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熙宁中,有一道人,无目,以钱置手掌中,即知正背年号,人皆异之。康节先公问曰:“以钱置尔之足,亦能知之乎?”道人答曰:“此吾师之言也。”愧谢而去。

  伯温少时,因读《文中子》,至“使诸葛武侯无死,礼乐其有兴乎?”因著论,以谓武侯霸者之佐,恐于礼乐未能兴也。康节先公见之,怒曰:“汝如武侯犹不可妄论,况万万相远乎?以武侯之贤,安知不能兴礼乐也?后生辄议先贤,亦不韪矣。”伯温自此于先达不敢妄论。

  伯温上世范阳,以中直笃实,读书谨礼为家法。大父伊川丈人尤质直,平生不妄笑语。年七十字有九,以治平四年正月初一日捐馆。初无疾,不食饮水者累日。除夜,康节先公以下侍立左右,伯温方七岁,大父钟爱之,亦立其傍。大父曰:“吾及新年往矣。”康节先公以下皆掩泣,大父止之曰:“吾儿以布衣名动朝廷,子孙皆力学孝谨,吾瞑目无憾,何用哭?”大父平日喜用大杯饮酒,谓康节先公曰:“酌酒与尔别?”康节同叔父满酌大杯以献,大父一举而尽,再酌,饮及半,气息微矣。谓康节日:“吾平生不害物,不妄言,自度无罪。即死当以肉祭,勿做佛事乱吾教。无令吾死妇人之手。汝兄弟候吾就小殓,方令家之人哭。勿叫号,俾我失路。”康节先公泣涕以从。康节谋葬大父,与程正叔先生同卜地于伊川神阴原。不尽用葬书,大抵以五音择地,以昭穆序葬,阴阳拘忌之说,皆所不信。以是年十月初三日葬,开棺,大父颜貌如生,伯温尚记之。熙宁十年夏,康节先生感微疾,气口益耗,神日益明,笑谓司马温公曰:“某欲观化一巡,如何?”温公曰:“先生未应至此。”康节先生曰:“死生常事耳。”张横渠先生喜论命,来问疾,因曰:“先生论命否?当推之。”康节先公曰:“若天命则知之,世俗所谓命则不知也。”横渠曰:“先生知天命矣,某尚何言?”程伊川曰:“先生至此,它人无以为力,愿自主张。”康节先公曰:“平生学道,岂不知此?然亦无可主张。”时康节正寝,诸公议后事于外,有欲葬近洛城者。康节先公已知,呼伯温入曰:“诸公欲以近城地葬我,不可,当从伊川先茔耳。”七月初四日,大书诗一章曰:“生于太平世,长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以是夜五更捐馆,其治命如大父,伯温不敢违。先是康节先公每展伊川大父墓,至中途上官店,必过信孝杰殿丞家。孝杰从康节先公最早。孝杰死,有八子,康节先公遇之如子侄,每过之,则迎拜侍立左右甚恭。康节先公捐馆之年,寒食过之,谓诸子曰:“吾再经此,与今日异矣。”诸子不敢问。至葬,丧车及上官店,诸子泣奠言之,以为异。张景观字临之,学行甚高,康节先公喜之。将赴涪州武龙尉,告别康节先公,泣数行下,谓曰:“吾不见子之归矣。”张峋字子坚,康节先公于门弟子中谓可与语道者,赴调京师,康节先公愀然色变曰:“吾老矣,不复相见也。”皆是年之春也。鸣呼,康节先公所以预知者,何止此哉。伯温不肖,不能有所述也,惟修身俟死下从九原耳。尚追忆其遗言,以示子孙。

  康节先公与吕微仲丞相不相接,先公与横渠先生张子厚同以熙宁十年丁巳捐馆。今《微仲文集》中有《和母同州丁巳吟》云:“行高名并美,命否数皆殂。嗟尔百君子,贤哉二丈夫。毋方敦薄俗(邵尧夫乐道不仕),谁复距虚无(张子厚论佛老之失)?望道咸瞠若,修梁遽坏乎?密章燔汉绶,环经泣秦儒。赖有诸良友,能令绍不孤。”为先公与子厚作也。盖河南府以先公讣闻,诏赠著作郎,谥康节。子厚自秘阁病免西归,及长安以殁,门人衰服挽车葬横渠云。伯温获见公,每语先公,则怅然有不可及之叹。后伯温初仕长子县尉,公入相元,改西京国学教授。未久,公罢政。呜呼,亦所以为不孤之惠欤?

