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宣公·宣公二年

【经】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传】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人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佯,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斗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馀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

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


译文


二年春季,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命令攻打宋国。宋国华元、乐吕带兵抵御。二月十日,在大棘地方开战,宋军大败。郑国囚禁了华元,得到乐吕的尸首,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俘虏二百五十人,割了一百个被打死的敌人的耳朵。

狂狡迎战郑国人,那个郑国人逃进井里。狂狡把戟柄放下井去拉他上来。那个人出井以后反而俘虏了狂狡。君子说:“丢掉礼而违背命令,他活该被俘。战争,发扬果敢刚毅的精神以服从命令叫做礼。杀死敌人就是果敢,达到果敢就是刚毅。如果反过来,就要被杀戮。”

准备开战的时候,华元杀羊犒赏士兵,他的车夫羊斟没有吃到。等到打起仗来,羊斟说:“前天的羊,是你作主;今天的打仗,是我作主。”就驱车进入郑军,所以宋军失败。君子认为:“羊斟不像个人,由于私怨,使国家战败、百姓受害,还有比这应当受到更重的刑罚吗?《诗》所谓‘存心不良’,羊斟就是这种人吧!他残害百姓以使自己快意。”

宋国人用兵车一百辆、毛色漂亮的马四百匹,从郑国赎取华元。仅送去一半,华元就逃回来了。华元站在城门外,告诉守门人自己的身分,然后进城。见到羊斟说:“您的马不受驾御才会这样吧?”羊斟回答说:“不是马,是人。”回答完就逃到鲁国来。

宋国筑城,华元作为主持者,巡视工作。筑城的人唱歌说:“鼓着眼,挺着肚,丢了皮甲往回走。连鬓胡,长满腮,丢盔卸甲逃回来。”华元使他的骖乘对他们说:“有牛就有皮,犀牛兕牛多的是,丢了皮甲又有什么了不起?”做工的人说:“即使有牛皮,又去哪里找红漆?”华元说:“走吧!他们的嘴多,我们的嘴少。”

秦国军队攻打晋国,以报复晋军侵入崇地的那次战役,因此而包围焦地。夏季,晋国赵盾救援焦地,于是从阴地会同诸侯的军队袭击郑国,以报复郑国攻打大棘的那次战役。楚国鬬椒救援郑国,说:“难道想得到诸侯的拥护,而又害怕困难吗?”楚军就驻扎在郑国,等待晋军。赵盾说:“他那个宗族在楚国争权夺利,差不多要完蛋了。暂且让他加重弊病。”于是就离开郑国。

晋灵公做事不合为君之道:重重地收税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而看他们躲避弹丸的形状。有一次,厨子烧煮熊掌不熟,灵公杀死他,放在畚箕里,让女人用头顶着走过朝庭。赵盾和士会看到死人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感到担心,准备进谏。士会对赵盾说:“你劝谏如果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士会先去,不听,你再接着劝谏。”士会前去三次,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错了,打算改正。”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仅仅臣下们依靠它。《诗》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说的是能够弥补错误。君王能够弥补错误,礼服就不会丢弃了。”晋灵公尽管口头上说要改错,行动上还是不改正。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很讨厌,派遣鉏麑去刺杀他。一天清早,赵盾的卧室门已经打开了,穿得整整齐齐,准备入朝。时间还早,赵盾正坐着打瞌睡。鉏麑退出来,叹气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刺杀百姓的主人,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使命,

就是不信。两件事情有了一件,不如死了好。”撞在槐树上死去了。

秋九月, 晋灵公请赵盾喝酒,预先埋伏下甲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了,快步登上殿堂,说:“臣子陪侍国君饮酒,超过三杯就是违背礼节。”说完便扶着赵盾下了殿堂,晋灵公急忙唤出猛犬,提弥明徒手与猛犬搏斗,并打死了它。赵盾说:“废弃忠良 之人而用猛犬,犬虽猛又有何用!”一路且斗且退,提弥明为掩护赵盾被杀。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看见灵辄饿倒在地上,问他有什么病。灵辄说:“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食物,他留下一半。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外学习做官已经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快到家了,请让我把这个留给她。”赵盾让他吃完,并且又给他准备了一筐饭和一些肉,放在袋子里给了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兵,在这次事件中,倒过戟来抵御晋灵公的其他卫兵,使赵盾免于祸难。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那个饿倒的人。”问他的姓名住处,他不回答而退了出去,就自己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没有走出晋国国境就回来再度做卿。太史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在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不惩罚凶手,弑君的人不是您还是谁?”赵盾说:“哎呀!《诗》说:‘因为我的怀恋,给自己带来了忧戚。’恐怕就是说的我了。”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据事直书而不加隐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法度而蒙受恶名。太可惜了,要是走出了国境,就可以避免背上弑君的罪名了。”

