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元年。丙辰。冬。十月。辛酉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  

○遣官祭孝敬宪皇后。  

○颁乾隆二年时宪书。  

○壬戌。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湖广署总督史贻直奏、湖广提督杨凯。局量褊浅。居心诡诈。自恃粗知文墨。遇事率意妄为。以矜才使气为能。以训练士卒为耻。调度布置。种种乖方。若令久于其任。必致军务边防。均有贻误等语。杨凯、朕亦闻其办事不妥。不胜湖广提督之任。着解任来京。候朕再降谕旨。其湖广提督印务。着颜清如前往署理。  

○定月选官亲老改近之制。吏部引见月选官。得旨、掣得贵州平远州之李治国。奏称伊母年老。难以远离。着以近地知州补用。所遗平远州员缺。尔部另行拣选。此等掣得远缺人员。既奏称亲老不能远离。若不令其改补近地。非朕以孝治天下之意。但其中有因远缺不愿前往。而借端规避者。亦未可定。嗣后有似此等、奏称亲老不能远离者。仍准其改补。俟将来丁忧服阕之后。仍令补授从前所掣之远缺。如此、则目前既可遂其养亲之念。亦可杜不肖规避之端。永着为例。并晓谕伊等。于掣签后。将亲老缘由、具呈吏部。引见时、该部奏明请旨。李治国即照此例行。嗣于八年四月、内阁交出李治国原奉谕旨一道。奉旨、此旨内丁忧服阕四字。着改为养亲事毕四字。应行处、通行文改正。又于十三年九月、奉朱笔改正、并传旨嗣后俱着写应补之日。  

○户部等部议覆、吏部右侍郎阿山等疏言、清丈张家口外东四旗地亩。除应得赏给外。所有太仆寺马厂驼马牛羊群等、开种地一千五百九十一顷九十三亩有奇。赏给一半养赡。余照例纳课。又千家店驻防兵、多开种地二十九顷六十七亩有奇。独石口驻防兵、开种地二十一顷九十七亩有奇。各村庄香火地、八十五顷一十三亩有奇。石窰子、六间房、东沟门、等处。班第佐领下、地一百四十七顷七十亩有奇。杨木栅子、怡亲王府枪手地、三十七顷八十二亩有奇。胡素台、韩庆坝、三道营、等处。色楞家人地、一十三顷三十一亩有奇。俱照例纳课。于乾隆三年起科。并禁种地民携带妻子。及多雇人、越界耕种。又设立领催四名。分管新营、六间房、太平庄、西峰砦、各路。每路给兵四名。协同同知差役。催交钱粮。稽查奸匪。分别月给银两。归理事同知管辖。又查丈出西四旗余地、五百七十二顷四十八亩有奇。一并照例起科。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准、署江苏巡抚顾琮疏言、江宁、溧水、高淳、六合、四县。有田地坐落江宁、高淳、而完粮在溧水、六合者。应将坐落区图田亩清查。改隶入额。从之。  

○刑部议覆、内务府遵旨查奏、入辛者库安插屯庄。及汉人入旗。共一百十案。内情罪稍轻之阿尔邦阿等、一百五起。核与恩诏相符。应请宽释。其原获重罪之雅图二海等五案。本犯或经正法。或已身故。其妻子可否释归。伏候钦定。得旨、依议。雅图二海、佟吉图、巴达子、多尔吉、李维钧之妻子等。从宽准其释归该旗籍。  

○以吏部左侍郎邵基、为江苏巡抚。  

○命大学士张廷玉、仍兼管翰林院掌院事务。  

○癸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张广泗奏、川省瓦斯木坪土兵。共一千名。自本年二月内。调赴黔省以来。不避艰险深入搜剿。实为土兵之最。今因不服水土。染疫身故者。共二百九十余名。又云南沙练一千名。来黔协剿。亦甚为出力。今已彻回。沿途病故者。三十余名。可否仰恳天恩。准照土兵阵亡例。减半恤赏等语。此等土兵远调到黔。奋勇宣力。因染疫病故多人。深为可悯。着照张广泗所请赏恤。  

