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天下惟庸人无毁无誉。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 :“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曰:有人于此,誉之者千万,而毁之者亦千万;誉之者达其极点,毁之者亦达其极点。今之所毁,适足与前之所誉相消;他之所誉,亦足以此之所毁相偿。若此者何如人乎?曰:是可谓非常人矣,其为非常之奸雄欤?为非常之豪杰欤?姑勿论。而要之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知此义者,可以读我之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之历聘欧洲也,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 :“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道何由?”俾斯麦应之曰 :“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鸿章曰 :“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以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斯麦良久曰 :“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共事,则无如何矣 。”李默然云。

呜呼!吾观于此,而知李鸿章胸中块垒,牢骚郁抑,有非旁观人所能知者。吾之所以责李者在此,吾之所以恕李者亦在此。自李鸿章之名出现于世界以来,五洲万国人士,几于见有李鸿章,不见有中国。一言以蔽之,则以李鸿章为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夫以甲国人论乙国事,其必不能得其真相,固无待言。要之,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来第一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亦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此有识者所同认也。故吾今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

不宁惟是,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夫以李鸿章与今日之中国,其关系既如此其深厚,则欲论李鸿章之人物,势不可不以如炬之目,观察夫中国数千年来政权变迁之大势,民族消长之暗潮,与夫现时中外交涉之隐情,而求得李鸿章一身在中国之位置。孟子曰 :“知人论世 。”世固不易论,人亦岂易知耶?

今中国言论家,往往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以数次议和为李鸿章罪。吾以此为功罪,两失其当者也。昔俾斯麦又尝语予曰 :“我欧人以能敌异种者为功,自残同种以保一姓,欧人所不贵也 。”夫平发平捻者,是兄与弟阋墙,而吸弟之脑也,此而可功,则为兄弟者可惧也。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少胜于李乎?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故吾所论李鸿章,为功罪于中国者,正别有在。李鸿章今死矣,外国论者皆以李为中国第一人。又曰 :“李之死也,于中国今后之全局,必有所大变动。夫李鸿章果足称为中国第一人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今五十岁以上之人,三四品以上之官,无一可以望李之肩背者,则吾所能断言也。李之死于中国全局有关系与否,吾不敢知,而要之现在政府失一李鸿章,如虎之丧其伥、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此又吾之所敢断言也。抑吾冀夫外国人之所论非其真也,使其真也,则以吾中国之大,而惟一李鸿章是赖,吾国其尚有瘳耶?西哲有恒言曰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若李鸿章者,吾不能谓其非英雄也,虽然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吾作此书而感不绝于余心矣。

史家之论霍光,惜其不学无术。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孟子曰 :“放流饭ヱ,而问无齿决,此之谓不知务 。”殆谓是矣。李鸿章之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虽然,此亦何足深责,彼李鸿章固非能造时势者也。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李鸿章不生于欧洲,而生于中国:不生于今日,而生于数十年以前。先彼而生,并彼而生者,曾无一能造时势之英雄以导之翼之,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惟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但此后有袭李而起者乎?其时势既已一变,则其所以为英雄者,亦自一变,其勿复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九 袁粲·沈约
  卷十三·齐六·佚名
  卷一百九十四·毕沅
  卷四百三十四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卷第二百二十一·胡三省
  卷首·金履祥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尚史卷七十三·李锴
  吴逆取亡录·姜虬绿
  卷四十一·傅恒
  陈亮传·脱脱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一·佚名
  卷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石道人歌曲卷三·姜夔

      慢  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

  • 卷六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三周朴周朴字太朴吴兴人避地福州寄食乌石山僧寺黄巢寇闽欲降之朴不从遂见害诗一卷题甘露寺层阁叠危壁瑞因【一作因成】千古名几连杨子路独倚润州城云近衔江色鵰高背磬声僧居上方久端

  • 刘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皂,生平事迹不详。据《旅次朔方》一诗 看,可能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人。唐令狐楚的《元和御览诗集》和韦庄的《又玄集》都选了他的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说他是唐德宗贞元间人。《全唐诗》录存他的诗

