索隐】:韦昭云:“采椽,栎榱也。”【正义】:采取为椽,不刮削也。

食土簋,

集解徐广曰:“一作‘塯’。”骃案:服虔曰“土簋,用土作此器”。

啜土刑,

【正义】:颜云:“簋,所以盛饭也。刑,所以盛羹也。土谓烧土为之,即瓦器也。”

粝粱之食,

【集解】:张晏曰:“一斛粟,七?米,为粝。”瓚曰:“五斗粟,三斗米,为粝。音剌。”韦昭曰:“粝,蹐也。”【索隐】:服虔云:“粝,粗米也。”三仓云:“粱,好粟。”【正义】:粝,粗米也,脱粟也。粱,粟也。谓食脱粟之粗饭也。

藜霍之羹。

【正义】:藜,似藿而表赤。藿,豆叶也。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

【正义】:以桐木为棺,厚三寸也。

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索隐】:案:礼,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也。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

【集解】:服虔曰:“缴音近叫呼,谓烦也。”如淳曰:“缴绕犹缠绕,不通大体也。”

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於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

【集解】:晋灼曰:“引名责实,参错交互,明知事情。”

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

【正义】:无为者,守清净也。无不为者,生育万物也。

其实易行,

【正义】:各守其分,故易行也。

其辞难知。

【正义】:幽深微妙,故难知也。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正义】:任自然也。

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後,

【集解】:韦昭曰:“因物为制。”

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

【正义】:因时之物,成法为业。

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正义】:因其万物之形成度与合也。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索隐“故曰圣人不朽”至“因者君之纲”,此出鬼谷子,迁引之以成其章,故称“故曰”也。【正义】:言圣人教迹不朽灭者,顺时变化。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正义】:言因百姓之心以教,唯执其纲而已。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

【集解】:徐广曰:“音款,空也。”骃案:李奇曰“声别名也”。【索隐】:窾音款。汉书作“款”。款,空也。故申子云“款言无成”是也。声者,名也。以言实不称名,则谓之空,空有声也。

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正义】:上胡本反。混混者,元气之濬也。

光?翟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讬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

【集解】:韦昭曰:“声气者,神也。枝体者,形也。”

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

【集解】:徐广曰:“在冯翊夏阳县。”骃案:苏林曰“禹所凿龙门也”。【正义】:括地志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其山更黄河,夏禹所凿者也。龙门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至唐改曰韩城县。”

耕牧河山之阳。

【正义】:河之北,山之南也。案:在龙门山南也。

年十岁则诵古文。

【索隐】:案:迁及事伏生,是学诵古文尚书。刘氏以为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是亦名古文也。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集解】: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索隐】: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张勃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上有孔,号曰禹穴也。”正义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又名宛委山,即会稽山一峰也,在会稽县东南十八里。吴越春秋云‘禹案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彖其文。禹乃东巡,登衡山,血白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梦见绣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卻倚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齐於黄帝之岳,岩之下,三月季庚,登山发石。”禹乃登宛委之山,发石,乃得金简玉字,以水泉之脉。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史迁云‘上会稽,探禹穴’,即此穴也。”

闚九疑,

【索隐】:山海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泉,在营道南,其山九峰皆相似,故曰九疑。”张晏云:“九疑舜葬,故窥之。”寻上探禹穴,盖以先圣所葬处有古册文,故探窥之,亦搜采远矣。【正义】:九疑山在道州。

浮於沅、湘;

【正义】:沅水出朗州。湘水出道州北,东北入海。

北涉汶、泗,

【正义】:两水出兗州东北而南历鲁。

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

【集解】:徐广曰:“峄音亦,县名,有山也。鄱音皮。邹、鄱、薛三县属鲁。”【索隐】:鄱本音蕃,今音皮。案:田■鲁记云“灵帝末,有汝南陈子游为鲁相。子游,太尉陈蕃子也,国人讳而改焉”。若如其说,则“蕃”改“鄱”,鄱皮声相近,後渐讹耳。然地理志鲁国蕃县,应劭曰邾国也,音皮。【正义】:邹,县名。峄,山名。峄山在邹县北二十二里,地近曲阜,於此行乡射之礼。括地志云:“徐州滕县,汉蕃县,音翻。汉末陈蕃子逸为鲁相,改音皮。田■鲁记曰‘灵帝末,汝南陈子斿为鲁相,陈蕃子也,国人为讳而改焉’。”

