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宫备览卷五

○戒逸

书益稷篇禹曰无若丹朱傲惟慢逰是好

无逸篇曰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西汉成帝本纪曰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寛博谨重其后幸酒乐燕上不以为能

本朝淳化五年姚坦为益王府翊善坦好直諌王尝作假山所费甚广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褒叹其美坦独俛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租上下相急剥鞭笞血流愁苦不聊生此假山皆民租赋所出非血山而何

大中祥符六年荣王请石保古伶人新隶教坊者作戏及赴北园御筵有伶人少不中意荣王遽叱之将加捶挞宫寮莫敢諌既而对上复请此伶人作戏上不悦他日以语王旦等曰朕昔与诸王侍宴何敢如此弟兄相接亦无游谈惟是读书着文交相质问即位以来每岁锡宴不过再三政虑宴喜之次言辞或至差失今当警戒之也

臣某曰书曰作徳心逸日休则逸乃有徳者之事而奚戒之为葢惟有徳者然后能逸则为泮涣优游为心广体胖否则曰逰逸曰逸豫凡其盘乐怠敖流连荒亡者皆逸之为也奈何其不戒故虽伯益之告舜亦曰罔逰于逸罔淫于乐虽文武之圣而亦必始于忧勤然后终于逸乐况未能如舜文武者当何如哉尝观周公作无逸一书而必以立王生则逸为言葢其冲幼之始一流于逸则异时难以训导故欲于其始而谨之也然周公不惟以无逸为戒又必言享国之永短以起其敬畏之念嗣王而无所畏则己夫茍知畏岂不畏天命者而乃甘于逸而罔或克寿哉后世如汉成帝弱不克君而纪乃言为太子时幸酒乐燕乐赞言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其所由来者渐则又必以湛于酒色可为于邑先之无逸享国之说至是而愈信矣国朝东宫师傅每择正人凡一玩戏一宴逰必欲其谆切致戒其以是欤

○崇俭

唐太宗撰帝范十二篇赐皇太子其崇俭篇大略曰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茅茨不剪采掾不斲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太羮不和非憎荣恶味乃循薄而奉俭故风俗淳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徳

本朝嘉佑元年英宗幼养于宫中上及皇后鞠视如子七年立为太子及入内良贱不满三百口行李萧然无异寒士有书数厨而已中外闻之相贺

政和五年皇太子言臣窃覩自昔东宫建司设局张官置吏往往窃有所拟慕为虚名徒费廪食书曰谨乃俭徳惟懐永图臣立身之始敢不念兹伏望圣慈详察应东宫官吏不必具备诸司庶局颇令兼摄至于闲徒冗卒旧例有者亦可蠲除务从俭约如此则不惟臣得少安私分仍得清心省事専精学问仰副君父教育之意从之

干道七年皇太子言已降指挥臣合使人从比亲王加倍臣窃惟徒御猥众必致请给过多虽事号为増加于财用岂无耗蠧况今趍走前后之人不为之少更益以倍其敢奉承今止乞添置指使直省官各二人及客司四人亲事辇官步军司宣效各一十人所差取人数并依已降指挥施行其余合使人数并行蠲免诏依

臣某曰古人有言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生长于富室则易于奢而难于俭也况于国之储贰兼富贵而有之者乎尝考周官外府共王及后世子之衣服之用至于歳终则惟王及后之服不会虽世子亦会矣此所以撙节其用度惟恐其俭徳之或亏而侈习之易长也岂惟世子虽帝与王犹必示俭然后天下足以后妃之贤则诗人以躬节俭服澣濯称之然则王与后虽不会而所以躬履夫俭徳者亦不容自懈也矧世子者众望之攸属一言一动之必谨则天下乐诵而愿戴之否则有窃议之者矣其何以系天下之心而善天下之俗耶古人之遗子孙必以清白而所以示之者犹欲其师吾俭况为世子者乎本朝列圣一以俭为家法固宜英庙而下其在东宫日亦皆以质俭为徳撙节为请也

○辨分

西汉成帝纪曰帝为太子寛博谨审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絶驰道上迟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说乃着令太子得絶驰道云

唐肃宗纪曰初立为皇太子有司行册礼其仪有中严外辨其服绛纱太子曰此天子礼也乃下公卿议萧嵩等请改外辨为外备绛纱为朱明服乃从之

本朝至道元年皇太子上言受命以来每见僚属皆称臣况至尊无二上之文事主有比肩之义接见之际启处不遑望仍旧称名庶安恳悃从之仍付史馆【时百官自称姓名宫官即称臣其兼宫官者自左右庶子而下并依宫官例参见】

