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个升降机——“左派”右派

民国十三年国民党改组以后,就明显地分出了左右派,左派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右派则反对三大政策,而且主张反苏****反工农。国民党老人物中害怕新兴的人物夺去他们的权位,大部份是右倾的,但孙中山的主张很坚定,把坚决公开反对三大政策的冯自由等开除出党,因此这些人就不敢公开活动而暗中阻挠。当左派右派的名词初次出现时,谢持邹鲁等就硬说这是鲍罗廷制造出来的,国民党就是国民党,没有什幺左右派。国民党左派中包含着两种人物:一种是真正认识到要革命必须联俄、联共、拥护农工利益,如廖仲恺、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柳亚子诸先生;一种则是投机的,因为上有孙中山主持,外有苏联帮助,又有群众拥护,只有跟着这条路走,才有个人的前途,如汪精卫、宋子文、甘乃光、陈公博,以及武汉时代的孙科(孙科原来是右派)。汪精卫等应该加上括弧叫“左派”。蒋介石从民国十三年到十五年初的两年间,也是这样的“左派”,他甚至主张国民党要加入第三国际,成为共产国际支部之一,你看他何等“进步”?蒋介石就靠了这一时期的“左倾”面目,骗得了各种支持而成为实力派,掌握了武装的领导权,他就不再“左”了,他站在“左”右之上操纵一切,以“左派”打击右派,以右派打击“左派”,自己就扶摇直上,而成为统治一切的“领袖”。这样说,好像他比右派还“左”一些,不是的,在******的坚决狠毒,比一切有派还厉害。

民国十三年国民党改组后,有派以胡汉民为代表,胡为辛亥革命以后民二反袁时的广东都督,资望较高,左派领袖廖仲恺先生则为孙中山最有力的助手,总揽财政民政,以大本营财政部长兼广东省长又兼广东省财政厅长。廖胡两人因主张不同颇不协调,十三年冬孙中山北上,由胡汉民代理大本营大元帅职务(时韶关还有一大本营,系指挥讨伐曹吴北上军队者,则由谭延代理大元帅)。民十四春孙中山逝世,胡即为军事政治上的领袖,当时大本营所辖部队计粤军许崇智、湘军谭延、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豫军樊钟秀,其中以滇军为最大,兵多械精,豫军在粤赣边实力所余无几,另外还有赣军总司令李烈钧,川军总司令熊克武则仅一空名。驱逐陈炯明出广州,迎孙中山回粤,即滇桂军之功,故杨希闵、刘震寰恃功而骄,盘踞要津,自己筹款筹饷,成为革命的障碍。孙中山逝世后,杨刘更目无大本营,愈益跋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认为必须讨伐杨刘,否则革命不能进行,但胡汉民等则慑于杨刘兵力强大,且处于广州市内肘腋之下,如讨伐不胜,则连广州也要失去,因此犹豫。经政治委员会再三考虑,最后决定令东征的粤军及学生军回师讨伐杨刘,一面由大本营严令滇桂军接受约束,不能胡行。杨希闵接令后对胡汉民的回答是:“请代帅先下令攻打三日,然后我再回手。”其骄矜自恃的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右派所以迟疑不敢讨伐的原因。但讨伐战事一起,只一天半,滇桂军就全部瓦解,成功之速,出于意外(滇桂军在广州勒索筹款,贩烟开赌,军官自营长以上均积资十余万、数十万不等,在开火之前,均携款走香港、澳门,或避入沙面租界,故失败如此迅速),事后即废大本营而成立国民政府,考虑国府负责领袖问题时,大家主张要根据讨伐杨刘时是否坚决为标准,因为不讨伐杨刘,根本就没有成立国民政府的可能。在这一原则下,胡汉民当然不能担任国府主席,唯一适合的是廖仲恺先生,但廖如出任主席,则将引起胡派的不满,因此就把从来不做官的汪精卫抬上台,以作缓冲。那时国民政府的阵容如下:主席汪兆铭、外交部长胡汉民(原大本营代理大元帅)、财政部长廖仲恺(原任)、军事部长谭延(湘军总司令、韶关大本营代帅)、建设部长孙科(原广州市长)、原任大本营外交部长的伍朝枢则调任广州市长。