  康节先公居洛,凡交游年长者拜之,年等者与之为朋友,年少者以子弟待之,未尝少异于人,故得人之欢心。每岁春二月出,四月天渐热即止;八月出,十一月天渐寒即止。故有诗云:“时有四不出(大风、大雨、大寒、大暑),会有四不赴(公会、葬会、生会、醵会)。”每出,人皆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尊奉。每到一家,子弟家人争具酒馔,问其所欲,不复呼姓,但名曰:“吾家先生至也。”虽闺门骨肉间事,有未决者,亦求教。康节先公以至诚为之开论,莫不悦服。十余家如康节先公所居安乐窝起屋,以待其来,谓之“行窝”。故康节先公没,乡人挽诗有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洛阳风俗之美如此。康节先公过士友家,昼枕,见其枕屏画小儿迷藏,以诗题其上云:“遂令高卧人,欹枕看儿戏。”盖熙宁间也。陈恬云。《击壤集》不载。

  熙宁初,欧阳文忠公为参知政事,遣其子叔弼来洛省王宣徽夫人之疾。将行,语叔弼曰:“到洛唯可见邵先生,为致吾向慕之意。”康节先生既见叔弼,从容与语平生出处以及学术大概。临别犹曰:“其无忘鄙野之人于异日。”后十年,康节先公捐馆,又十年,韩康公尹洛,请谥于朝。叔弼偶为太常博士,次当谥议,叔弼尝谓晁说之以道云:“作邵先生谥议,皆往昔亲闻于先生者。当时少年,一见忻然延接。语及平生学术出处之大,故得其详如此。岂非先生学道绝世,前知来物,预以告耶?”盖验于二十年之后,异哉!

  康节先生少时游京师,与国子监直讲邵必不疑初叙宗盟。不疑年长,康节先生以兄拜之。盖不疑自河朔迁丹阳,康节先公上世亦河朔人故也。至康节自卫入洛,不疑为京西提刑。嘉中,河南府荐康节先公以遗逸,不疑自作荐章,其词有“厚德足以镇薄俗,清风可以遗来世。”相推重如此。熙宁初,不疑以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府,过洛,谓康节先公曰:“某陛辞日,再荐先生矣。”康节先公追送洛北别去。不疑中途寄康节先生诗云:“我乘孤传经崤渑,君拥群书卧洛城。富贵人间亦何有,闲忙趣味甚分明。”不疑次金牛驿暴卒,丧归,康节先公哭之恸。女嫁杨国宝应之。应之亦康节先公门生,康节先公视之犹子也。开禧、元丰中为河南府推官,康节已捐馆,伯温复以兄拜之。宣和己丑,伯温赴果州,道出阆州,有知阆中县邵充美孺者相迎,自称同姓侄云。伯温以宗族源流为问,美孺曰:“充之上世自润州入蜀,龙图公先人叔父行也。”伯温曰:“康节先公以兄事龙图公,伯温不敢忘。”自此与美孺之中外皆论亲。癸巳,伯温奉使西州,美孺居郫,尝至其家拜刑部公庙。美孺天资和易,与人言如恐伤之。至临吏政,是非毅然不可夺,君子人也。丹阳、河南、成都之邵,其次第如此。嗟夫,世不讲宗盟久矣,具载之以示三家子孙。

