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八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

经籍考

子【兵家】

宋史艺文志兵书类三百四十七部一千九百五十六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兵书类五十八部一千一百二十二卷宋

将监论断十卷

旧题戴少望撰

【臣】等谨案宋沈光作戴溪春秋传序称其字曰少望则此书当为溪作然溪以孝宗淳熙五年登第宁宗开禧中尚官资善堂说书而此书自序题绍兴辛酉为高宗十一年下距登科之岁已三十八年更六十五年而为开禧年代相隔太远疑别一人其名偶与溪之字同也是书采辑古来善用兵者始於孙武终於郭崇韬凡九十三人每人之下皆以一语标目评其得失大抵多为南渡时事而发此本为宋麻沙版明武定侯郭勋重刋之本前有正德十年达宾序题曰将监博议与宋版不同

许洞虎钤经一卷

洞字渊夫吴兴人咸平进士官雄武军推官兔归?召试中书改乌江县簿

【臣】等谨案是书卷首有洞进表及自序共二百十篇大都彚集前人之说而参以巳意惟第九卷所载飞鹗长虹重覆八卦四阵及飞辕寨诸图为洞自创耳

李舜臣江东十监一卷

舜臣字子思井研人乾道进士官成都府教授擢宗正寺主簿

【臣】等谨案是编蒐辑江东战胜之迹上起三国下至六朝共得十事皆先叙其事次加论断大旨为高宗南渡偏据一隅而发明姚广孝等编辑永乐大典特録是书又复迁就其说不知明太祖之得天下实起于江北与汉高祖略同成祖篡立终于北迁则金陵之不为胜地明矣恭读

皇上御题综括南北之大势洞烛往古之得失用以辟舜臣之虚谈揭广孝之私意经纬天地

睿鉴高深实足为万古定评非?常管蠡之见所能窥

测也永乐大典本有地图别本无之

美芹十论一卷

旧题辛弃疾撰弃疾字幼安历城人官至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諡忠敏

【臣】等谨案是书皆论恢复之计卷末又载疏四篇则後人所附入也然史不言弃疾有是书考江西统志载临川黄兑字悦道绍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尝献美芹十策进取四论此或兑书而後人讹为弃疾欤

李道传江东十考一卷

道传字贯之舜臣子也官至太常博士知果州諡文节事迹具宋史儒林传

【臣】等谨案是书前有自序大旨考六朝备具之实而补其父舜臣十监所未尽然皆儒生坐谈之见也

南北十论一卷

题许学士撰不着其名

【臣】等谨案十论仅存其八曰吴曰蜀曰东晋曰宋曰齐曰梁曰陈曰元魏大约为讽南渡君臣而发

张预百将传一百卷

预字公立东光人

【臣】等谨案是编有翟安道注安道字居仁安阳人其书采历代名将百人始于周太公终於五代刘词各为之传而综论其行事凡有一节与孙武书合者皆表而出之别以孙子兵法题其後盖欲述古以规时亦戴少望将监论断之类

刘寅三略直解三卷

寅始末未详据太学题名洪武辛亥有崞县刘寅盖即其人

龙正八阵变合图说【无卷数】

正武都人

【臣】等谨案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刋于蜀中

王琼北边事蹟一卷 西番事蹟一卷

琼见史类

【臣】等谨案琼在嘉靖初总督三边军务因集历代守边得失及所条画奏疏合为一书西番事蹟一卷其出讨土鲁番所作前有王九思序称关中士大夫作为诗歌以纪其盛题曰元老靖边属九思序而书中实无诗歌疑刋书者误取他序以冠此册也

曹允儒辑握机经三卷 握机纬十五卷

允儒字鲁川太仓人

【臣】等谨案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于衡冲风云诸阵皆绘为图凡三卷又以孙子十三篇吴子六篇为握机纬孙子辑诸家注释凡十三卷吴子惟用刘寅注凡二卷据王世贞序称崑山明斋王氏与念庵罗公荆川唐公因倭变力研穷之而以其说尽授之鲁川曹君云

万表海寇议一卷

表见杂家类

【臣】等谨案嘉靖时海寇出没为浙江患表推原祸本以为奸民通番所致因为此议上之当事者考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表海寇前後议一卷今已佚其後议

