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

(今取有戏曲传于今者为之传)

一 杂剧家

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号己斋叟,大都人。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则亦未知其在金世欤?元世欤?元初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由是其名益着。汉卿与之善,王尝以讥谑加之;汉卿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王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余,人皆叹骇。汉卿来吊唁,询其由,或曰:“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曰:“此玉箸也。”汉卿曰:“我道你不识,不是玉箸,是嗓。”咸发一笑。或戏汉卿云:“你被王和卿轻侮半世,死后方还得一筹。”凡六畜劳伤,则鼻中常流脓水,谓之嗓;又爱讦人之过者,亦谓之嗓,故云尔。(《录鬼簿》,参《辍耕录》、《鬼董跋》、《尧山堂外纪》。)

高文秀,东平人,府学生,早卒。(《录鬼簿》)

郑廷玉,彰德人。(同上)

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隩州人。后居真定,故又为真定人焉。祖元遗山为作墓表,所谓善人白公是也。父华,字文举,号寓斋,仕金贵显,为枢密院判官,《金史》有传。仁甫为寓斋仲子,于遗山为通家姓。甫七岁,遭壬辰之难,寓斋以事远适。明年春,京城变,遗山遂挈以北渡。自是不茹荤血,人问其故,曰:“俟见吾亲则如初。”尝罹疫,遗山昼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盖视亲子侄不啻过之。数年,寓斋北归,以诗谢遗山云:“顾我真成丧家狗,赖君曾护落巢儿。”居无何,父子卜筑于滹阳。律赋为专门之学,而太素有能声,为后进之翘楚。遗山每遇之,必问为学次第,尝赠之诗曰:“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未几,生长见闻,学问博览。然自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满目山川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所业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至元一统后,徙家金陵,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用示雅志,诗词篇翰,在在有之。后以子贵,赠嘉议大夫,掌礼仪院大卿。着有《天籁词》二卷。(《金史·白华传》、《录鬼簿》、《元遗山文集》,王博文、孙大雅《天籁集序》。)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任江浙行省务官。(《录鬼簿》)

李文蔚,真定人,江州路瑞昌县尹。(同上)

李直夫,女直人,居德兴府,一称蒲察李五。(同上)

吴昌龄,西京人。(同上)

王实甫,大都人。(同上)

武汉臣,济南府人。(同上)

王仲文,大都人。(同上)

李寿卿,太原人,将仕郎除县丞。(同上)

尚仲贤,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同上)

石君宝,平阳人。(同上)

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校之。(同上)

纪君祥(一作天祥),大都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同上)

戴善甫,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同上)

李好古,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同上)

张国宾(一作国宝),大都人,即喜时营教坊句管。(同上)

石子章,大都人,与元遗山、李显卿同时。(《录鬼簿》、《遗山集》、《寓庵集》。)

孟汉卿,亳州人。(《录鬼簿》)

李行道(一作行甫),绛州人。(同上)

王伯成,涿州人,有《天宝遗事》诸宫调行于世。(同上)

孙仲章,大都人,或云姓李。(同上)

岳伯川,济南人,或云镇江人。(同上)

康进之,棣州人,一云姓陈。(同上)

狄君厚,平阳人。(同上)

孔文卿,平阳人。(同上)

张寿卿,东平人,浙江省掾史。(同上)

李时中,大都人。(同上)

杨梓,字□□,海盐人。至元三十年二月,元师征爪哇,公以招谕爪哇等处宣慰司官,随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伊克穆苏,以五百余人、船十艘先往招谕之。大军继进,爪哇降,公引其宰相昔剌难答吒耶等五十余人来迎。后为安抚总使,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致仕卒,赠两浙都转运使,上轻车都尉,追封弘农郡侯,谥康惠。公节侠风流,善音律,与武林阿里海涯之子云石交善。云石翩翩公子,所制乐府散套,骏逸为当行之冠,即歌声高引,可彻云汉。而公独得其传。杂剧中有《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伏老》,皆公自制,以寓祖父之意,特去其著作姓名耳。其后长公国材,少公次中,复与鲜于去矜交好。去矜亦乐府擅场,以故杨氏家僮千指,无不善南北歌调者;由是州人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云。(《元史·爪哇传》、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董谷《续澉水志》。)

