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先醒(连语)

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先生,何也?”

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也,为先醒也。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惽于得失,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々然犹醉也。而贤主者学问不倦,好道不厌,惠然独先乃学道理矣。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发也。故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自静三年,以讲得失。乃退辟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而后在高位,内领国政,辟草而施教,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当是时也,周室坏微,天子失制矣,宋、郑无道,欺昧诸侯。庄王围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奉簪而献国。庄王曰:‘古之伐者,乱则整之,服则舍之,非利之也。’遂弗受。乃与晋人战于两棠,大克晋人,会诸侯于汉阳,申天子之辟禁,而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智在身而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此之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馂,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梁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为间,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式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故先醒者,当时而伯;后醒者,三年而复;不醒者,枕土而死,为虎狼食。呜呼!戒之哉!”

耳痹(连语)

窃闻之曰:目见正而口言枉则害,阳言吉错之民而凶则败,倍道则死,障光则晦,无神而逆人则天必败其事。

故昔者,楚平王有臣曰伍子胥,王杀其父而无罪,奔走而之吴,曰:“父死而不死,则非父之子也;死而非补,则过计也;与吾死而不一明,不若举天地以成名。”于是纡身而否,乃适阖闾,治味以求亲。阖闾甚而安之,说其谋,果其举,反其德,用而任吴国之政也。民保命而不失,岁时熟而不凶,五官公而不私,上下调而无尤,天下服而无御,四境静而无虞。然后,忿心发怒,出凶言,阴必死。提邦以伐楚,五战而五胜,伏尸数十万。城郢之门,执高库之兵,伤五藏之实,毁十龙之钟,挞平王之墓。昭王失国而奔,妻生虏而入吴。故楚平王怀阴贼,杀无罪,殃既至乎此矣。

子胥发郁冒忿,辅阖闾而行大虐。还十五年,阖闾没而夫差点即位,乃与越人战江上,栖之会稽。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于是,履甓戴璧,号唫告毋罪,呼皇天,使大夫种行成于吴王。吴王将许,子胥曰:“不可!越国之俗,勤劳而不愠,好乱而无礼,豨徼而轻绝,好诅而倍盟。放此类者,鸟兽之侪徒,狐狸之丑类也,生之为患,杀之无咎,请无与成。”大夫种拊心嗥啼,沫泣而言信,割白马而为牲,指九天而为证,请妇人为妾,丈夫为臣,百世名宝因间官为积,孤身为关内诸侯,世为忠臣。吴王不忍,缩师与成,还,谋而伐齐。子胥进争不听,忠言不用。越既得成,称善累德,以求民心。于是,上帝降祸,绝吴命乎直江。君臣乖而不调,置社稷而分裂,容台振而掩败,犬群嗥而入渊,彘衔菹而适奥,燕雀剖而虺蛇生,食菹而蛭口,浴清水而遇虿。伍子胥见事之不可为也,何笼而自投水,目抉而珥东门,身鸱夷而浮江。怀贼行逆,深报而殃不辜,祸至乎身矣!越于是果逆谋负约,袭邦剉夫差,兼吴而拊。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大夫种{折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自此之后,句践不乐,忧悲荐至,内崩而死。

故天之诛伐,不可为广虚幽间,攸远无人;虽重袭石中而居,其必知之乎!若诛伐顺理而当辜,杀三军而无咎;诛杀不当辜,杀一匹夫,其罪闻皇天。故曰:天之处高,其听卑,其牧芒,其视察。故凡自行,不可不谨慎也。

谕诚(连语)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罗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今之人修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于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饣堇时,酒二,重裘而立,犹忄朁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赈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十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己曰:“我东北陬之枯骨也,速以王礼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礼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己许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而倍枯骨,况于生人乎?”于是,下信其上。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弗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可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靡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枕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服衣,馅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是以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故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非冗言也,故在主而已。

退让(连语)

梁大夫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楚窳而希灌,其瓜恶。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瓜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曰:“恶!是何言也!是讲怨分祸之道也。恶!何称之甚也!若我教子,必诲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于是,梁亭乃每夜往,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此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具以闻。楚王闻之,恕然丑以志自惽也。告吏曰:“微搔瓜,得无他罪乎?”说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髈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窭国也,恶见此台也?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絫,茆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

君道(连语)

纣作梏数千,睨诸侯之不谄己者,杖而梏之。文王桎梏于羑里,七年而后得免。及武王克殷,既定,令殷之民投撤桎梏而流之于河。民输梏者以手撤之,弗敢坠也;跪之入水,弗敢投也。曰:“昔者,文王鬻常拥此。”故爱思文王,犹敬其梏,况于其法教乎!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辅翼贤正,则身必已安也。又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言士民说其德义,则效而象之也。文王志之所在,意之所欲,百姓不爱其死,不惮其劳,从之如集。《诗》曰:“经始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文王有志为台,令近规之,民闻之者,裹粮而至,问业而作之,日日以众。故弗趋而疾,弗期而成。命其台曰“灵台”,命其囿曰“灵囿”,谓其沼曰“灵沼”,爱敬之至也。《诗》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皜々。王在灵沼,于仞鱼跃。”文王之泽,下被禽兽,洽于鱼鳖,咸若攸乐,而况士民乎!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言圣王之德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言士民之报也。《书》曰:“大道亶亶,其去身不远,人皆有之,舜独以之。”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鹄,而反修之于己。君国子民者,反求之己,而君道备矣。