○大学士鄂尔泰等、阅取博学鸿词优卷进呈。得旨、考取博学鸿词一等五名二等十名。应如何授以官职之处。尔等查例具奏。寻奏、查得康熙十八年。考取博学鸿词四十九人。分别授以翰林官。臣等谨拟、一等授以翰林院编修。二等内由科甲出身者。授以翰林院检讨。未经中举者。授以翰林院庶吉士。带领引见。允行。  

○工部议覆、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白钟山疏言、运河之阿城、荆门、梁乡、土桥、四闸。建置年远。坍损过甚。亟须拆修。共估需银二万三千两有奇。应如所请办理。从之。  

○以故云南阿兴土千户安永长之子安天柱、甘肃西宁土司汪基振之子汪于昆、袭职。  

○甲子。除外夷货船额外银税。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朕闻外洋红毛夹板船到广时。泊于黄埔地方。起其所带炮位。然后交易。俟交易事竣。再行给还。至输税之法。每船按梁头徵银二千两左右。再照则抽其货物之税。此向来之例也。乃近来夷人所带炮位。听其安放船中。而于额税之外。将伊所携置货现银。另抽加一之税。名曰缴送。亦与旧例不符。朕思从前洋船到广。既有起炮之例。此时仍当遵行。何得改易。至于加添缴送银两。尤非朕嘉惠远人之意。着该督查照旧例。按数裁减。并将朕旨宣谕各夷人知之。  

○吏部等部议覆、云南总督尹继善疏言、广南为粤西交趾分界之区。地方辽阔。事务殷繁。知府一员。实难总理。请于广南府、添设附郭知县一员。典史一员。照例颁给印信。其土富州钱粮。仍归土州经徵。由府报解。土同知知州二员。仍属府辖。又将府学现设训导。拨归县学。又土官世业。多为楚粤奸民计夺。令广南府剖断清还。夷民田地。亦令查明年例。酌核定数。裁革一应私派名色。又旧设兵额。不敷防守。请于广南营、添设兵三百名。广罗协、添设兵一百名。并添建衙署营房。又将广南营参将。广罗协副将。改隶开化镇统辖。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言、广东盐场灶晒各丁。每丁定例纳课二引。每引纳银二钱三分。至各丁名下近场田地。自按则编徵银米。嗣因将灶丁名下原报垦复田塘等项。一概俱作盐田计算。每亩加增银二分至五分不等。贻累实深。康熙三十二年间。已酌将加增银两。豁除一半。尚有应徵加增银八千六百余两。查从前灶丁煎盐自卖。不无余利。今已发帑官收。各丁所领官价。不敷养赡。请将此项全行豁除。应如所请。从之。  

○刑部议覆、御史周绍儒疏言。军流人犯佥妻发解。如犯妻夙有疾病。年已衰老。不能远行。本犯不愿携往。及妻室患病。病痊补解。许令亲族随行。又因患病遂成笃废。免其补解等语。从前原未着有定例。应如所奏。嗣后军流人犯之妻。如有患病留养。本犯先行发遣者。伊妻子于病痊补解时。许亲属随行。再如犯妻年逾六十。本属老病不能随行。及成笃废不能补解者。仍取具邻族甘结、地方官印结。申详各该上司。报部查核。行文本犯遣所。倘有捏饰情毙。将具结之亲族里邻。照例杖一百。犯妻立即补解。其不行详察出结之地方官。照谎报出结例、降二级调用。转详之上司。罚俸一年。从之。  

○旌表守正捐躯之浙江永康县民柳于位妻陈氏。  

○乙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工部议覆、两广总督鄂弥达疏言、广、肇、二属。沿江一带基围。关系民田庐舍。前经分设各属水利人员。动项岁修。然基围皆系土筑。每年不过增高培厚。险要之地。水大常致冲坍。欲除大患。莫如建筑石堤。请将顶冲险要者。先筑石工。以资捍御。次冲者陆续兴建。并动支运库子盐羡余银两。应如所请。将广州所属围基。贵令广南韶连道。肇庆所属围基。责令肇高廉罗道。督率水利各官。即行雇募匠役。分别首险次冲办理。从之。  

○引见考取博学鸿词刘纶等十五员。得旨、刘纶、潘安礼、诸锦、于振、杭世骏、俱着授为翰林院编修。陈兆仑、刘玉麟、夏之蓉、周长发、程恂、俱着授为翰林院检讨。杨度汪、沈廷芳、汪士锽、陈士璠、齐召南、俱着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兵部尚书通智、以协办归化城事务、任意更张。又将土默特官员、恣意用刑。降旨革职。  