天僖二年礼仪院言皇太子宫僚请如至道中故事名而不臣临轩册命旧奏正安之曲今请改为明安从之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南郊仪仗使钱惟演言正阳门习仪皇太子立楼上御坐之西左右以天气暄持伞障日太子不许复遮以秉扇太子又手却之文武在列莫不瞻视及十三日至太庙有司设马台于庙内太子乗马至门命移台出屏外下马步进十四日至郊坛前驱者解青绳将入外壝太子亟止之遥望壝外即下马伏以太子英睿之徳既自天资谦恭之志实遵圣训昔桓荣以储宫精博学谓之国家福佑书于史册今太子持谦秉礼发自至诚士民传说充溢都邑伏乞宣付史馆诏奬皇太子仍以诏答惟演从其请

政和五年皇太子言伏蒙睿恩诞扬典册俾正储闱择日朝谒太庙有司依至道天僖故事合乗辂用卤簿虽以雷文一角螭代龙饰在臣不敏尢不敢当此盛仪闻命悚惧义当自陈欲望特诏有司不用金辂卤簿许令止依常仪乗马至太庙幕次易朝服行礼以安私分诏从之

臣某曰尝读西汉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公交车令张释之追止而劾奏之文帝虽繇是竒释之而景帝亦以是恨之故史曰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相犹尚以前过又江充从上甘泉逄太子家使乗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后恐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掘蛊太子卒不免释之之事固非充比而不下司马门与乗马行驰道中均之为不知尊天子也粤自天尊地卑而乾坤定典叙礼秩而上下立君臣之分断断乎不可易也名一不正分一不明则异时召衅启祸将有不胜其忧者孰若动必以礼遇时损抑而必以正名辨分为念者乎矧太子者天下之所仰望者也使天下心知其有尊君卑臣正名辨分之徳固已耸动而知所归戴矣异日事之为君宁敢有干名犯分之事哉汉成帝唐肃宗与本朝列圣之厚徳可以为鉴而戾太子之事可以为戒矣

○正家

易家人卦曰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本朝治平元年韩维上疏曰臣传闻禁中泛至诸臣之家为颖王择妃臣窃以为非便臣闻夫妇者居室之大伦将以正家则承宗祀以继万世之嗣故礼之用惟婚姻为兢兢兢兢者谨之至也臣愚以为宜厯选勲望之家谨择淑哲之媛考古纳采问名之义以礼成之今陛下为元子求妇而姑出茍简殆非所以示颖王使知室家之道在徳而不在色也陛下不可不加圣意焉【三年英宗皇帝始纳故相向敏中孙女为皇子颖王妇即钦圣宪肃皇后】

元佑七年范祖禹进家人卦解义其略曰家人之道以内为主女正则家正矣故其利在女之正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谓六二也男正位乎外谓九五也六二以柔得位而居中九五以刚得位而居尊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女之正莫大于此

臣某曰天子聴男教后聴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徳天子聴外治后聴内职教顺成俗内外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徳男女之别葢不可不谨也知所谓别则夫夫妇妇而家道正不知所谓别则内外相渎男女易位道且不行于妻子而况于正人乎知礼之所以为教则知易之所以为教矣故易以男女正为天地之大义而极其道至于正家而天下定呜呼尽之矣昔者虞舜之绍尧自刑于二女始文王之御家邦自刑于寡妻始天作之合诗人则以美太姒之贤宗周之灭诗人则以刺褒姒之乱葢不可不谨也西都吕氏之变厥鉴不逺下至成帝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而王氏因以簒位武后乱唐几覆宗社元宗不鉴乃复败以女子防微杜渐之君凡所以使女谒不行外戚不得以用事者皆此其虑也圣人作易于家人之彖不泛言利贞必曰利女贞亦曰女难乎其正也故于初爻曰闲有家悔亡谓处家人之初乃治家之始必防闲之然后悔可亡至二爻则又明言之曰无攸遂在中馈贞吉夫女以顺为正者也岂容有所専遂者哉惟六二之爻以阴应阳无所専遂职乎中馈巽顺而己是以正然则牝鸡之晨古人所戒非所以为正矣又至上九以家人之终惧其仪刑之道无以相孚而威无以克爱也则又曰有孚威如吉后之欲求正家之道者惟女以顺为职男以威克爱防之于初谨之于终俱不失其正焉斯可矣国朝如韩维有择妃之请葢正家之始而欲厯选勲望之家谨择淑哲之媛在今日尢不可不加意者微臣敢以是为献