宫天挺,字大用,大名开州人。历学官,除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录鬼簿》)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芝寺。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同上)

范康,字子安,杭州人。明性理,善讲解,能词章,通音律。因王伯成有《李太白贬夜郎》,乃编《杜子美游曲江》,一下笔即新奇,盖天资卓异,人不可及也。(同上)

曾瑞,字瑞卿,大兴人。自北来南,喜江浙人才之多,羡钱唐景物之盛,因而家焉。神采卓异,衣冠整肃,优游于市井,洒然如神仙中人。志不屈物,故不愿仕,自号褐夫。江湖之达者,岁时馈送不绝,遂得以徜徉卒岁。善丹青,能隐语、小曲,有《诗酒余音》行于世。(同上)

乔吉(一作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美容仪,能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居杭州太乙宫前,有题西湖〔梧叶儿〕百篇,名公为之序。江湖间四十年,欲刊行所作,竟无成事者。至正五年,病卒于家。尝谓:“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串,意思清新,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明李中麓辑其所作小令,为《惺惺道人乐府》一卷,与《小山乐府》并刊焉。(《录鬼簿》,参《辍耕录》)

秦简夫,初擅名都下,后居杭州。(《录鬼簿》)

萧德祥,号复斋,杭州人,以医为业。凡古文俱檃括为南曲,街市盛行。所作杂剧外,又有南曲戏文等。(同上)

朱凯,字士凯,所编《升平乐府》及《隐语》、《包罗天地谜韵》,皆大梁钟嗣成为之序。(同上)

王晔,字日华,杭州人。能词章乐府,所制工巧。又尝作《优戏录》,杨铁崖为之序云:“侏儒奇伟之戏,出于古亡国之君。春秋之世,陵铄大诸侯,后代离析文义,至侮圣人之言为大剧,盖在诛绝之法。而太史公为滑戏者作传,取其谈言微中,则感世道者实深矣。钱唐王晔,集历代之优辞有关于世道者,自楚国优孟而下,至金人玳瑁头,凡若干条。太史公之旨,其有概于中者乎!予闻仲尼论谏之义有五,始曰谲谏,终日讽谏:且曰:吾从者讽乎!盖以讽之效,从容一言之中,而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者之所不及也。及观优之寓于讽者,如‘漆城’、‘瓦衣’、‘雨税’之类,皆一言之微,有回天倒日之力,而勿烦乎牵裾、伏蒲之勃也。则优戏之伎,虽在诛绝,而优谏之功,岂可少乎?他如安金藏之刳肠,申渐高之饮酖,敬新磨之免戮疲令,杨花飞之易乱主于治,君子之论,且有谓台官不如伶官。至其锡教及于弥侯解愁,其死也,足以愧北面二君者,则优世君子不能不三唶于此矣。故吾于晔之编为书如此,使览者不徒为轩渠一噱之助,则知晔之感,太史氏之感也欤!至正六年秋七月序。”(《录鬼簿》、《东维子文集》。)

二 南戏家

施惠(一云姓沈),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巨目美髯,好谈笑,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编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录鬼簿》)

高明,字则诚,温州瑞安人(《玉山草堂雅集》、《列朝诗集》皆云永嘉平阳人)。以《春秋》中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后改调浙江阃幕都事,转江西行台掾,又转福建行省都事。初方国珍叛,省臣以则诚温人,知海滨事,择以自从。后仍以江西福建官佐幕事,与幕府论事不合。国珍就抚,欲留置幕下,不从,即日解官,旅寓鄞栎社沈氏,以词曲自娱。明太祖闻其名,召之,以老病辞归,卒于宁海。则诚所交,皆当世名士,尝往来无锡顾阿锳玉山草堂。阿锳选其诗,入《草堂雅集》;称其长才硕学,为时名流。其为浙幕都事与归温州也,会稽杨维桢与东山赵汸作序送之。尝有岳鄂王墓诗云:“莫向中州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廷不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万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又尝作《乌宝传》(谓钞也),虽以文为戏,亦有裨于世教。其卒也,孙德旸以诗哭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真堪入史刊。”所著有《柔克斋集》。(《辍耕录》、《玉山草堂雅集》、《东维子文集》、《留青日札》、《列朝诗集》、《静志居诗话》。)