尹耕塞语一卷

耕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书作於嘉靖庚戌皆言扞御塞北诸部之术

唐顺之武编十卷

顺之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书皆论用兵指要分前後二集前集六卷凡五十四门後集四卷凡九十七门体例略如武经总要所録前人旧说凡兵家言及唐宋名臣奏议无不摭集

何良臣阵记四卷 军权四卷

良臣字惟圣会稽人官至蓟镇游击

【臣】等谨案阵记皆述练兵之法凡二十三类共六十六篇军权分十七目为一百七十四篇中间有云募选之事付诸有司欺昧朦胧上下交蔽又云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卒然有事实无以支皆讥切时政之语盖有激而然也

郑若曾江南经略八卷

若曾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编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御土寇之事八卷之中每卷又各分上下多一时权宜之计福建林润为应天巡抚为评而刋之

卜大同备倭记二卷

大同字吉夫秀水人嘉靖进士由刑部主事累迁湖广按察使佥事布政司参议弭蕲黄盗及平苗有功终福建巡海副使

【臣】等谨案是编乃大同官福建时讲求备倭而作上卷分八篇下卷分二篇所言颇简略不足以资考核其书本名备倭图记原本卷首尚有海图此本佚之

李材将将纪二十四卷

材字孟诚号见罗丰城人嘉靖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

【臣】等谨案是书大旨专重御将而首卷至九卷详载汉唐宋七帝本纪之文殊无断制十卷至二十一卷分别得失自虞夏迄南宋各缀数条亦未完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援摭经文旁及子史议论尤迂考材於隆庆万历中屡殱倭寇非全不知兵者而其书乃如是不可解也

叶梦熊运筹纲目八卷 决胜纲目十卷

梦熊字南兆归善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臣】等谨案是编乃梦熊总督三边时所作运筹纲目为纲八为目八十纲目之下俱有统论各采史事以证之决胜纲目不立总纲目凡百条亦前缀统论证以史事惟运筹纲目列史事而评之决胜纲目先立说而以史事证之体为小异耳

郭光复倭情考略一卷

光复武昌人官掦州府知府

【臣】等谨案嘉靖中东南屡中倭患而扬州当江海之冲被害尤甚光复因考次所闻为此编首总论次事略及倭患倭术倭语倭好倭船倭刀载其情状颇详盖以必得其情始可筹备御之术也考万历己丑进士别有一郭光复官至右副都御史辽东

巡抚乃顺天固安人姓名适相同耳

戚继光练兵实记九卷附杂集六卷 纪效新书十八卷

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历官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进太子太保事迹具明史本传

【臣】等谨案隆庆二年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上疏请浙东杀手礟手各三千再募西北壮士马军五枝步军十枝专听训练乃辑其练兵实政曰练伍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练将其附载杂集一储将通论二将官到任三登坛口授四军器制解五车步骑解其初到镇有疏云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此书标曰实记徵实用也又其登坛口授云时惟庚午夏六月而请刋此书移文云拟定教练已经二年今将条约通集成帙则书成于隆庆五年辛未矣纪效新书乃其官浙江参将练兵备倭时作首为请训练公移三篇次为或问其下十八篇曰束伍曰操令曰阵令曰谕兵曰法禁曰比较曰行营曰操练曰出征曰长兵曰牌筅曰短兵曰射法曰拳经曰诸器曰旌旗曰守哨曰水兵各系以图而为之说皆閲历有验之言故曰纪效盖继光为将精于训练传称其在镇十六年边备修整蓟门晏然所着书谈兵者皆遵用之则非泛摭韬略常谈者比也

莅戎要略一卷 武备新书十四卷 长子心钤【无卷数】旧皆题戚继光撰

【臣】等谨案莅戎要略即练兵实记中之条约而武备新书与纪效新书大同小异仍冠以继光纪效新书序其火器诸图下题曰崇祯庚午仲秋羽南彭翔谨録秘藏首有四明谢三宾订正字或即三宾所撰盖亦未可定中如雕木为虎豹使口中出火以木为人藏礟于腹以火爇马尾使之冲敌语同儿戏必非继光所作长子心钤中有对垒号令一条云南塘戚少保谓此为束阵第一法则亦非

继光所自为矣

侯继国两浙兵制四卷

继国号龙泉金山卫人世袭指挥使

【臣】等谨案是书第一卷首列全浙海图附以说并及沿革兵制第二卷载造战船及火器军器营操甲操等图第三卷载倭警始末第四卷为日本风土记於一时海防军政最为详悉惟日本记有録无书疑装葺者偶佚之耳