  伯温之叔父讳睦,后祖母杨氏夫人出也,少康节先生二十余岁,力学孝谨,事康节如父。熙宁元年四月八日暴卒,年三十三。康节先公哭之恸,既卒,理其故书,得叔父所作《重九诗》云:“衣如当日白,花似昔年黄。拟问东篱事,东篱事杳茫。”及死,殡后圃东篱下。噫,人之死生,是果前定矣。

  康节先公既捐馆,二程先生于伯温有不孤之意,所以教我甚厚。宗丞先生谓伯温曰:“人之为学忌标准,若循循不已,自有所至矣。”先人敝庐厅后无门,由傍舍委曲以出。某不便之,因凿壁为门,侍讲先生见之曰:“前人规画必有理,不可改作。”某亟塞之。侍讲谓周全伯曰:“邵君虽小事亦相信,勇于为善者也。”某初入仕,侍讲曰:“凡作官,虽所部公吏有罪,立案而后决。或出于私怒,比具案亦散,不至仓卒伤人。每决人,有未经杖责者宜慎之,恐其或有所立也。”伯温终身行之。

  熙宁八年秋,余与士人十余辈讲学于洛阳建春门广爱寺端像院以待试。一夕,梦至殿庭唱第,望殿上,女主也。觉,谓同舍,皆不晓。至元二年秋,以经行荐,明年春唱名集英殿,宣仁太后垂帘听政也。方悟前梦验于十五年之后,果有数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刘昫
  目録·浦起龙
  第四十一回 弟子舆尸溃师洛口 将帅协力战胜锺离·蔡东藩
  卷五十六·宋·蒋一葵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第一个升降机——“左派”右派·恽逸群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八·佚名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司马迁
  三国史记卷第三。·金富轼
  宋孝武宣贵妃传·李延寿
  蒲察世杰传·脱脱
  闵本、拜住传·宋濂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回 皇甫子法网逃生·陈端生

    第七回皇甫子法网逃生诗曰:渭阳恻隐远相通,法场逃生叹命穷。茅店月明鸡唱早,萍踪何幸遇英雄。却说山东彭巡抚,接了登州告急文书。内有皇甫敬对敌之时,忽然落马被擒等语。明知不是投降,无奈受了刘侯之托,只得要相机行事。遂

  • 庆清朝慢·徐志摩

    这一盘花长得像美人一般,天真可爱,教人怎不爱惜他,何况春花都已开过,越发觉得她的时妆一新,不单风啊月啊有些不自在,春皇为了她也不愿走呢。所以东城的哥儿南乡的姐儿,都争着赏花去,不过赏花的酒吃过了,还有什么花要赏呢?假使能

  • 孔尚任·龙榆生

    孔尚任字聘之,山东曲阜人。清顺治五年戊子(一六四八)生。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一六八四)授国子监博士,累官户部员外郎。五十七年戊戌(一七一八)卒。博学有文名,通音律,撰《阙里新志》,著有《岸塘文集》、《湖海诗集

  • 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欧阳修

    于頔,字允元,后周太师谨七世孙。廕补千牛,调华阴尉,累劳迁侍御史。为吐蕃计会使,有专对材。擢长安令、驾部郎中。出为湖州刺史。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頔行县,命脩复堤阏,岁获粳稻蒲鱼无虑万计。州地庳薄,葬者不掩柩,頔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七·汪楫

      崇禎四年六月   ○崇禎四年六月   四年辛未六月癸卯朔免朝   調山東參政劉錫玄為陝西參政陞禮部郎中翁鴻業為廣東副使   左府左都督朱元臣條陳禦敵卹民之策謂東兵雖強計其數不過中國一大縣然當其構難

  • 麟台故事后序·程俱

    右《麟台故事》五卷。绍兴元年二月丙戌,丞相臣宗尹、参知政事臣守、参知政事臣某言:「祖宗以来,馆阁之职所以养人才,备任使,一时名公卿皆由此涂出。崇宁以后,选授寖轻,自军兴时巡,务省冗官,秘省随罢。今多难未弭,人才为急,四

