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国史记卷第三。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

三卷新罗本纪三零零零零

新罗本纪第三。

[奈勿]尼师今[实圣]尼师今[讷祗]麻立干[慈悲]&麻辛{麻立干}[照知{照知}]麻立干。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元年

○[奈勿][一云[那密]。]尼师今立,姓[金],[仇道]葛文王之孙也。父,[末仇]角于{角干};母,[金]氏[休礼]夫人。妃[金]氏,[味邹王]女。[讫解]薨,无子,[奈勿]继之。[[末仇],[末邹{味邹}]尼师柰{尼师今}兄{王}弟也。]

○论曰: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是故,[鲁公]之取于[吴],[晋侯]之有四姬,[陈司败][郑子产]深讥之。若[新罗],则不止取同姓而已,兄弟子姑姨从姉妹,皆聘为妻。虽外国各异俗,责之以[中国]之礼,则大悖矣。若[匈奴]之烝母报子,则又甚于此矣。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零二年

○二年春,发使抚问鳏寡孤独,各赐谷三斛。孝悌有异行者,赐职一级。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亲杞{祀}始祖庙。紫云盘旋庙上,神雀集于庙庭。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零七年

○七年,夏四月,始祖庙庭树,连理。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零九年

○九年,夏四月,[倭]兵大至。王闻之,恐不可敌,造草偶人数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下,伏勇士一千于[斧岘]东原。[倭]人恃众直进,伏发击其不意,[倭]人大败走,追击杀之几尽。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一一年

○十一年,春三月,[百济]人来聘。夏四月,大水,山崩十三所。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一三年

○十三年春,[百济]遣使,进良马二匹。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一七年

○十七年,春夏大旱。年荒民饥,多流亡,发使开仓 赈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一八年

○十八年,[百济][秃山城]主,率人三百来投,王纳之,分居六部。[百济]王移书曰:"两国和好,约为兄弟。今大王纳我逃民,甚乖和亲之意,非所望于大王也,请还之。"答曰:"民者无常心,故思则来, 则去,固其所也。大王不患民之不安,而责寡人,何其甚乎?"[百济]闻之,不复言。夏五月,京都雨鱼。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二一年

○二十一年,秋七月,[夫沙郡]进一角鹿。大有年。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二四年

○二十四年,夏四月,[杨山]有小雀,生大鸟。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二六年

○二十六年,春夏旱,年荒民饥。遣[卫头]入[符秦{ 秦}],贡方物。[符坚{ 坚}]问[卫头]曰:"卿言海东之事,与古不同,何耶?"答曰:"亦犹[中国],时代变革,名号改易,今焉得同?"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三三年

○三十三年,夏四月,京都地震。六月又震。冬,无氷。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三四年

○三十四年,春正月,京都大疫。二月,雨土。秋七月,蝗。谷不登。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三七年

○三十七年,春正月,[高句丽]遣使。王以[高句丽]强盛,送伊 [大西知]子[实圣]为质。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三八年

○三十八年,夏五月,[倭]人来围[金城],五日不解,将士皆请出战。王曰:"今贼弃舟深入,在于死地,锋不可当。"乃闭城门,贼无功而退。王先遣勇骑二百,遮其归路。又遣步卒一千,追于[独山],夹击大败之,杀获甚众。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四零年

○四十年,秋八月,[靺鞨]侵北边,出师大败之于[悉直]之原。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四二年

○四十二年,秋七月,北边[何瑟罗],旱蝗。年荒民饥。曲赦囚徒,复一年租调。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四四年

○四十四年,秋七月,飞蝗蔽野。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四五年

○四十五年,秋八月,星 于东方。冬十月,王所尝御内廐马, 膝流{泪}哀鸣。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四六年

○四十六年,春夏,旱。秋七月,[高句丽]质子[实圣]还。

三卷新罗本纪三奈勿尼师今四七年

○四十七年,春二月,王薨。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元年

○[实圣]尼师今立,[阏智]裔孙,[大西知]伊 之子。母,[伊利]夫人[伊一作企。],[昔登保]阿干之女。妃,[味邹王]女也。[实圣]身长七尺五寸,明达有远识。[奈勿]薨,其子幼少,国人立[实圣]继位。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一年

○元年,三月,与[倭]国通好,以[奈勿王]子[未斯欣]为质。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以[未斯品]为舒弗邯,委以军国之事。秋七月,[百济]侵边。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亲谒始祖庙。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四年