  •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脱脱

        ◎地理一   ○京城 京畿路 京东路 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取荆南,得州、府三,县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正统五年冬十月庚午朔享 太庙○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是日狭西兰县庄浪空中有声如雷地震○辛未复除监察御史高瑢郭原陈恕罗绮房威俱行在瑢原以亲丧服阕恕等以汰省回至是召用故也○壬申书复

  • 卷之五百六十·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五月。丁酉朔。夏至。祭地于方泽。上亲诣行礼。外注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己酉皆如之。内注  ○御史王步瀛奏、学部既设。拟请饬将小学集注。大学衍

  • ◎北京第一舞台遭劫记·李定夷

    京师为名伶荟萃之地,文武角色,唱工做工,色色俱备,非他处所及。而剧场狭小,座位迫隘,与上海各舞台相较,判若天渊,因此游人率多裹足。杨小楼辈于西珠市口给孤寺旁创设第一舞台,集资募股,倡立公司,鸠工庀材,经营累月,形式之壮丽,结构之

  • 卷八十三·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三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师古曰赣音贡郯音谈○宋祁曰赣如淳音钳】少为廷尉书佐都船

  • 第十九章 蜀道难(一)·冯玉祥

    自从古德诺发表了那篇鼓吹帝制的荒谬论文,段芝贵、袁克定以及筹安会等一批利欲熏心的官僚政客,用种种卑鄙龌龊的方法,从旁推波助澜,老袁迟疑不决的心,至此遂趋坚定。于是积极从各方面布置准备,以实现其帝制迷梦。当时全国各

  • 韦放传·姚思廉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回任通直郎,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迁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

  • 文献独孤皇后传·魏徵

    文献独孤皇后是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见高祖相貌伟岸,就将女儿嫁给他,当时皇后十四岁。 高祖与她感情甚笃,发誓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 她开始也温柔顺从,恭敬孝悌,不失妇道。 她的姐姐为周明帝

  • 周镗传·宋濂

    周镗字以声,浏阳州人。学问渊博,精通《春秋》。泰定四年(1327)进士及第,授衡阳县丞,再调任大冶县知县。大冶的豪强,掌握吏员的是非优劣,以要挟官府,向称难治。镗虽貌似疾病文弱之人,但毅然有威不可犯之状。他在抑豪强、施恩贫

  • 也先不花传·宋濂

    也先不花,蒙古族人,姓怯烈氏。其祖父兄弟四人率其部属归附于太祖。也先不花初承袭祖职为必..赤。裕宗封燕王,世祖命也先不花为裕宗的辅相,并告诉裕宗:“也先不花是我朝旧臣子孙,为人端正信义,熟习典故,你每次有事问他,他必不会

  • 卷八 八之三·孔颖达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恶,乌路反,注同。[疏]“《破斧》三章,章六句”至“国焉”。○正义曰:三章上二句恶四国,下四句美周公。经、序倒者,经以由四国之恶,而周公征之,故先言四国之

  • 卷六·郑方坤

    ●钦定四库全书经稗卷六兖州府知府郑方坤 撰○诗经常棣诗常棣燕兄弟也悯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毛注云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以亲之史记谯周皆以召公为周公之庶兄弟左氏传王怒以狄伐郑富辰谏

  • 凡例·白岩净符

    宗门拈占汇集凡例是书之集。自有佛祖以来。千七百则机缘。经作家手。拈掇一过。不啻黄金增色。真能使陈烂葛藤。顿生光怪。则拈掇语当。尤重於机缘。其命名。独曰宗门拈古者。在是。  是集。宋元以上诸师拈提语。既

  • 红绫枕·王度庐

    《红绫枕》连载于1926 年北京的《小小日报》(作者时年17岁),后由报社印行成单行本。该文连载时署名霄羽,出版时署名王霄羽,封面上印有“惨情小说”字样。因《红绫枕》中有鲁克探案内容,故亦可将其归入侦探小说系列。

  • 民国奇闻·吴虞公

    湘人李子荣宾凤阳;陈嘉言宾玉瓒;王香余宾燕敖等,为百岁老人宾纬斋先生发出征诗启云: “衡岳老人宾纬斋,先生今年百岁矍铄如常,慈善性成,且耽吟咏。兹特录其自寿百岁七律四章,如承赐和,请交省垣土硝总公司,或直交衡山南城震益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