  • 第十七回 破釜沈舟奋身杀敌 损兵折将畏罪乞降·蔡东藩

      却说项羽杀死宋义,携首出帐,举示大众,且号令军中道:“宋义与齐私通,谋叛楚国,我奉楚王命令,已把他斩首了。”众将士已多怨义,更见羽奋髯如戟,振喉如雷,仿佛与黑煞神相似,顿令人人生畏,莫敢枝梧。当有数将士应命道:“首立楚国,

  • 今献备遗卷三十一·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刘大夏刘大夏字时雍湖广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歴任职方郎中时有中官献取交南策有旨索永乐中调军数大夏匿其籍使者数被挞若弗闻者徐以利害告尚书余子俊入言之事寝朝鲜使者为建州兵邀击请改贡道事下兵部大夏曰

  • 列传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一百三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五。曹 。○曹 不知所出或云义兴郡驿吏。 忠烈时 缘内宦权倾中外忠宣卽位益见亲 累转右常侍忠肃朝入密直迁选部典书。  尝娶廉承益

  • 欧阳[危页]传·姚思廉

    欧陽[危页]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本郡豪族。祖父欧陽景达,在梁代任本州侍中。父亲欧陽僧宝,任屯骑校尉。欧陽[危页]年轻时正直,有思辩能力,因为非常信守言行而在岭表很闻名。父亲死后因悲痛而消瘦了很多。累积的家产全部让

  • 刘志选传·张廷玉

    刘志选,慈溪人。万历年间,与叶向高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与同僚刘复初、李懋桧就郑贵妃、王恭妃册封一事上书论争。后来因为给事中邵庶请求禁止各部官员上书议论政事,李懋桧上疏极力反对,被降级二等。志选说:“陛下

  • 卷三十七【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七【上】 凶礼二 品官丧仪 总叙 丧礼者圣人之所以慎终饰哀者也盖人子送亲之终不可以径情而直行故为之仪节以文之周衰典籍散失重遭秦皇焚书旧制遂皆堙灭汉兴诸儒虽有所记録而载在正经者士丧

  • 舆服六·徐松

    宝尊号宝【宋会要】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 真宗大中祥符初,登封太山,别制宝匣、宝盝,皆差小其制。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以宫城火,重制皇帝受命宝、尊号册宝,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七

  • 士翼卷二·崔铣

    (明)崔铣撰○述言中汉学黄老清净其惩秦之暴耶学之者亦能治人庶乎居简而行简者与唐人尚佛溺于斋素因果士夫假以驱遣宦情【考白氏集可见】宋儒谈禅凡一贯道心之目稍涉性命皆乱以其说或窜程朱之録真赝至今杂焉真氏谓居丧毋

  • 左传折诸卷二十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二十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哀公楚子围蔡报柏举也经书楚子随侯许男围蔡史通驳之云许既灭矣君执家亡能重列诸侯举兵围国者哉其间行事必当有説经既不书传又阙载缺略如此寻绎难知杜注云经定六年

  • (十四)卫灵公篇·钱穆

    卫灵公首章。 问:明日遂行,在陈绝粮,想孔子都不计较,所以绝粮。朱子曰:“若计较则不成行矣。”今按:圣人为学用心,固不存计较功效心,亦不存计较患难心。孔子之在陈绝粮,自近代人观念言之,固非孔子命该如此,乃是孔子猖狂妄行,自招

  • 法华义疏卷第三·吉藏

    方便品第二之一有四重门。一来意门。二释名门。三同异门。四通别门问。此经玄音始唱叹佛智甚深。多宝赞善称大慧平等。故文虽七轴宗归一乘。今以何义初明方便答。将欲显一乘为真实。必须前明三乘为方便。若不前明三乘

  • 笑赞·赵南星

    文言谐谑小说。凡七十二则。明赵南星撰。存明刊《赵南星全集》本。全书内容皆为古今笑谈。其卷首《题词》将本书的内容、特点、作用等都有所点明: “书传之所记, 目前之所见,不乏可笑者。时所传笑谈,乃其影子耳。时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