○四年,夏四月,[倭]兵来攻[明活城],不克而归,王率骑兵,要之[独山]之南,再战破之,杀获三百余级。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五年

○五年,秋七月,国西蝗害谷。冬十月,京都地震。十一月,无氷。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六年

○六年,春三月,[倭]人侵东边。夏六月,又侵南边,夺掠一百人。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王闻[倭]人于[对马岛]置营,贮以兵革资粮,以谋袭我,我欲先其未发,拣精兵击破兵储。舒弗邯[未斯品]曰:"臣闻:'兵凶器,战危事。'况涉巨浸以伐人,万一失利,则悔不可追,不若依 设关,来则御之,使不得侵猾,便则出而禽之,此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策之上也。"王从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一一年

○十一年,以[奈勿王]子[卜好],质于[高句丽]。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一二年

○十二年,秋八月,云起[狼山],望之如楼阁,香气郁然,久而不歇。王谓:是必仙灵降游,应是福地。从此后,禁人斩伐树木。新成[平壤州]大桥。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一四年

○十四年,秋七月,大阅于[穴城]原,又御[金城]南门观射。八月,与[倭]人战于[风岛],克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一五年

○十五年,春三月,东海边获大鱼,有角,其大盈车。夏五月,[吐含山]崩,泉水涌,高三丈。

三卷新罗本纪三实圣尼师今一六年

○十六年,夏五月,王薨。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元年

○[讷祗]麻立干立,[[金大问]云:"麻立者,方言,谓 也。 谓 操{标},准位而置,则王 为主,臣 列于下,因以名之。"][奈勿王]子也。母,[保反]夫人[一云[内礼吉怖]],[味邹王]女也;妃,[实圣王]之女。[奈勿王]三十七年,以[实圣]质于[高句丽],及[实圣]还为王,怨[奈勿]质己于外国,欲害其子以报怨。遣人招在[高句丽]时相知人,因密告:见[讷祗]则杀之。遂令[讷祗]往,逆于中路。[丽]人见[讷祗],形神爽雅,有君子之风,遂告曰:"尔国王使我害君,今见君,不忍贼害。"乃归。[讷祗]怨之,反弑王自立。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零二年

○二年,春正月,亲谒始祖庙。王弟[卜好],自[高句丽],与[堤上]奈麻还来。秋,王弟[未斯欣],自[倭]国逃还。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零三年

○三年,夏四月,[牛谷]水涌。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零四年

○四年,春夏大旱。秋七月,陨霜杀谷,民饥,有卖子孙者。虑囚原罪。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零七年

○七年,夏四月,养老于[南堂],王亲执食,赐谷帛有差。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零八年

○八年,春二月,遣使[高句丽]修聘。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一三年

○十三年,新筑[矢堤],岸长二千一百七十步。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一五年

○十五年,夏四月,[倭]兵来侵东边,围[明活城],无功而退。秋七月,霜雹杀谷。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一六年

○十六年春,谷贵,人食松树皮。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一七年

○十七年,夏五月,[未斯欣]卒,赠舒弗邯。秋七月,[百济]遣使请和,从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一八年

○十八年,春二月,[百济]王送良马二匹。秋九月,又送白鹰。冬十月,王以黄金明珠,报聘[百济]。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一九年

○十九年,春正月,大风拔木。二月,修葺历代园陵。夏四月,祀始祖庙。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二零年

○二十年,夏四月,雨雹。虑囚。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二二年

○二十二年,夏四月,[牛头郡]山水暴至,漂流五十余家。京都大风雨雹。敎民牛车之法。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二四年

○二十四年,[倭]人侵南边,掠取生口而去。夏六月,又侵东边。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二五年

○二十五年,春二月,[史勿县]进长尾白雉,王嘉之,赐县吏谷。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二八年

○二十八年,夏四月,[倭]兵围[金城]十日,粮尽乃归。王欲出兵追之,左右曰:"兵家之说曰:'穷寇勿追。'王其舍之。"不听,率数千余骑,追反{至/及}于[独山]之东合战,为贼所败,将士死者过半。王苍黄弃马上山,贼围之数重。忽昏雾,不辨咫尺,贼谓有阴助,收兵退归。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三四年