彭城,过梁、楚以归。於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集解】:徐广曰:“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为五郡。其明年,元封元年是也。”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

【集解】:徐广曰:“挚虞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索隐】:张晏云:“自陕已东,皆周南之地也。”

不得与从事,

【正义】:与音预。

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適使反,见父於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绝於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後,王道缺,礼乐衰,孔子脩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

【集解】:骃案:年表鲁哀公十四年获麟,至汉元封元年三百七十一年。

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索隐】: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

?史记

【集解】:徐广曰:“?音抽。”【索隐】:如淳云:“抽彻旧书故事而次述之。”徐广音抽。小颜云:“?谓缀集之也。”

石室金匮之书。

【索隐】:案: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

五年而当太初元年,

【集解】:李奇曰:“迁为太史後五年,適当於武帝太初元年,此时述史记。”【正义】:案:迁年四十二岁。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纪。

【集解】:徐广曰:“封禅序曰‘封禅则万灵罔不禋祀’。”骃案:韦昭曰“告於百神,与天下更始,著纪於是”。索隐虞喜志林云:“改历於明堂,班之於诸侯。诸侯群神之主,故曰‘诸神受纪’。”孟康云:“句芒、祝融之属皆受瑞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

【索隐】:先人谓先代贤人也。【正义】:太史公,司马迁也。先人,司马谈也。

‘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岁,

【索隐】:按:孟子称尧舜至汤五百馀岁,汤至文王五百馀岁,文王至孔子五百馀岁。按:太史公略取於孟子,而杨雄、孙盛深所不然,所谓多见不知量也。以为淳气育才,岂有常数,五百之期,何异瞬息。是以上皇相次,或有万龄为间,而唐尧、舜、禹比肩并列。降及周室,圣贤盈朝;孔子之没,千载莫嗣,安在於千年五百乎?具述作者,盖记注之志耳,岂圣人之伦哉。

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索隐】:让,汉书作“攘”。晋灼云:“此古‘让’字,言己当述先人之业,何敢自嫌值五百岁而让也。”

上大夫壶遂

【索隐】:案:遂为詹事,秩二千石,故为上大夫也。

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

【集解】:服虔曰:“仲舒也。”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

【索隐】:案:是非谓襃贬诸侯之得失也。

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

【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襃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索隐】:案:孔子言我徒欲立空言,设襃贬,则不如附见於当时所因之事。人臣有僭侈篡逆,因就此笔削以襃贬,深切著明而书之,以为将来之诫者也。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

【索隐】:公羊传曰“善善及其子孙,恶恶止其身”也。

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於变;礼经纪人伦,故长於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於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於风;乐乐所以立,故长於和;春秋辩是非,故长於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集解】: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成数’,字误也。”骃谓太史公此辞是述董生之言。董仲舒自治公羊春秋,公羊经传凡有四万四千馀字,故云“文成数万”也。不得如张议,但论经万八千字,便谓之误。索隐案: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此云‘文成数万’,字误也”。裴骃以迁述仲舒所论公羊经传,凡四万四千,故云“数万”,又非也。小颜云“史迁岂以公羊传为春秋乎”?又春秋经一万八千,亦足称数万,非字之误也。

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索隐】:案:弑君亡国及奔走者,皆是失仁义之道本耳。已者,语终之辞也。

故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

【集解】:徐广曰:“一云‘差以毫釐’,一云‘缪以千里’。”骃案:今易无此语,易纬有之。

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後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於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

【正义】:其心实善,为之不知义理,则陷於罪咎。

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集解】:张晏曰:“赵盾不知讨贼,而不敢辞其罪也。”