徐□,字仲由,淳安人。明洪武初,征秀才,至藩省辞归。尝谓吾诗文未足品藻,唯传奇词曲,不多让古人。有《叶儿乐府》〔满庭芳〕云:“乌纱裹头,清霜篱落,黄叶林邱。渊明彭泽辞官后,不事王侯。爱的是青山旧友,喜的是绿酒新篘,相拖逗,金樽在手,烂醉菊花秋。”比于张小山、马东篱,亦未多逊。有《巢松集》。(《静志居诗话》)

附考:

元代曲家,与同时人同姓名者不少。就见闻所及,则有三白贲,三刘时中,三赵天锡,二马致远,二赵良弼,二秦简夫,二张鸣善。《中州集》有白贲,汴人,自上世以来至其孙渊,俱以经术著名,此一白贲也。元遗山《善人白公墓表》次子贲(即仁甫仲父),则隩州人,此又一白贲也。曲家之白无咎,亦名贲,姚际恒《好古堂书画记》“白贲字无咎,大德间钱唐人”是也。《元史·世祖纪》:“以刘时中为宣慰使,安辑大理。”此一刘时中也。《遂昌杂录》又有刘时中,名致。曲家之刘时中则号逋斋,洪都人,官学士,《阳春白雪》所谓古洪刘时中者是也。(此与《遂昌杂录》之刘时中时代略同,或系一人。)世祖武臣有赵天锡,冠氏人,《元史》有传。《遂昌杂录》谓今河南行省参事宛邱赵公名颐字子期,其先府君宛邱公讳佑字天锡,为江浙行省照磨,此又一赵天锡也。曲家之赵天锡,则汴梁人,官镇江府判者也。马致远,其一制曲者,为大都人;一为金陵人,即马文璧(琬)之父,见张以宁《翠屏集》。赵良弼,一为世祖大臣,《元史》有传;一为东平人,即见于《录鬼簿》者也。秦简夫,一名略,陵川人,与元遗山同时;一为制曲者,即《录鬼簿》所谓“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者也。张鸣善,一名择,平阳人(或云湖南人),为江浙提学,谢病隐居吴江,见王逢《梧溪集》;一为扬州人,宣慰司令史,则制曲者也。元代曲家,名位既微,传记更阙,恐世或疑为一人,故附着焉。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彭定求
  序·钟嵘
  解人颐 涤烦集·钱德苍
  ●第三十四出 客请·孟称舜
  第六章 为国荐贤·屠隆
  第一折·佚名
  楔子·郑光祖
  三集卷九十·乾隆
  卷100 ·佚名
  卷三百十七·陈思
  卷九·沈德潜
  卷四十九·陈焯
  卷八百九十二·佚名
  卷一·康熙
  第四回 仇大郎赚卖姜娘子 郑知县怒杀赵阎罗·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知州天锡(鸣琴集)·顾嗣立

    陈知州天锡 【一作赐。】 天锡,字载之,号晋斋,福宁州人。任本州岛学正,转盐运提举大使。至顺初,擢建阳尹。秩满,以六事闻于朝,加奉议大夫,知福清州。年未六十致仕归,与王荐等十人共为耆英会。寿八十终。所著有《鸣琴集》。子阳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杜甫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堦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一作多】好音三顾频烦【一作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

  • 卷二十九·本纪第二十九·脱脱

        高宗六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丙申,减临安府夏税折输钱。戊戌,张守罢。辛丑,伪齐知寿州宋超率兵民来归。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将兀鲁,执其守刘永寿来降。诏以方议和好,禁沿海州郡遣人过淮招纳。丁未