○三十四年,秋七月,[高句丽]边将,猎于[悉直]之原,[何瑟罗]城主[三直],出兵掩杀之。[丽]王闻之怒,使来告曰:"孤与大王,修好至欢也,今出兵杀我边将,是何义耶?"乃兴师,侵我西边,王卑辞谢之,乃归。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三六年

○三十六年,秋七月,[大山郡]进嘉禾。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三七年

○三十七年,春夏旱。秋七月,群狼入[始林]。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三八年

○三十八年,秋七月,霜雹害谷。八{七}月,[高句丽]侵北边。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三九年

○三十九年,冬十月,[高句丽]侵[百济],王遣兵救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四一年

○四十一年,春二月,大风拔木。夏四月,陨霜伤麦。

三卷新罗本纪三讷祗麻立干四二年

○四十二年,春二月,地震,[金城]南门自毁。秋八月,王薨。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元年

○[慈悲]麻立干立,[讷祗王]长子,母[金]氏,[实圣]之女也。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谒始祖庙。夏四{五}月,[倭]人以兵船百余 ,袭东边,进围[月城],四面矢石,如雨。王城守,贼将退,出兵击败之,追北至海口,贼溺死者,过半。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王纳舒弗邯[未斯欣]女,为妃。夏四月,龙见[金城]井中。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零五年

○五年,夏五月,[倭]人袭破[活开城],虏人一千而去。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零六年

○六年,春二月,[倭]人侵[ 良城{ 良城}],不克而去,王命[伐智][德智],领兵伏候于路,要击,大败之。王以[倭]人屡侵疆 ,缘边筑二城。秋七月,大阅。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零八年

○八年,夏四月,大水,山崩一十七所。五月,[沙伐郡],蝗。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零年

○十年春,命有司修理战舰。秋九月,天赤,大星自北流东南。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一年

○十一年春,[高句丽]与[靺鞨],袭北边[悉直城]。秋九月,征[何瑟罗]人年十五已上,筑城于[泥河][[泥河]一名[泥川]。]。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二年

○十二年,春正月,定京都坊里名。夏四月,国西大水,漂毁民户。秋七月,王巡抚经水州郡。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三年

○十三年,筑[三年山城]。[[三年]者,自兴役始终,三年讫功,故名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四年

○十四年,春二月,筑[芼老城]。三月,京都地裂,广 二(+十)丈,浊水涌。冬十月,大疫。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六年

○十六年,春正月,以阿 [伐智]级 [德智]为左右将军。秋七月,葺[明活城]。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七年

○十七年,筑[一牟][沙尸][广石][沓达][仇礼][坐罗]等城。秋七月,[高句丽]王[巨连]亲率兵,攻[百济]。[百济]王[&庆{余庆}],遣子[文周]求援,王出兵救之,未至,[百济]已陷,[&庆{余庆}]亦被害。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八年

○十八年,春正月,王移居[明活城]。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一九年

○十九年,夏六月,[倭]人侵东边。王命将军[德智]击败之,杀虏二百余人。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二零年

○二十年,夏五月,[倭]人举兵,五道来侵,竟无功而还。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二一年

○二十一年,春二月,夜赤光,如匹练,自地至天。冬十月,京都地震。

三卷新罗本纪三慈悲麻立干二二年

○二十二年,春二月三日,王薨。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元年

○[照知{照知}][一云[毗处]。]麻立干立,[慈悲王]长子。母[金]氏,舒弗邯[未斯欣]之女;妃[善兮]夫人,[乃宿]伊伐 女也。[照知{照知}]幼有孝行,谦恭自守,人咸服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一年

○元年,大赦,赐百官爵一级。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二年

○二年,春二月,祀始祖庙。夏五月,京都旱。冬十月,民饥,出仓谷赈给之。十一月,[靺鞨]侵北边。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三年

○三年,春二月,幸[比列城],存抚军士,赐征 {袍}。三月,[高句丽]与[靺鞨]入北边,取[狐鸣]等七城,又进军于[弥秩夫]。我军与[百济][加耶]援兵,分道御之。贼败退,追击破之[泥河]西,斩首千余级。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四年

○四年,春二月,大风拔木。[金城]南门火。夏四月,久雨。命内外有司虑囚。五月,[倭]人侵边。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五年

○五年,夏四月,大水。秋七月,大水。冬十月,幸[一善]界,存问 灾百姓,赐谷有差。十一月,雷。京都大疫。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六年