夫不通礼义之旨,至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

【正义】:颜云:“为臣下所干犯也。一云违犯礼义。”

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

【集解】:晋灼曰:“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

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襃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

【集解】:如淳曰:“受天命清和之气。”【正义】:於音乌。颜云:“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教化清也。”

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

集解应劭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如淳曰:“款,宽也。请除守塞者,自保不为寇害。”【正义】:重译,更译其言也。

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谬矣。”

於是论次其文。七年

【集解】:徐广曰:“天汉三年。”【正义】:案:从太初元年至天汉三年,乃七年也。

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

【正义】:太史公举李陵,李陵降也。

幽於縲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

【索隐】:案:谓其意隐微而言约也。【正义】:诗、书隐微而约省者,迁深惟欲依其隐约而成其志意也。

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

【集解】:徐广曰:“在汤阴。”

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正义】:即吕氏春秋也。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

【集解】:张晏曰:“武帝获麟,迁以为述事之端。上纪黄帝,下至麟止,犹春秋止於获麟也。”【索隐】:服虔云:“武帝至雍获白麟,而铸金作麟足形,故云‘麟止’。迁作史记止於此,犹春秋终於获麟然也。”史记以黄帝为首,而云“述陶唐者”,案五帝本纪赞云“五帝尚矣,然尚书载尧以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故述黄帝为本纪之首,而以尚书雅正,故称“起於陶唐”。

自黄帝始。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遵序,

【集解】:徐广曰:“颛顼,帝喾,尧,舜。”

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索隐】:台音怡。悦也。或音胎,非也。

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

【索隐】:应劭云:“有本则纪,有家则代,有年则表,有名则传。”

第一。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维契

【正义】:音薛也。

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第三。

维弃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实抚天下;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赧;洛邑不祀。作周本纪第四。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

【索隐】:案:豪即“崤”之异音。旅,师旅也。【正义】:穆公封崤山军旅之尸。

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第五。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

【集解】:徐广曰:“严安上书,销其兵铸以为锺鐻也。”【索隐】:下音巨。鐻,钟也。

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

【集解】:徐广曰:“宋义为上将,号庆子冠军。”

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之早霣,

【正义】:音殒。

诸吕不台;

【集解】:徐广曰:“无台辅之德也。一曰怡,怿也,不为百姓所说。”【索隐】:徐广音胎,非也。案:一音怡,此赞本韵,则怡怿为是。

崇彊禄、产,诸侯谋之;杀隐幽友,大

【集解】:徐广曰:“赵隐王如意,赵幽王友。”

臣洞疑,

【索隐】:案:洞是洞达为义,言所共疑也。

遂及宗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第十一。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後,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彊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

【集解】:徐广曰:“一作‘云已’也。汉序曰:‘敞、义依霍,庶几云已’。”【索隐】:案:踵谓继也。“以”字当作“已”,“世”当作“也”,并误耳。云,已,也,皆语助之辞也。【正义】:言汉兴已来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能明其嗣,有司无所踵继其後,乃云彊弱之原云以世相代,不能有所录纪也。

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第五。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埶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来久矣。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

【集解】:徐广曰:“乐者所以感和人情。人情既感,则远方殊俗莫不怀柔向化也。”

比乐书以述来古,

【索隐】:案:来古即古来也。言比乐书以述自古已来乐之兴衰也。

作乐书第二。

非兵不彊,

【索隐】:案:此律书之赞而云“非兵不强”者,则此“律书”既“兵书”也。古者师出以律,则凡出军皆听律声,故云“闻声效胜负,望敌知吉凶”也。

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

【索隐】:黄帝有版泉之师,汤、武有鸣条、牧野之战而克桀、纣。

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马法所从来尚矣,

【正义】:古者师出以律,凡军出皆吹律听声。律书云“六律为万事根本,其於兵械尤所重。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故云“司马兵法所从来尚矣”乎?