滇桂军阀杨刘崩溃之后,以粤军许崇智部的实力为最大,胡汉民在广东的势力根深蒂固,廖仲恺则深得人心,众望所归,又极精明强干,为蒋所畏惮。蒋介石率领的学生军在东征惠阳及讨伐杨刘中建了两次功劳,急于出人头地,攫夺大权,于是就秘密布置了一个大阴谋,十四年八月廿一日刺杀了唯一能约束他的廖仲恺先生!刺廖案一发生,蒋介石就大哭大吵,说:“廖党代表(黄埔军官学校的党代表)是革命的擎天柱,反动派竟敢刺死他,真是罪大恶极,就是把全广州的人杀掉一半,也不能抵偿这笔血债!”那时蒋介石真装得是“义愤填膺”,为廖先生报仇的精神是表现得最坚决最激烈。谁知道刺廖案的真正凶手就是他!这个晴天霹雳对于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当然是一个极大的震动,为应付这非常巨变,成立了特别委员会,集中党政军一切大权,推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为特别委员,负责镇压叛变与缉凶。蒋介石就利用这个机会把平时对廖不满的与胡汉民、许崇智的部下都罗织在内,说是胡毅生(胡汉民之弟)、林直勉(孙中山的秘书)等主使,粤军将领魏邦平(军长)等直接参预,把许崇智的部下一一缴械,胡汉民的左右捉的捉,逃的逃。这样一来,杀了廖仲恺,迫走了胡汉民,并吞了许崇智的实力,一箭三雕,蒋介石就一跃而为广东最大的实力派。那时的国民党左派则因蒋介石严厉镇压了右派,认真为廖仲恺报仇,把他当作好人。

刺廖案以后,就以蒋介石为中心,改编国民革命军,蒋介石把学生军扩充为第一军,自任军长,何应钦为副军长;湘军为第二军,谭延为军长,鲁涤平为副军长(民国十五年何、鲁升为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为军长;粤军为第四军,李济深为军长;又第五军,李福林为军长(程潜所部湘军在讨伐南路邓本殷,胜利后编为第六军),蒋介石任军事总监,统辖各军,他就成了国民党的军事领袖了。

右派势力在广州受到打击后,谢持、邹鲁、林森、居正、戴季陶、叶楚伧、石青阳、邵元冲、沈定一、张继、吴敬恒(稚晖)、覃振、傅汝霖、茅祖权等十四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擅自举行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国民党第一届中执委共二十四人,参加西山会议者共八人,其余二人为中监委,四人为候补执监委),在上海另立中央,即所谓“西山会议派”。民国十五年一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以纪律制裁西山会议派,谢持、邹鲁两人开除党籍,戴季陶、吴稚晖两人虽列名通电,未出席会议,仍当选为执监委员,其余十人,则须于一个月内向国民党中央表明悔过态度(否则丧失党籍)。国民党二全大会后,左派占了优势,革命势力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于是蒋介石又搞第二个大阴谋,把左派的势力压下去。

三月二十日(即北京“三·一八”惨案之后两日)蒋介石和他的盟弟欧阳格(时任海军局长)商量,以电话转达一个命令给中山舰长李之龙,叫中山舰开到黄埔,说有人阴谋异动,要去镇压。中山舰到了黄埔,蒋介石说他违令开来,意图不轨,把李之龙扣起来,迫李之龙承认是共产党员,有异动意图,借此就把共产党员拘捕的拘捕,驱逐的驱逐。当时共产党中有人主张:蒋介石既如此无理,公然反对革命,就干脆去掉他,但陈独秀等要和蒋介石讲统一战线,主张忍耐(陈独秀和高语罕各在《向导》周刊发表一篇文章,表明对蒋介石一贯推崇拥护的态度)。三月二十日中山舰事变之后,蒋介石即在其枪杆压力之下举行第二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人不能担任国民党部的部长,中执会与中监会合设一个“主席”(变相的总理),大量起用西山会议派份子。二中全会中蒋介石自任中执会、中监会的“主席”(后来因许多老头子不服,自己觉得无趣,就改推张静江代理),中央各部人员大加更换,以叶楚伧代吴玉章为秘书长,陈果夫代谭平山为组织部长,顾孟余代毛泽东为宣传部长,邵元冲代甘乃光为青年部长,新设一军人部,管理军队中的特别党部及委派各级党代表,蒋介石自任部长。其中叶楚伧、邵元冲为西山会议派,并未表示悔过,按照二全大会决议,应丧失国民党员资格;陈果夫是监察委员,照例不能担任中执会负责工作,但只要蒋介石认为对他有利,就不管什幺纪律党章。

二中全会后,连假左派的汪精卫也被迫出洋了,国民政府主席由谭延代理(谭的外号叫“八面观音”,即面面都做好人的意思。陈诚是他的女婿)。左派的势力又被蒋介石压下,于是蒋介石就初步打下了独裁的基础。

二中全会开会,柳亚子先生曾从上海赶到广州去出席,开了两天会,就一气而回上海。他对蒋介石的专横无理,非常气愤;同时又不满意当时共产党人对蒋介石的迁就忍耐,因此回上海后杜门不出者数月,连江苏省党部也不到(柳亚子先生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同时又兼江苏省党部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河渠三·脱脱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张廷玉
  ●卷一百十七·徐梦莘
  ●卷上·石茂良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清波别志卷二·周煇
  第九十七卷 文苑 二 四·缪荃孙
  卷二·宇文懋昭
  六七六 军机大臣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金佗续编卷六·岳珂
  八四 域外小说集——新生乙编·周作人
  阮籍传·房玄龄
  苏琼传·李百药
  论金银涨落·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夫人一折了)(末一折了)(小旦云了)(正旦便扮上了)自从俺父亲就那客店上生扭散俺夫妻两个,我不曾有片时忘的下俺那染病的男儿,知他如今是死那?活那?不知俺爷心是怎生主意,提着个秀才便不喜:“穷秀才几时有发迹?”自古及今,那个人生下来