○六年,春正月,以[乌含]为伊伐 。三月,土星犯月。雨雹。秋七月,[高句丽]侵北边,我军与[百济],合击于[母山城]下,大破之。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七年

○七年,春二月,筑[仇伐城]。夏四月,亲祀始祖庙,增置守庙二十家。五月,[百济]来聘。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八年

○八年,春正月,拜伊 [实竹]为将军。征[一善]界丁夫三千,改筑[三年][屈山]二城。二月,以[乃宿]为伊伐 ,以参国政。夏四月,[倭]人犯边。秋八月,大阅于[狼山]之南。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零九年

○九年,春二月,置神宫于[奈乙]。[奈乙],始祖初生之处也。三月,始置四方邮驿,命所司修理官道。秋七月,葺[月城]。冬十月,雷。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零年

○十年,春正月,王移居[月城]。二月,幸[一善郡],存问鳏寡孤独,赐谷有差。三月,至自[一善],所历州郡狱囚,除二死悉原之。夏六月,[东阳]献六眼龟,腹下有文字。秋七月,筑[刀那城]。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一年

○十一年,春正月,驱游食百姓归农。秋九月,[高句丽]袭北边至[戈岘],冬十月,陷[狐山城]。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二年

○十二年,春二月,重{修}[鄙罗城{邹罗城}]。三月,龙见[邹罗井]。初开京师市□{肆},以通四方之货。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四年

○十四年,春夏旱,王责己,减常膳。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五年

○十五年,春三月,[百济]王[牟大]遣使请婚,王以伊伐 [比智]女,送之。秋七月,置[临海][长岭]二鎭,以备[倭]贼。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六年

○十六年,夏四月,大水。秋七月,将军[实竹]等,与[高句丽]战[萨水]之原,不克,退保[犬牙城],[高句丽]兵围之,[百济]王[牟大]遣兵三千,救解围。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七年

○十七年,春正月,王亲祀神宫。秋八月,[高句丽]围[百济][雉壤城],[百济]请救。王命将军[德智],率兵以救之,[高句丽]众溃。[百济]王遣使来谢。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八年

○十八年,春二月,[加耶国]送白雉,尾长五尺。三月,重修宫室。夏五月,大雨,[阏川]水涨,漂没二百余家。秋七月,[高句丽]来攻[牛山城],将军[实竹]出击,[泥河]上破之。八月,幸南郊观稼。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一九年

○十九年,夏四月,[倭]人犯边。秋七月,旱蝗。命群官,举才堪牧民者各一人。八月,[高句丽]攻陷[牛山城]。

三卷新罗本纪三照知麻立干二二年

○二十二年,春三月,[倭]人攻陷[长峰鎭]。夏四月,暴风拔木。龙见[金城]井。京都黄雾四塞。秋九月,王幸[捺巳郡{捺已郡}]。郡人[波路]有女子,名曰[碧花],年十六岁,眞国色也。其父衣之以锦绣,置 {轝}幂以色绢,献王。王以为馈食,开见之,敛然{幼}女,怪而不纳。及还宫,思念不已,再三微行,往其家幸之。路经[古 郡],宿于老 之家。因问曰:"今之人,以国王为何如主乎?" 对曰:"众以为圣人,妾独疑之。何者?窃闻王幸[捺已]之女,屡微服而来。夫龙为鱼服,为渔者所制。今王以万乘之位,不自愼重,此而为圣,孰非圣乎?"王闻之大惭,则潜逆其女,置于&别室至主{宫中生}一子。冬十一月,王薨。

三国史记卷第三。

四卷零零零零零零

猜你喜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 唐纪二·纪昀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朔漠纪略·温达
  绎史卷二十八·马骕
  第十九章 蜀道难(一)·冯玉祥
  谠论集卷四·陈次升
  武德·周绍良
  卷之末·沈有容
  虞世基传·李延寿
  孙甫传·脱脱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皇朝通典卷六十三·佚名
  第三节 官 制(上)·吕思勉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九出 诧美·李渔

    〖传言玉女前〗(小旦带副净上)儿女温柔,佳婿少年衣绣,问邻家娘儿妒否?妾身柳氏,前日老爷寄书回来,教我赘韩状元为婿。我想梅夫人与我各生一女,他的女婿是个白衣白丁,我的女婿是个状元才子;我往常不理他,今日成亲,偏要请过来同拜,活