太公、孙、吴、王子

【集解】:徐广曰:“王子成甫。”

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

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间不容翲忽。

【索隐】:案:忽者,总文之微也。翲者,轻也。言律历穷阴阳之妙,其间不容丝忽也。言“翲”,恐衍字耳。正义翲,匹遥反,今音匹沼反。字当作“秒”。秒,禾芒表也。忽,一蚕口出丝也。言律历相治之间,不容比微细之物也。

五家之文怫异,

【索隐】:怫音悖,一音扶物反。怫亦悖也。言金木水火土五家之文,各相悖异不同也。【正义】:五家谓黄帝、颛顼、夏、殷、周之历,其文相戾,乖异不同,维太初之元论历律为是,故历书自太初之元论之也。

维太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

【集解】:徐广曰:“论,一作‘编’。”

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次,作天官书第五。

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

【集解】:徐广曰:“一云‘答应’。”

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

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作河渠书第七。

维币之行,

【索隐】:维弊之行。上弊音“币帛”之“币”,钱也。

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

【索隐】:杬巧,上五官反;下苦孝反。

并兼兹殖,争於机利,去本趋末。作平准书以观事变,第八。

太伯避历,江蛮是適;文武攸兴,古公王迹。阖庐弑僚,宾服荆楚;夫差克齐,子胥鸱夷;信嚭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肖矣,

【集解】:徐广曰:“肖音痟。痟犹衰微。”【索隐】:案:徐广注肖音痟,痟犹衰微,其音训不可知从出也。今案:肖谓微弱而省少,所谓“申吕虽衰”也。【正义】:肖音痟。吕尚之祖封於申。申、吕後痟微,故尚父微贱也。

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

【集解】:徐广曰:“缪,错也,犹云缠结也。权智潜谋,幽昧不显,所谓太公阴谋。”【索隐】:案:缪谓绸缪也,音亡又反。又谓太公绸缪,为权谋於幽昧不明著,谓太公之阴谋也。□正缪音武彪反。言吕尚绸缪於幽权之策,谓六韬、三略、阴符、七术之属也。

番番黄发,

【集解】:番音婆。毛苌云“番番,威勇武貌”也。案:黄发,言老人发白而更黄也。

爰飨营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合诸侯,霸功显彰。田阚争宠,姜姓解亡。

【集解】:徐广曰:“阚,一云‘监’。解,一作‘迁’。”

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隐桓之际,是独何哉?三桓争彊,鲁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燕之禅,

【索隐】:谓王哙禅其相子之,後卒危乱也。

乃成祸乱。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相武庚,将宁旧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

【索隐】:案:系家云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霍叔名处也。

周公为盟;大任十子,

【索隐】:太任,文王妃。十子,伯邑考、武王、管、蔡、霍、鲁、卫、毛、摐、曹是也。

周以宗彊。嘉仲悔过,

【正义】:蔡叔度之子蔡仲也。

作管蔡世家第五。

王後不绝,舜禹是说;维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陈杞,楚实灭之。齐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陈杞世家第六。

收殷馀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及朔之生,卫顷不宁;

【索隐】:卫顷公也。

南子恶蒯聩,子父易名。周德卑微,战国既彊,卫以小弱,角独後亡。喜彼康诰,作卫世家第七。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伤於泓,

【正义】:泓,水名。公羊传云:“宋与楚人期战於泓之阳,宋师大败,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礼,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君子孰称。景公谦德,荧惑退行。剔成暴虐,

【集解】:徐广曰:“一云‘偃’,宋剔成君生偃。”【索隐】:上音逷成。

宋乃灭亡。喜微子问太师,作宋世家第八。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讥名,

【正义】:谓晋穆侯太子名仇,少子名成师也。

卒灭武公。骊姬之爱,乱者五世;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专权,

【正义】:智伯,范,中行,韩,魏,赵。

晋国以秏。嘉文公锡珪鬯,作晋世家第九。

重黎业之,吴回接之;殷之季世,粥子牒之。周用熊绎,熊渠是续。庄王之贤,乃复国陈;