○丙寅。国史馆总裁大学士鄂尔泰等、恭进太祖高皇帝本纪。并陈应修各书、以次排纂。得旨、据奏四朝本纪。现在编纂等语。我皇考本纪。亦应及时敬谨编辑。又据奏称表志列传等项。俟四朝本纪编定之后。次第排纂等语。表志列传等。若俟本纪编定之后。方行排纂。则旷日持久。书成未免太迟。着一面办理本纪。一面将表志列传等排纂。  

○丁卯。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今岁江南夏秋之间。天雨连绵。淮扬一带各州县低洼田亩。有被水淹漫者。朕恐民穷失所。已谕令督抚等加意赈恤。俾获安居。今思此等百姓。若于冬春之交。再令佣工。以资力作。更为有济。查宿迁、桃源、清河、安东、以及高邮、宝应、等州县。均有应行挑浚之河道。其安东旧盐河。约估需银二万二千余两。宿、桃、清、高、宝、等工。约估需银十二万余两。着于今冬明春。次第兴工。即令雇募民夫。及时挑浚。则于紧要河道。既得深通。而寓赈于工。穷黎更得藉以养赡。于地方民生大有禆益。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等疏言、陕省屯田更名地亩。其额赋本重于民田。雍正五年间。前督臣岳钟琪、又请将通省之丁粮。摊于通省之地粮。其屯更地亩。每本色粮一石。亦照民折银一两之例。均载丁银一钱五分有奇。以致屯更百姓。于正供外、增派银二万四五千两。实为苦累。请照甘省豁除屯丁之例办理。又督标火器营额兵一千名。乃拔于咸、长、等州县之屯丁。每名每月。止领饷银七钱。外皆屯民帮贴。请照镇标步兵之例。召募领饷。免其在屯卫提补。均应如所请。从之。  

○建归化城东北五里许绥远城。  

○以参革土富州知州沈肇乾之子沈灿、袭职。  

○准噶尔部回民托克托弥什来降。赏给安插如例。  

○戊辰。以奉移世宗宪皇帝梓宫于山陵。遣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  

○遣官祭孝敬宪皇后。  

○命礼部堂官、前往泰陵。恭悬明楼碑亭。隆恩殿、隆恩门、御书扁额。先期。遣官祭告世宗宪皇帝几筵。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闻今年伏秋之际。浙省雨水连绵。仁和、安吉、德清、武康、四州县内。低洼田亩。积水未经涸出。不能栽种秋禾。以致西成失望。所有应徵地丁钱粮。已经该督照例题请蠲免。其漕白南米。向来虽无蠲免之例。朕念彼地收成歉薄。民力输纳维艰。着将仁和等四州县。实在被水各户。本年应徵漕白南米。亦照地丁之例。格外加恩豁除。以示朕爱养黎元至意。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大学士仍管川陕总督查郎阿疏言。陕省应役屯丁。旧额二千名。其中帮贴苦累甚多。现在公务渐减。请酌裁一千名。令其归农输赋。其存留一千名。于每年原给兑食银粮之外。各给银二两。在司库内支给。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准、署湖广总督史贻直疏言、常宁县蜡园地方。毗连行销粤盐之桂阳州。私盐易于透漏。请添建卡房。并设巡丁二十四名。从之。  

○又议准、山东巡抚岳浚疏言、沂水县前报开垦地内。有沙石不能成熟地四顷三亩有奇。应豁除额赋。从之。  

○命各省乡试、添设内帘监试官一员。于道府、或同知内、派用。从山西主考侍讲邹升恒等请也。  

○免江苏阜宁等四州县、本年旱灾额赋。  

○予故散秩大臣兼副都统瑚必图、祭一次。  

○旌表守正被戕之福建诏安县民江熙妻廖氏。  

○己巳。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祖奠礼。攀恋哀号。悲恸切至。  

○奉皇太后居东配殿。  

○上居雍和宫东偏书室。  

○诣东配殿、问皇太后安。  

○复诣梓宫前午奠。  

○传谕总理事务、及总办丧仪王大臣。明日晚间供酒膳桌子。着一同进内行礼。  

○面谕大学士嵇曾筠、内阁学士刘统勋。着带往浙江、学习海塘河道工程事务。  

○庚午。上诣梓宫前供奠二次。  

○诣东配殿、问皇太后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内阁学士双喜。在军前日久。年亦衰老。着留京。其所管军营粮务。着布兰泰前往管理。  