  • ◆张承旨翥(蜕庵集)·顾嗣立

    翥字仲举。晋宁人。少负才不羁,好蹴踘,喜音乐,不以家业屑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其父为安仁典史,遂受业于李存之门。及调杭州,又学于仇山村远。由是以诗文知名,薄游

  • 卷二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端平诗隽金坛观金坛深僻观钟磬少人闻山果猿偷堕庭莎鹿卧分木高犹带雪石冷不生云正爇黄连炷相从拜老君晚登黄鹤楼戚戚登临地凄凄欲暮天相看数株桞不

  • 记画·刘半农

    买得旧雕板画一幅,中写圣希利那岛拿破仑墓。爱其笔笔是诗,以诗记之。草自青青花自红,斜阳一角小山中。 短篱疏树围孤冢,憔悴当门执戟翁。一九二三,七,二九,巴黎

  • 吴渊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渊(1190-1257)字道夫,号退庵,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一说德清(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起拜参知政事。有《退庵集》

  • 第一四九详光绪十四年四月一一三二三—六·佚名

    台湾邮政总局,详请台湾巡抚刘,如何处理公文遗失事件为详请事(注)。光绪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准台湾北路右营新竹翁尤吉咨称:「本年四月初四日,据城汛把总郑飞熊禀称:『本年四月初二日,据竹堑城站驿书林春发、

  • 卷十八·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八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絶修废举逸然後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师古曰论语孔子陈

  • 卢柔传·令狐德棻

    卢柔字子刚。从小失去父母,为叔母抚养,叔母待他比自己儿子还亲。卢柔尽心侍奉,也同亲生儿子一样。族人赞叹而敬重他。卢柔聪明机敏,不到二十岁就能写文章,只是口吃,不能说出主张。又常常纵酒放诞,被世人所讥讽。司徒、临淮王

  • 吕祖俭传·脱脱

    吕祖俭字子约,婺州金华人,是吕祖谦的弟弟,像学生一样受学于吕祖谦。监明州仓,将要上任,恰逢吕祖谦去世。按照吏部四选注授官员差遣的规定半年不上任的为逾限过犯,吕祖俭决心打算服满为期一年的丧期,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诏官员

  • 王广渊传·脱脱

    王广渊,字才叔,大名府成安人。庆历年间,将其曾祖王明之集子呈给皇上,皇上诏令欲选王明之后人入朝做官,王广渊推荐了他的弟弟王广廉,而他自己则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而任大理法直官、编排中书文字。任职期间,他裁定了宋朝历代皇

  • 卷十四·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四     宋 刘敞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谷梁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按此实有事者以见隐公让故不书公即位尔何谓无事乎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眛谷梁曰及者内为志焉尔非也及齐高傒盟及晋处父盟

  • 卷三十一·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一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秋官司冦第五乃立节音义侀音刑【侀刑字误倒】刑官节疏士察至之狱○乃命大理瞻伤察创【创误疮乃大字记无】府六人节疏府治藏吏【藏吏当府藏之误】县士节疏郊

  • 卷二百五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九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舌界清净。舌界清净故大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舌界清净。若大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味

  •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

  • 北河纪·谢肇淛

    明谢肇淛撰。 是书乃肇淛为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 8卷。 首列河道诸图, 次分河程、 河渠、 河工、 河防、 河臣、 河政、 河议八记,详叙北河原委, 及历代治河利弊, 资料丰富, 条序分明, 颇为后人撰此类书籍所取法。 又别

  • 古今伪书考·姚际恒

    考辨伪书的著作。一卷。清姚际恒撰。成书于康熙后期。初刊于清乾隆至道光间歙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集本。本书著录书籍九十一种,分经、史、子三部。每书如前人已有成说,则加以引证,多取材于《汉书·艺

  • 艺彀·邓伯羔

    三卷彀补一卷。明邓伯羔撰。此书共三卷,补一卷,援据经籍,考订旧文,甚为详赡。虽多本于旧文,但广征博引,多有精到之处。如其怀疑汉有两个牟融,辨《出师表》原有两本等,皆有一定见解。又如引《西京赋》证澹、淡为两字、引《唐六

  • 锦江禅灯·丈雪通醉

    凡二十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临济宗僧丈雪通醉(1610~1693)着,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刊。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通醉广搜历代诸家史传、语录,依指月录等之体例,将历代各宗共为一源,而不别分五家七宗等枝末派系,惟于卷目之下标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