【正义】:楚庄王都陈。

既赦郑伯,班师华元。怀王客死,兰咎屈原;好谀信谗,楚并於秦。嘉庄王之义,作楚世家第十。

少康之子,实宾南海,

【正义】:吴越春秋云:“启使岁时祭禹於越,立宗庙南山之上,封少康庶子无馀於越,使祠禹,至句践迁都山阴,立禹庙为始祖庙,越亡遂废也。”案:今禹庙在会稽山下。

文身断发,鼋鳝

【索隐】:蚖鳝、元鼍二音。

与处,既守封禺,

【集解】:徐广曰:“封禺山在武康县南。”

奉禹之祀。句践困彼,乃用种、蠡。嘉句践夷蛮能脩其德,灭彊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桓公之东,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议。祭仲要盟,郑久不昌。子产之仁,绍世称贤。三晋侵伐,郑纳於韩。嘉厉公纳惠王,作郑世家第十二。

维骥騄耳,乃章造父。赵夙事献,衰续厥绪。

【正义】:衰,楚为反。

佐文尊王,卒为晋辅。襄子困辱,乃禽智伯。主父生缚,饿死探爵。王迁辟淫,良将是斥。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毕万爵魏,卜人知之。及绛戮干,戎翟和之。文侯慕义,子夏师之。惠王自矜,齐秦攻之。既疑信陵,诸侯罢之。卒亡大梁,王假厮之。嘉武佐晋文申霸道,作魏世家第十四。

韩厥阴德,赵武攸兴。绍绝立废,晋人宗之。昭侯显列,申子庸之。疑非不信,秦人袭之。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完子避难,適齐为援,阴施五世,齐人歌之。成子得政,田和为侯。王建动心,乃迁于共。嘉威、宣能拨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於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之统纪於後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

【正义】:周失其道,至秦之时,诸侯力事乎争强。

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成皋之台,薄氏始基。诎意適代,厥崇诸窦。栗姬偩贵,王氏乃遂。陈后太骄,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十九。

汉既谲谋,禽信於陈;越荆剽轻,乃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为汉宗籓。戊溺於邪,礼复绍之。嘉游辅祖,

【正义】:游,楚王交字也。祖,高祖也。

作楚元王世家二十。

维祖师旅,刘贾是与;为布所袭,丧其荆、吴。营陵激吕,乃王琅邪;怵午

【正义】:谓祝午也。

信齐,往而不归,遂西入关,遭立孝文,获复王燕。天下未集,贾、泽以族,为汉籓辅。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天下已平,亲属既寡;悼惠先壮,实镇东土。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暴戾,京师弗许。厉之内淫,祸成主父。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

【正义】:谓华山之西也。

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与信定魏,破赵拔齐,遂弱楚人。续何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宁。嘉参不伐功矜能,作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於易,为大於细。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於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於权;吴楚之兵,亚夫驻於昌邑,以戹齐赵,而出委以梁。作绛侯世家第二十七。

七国叛逆,蕃屏京师,唯梁为扞;偩爱矜功,几获于祸。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既王,亲属洽和,诸侯大小为籓,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三子之王,文辞可观。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

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事情,循埶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维建遇谗,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员奔吴。作伍子胥列传第六。

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鞅去卫適秦,能明其术,彊霸孝公,後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第八。

天下患衡秦毋餍,而苏子能存诸侯,约从以抑贪彊。作苏秦列传第九。

六国既从亲,而张仪能明其说,复散解诸侯。作张仪列传第十。

秦所以东攘

【集解】:徐广曰:“一作‘襄’。”

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苞河山,

【集解】:徐广曰:“苞,一作‘施’。”

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者,魏厓之功。作穰侯列传第十二。

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破荆灭赵,王翦之计。作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

【集解】:徐广曰:“一作‘坏’。”

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争冯亭以权,

【集解】:徐广曰:“以,一作‘反’。太史公讥平原曰‘利令智昏’,故云争冯亭反权。”

