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九    元 方回 编伤悼类

有生必有死吊哭诔赙挽些哀词所以尽伦理而亦忠信孝悌之天所固有也性情於此见焉交游以此重焉观者不可以讳忌恶之

五言【十二首】

哭长孙侍御        杜 甫

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一作近】乘骢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惟余旧台柏萧瑟九原中【此诗见郭知达黄鹤本】

哭孟郊          贾 岛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塚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後斜日下寒天凡哭友诗当极其哀彼生而荣者虽哀不宜过也如孟郊之死三四所道人忍闻乎并尾句味之至矣

吊孟协律

才行古人齐生前品位低葬时贫卖马远日哭惟妻孤塚北邙外空斋中岳西集诗应万首物象遍曾题孟协律即郊也哭与吊相先後耳郊无子而唐史谓郑余庆廪其妻子岂後亦立鄷郢之子为子耶存疑当考

哭皇甫七郎中【湜】      白居易

志业过玄晏词章似襧衡多才非福禄薄命是聪明不是人间夀还留身後名涉江文一首便可敌公卿元注持正奇文甚多涉江一章尤出衆

哭贾岛          姚 合

杳杳黄泉下嗟君向此行有名传後世无子过今生新墓松三尺空堦月二更从今旧诗卷人覔写应争岛无子於此可见又有稚子哭胜猿之句疑岛有子存此诗以证之松三尺月二更予谓尚可改

寄吊贾岛         曹 松

先生不折桂谪去抱何寃巳葬离燕骨难招入劒魂旅坟低却草稚子哭胜猿冥漠如搜句宜邀贺监论悼贾岛有子胜孟郊贾岛犹有子於此可考

哭李频员外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李频死於建州刺史五六哀之极矣

南丰先生挽词       陈师道

早弃人间事真从地上游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身世从违里功名取次休不应须礼乐始作後程仇精爽回长夜衣冠出广庭勲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道丧余篇翰人亡更典型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丘原无起曰江汉有东流惟曾南丰足以当之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非陈后山亦不可以此自许也并挽温公诗三首他人诗皆可废矣

丞相温公挽词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乐崇若无天下议恶美并成空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几虽来晚明堂讫受图心知爱诸葛终不羡曹蜍少学真成巳中年记着书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山谷尝诵此联以为今之诗人无出陈无已右者温公之卒后山犹未得官元佑元年丙寅九月也明年夏后山方为徐州教授三诗关宋治乱非后山之私言也

七言【七首】

过元家履信宅       白居易

鸡犬丧家分散後林园失主寂寥时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风荡醼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前庭後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元微之身後如此友宦官攻裴晋公所得几何而竟以惭愤卒於武昌白公虽平生深交不忍言其短而亦可见矣

寄刘苏州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揺落时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清明登老阁望洛阳城赠韩道士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塚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哭韩将军         顾非熊

将军不复见仪型笑语随风入杳冥战马旧骑嘶引葬歌姬新嫁哭辞灵功勲客问求为志服玩僧收与转经寂寞一家春色里百花开落满山庭

工甚刘後村学唐诗慕为此等声调而不能至也

思王逢原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塚上秋风又一吹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巵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百年物望济时功前路何如向此穷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羣空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才高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挽陈师复寺丞【二首取一】   刘克庄

巳奏囊封墨尚新又携袖疏榻前陈小臣忧国言无隐先帝如天笑不嗔阙下举幡空太学路傍卧辙几遗民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他人天此人

三四稳五六用事巧

瀛奎律髓卷四十九

猜你喜欢
  郑斗焕·唐圭璋
  张栻·唐圭璋
  苏仲及·唐圭璋
  郭祥正·唐圭璋
  序·李渔
  ◆袁处士裒·顾嗣立
  孔尚任·龙榆生
  巻二·皇甫冉
  卷427 ·佚名
  卷四百二十四·曹学佺
  卷三百二十七·曹学佺
  南村诗集巻四·陶宗仪
  卷三百九十五·佚名
  御选明诗卷六十二·康熙
  薛稷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孔文卿

    (正末扮虞候上,云)自家姓何,何宗立的便是。秦太师钧命,教西山灵隐寺勾捉呆行者去。谁想不见,惟留纸一张,上有八句诗,须索交太师看。(做见太师、等太师看诗科)(诗曰)弃了袈裟别了参,不来尘世住心庵。二时斋粥无心恋,薄利虚名不

  • 志第十七 五行上·魏徵

    《易》以八卦定吉凶,则庖牺所以称圣也。《书》以九畴论休咎,则大禹所以为明也。《春秋》以灾祥验行事,则仲尼所以垂法也。天道以星象示废兴,则甘、石所以先知也。是以祥符之兆可得而言 ,妖讹之占所以征验。夫神则阴阳不测,