冯时宁古今将略四卷

时宁字以一桐乡人

盛万年岭西水陆兵纪二卷

万年字恭伯秀水人万历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迁云南布政使未上卒

【臣】等谨案万年官广西按察使时值倭入寇而电白吴川二地东南滨海先受其害乃审度地势布置堡寨图其兵弁制度及巡船欵式而成是编

熊明遇剑草一卷

明遇字子良进贤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臣】等谨案是编摘取古今名将事蹟为论断凡百余条盖随笔劄记之文不足当着述之目

岭南客对一卷

旧题粤西舜山子撰不着姓名

【臣】等谨案是书以粤中猺獞啸聚时出刼掠为居民行旅之害有司不能制故设为贾容问答以推究其得失所陈方略虽未必切中事宜然亦可见当时疆吏措置之乖方矣

陈禹谟左氏兵略三十二卷

禹谟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编取左传所叙兵事以次排纂又杂引子史证明之而断以已意书生迂滞之见无异锲舟求剑也

董承诏类辑练兵诸书十八卷

承诏武进人万历进士天启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臣】等谨案是书编辑戚继光谈兵诸书删其繁复分为十六类冠以汪道昆继光墓志及承诏所作小传

顾斌火器图一卷

斌字质夫晋江人万历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

【臣】等谨案是编言军中火攻之具甚详然大抵斌以意造之无济于实用也如所制木人骑马之类颇近儿戏其火药器具皆取天地星宿之数太极两仪之象亦殊迂濶前有火器原火攻要二篇多书生纸上之谈又末有风雨赋一篇谓熟此以占天文百无一失是尤不必然之事也

张龙翼兵机类纂三十二卷

龙翼字羽明松江人

【臣】等谨案是书取古今言兵事者分为三十二类每类中又各析子目所载明事尤详第三十一卷专言阵势然陈法未载图式殊为缺略

广名将谱十七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卷首题黄道周注断前有崇祯癸未道周序词意弇陋殆书肆所伪托其目録後幅割裂亦非足本

曾益左略一卷

益字予谦山阴人

【臣】等谨案是书专摘左传所言兵事凡五十六篇各标以名目

谈兵髓七卷

题西浙嚣嚣生撰不着名氏

【臣】等谨案是编襍缀成书初无秘授前有王洽序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序作于天启甲子巡橅浙江时则嚣嚣生亦明末人矣

李盘金汤十二筹八卷

盘字小有扬州人

【臣】等谨案是书以十二筹为名而今存其八非完本矣所言皆团练乡勇扞御土寇之计襍引古事以证之然多不切合

宋徵璧左氏兵法测要二十卷

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华亭人

【臣】等谨案是书节略左氏所纪兵事而论其得失然引车战以谈兵殊为不谙时势也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五·志第十七上·河渠二·宋濂
  卷三十二 前燕録十·崔鸿
  唐鉴卷四·范祖禹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卷之四百四·佚名
  卷之九十八·佚名
  卷之一·佚名
  卷二十四·苏辙
  卷十一·李天根
  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董宋臣传·脱脱
  咸淳遗事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尤袤

    ○牛僧孺 乐天梦得有《除夜诗》,僧孺和云:&ldquo;惜岁岁今尽,少年应不知。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暗减一身力,潜添满鬓丝。莫愁花笑老,花自几多时。&rdquo; 元和三年,宣政殿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一十人登科。其

  • 列传第四十六·刘昫

    ○姚崇 宋璟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父善意,贞观中,任巂州都督。元崇为孝敬挽郎,应下笔成章举,授濮州司仓,五迁夏官郎中。时契丹寇陷河北数州,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又寻同凤阁鸾台平

  • 卷一百二·志第五十·刑法一·宋濂

        ◎刑法一   自古有天下者,虽圣帝明王,不能去刑法以为治,是故道之以德义,而民弗从,则必律之以法,法复违焉,则刑辟之施,诚有不得已者。是以先王制刑,非以立威,乃所以辅治也。故《书》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四·佚名

    卷三十四   康熙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将军巡抚傅宏烈奏,官兵复浔州。十月初二日,逆贼水陆犯梧州,总兵官杨国泰分遣官兵前后夹击,大败贼众;乘胜追剿,初三日抵浔州城下,连战凡五昼夜,杀贼殆尽,遂复浔州。   己卯,命大将军简亲王喇