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於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於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以身徇君,遂脱彊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者,黄歇之义。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能忍卼於魏齐,

【集解】:徐广曰:“卼音逅。”【索隐】:卼,火候反。卼,辱也。

而信威於彊秦,推贤让位,二子有之。作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率行其谋,连五国兵,为弱燕报彊齐之雠,雪其先君之耻。作乐毅列传第二十。

能信意彊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於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湣王既失临淄而奔莒,唯田单用即墨破走骑劫,遂存齐社稷。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能设诡说解患於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作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於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填赵塞常山以广河内,弱楚权,明汉王之信於天下。作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收西河、上党之兵,从至彭城;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项羽。作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以淮南叛楚归汉,汉用得大司马殷,卒破子羽于垓下。

【集解】:徐广曰:“隄塘之名也。”

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作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汉得以间遂入彭城。作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攻城野战,获功归报,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

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整齐度量,序律历。作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结言通使,约怀诸侯;诸侯咸亲,归汉为籓辅。作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欲详知秦楚之事,维周緤常从高祖,平定诸侯。作傅靳蒯成

【索隐】:蒯成,上音裴,其字音从崩邑,又音浮。

列传第三十八。

徙彊族,都关中,和约匈奴;明朝廷礼,次宗庙仪法。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能摧刚作柔,卒为列臣;栾公不劫於埶而倍死。作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作袁盎朝错列传第四十一。

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作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敦厚慈孝,讷於言,敏於行,务在鞠躬,君子长者。作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守节切直,义足以言廉,行足以厉贤,任重权不可以非理挠。作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後世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作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维仲之省,

【集解】:徐广曰:“吴王之王由父省。”

厥濞王吴,遭汉初定,以填抚江淮之间。作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作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

智足以应近世之变,宽足用得人。作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勇於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自三代以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彊弱之时,设备征讨,作匈奴列传第五十。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传第五十二。

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籓,纳贡职。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吴之叛逆,瓯人斩濞,

【集解】:徐广曰:“今之永宁,是东瓯也。”

葆守封禺

【索隐】:上音保。言东瓯被越攻破之後,保封禺之山,今在武康县也。

为臣。作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燕丹散乱辽间,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籓,

【集解】:徐广曰:“一作‘莫’。籓音普寒反。”

葆塞为外臣。作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作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子虚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夸,然其指风谏,归於无为。作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长国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於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

【集解】:徐广曰:“一作‘慨’。”

作汲郑列传第六十。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救人於戹,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

【集解】:徐广曰:“一云‘不慨信’。”

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争埶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齐、楚、秦、赵为日者,各有俗

【索隐】:案:日者传云“无以知诸国之俗”,今褚先生唯记司马季主之事也。

所用。欲循

【集解】:徐广曰:“一作‘总’。”

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闚其要,作龟策列传

【索隐】: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其书既亡,无以纪其异。今褚少孙唯取太卜占龟之杂说,词甚烦芜,不能裁剪,妄皆穿凿,此篇不才之甚也。

第六十八。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

【集解】:如淳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图籍散乱。於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

【集解】: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瓚曰:“茂陵书‘丞相为工用程数其中’,言百工用材多少之量及制度之程品者是也。”

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

【索隐】:盖,姓也,古合反。

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於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索隐】:案:此天官非周礼冢宰天官,乃谓知天文星历之事为天官。且迁实黎之後,而黎氏後亦总称重黎,以重本司天,故太史公代掌天官,盖天官统太史之职。言史是历代之职,恐非实事。然卫宏以为司马氏,周史佚之後,故太史谈云“予之先人,周之太史”,盖或得其实也。

至於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

【索隐】:案:旧闻有遗失放逸者,网罗而考论之也。

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

【索隐】:案:并时则年历差殊,亦略言,难以明辩,故作表也。

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

【索隐】:案:兵权,即律书也。迁没之後,亡,褚少孙以律书补之,今律书亦略言兵也。山川,即河渠书也;鬼神,封禅书也,故云山川鬼神也。

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

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象黄帝以下三十世家,老子言车三十辐,运行无穷,以象王者如此也”。【正义】:颜云:“此说非也。言众星共绕北辰,诸辐咸归车,群臣尊辅天子也。”