○以江西巡抚俞兆岳、为吏部左侍郎。调山东巡抚岳浚、为江西巡抚。以刑部右侍郎法敏、为山东巡抚。  

○安西总兵张嘉翰、年老休致。以署延绥镇总兵官豆斌、为安西总兵官。以江西袁州协副将周开捷、署理延绥镇事务。  

○向夕。复诣梓宫前奠献。备极哀恸。  

○是日。上居雍和宫东偏书室。  

○辛未。上诣梓宫前奠献。擗踊哀号。卯刻、奉移梓宫出昭泰门。升大昇舆。上步从。哭不辍声。至安定门外。上始乘舆。由别路先至芦殿。敬视陈设。候梓宫至。哭泣跪迎于黄布城北门外。奉安梓宫毕。行夕奠礼。皇太后皇后宫眷、俱随梓宫行。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是日、驻跸彰义村。  

○壬申。上诣梓宫前朝奠。跪送启行。上哀号步从一里余。群臣再三跪请。上候舁梓宫校尉换班。方乘舆。由别路先至芦殿。跪迎梓宫奉安讫。行夕奠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此番恭送皇考梓宫。随从侍卫官员。及太监、拜唐阿、兵丁、校尉等。俱应加恩赏赉。其夫役人等。虽系雇觅。且免丁差一年。但今日途中遇雨。衣履未免沾湿。亦着一体恩赏。其如何各加恩赏之处。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寻议、自侍卫以下。分别赏银有差。其五城及州县所募夫役。亦各赏银一两。从之。  

○上早晚诣皇太后行宫问安二次。自是日至回宫、皆如之。  

○是日、驻跸南梨园。  

○癸酉。上诣梓宫前朝奠。仍步从一里余。由别路先至芦殿。跪迎梓宫奉安讫。行夕奠礼。  

○是日、驻跸汾庄。  

○甲戌。上诣梓宫前朝奠。步从跪迎如前。奉安梓宫讫。行夕奠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此番奉移皇考梓宫。前往山陵直隶总督李卫、率领所属官员。沿途办差。甚属齐备。俱着交部议叙。  

○是日、驻跸安家村。  

○乙亥。上诣梓宫前朝奠。步从跪迎如前。奉安梓宫讫。行夕奠礼。  

○遣官祗告泰陵后土之神。永宁山神。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御史八时泰疏言、在京人员。补放盛京笔帖式。应照各处城守尉笔帖式之例。六年俸满。转用部缺。应如所请。从之。  

○以头等侍卫宗室松阿里、为镶黄旗满洲副都统。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保住、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以一等子加云骑尉石勇、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是日、驻跸谷斜村。卷之二十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 胡僧佑 徐文盛 阴子春 杜崱 王琳 张彪·李延寿
  卷八十六·志第三十九·地理二·脱脱
  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六·赵尔巽
  卷十五逆贤羽翼纪略·刘若愚
  春秋战国异辞卷六·陈厚耀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卷九·叶盛
  卷五【九则】·岳珂
  卷四十三 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范晔
  卷七 孝桓帝纪第七·范晔
  沈庆之传·李延寿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佚名
  卷二十三·黄训
  卷四十九·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谢□□宗可(咏物诗)·顾嗣立

    宗可字□□,金陵人。有咏物诗百篇传于世。汪泽民题其卷,以为绮靡而不伤于华,平淡而不流于俗。大抵元人咏物,颇尚纤巧,而宗可尤以见长。今择其雅练者录之。其它句法,多可存者,如咏《纸衾》云:「松床夜暖云生席,蕙帐香融雪满身。

  • 卷十八·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八吏部侍郎汤右曾撰赠顾九恒时戊戌上元後四日八十翁真壮青云算鹤程赋诗留古意把酒谢时名夜雨灯前话春风陇上耕鲁连心倜傥高意动聊城题万九沙兰窗卷剑履槐堂世业存高风佩芷袭芳荪窗前兰似厅前