东宫备览卷五

猜你喜欢
  卷一 天子章第二·邢昺
  景公欲逮桓公之后晏子对以任非其人第三·晏婴
  韬光第四·佚名
  浮邱子卷七·汤鹏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孔子
  卷十六·沈棐
  卷十五·孙瑴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林语堂
  春秋属辞比事记卷一·毛奇龄
  卷十五·康熙
  左传折诸卷八·张尚瑗
  卷三·董鼎
  卷八·姚炳
  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答姚际虞问(二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作家简介·闻一多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899 年 11 月 24 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巴河镇,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昆明遇难。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祖上世代耕读,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浸染于浓郁

  • 后集卷五·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后集卷五    元 孙存吾 编王兰思【宣慰】僣题武夷九曲图一曲溪边一曲仙櫂歌遗响有谁传西风吹入无声画来上江东子静船朱夲初盗发亚父塜戯马防前范増冢英风千载行人竦冢中寳气腾光芒识寳贾胡心

  • 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与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蔡东藩

      却说赵延寿为兀欲所拘,带归辽京,消息传至河东,河东军将,以河中节度使赵匡赞,为延寿子,正好乘势招谕,劝他归降。刘知远依议办理,派使至河中宣抚。既而传说纷纷,言延寿已死,再由郭威献策,着人往河中吊祭。其实延寿还是活着,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万历五年九月甲寅朔蠲免松江镇江两府万历元年二年未完米折草折盐钞银一万七千三百余两从应天巡抚胡执礼请也○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吴百朋为刑部尚书○总督宣大山西兵部尚书方逢时上<婠勶-釒>备陈虏款之坚贡市之利议者

  • 卷之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九月。癸亥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壬辰皆如之。  ○奉皇太后自华阴县启銮。  ○谕内阁、自西安启跸以来。一路车骑。诸形拥挤。甚至乘舆已到。尚复填塞

  • ◎禁止小便妙文·吴虞公

    沪江新闸路新康里老学究张小江,授徒糊口。人皆称之曰“书踱头”。一日,作“禁止小便文”,揭示墙上。见者莫不掩口葫芦,兹照录于下: 夫随地小便者,最可恶之事也。此处往来之人既多,臭气触鼻,则人将裹足

  • ●吴郡二科志叙·阎起山

    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山川紏郁材产饶裕昔人谓多奇材士声施于世旧矣柱史纪其美郡乘书其长固不待更缉而其未缉者不能独巳也则亦待善述者有取焉予尝考之有达官有硕辅有忠臣有循吏有孝子有节妇皆可书皆盛于他郡顾

  • 何点传·李延寿

    何点字子晰,十一岁时,为父母居丧,几乎到了毁灭身体的地步。等他长大,为家祸而伤感,要断绝婚姻和仕途,祖父何尚之强行为他娶了琅笽的王氏。媒礼结束后,即将亲自迎娶,何点屡次哭泣,请求坚持本来的志向,于是作罢。何点眼明眉秀,容貌

  • 卷二十五·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十五丧服第十一之四缌麻三月者正义郑氏康成曰缌麻缌布衰裳而麻绖带也【敖氏继公曰以麻为绖带者盖经传单言麻者多以绖带言也】不言衰绖略轻服省文贾氏公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云何建立現觀.略有十種.謂法現觀.義現觀.真現觀.後現觀.[一]寶現觀.不行現觀.究竟現   觀.聲聞現觀.獨覺現觀.菩薩現觀。何等法現觀.謂於諸

  • 卷第六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四世少室润禅师法嗣北京大觉寺慈舟方念禅师唐县杨氏子。十岁投金台广德大慈义。落发受具。闻古

  • 宋朝事实类苑·江少虞

    又称《事实类苑》、《宋朝类要》。类书。南宋江少虞辑。63卷。少虞字虞仲,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政和进士,调天台学官,历任建、饶、吉三州太守。因见北宋朝野事迹散见于诸家记录者甚多,然零散不联贯,难于稽考。遂采辑稗乘

  •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

  • 辨疑志·陆长源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

  • 醒梦骈言·守朴翁

    又名《醒世奇言》,全书十二回,有清代刊本。书署“守朴翁编次”,然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每回演写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均可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对应篇目。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根据《聊斋志异》原本改写的《白话聊

  •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佚名

    三卷,唐善无畏译。

  • 正恭敬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正法恭敬经、威德陀罗尼中说经、善敬经、应恭经。北魏佛陀扇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叙说比丘敬法、敬师之仪则,与隋代阇那崛多所译之善恭敬经为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