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

【索隐】:己音纪。言扶义倜傥之士能立功名於当代,不後於时者也。

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索隐】:案:桓谭云“迁所著书成,以示东方朔,朔皆署曰‘太史公’,则谓‘太史公’是朔称也。亦恐其说未尽。盖迁自尊其父著述,称之曰‘公’。或云迁外孙杨恽所称,事或当尔也”。

序略,以拾遗补?,

集解李奇曰:“六?也。”【索隐】:案:汉书作“补阙”,此云“?”,谓补六义之阙也。

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

【索隐】:迁言以所撰取协於六经异传诸家之说耳,谦不敢比经?也。异传者,如子夏易传、毛公诗及韩婴外传、伏生尚书大传之流者也。

整齐百家杂语,

【正义】:太史公撰史记,言其协于六经异文,整齐诸子百家杂说之语,谦不敢比经艺也。异传,谓如丘明春秋外传国语、子夏易传、毛公诗传、韩诗外传、伏生尚书大传之流也。

藏之名山,副在京师,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群玉之山,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郭璞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俟後世圣人君子。

【索隐】:以俟後圣君子。此语出公羊传。言夫子制春秋以俟後圣君子,亦有乐乎此也。

第七十。

【集解】:骃案:卫宏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

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集解】:骃案:汉书音义曰“十篇缺,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後,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已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元成之间,褚先生补阙,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索隐】:案:汉书曰“十篇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後,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将相表,三王世家,日者、龟策传、傅靳等列传也”。案:景纪取班书补之,武纪专取封禅书,礼书取荀卿礼论,乐取礼乐记,兵书亡,不补,略述律而言兵,遂分历述以次之。三王系家空取其策文以缉此篇,何率略且重,非当也。日者不能记诸国之同异,而论司马季主。龟策直太卜所得占龟兆杂说,而无笔削之功,何芜鄙也。

【索隐述赞】太史良才,寔纂先德。周游历览,东西南北。事覈词简,是称实录。报任投书,申李下狱。惜哉残缺,非才妄续!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李百药
  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五十四·赵尔巽
  大明穆宗庄皇帝宝训卷之一·张居正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八·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七 列传二百四十七·纪昀
  四八 祖父之丧·周作人
  桓康传·李延寿
  张绍登传·张廷玉
  野史无文卷四·郑达
  卷十一·允禄
  卷06·陈邦瞻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陈道原·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草泽狂歌卷一·王恭

    (明)王恭 撰○五言古方氏日趣轩端居适清暇爱此林中屋晼晚田圃间优游会心目春风始萌达秋草萋已緑玄蝉号树枝岁事已闻促始自感物候终然媚幽独物淡境自忘心闲意方足浮荣岂不顾安命良无欲缅懐柴桑人临风伫芳躅张良进履嬴君

  • 卷366 ·佚名

    唐珏 冬青行二首 马箠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野麕尚屯束,何物敢盗取。 余花拾飘荡,白日哀后土。 六合忽怪事,蜕龙挂茅宇。 老天鉴区区,千载护风雨。 唐珏 冬青行二首 冬青花,不可折,南风吹凉积

  • 卷八·房祺

    钦定四库全书 河汾诸老诗集卷八 元 房祺 编 兑斋曹先生之谦益甫 送梁仲文 圣人既已没圣道遂不传异端壅正途榛塞踰千年大儒起相承辟之斯廓然濂溪回北流伊洛开洪源学者有适从披云见青天我生虽多难闻道早有缘中岁苦病

  • 潜斋集补钞·管庭芬

    潜斋集补钞何梦桂赠留中斋归昆明灰劫化尘缁,梦觉功名黍一炊。钟子未甘南操改,庾公空作北朝悲。归来眼底吴山在,别后心期浙水知。白发门生羞未死,青衫留得裹遗尸。鲁斋集钞王柏催雨人世如居甑,骄阳不可锄。未闻刍作狗,安得梦