  • ●龙山宴·沈泰

    (楚中时泉许潮编海阳长吉黄嘉惠评西湖无功王元功、扬甫钱肇科阅) (〔外扮听事官上〕一架晴烟万缕霞,蝶团蜂队舞交加。秋空雨霁山如沐,偏我登临吟眺赊。小官是桓都督府中听事官是也。俺大元帅今日置酒龙山,召僚佐续登高会。

  •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张廷玉

        席书 霍韬 熊浃 黄宗明 黄绾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弘治三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

  • 卷八十五 志六十·赵尔巽

      ◎礼四吉礼四   堂子祭天坤宁宫祀神令节设供求福祀神奉先殿寿皇殿   安佑宫绥成殿附满洲跳神仪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又于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祇,名曰堂子。建筑城东内治门外,即古明堂会祀群神

  • 清朝前纪·孟森

    ●纲领清世自太祖以后,纪事始有本末。太祖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人知。而于明人官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掩灭之。二百数十年来,学士大夫,口不敢言。人人心中,皆以为清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者。革命以后,乃

  • 一八 四弟·周作人

    我从五月十七日回到家以后,就不写日记,一直到戊戌十一月,这才又从廿六日写起,到己亥年的六月,成为日记第二卷。在这没有写的期间,却不是没有事情可记,而且还是颇为重大的,至少在家族里这影响很是不少。这便是四弟的病殁,和鲁迅

  • 邵元节传·张廷玉

    邵元节,贵溪人。是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他拜范文泰、李伯芳、黄太初为师,全部学到了他们的道术。宁王朱宸濠召他去,他推辞不往。世宗即位后,被宦官崔文等人言语所惑,喜好鬼神之事,每天做斋醮。谏官屡次劝说,他都不听。嘉靖三

  • 洪范明义卷首·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洪范【洪大范法也言天地之大道百世所取法也书序云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孔安国以是书箕子所作盖自夏商而下圣贤之笔仅有存者独是篇耳神禹既歾至道难闻汤伊所传极于人事是篇统括天人纲纪万象

  • 第十七章 9·辜鸿铭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辜讲有一次对他的学生们说:“年轻的朋友啊,为什么你们不学习诗呢?诗可以唤醒人的情操;诗可以刺激人的观察;诗可以放

  • 黔娄子·黔娄

    序《黔娄子》一卷,周黔娄先生撰。皇甫谧《高士传》云:黔娄先生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诸侯,又言著书四篇,言道家之用,号《黔娄子》。《汉艺文志.道家.黔娄子四篇》注: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下之。《广韵.去声十九》侯娄字注,引《汉艺文

  •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善现,五眼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五眼清净。何以故?是五眼清净与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六神通清净即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即六神通清

  • 佛说清净心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苾刍众俱。  佛告诸苾刍言。汝等谛听。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当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何等五

  • 第二十九則 大隋隨他去也·胡兰成

    第二十九則大隋隨他去也舉:僧問大隋:「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隋云:「壞。」僧云:「恁麼則隨他去也?」隋云:「隨他去也。」這話拿佛法來說,容易囉唆,如云:色壞空不壞?抑是色空俱壞?連圜悟亦說:「若道隨他去,在什麼處?若道

  • 李北海集·李邕

    六卷。《附录》一卷。唐李邕(678—747)撰。李邕,字泰和,也称李北海,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北海太守,卒后,代宗时,追赠秘书监。李邕工诗善文,素有盛名,尤长于碑颂,当时官绅及寺观名持均重金求购其

  • 六艺纲目·舒天民

    二卷,元舒天民编。其书取《周礼·地官·保氏》郑玄注,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依次编为条目,用四字一语的体裁,讲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其子舒恭为书作注,同郡赵中作有附注。书刊成于至正甲辰年

  • 绝命辞·陈天华

    陈天华著。发表于《民报》1906年第2号。民主革命的宣传家陈天华曾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后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留日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八千名留日学生为抗议日本政府限止学生从事反清斗争的“规则”,举行停课,陈

  • 居官镜·刚毅

    官箴,清刚毅著,刚毅是晚清时期的一位中枢大臣,驰骋官场近四十载,有着非常丰富的为官经历。他善于总结反思,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自己多年来的从政经验编纂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