  • 卷十五 孝武帝·王夫之

      〖一〗   势变情移,而有元妄之灾,恬不知警,违时任意,则祸必及,庸夫之恒态也。惟然,而巧者测之,急改其常度,以迎当时之意指,乃至残忍惎害,为同类所饮恨而不顾,以是为自全之策;幸而全也,小人之尤也,而究以得全者亦鲜矣。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四·孙承泽

    冕衮之制至元十二年十一月博士议拟冕天版长一尺六寸广八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身围一尺八寸三分并纳言用青罗为表红罗为里周回縁以黄金天板下四面珠网结子花素坠子前后共二十有四旒以珍珠为之青碧线织天河带两头

  • 卷之四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春。正月。丁卯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卢纶传·欧阳修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县人。避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客居鄱阳。大历初年,几次考进士都落第。元载取卢纶文章送呈皇上,被任为阌乡县尉。几次调任监察御史,总是托疾而去。由于与王缙友善而受株连,久不调职。浑蠨镇守河中时,征召为元

  • 史弼传·宋濂

    史弼,字君佐,一名塔剌浑,蠡州博野人。曾祖史彬,太师、国王木华黎兵南下时,率乡人数百家投降蒙古。故蒙军破蠡州,杀戮百姓,唯彬与同降者幸免。史弼精通蒙古语言,臂力过人,能拉强弓,能将重四百斤的石狮举起放到数步以外地方。潼关

  • 田忌亡齐而楚·佚名

    【提要】 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很轻松地就可以打开局面,而有些人始终愁眉不展。事在人为,人的高低取决于他的头脑。看似很困难的事,只要善于谋划、善于说服他人,达成目的也是很容易的。 【原文】 田忌亡齐而之楚,邹忌代之相齐

  • 奏谳书一·佚名

    原文:十一年八月甲申朔己丑,夷道[&ldquo;价&rdquo;,右偏旁为两点水]、丞嘉敢讞之。六月戊子發弩九詣男子無憂,告為都尉屯,已受致書,行未到,去亡。無憂曰:蠻夷,大男子,歲出五十六錢以當徭賦,不當為屯,尉[上&ldquo;穴&rdquo;下&ldqu

  • 南史识小录卷五·沈名荪

    [史部,史钞类,南北史识小录__南史识小录钦定四库全书南史识小録卷五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宋列传珍新【何叔度奉姨若所生姨亡朔望必往致哀并设祭奠食并丨丨】此是送吏部郎耳【何尚之迁吏部郎告休定省倾朝

  • 卷四十四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玄

    [疏]《特牲馈食礼》第十五。○郑《目录》云:“特牲馈食之礼,谓诸侯之士祭祖祢,非天子之士,而于五礼属吉礼。”○释曰:郑知非天子之士而云“诸侯之士”者,案《曲礼》云:“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彼天子大夫、士,此《仪礼》特牲

  • 孟子通卷十三·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三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

  • 卷第二十六·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以种种车,众宝严饰,奉施诸佛及诸菩萨、师长、善友、声闻、缘觉,如是无量种种福田,乃至贫穷、孤露之者。此诸人众,或从远来,或从近来,或承菩萨名闻故来,或是菩萨因缘故来,或闻菩萨往昔所发

  • 卷第一百九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四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及苦心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一切身受及苦心受唯有漏故。起世俗智则如实知受乐心受

  • 卷第二十四(第四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四(第四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安居法第四佛在王舍城。诸比丘夏中游行诸国土。践蹋生草夺诸虫命。尔时诸异道出家讥嫌责数言。诸异道沙门婆罗门。夏安居时潜处隐静。譬如鸟日中热时避暑

  • 道教三字经·易心莹

    《道教三字经》是易心莹为普及道教知识、训导后学,应邹率一道长(原二仙庵监院,曾任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的恳请,于1937年著成的道教知识普及性读物。该书言语简洁,三字一句,以道教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详尽叙述了道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