  • 完颜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完颜?q(1172-1232)本名寿孙,字仲实,一字子瑜,号樗轩老人。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天资雅重,薄于世味”(《中州集》卷五),累封密国公。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攻金者汴梁,围城中以疾卒,年六十一。《金史》卷八五附传永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正德十四年二月乙丑朔 上留宣府○谪云南都指挥李增于边卫永远充军坐侵欺官银也○丙寅先是巡抚湖广都御史秦金等言洞庭湖四通江流一望无际不逞之徒易于啸聚为患虽原设指挥一员巡视但所守限于本湖其沿江军卫巡司官兵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万历元年二月壬子朔 上御皇极殿视朝毕诣 奉先殿 弘孝殿 神霄殿 皇考穆宗庄皇帝几筵以开经筵告○庆府弘农王鼒木□鼐周府会稽王勤□□炎各讣至 上辍朝一日遣官行丧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斯洁回籍听补○起原任南

  • 外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八 宋 李幼武 纂集 杨时 龟山先生文靖公 字中立先世弘农五世祖唐末避地闽中寓南剑州将乐县因家焉熙宁九年中进士第调汀州户不赴久之调徐州法丁忧服阕改?州司法改浏阳宰除荆州教授

  • 卷九十九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九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王莽传第六十九上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

  • 九二 辛亥革命一——王金发·周作人

    现在已是辛亥这一年了。这实在是不平常的一个年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不久全国响应,到第二年便成立了中华民国,人民所朝夕想望的革命总算实现了。可是这才是起了一个头,一直经过了四十年,这个人民解放事业才是成功,以前所经过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七·丁传靖

    汤思退 陈康伯 陈俊卿 赵雄 赵叔问 汤举,处州缙云人,与先人太学同舍。登第之后,累任州县,积官至承议郎。居乡以疾不起。时适当迁员郎,而纶轴未颁。缙云令王令洙告其家曰:“未须发丧,少俟命下。”且为遣价疾驰入都,

  • 卷三十九俸饷三·冯煦

    长江水师营岁饷长江水师绵亘五省,为营二十有八,(戈)[弋]船哨弁七百有奇,兵万有一千数百,分立五标。设总兵官四,而统辖于长江提督,仍归总督节制。皖省太平府城内设有提督衙门,除提标中营外,隶皖者凡五营:曰安庆,曰大通,曰芜湖,曰裕溪,曰

  • 第九章 17·辜鸿铭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现在我还没有看到有人像男人喜欢女人的美貌那样,去热爱男人身上所体现出的道德价值。”

  • 卷十五·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五     元 吴澄 撰曾子问【此篇曾子问曰三十八而孔子答之凡三十四故摘曾子问三字名篇孔子自言者四子游问者一子夏问者一记人自记者一通四十一章应氏曰曾

  • 书纂言卷二·吴澄

    元 吴澄 撰夏书夏禹有天下之号也禹贡成于尧之时而系之夏书者禹之王以是功也禹贡贡者下供上之名林氏曰是篇有贡有赋而独以贡名篇者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则贡又夏后氏田赋之总名也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髙山大川禹先分布九

  • 难二·韩非

    一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

  • 大觉琏禅师·惠洪

    禅师名怀琏。字器之。漳州陈氏子也。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求得之。故其小字泗州。幼有远韵。聪慧绝人。长为沙门。工翰墨声称甚著。游方爱衡岳胜绝。馆于三生藏有年。丛林号琏三生。闻南昌石门澄禅师者。五祖戒公之

  • 序·道原

    景德传灯录 宋 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序翰林学士朝散大夫行左司谏知制诰同修国史判史馆事柱国南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百户赐紫金鱼袋臣杨亿 撰昔释迦文。以受然灯之夙记当贤劫之次补。降神演化四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