  • 卷第二百六十七·胡三省

    后梁纪二〔起着雍执徐(戊辰)八月,尽重光协洽(辛未)二月,凡二年有奇。〕《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九〇八)〕1八月,吴越王镠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王茂章奔两浙,见二百六十五卷唐昭宣帝天佑三年。〕陈

  • 卷之三十三·佚名

    成化二年八月庚子朔○辛丑给事中丘弘言十一事其一畏天戒臣惟人君天之宗子语默动息天应若响顷者水旱相仍天变屡见 陛下果能如成汤以六事自责或征科不息政多阙失或盗贼四起民多流移或土木渐兴财用不节或赏罚过当请托肆

  • 一四八 五卅·周作人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英国租界的巡捕对于示威游行的工人市民开枪,死伤很多,这是极为重大的一桩事件,但是在殖民地却是往往发生的事,所以国人虽然奔走呼号,也是没有别的办法,终于在十月里麻胡的了结了。在北大的人也只是

  • 张曜传·李延寿

    张曜,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从小就待人忠贞谨慎。韩轨被御史弹劾,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的亲信因贪赃触犯法律的一百多人,惟有张曜因清廉免于处罚。天保初年,朝廷给他封爵为都乡男,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文宣帝曾经出宫到近处走

  • 辛术传·李延寿

    辛术,字怀哲,从小聪明敏锐,遇事颇有见解,脱去布衣入仕,任司空胄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同负责建筑邺城的宫殿,他处事明白畅达,工匠们都尽心尽力。再迁任为尚书右丞,出任清河太守,为政有能员的名声。朝廷命他为并州长史,因遭父丧

  • 四九、越灭郯乃晋烈公三年非四年六年辨(附越灭滕考)·钱穆

    《史记 越世家 索隐》引《纪年》:“晋出公十年十一月,于越子句践卒,次鹿郢立。六年卒,不寿立。十年见杀,朱勾立。三十四年灭滕,(《路史 国名纪 注》引作朱句三十年,未能详定。)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勾卒。”据此,越

  • 经礼补逸卷六·汪克宽

    元 汪克寛 撰凶礼凶荒礼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舎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昬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士师若邦凶荒则以荒辨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違惱衆教白四   爾時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具夀闡陀犯衆多罪不如法說悔.諸苾芻欲令利益   安樂住故告言具夀汝旣犯罪應如法說悔.闡陀答言仁自犯罪應如法悔.何以故仁   等皆是種

  • 序·佚名

      新印大佛顶首楞严经序    前雄武军节度推官许洞撰  楞严经者 括  诸佛万行之枢纽也。通幽洞微。非二乘所赜。开物成务。乃十地攸宗。其文曲而达。其旨隐而畅。入于至妙之域。出于无生之表。铿锵磅礴群汇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八·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四(修证通明观)今辨此禅大意为三。一者释名。二者辨次位。三者明修证。一释名者所以此禅名为通明观者。此观方法出大集经文无别名目北国诸禅师修。得此禅

  • 卷十七·道世

    诸经要集卷十七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酒肉部第二十六(此有三缘)占相部第二十七  ·述意缘  ·饮酒缘  ·食肉缘述意缘第一夫酒为放逸之门。大圣知其苦本。所以远酣肆离酒缘。弃醉朋近法友。出昏

  • 卷之五·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五嗣法门人幻敏重编法语示焦旡妄居士夙具善根曾受优婆塞戒于三昧律师一日请益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山野酬以四圆相但居士恒欲借灵准提大士以朗夜愆恨未

  • 秋涧集·王恽

    诗文别集。元王恽著。其长子王公孺辑编。一百卷。全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首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车玺序、王恽小像。全书前七十七卷皆为各体诗、文,包括颂赋一卷、乐府(词、曲)四卷。后二十三卷中,包括《承华事

  • 刑幕要略·朱子勋

    清朱子勋记录,张廷骧校勘。1册。本书记录了一些幕吏老手办理刑幕事务的经验举要。内有办案、名例、职制、公式、户役、田宅、婚姻、仓库、市廛、仪制、军政、邮驿、盗贼、人命、斗殴、诉讼、受赃、诈伪、捕亡、断狱、

  • 玉箓三日九朝仪·佚名

    玉箓三日九朝仪,原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内载敕建玉箓大斋三日行道之仪。卷上为第一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中为第二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下为第三日早午晚三朝仪(原注「缺晚

  •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李道纯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