  • 卷七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三徐铉赠维扬故人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劒谁教入帝乡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楼台寂寞官河晩人物稀疎驿路长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

  • 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 陈伯之·姚思廉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季连有名誉,早历清官。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近属,将及季连等,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建元中,季连为尚书左丞。永明初,出为江夏内史,累迁平南长沙内史,冠

  • 卷四百五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庚寅朔,左朝散大夫、寶文閣待制、守戶部侍郎苗時中卒。(政目在九日。)   是日經筵,吳安詩侍講【一】,馮京初赴侍讀。宰臣、執政俟讀官畢,起詣御前奏事,申敘所講、所讀之事有未盡,或可

  • 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骈诛权宦 溃御营窜死孱君·蔡东藩

      却说杨邠、史弘肇等,揽权执政,势焰薰天,就是皇帝老子,亦奈何他不得。汉主近侍,及太后亲戚,夤缘得位,多被邠等撤除。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不但不允,反把他斩首示众。还有太后弟李业,充武德使,夙掌内帑,适宣徽使出缺,业密

  •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洪武二十年八月戊申朔 上谓侍臣曰人君一心当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之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汨浊岂能照物侍臣对曰 陛下谨所嗜好正心之道莫过于此 上曰人亦岂能无好但在好所当好耳如人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年七月丁亥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延绥镇巡等官张愚等言本镇自国初以来未经开市法宜慎始且东西相拒千五百里无边墙为限而镇城北距大边红石峡仅九里外即虏巢虽定边墙而地多平漠于此立市恐召虏侮矧延宁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一·佚名

    官吏门申儆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真西山某猥以庸虚,谬当阃寄,朝夕怵惕,思所以仰答朝廷之恩,俯慰士民之望。惟赖官僚协心同力,庶克有济。区区輙有所怀,敢以布于左右。盖闻为政之本,风化是先,潭之为俗,素以淳古称。比者经其田里,见

  • 吉验篇第九·王充

    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传言黄帝妊二十月而生,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大率诸侯,诸侯归之;教熊罴战,以伐炎帝,炎帝败绩。性与人异,故在母之身留多十月;命当为帝,故

  • 卷二十八·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八明 孙防 编孝经援神契伏羲大目山凖日角而连珠衡【宋均云木精之人日角頞有骨表取象日所出房所立有星也珠衡衡中有骨表如连珠象玉衡星】神农长八尺有七寸身而牛头龙顔而大唇懐成钤戴玉理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起显庆三年正月随车驾自洛还西京至麟德元年二月玉华宫舍化显庆三年正月。驾自东都还西京。法师亦随还。秋七月再有 敕。法师徙居西明寺。寺以元年秋八月戊子十九日造。先有 敕曰。以延康坊[泳-

  •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十九年新春在集美中学演讲──余于前数年中,早已知有厦门集美学校,而来厦两次,总未遑一造参观!此次承贵校校长及诸同学之邀,得来参观贵校,及获与诸君谈话的机会,私心如何欣快!今天与诸君所谈的,是佛学的人生观。在谈此题之

  • 苏镇舞会·巴尔扎克

    《苏镇舞会》以婚姻问题为题材,但着意于反映法国大革命以后贵族阶级经济力量的衰落和等级门阀观念的日趋破产,当时比较明智的贵族都纷纷与资产阶级联姻,以维持和加强自己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实力地位,谁若死抱住阀阅世家的旧

  • 松雪斋集·赵孟頫

    诗文别集。又称《松雪斋文集》、《松雪斋诗文集》。元赵孟頫撰。元诗人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孟頫生前即将自己诗文辑成《松雪斋诗文集》若干卷,戴表元作序,但集未刊行。元顺帝至元五

  • 昌言·仲长统

    全名为《仲长子昌言》。东汉仲长统著。“昌言”即为“当言”。据《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统每论说古今及世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34篇,十余万言。”但大部分已经佚失,只有十之一二保存下来,《后汉书》

  • 凤仙谱·赵学敏

    中国第一部凤仙专著。著者赵学敏,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杭州)人。长期对药物进行采集、调查、栽培、研究,在其成名著作《本草拾遗》中,补充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药物716种。《凤仙谱》约成书于1787~1813

  • 菩提道次第摄颂·宗喀巴

    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

  • 御制神僧传·朱棣

    九卷。明成祖朱棣(1360—1424)编著。朱棣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封为燕王。他“智勇善用兵”,在多次率军征讨蒙古的戎马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史载他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