猜你喜欢
  志第十三 乐下·房玄龄
  卷八 顺帝·王夫之
  ◎方域四·徐天麟
  卷三十七·唐·蒋一葵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六·佚名
  ◎国会之双包案·刘以芬
  二百一十九 曹(兆页)奏报杭州各属被灾情形摺附单一件·佚名
  卷四十·郝经
  第二十七卷 仕绩 一 八·缪荃孙
  ·上督抚宪将军禀并致司道书·丁曰健
  卷三十三·黄训
  卷二十四·赵汝愚
  馆阁续録卷二·陈骙
  卷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遨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郑遨(866—939),字云叟 ,滑州白马(今河南 滑县东)人。唐昭宗时举进士落第,见天下已乱,遂离家入少室山为道士。后唐明宗召以左拾遗,后晋高祖召以右谏议大夫,均不应诏,遂赐号逍遥先生。其诗名重当世,多有避世倾向,但也不乏

  •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闵令谟[*(闵)湜]。○闵令谟黄骊县人父懿户部员外郞令谟少好学仁宗朝登第累迁吏部员外郞。 明宗在潜邸梦一宰相出自广化门驺从甚盛有人曰: "

  •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九 家门以内·溥仪

    我不能过问政事,不能随便外出走走,不能找个“大臣”谈谈,所以当关东军那边的电流通不过来的时候,我就无事可干。我发展了迟眠晏起的习惯,晚上总要在后半夜,甚至过三点才睡,早晨要十一点才起。每日两餐,早餐在中午十二点至一

  • 吕太后本纪第九·司马迁

    解惠全 白晓红 译注【说明】吕后名雉,字娥姁(xū,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这篇本纪成功地塑造了吕后这样一个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从吕后在

  • 王肃传·李延寿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  他从小聪明,善于词辩,博览经史典籍,胸怀大志。入仕南齐,位至秘书丞。父亲王奂和他的弟兄都被齐武帝萧矦杀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王肃从建邺投奔北魏。孝文帝当时正在邺城,听说他到来的消息,

  • 卷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一明 俞汝楫 编科试备考试法初行科举成式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举人不拘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塲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

  • 卷六·戴锡章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小字嵬理(《长编》作叶迈,曾氏《隆平集》作崖块),国语谓惜为“嵬”,富贵为“理”,后更名曩霄。太宗德明长子也,母曰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性雄毅(《长编》作性凶鸷猜忍),多大略,善绘画,能创

  • 冬官考工记第六·佚名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

  • 东宫备览卷五·陈模

    ○戒逸书益稷篇禹曰无若丹朱傲惟慢逰是好无逸篇曰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西汉成帝本纪曰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寛博谨重其后幸酒

  • 读书续録卷五·薛瑄

    周子挺生南服建图立说以明造化之源性命之防传之二程以当时无受之者遂不以语人至朱子旣即其图以剖析其防又即其说以尽发其奥由是周子建图立说之意大明学者诚欲求其意当即朱子之解以求周子之说熟读精思潜玩黙体期以数十

  • 卷七·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七     宋 易袚 撰地官司徒第二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

  • 卷四十五·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五   宋 王与之 撰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薛平仲曰内史一属所以次于大史之后者事固有所由始

  • 云居简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简。其先范阳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闲静寡言。童子剃落。受满分戒。遍游丛席。造云居。谒膺禅师。膺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而诫令。刻苦事众。于是简躬探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

  • 荔枝谱·蔡襄

    北宋蔡襄著。作者是闽人,又曾任福州、泉州知府,荔枝为当地名产,因而得以写成此谱。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七卷。分别记述荔枝品种、历史、产地、运销、食性、栽培技术、果实加工、贮藏等。是编为闽中荔枝而作,其一原

  • 缉古算经·王孝通

    古代数学经典著作。唐王孝通著。一卷。成书7世纪初。全书仅有20个问题,可分为天文(共1题)、土木工程(共6题)、地窖和仓库容积(共7题)和勾股(共6题)四类。每题均有答案和解题步骤,并写有自注。现传本后四题有残缺。所有

  • 六壬经纬·铁瓮子

    《六壬经纬》是(清)铁瓮子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大六壬入门古籍,结构简洁紧凑,适合入门级参研。

  • 日本杂事诗·黄遵宪

    诗别集。清黄遵宪(1848—1905)撰。二卷。遵宪有《人境庐诗草》已著录。此集冠有清王韬等人序,附日本三河石川英跋,共收近体诗一百五十余首。其诗无题,每首附有自注,多记载日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广涉地理、商业

  • 说罪要行法·义净

    佛教律仪书。唐义净撰。一卷。述说忏悔之法。内容有三部分:一为月半、月末二时忆所犯罪,并对人“发露”,以除罪;次为“每食罢发愿法”;三为“洗净法”。此书见载于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