  • 两汉刊误补遗卷一·吴仁杰

    沛丰邑中高纪沛丰邑中刊误曰沛丰郡县名史家用汉事纪録耳仁杰按史记世家列传所载邑里大抵书某县某乡或略之则曰某县鲜有列郡县名者如萧何沛丰人陈平阳武户牖人项羽下相人陈渉阳城人此类是也至汉书文景以来诸臣传始兼列

  • ●卷十·陈康祺

    ◎管侍御秋弥纪事诗注管侍御《韫山堂诗集》,有扈跸秋纪事三十四首,其自注详悉,有足备掌故稽职守者,备录于此。狮子园为高宗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凡车驾出丽正门,随从百宫皆立班。军机帐房,例在幔城之左。凡驾由左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六月戊子朔勒提督操江都御史史褒善闲住初褒善驻芜湖闻有倭自浙西突至即以是日驰往徽宁避之贼度江阴过狼山直抵瓜州至扬州宝应城大掠皆江防地官军无能御者于是南科给事中张师载论劾褒善选愞失职遂坐免○升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正统六年秋七月乙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辽王贵<火受>奏欲朝京代世孙仕壥以婚礼毕奏欲诣京谢恩俱以道途<叐>涉复书止之○狭西平凉府开城县奏本县民户数少差占数多遇有急务实难措置内土军三百八十四户户有二三

  • 第十六章 赤壁賦·林语堂

    蘇東坡現在過得是神仙般生活。黃州也許是瞅隘骯髒的小鎮,但是無限的閒暇、美好的風景、詩人敏感的想像、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便強而有力,是以使詩人的日子美滿舒服了。在莊稼已然種上,無金錢財務

  • 卷二十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九议处科目人才疏【隆庆五年】   高 拱臣惟国家之用人皆欲其砥砺名节建立事功以共成熙平之治非徒以一日之短长遂为终身定例而故有所抑滞于

  • 卷五·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五)第五则赶缯船,十四只。内水师提标左营「国」字七号船一只:身长五丈七尺,头起■〈乔亢〉四尺五寸、尾起■〈乔亢〉三尺二寸。船头长二丈一尺,面匀宽一丈八寸、底匀宽九尺三寸;船中长一丈八尺,面匀宽

  • 奏谳书五·佚名

    原文:十年七月辛卯朔甲寅,江陵余、丞驁敢讞之。乃五月庚戌,校長池曰:士五軍告池曰,大奴武亡,見池亭西,西行。池以告,與求盜視追捕武。武格斗,以劍傷視,視亦以劍傷武。.今武曰﹕故軍奴。楚時去亡,降漢,書名數為民,不當為軍奴。視捕武,誠

  • 卷十四·刘因

    <经部,四书类,四书集义精要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四   元 刘因 撰论语十述而下二十章【子不语】或问孔子于春秋纪灾变战伐簒杀之事于易礼论鬼神者尤详今曰不语四者何也曰圣人平日之常言盖不及是其不得已

  • 卷四十八·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八宋 陈经 撰文侯之命【周书】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不能自强周家遂不复兴皆自平王始也孔子定书曷为有取于此篇盖此篇之书乃平王东迁之始也文武之遗风余泽尚存如人之病元气犹在调以

  • 曾子寝疾(1)·戴圣

    ——事于小处见精神 【原文】 曾子寝疾(2),病③,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华而睆,大夫之

  • 卷五十(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六静虑波罗蜜品第十之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故。获得如是无退神通。善能建立智所作业。舍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得是通智。由清净心。鲜白心。明洁心。无浊心。离随烦恼心。善

  • 人欲之分析与治理·太虚

    ──二十一年秋在重庆求知俱乐部讲──今日因贵社何社长之介绍,试提出这学理上之问题,即人欲之分析与治理,来与各位咀嚼一番。讲到人欲这名词,含义极广。在人生哲学上所说生物之表演与发动,皆出“意欲”,──意志欲望──在

  • 内功四经·佚名

    作者不详,清初王南溪作注。是阐述内功锻炼的专著。此书共四篇:一日内功经,一曰纳卦经,一曰神运经,一曰地龙经。内功经讲练气的脉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和真气足于内,帅形显于外的境界。纳卦经是将人体头、身、四肢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