赵盾派遣赵穿到成周迎接公子黑臀而立他为国君。十月初三日,公子黑臀到武官庙朝祭。

当初,丽姬作乱的时候,在神前诅咒,不许收容公子们,从此晋国没有公族这个官职。等到晋成公即位,就把官职授给卿的嫡长子,并且给他们土田,让他们做公族大夫。又把官职授给卿的其他儿子,也让他们担任馀子的官,让他们的庶子担任公行的官。晋国从此开始有了公族、馀子、公行三种官职。

赵盾请求让赵括担任公族大夫,说:“他是君姬氏的爱子。如果没有君姬氏,那么下臣就是狄人了。”晋成公同意了。冬季,赵盾掌管旄车之族,让赵括统率他的旧族,做公族大夫。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八【起哀公六年尽十一年】·杜预
  论语集注大全卷五·胡广
  卷八·俞皋
  春秋集传详説卷四·家铉翁
  卷七·史浩
  卷二·张自超
  卷二十二·鄂尔泰
  卷九·朱鹤龄
  钟声铿,铿以立号①·戴圣
  修务训·刘安
  襄公·襄公四年·左丘明
  忏悔品第六·释法海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第三·道原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西渡诗集下游麻姑山仙都观浥露出南郭遵涂盼西岭幽寻不惮逺陟巘造殊境悬瀑防天路高斋跨参井麻姑固神人上下凌倒景逸驾不容迫遗踪博尘影仙坛独岿然藓蚀

  • 卷十一·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一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五言古诗宿山中出城入山寺黄叶满林臯焚香坐高榻静听松声号自怜失路人蹔从物外逃借此云堂宿新寒欺布袍歘然作奇梦弄棹飞洪涛凭虚不知止万里恣游遨去去登海峤天风吹

  • 第三场·田汉

    [四龙套、两衙役、中军引曹彦约上。曹彦约 (引)将寡兵单,保名城,无限艰难;古来屠狗有奇男,合渔 樵,重整江山。(诗)龟蛇云气高,江汉卷寒涛,此间多俊杰,谁与赋同袍?下官,曹彦约。金主亮统兵六十万分两路,大举南犯,一路犯我建康,一路向

  • 卷三十二·志第八·历二·张廷玉

        ◎历二   ▲大统历法一上   造历者各有本原,史宜备录,使后世有以考。如《太初》之起数钟律,《大衍》之造端蓍策,皆详本志。《授时历》以测算术为宗,惟求合天,不牵合律吕、卦爻。然其法所以立,数之所从出,

  • 第十五回 弃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遗臣死义·蔡东藩

      却说扬州被清兵攻入,警报传至南京,与雪片相似。马士英急遣总兵郑鸿逵,副使杨文骢,率师堵截江上。这郑杨两人,统是马党,钻营奔去,得了一个高官,晓得什么兵略,只把炮弹隔江乱放,诡报胜仗。偏这清兵故意趋避,到了炮弹声歇,他却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杨士奇

    宣德三年三月癸巳行在礼部尚书胡濙言天下岳镇海渎社稷山川风云雷雨城隍旗毒等神及历代帝王陵寝先圣先贤忠臣烈士有功德及民载在祀典者每岁春秋致祭所以崇德报功为民祈福今各处庙宇坛壝颓毁不修祭器损坏不备有亏事神之

  • 吕震传·张廷玉

    吕震,字克声,临潼人。洪武十九年(1386),他以乡举进入太学。当时皇上命太学生出去检查各郡县的土地肥瘠情况,以均摊贡赋。吕震受命前往两浙,回来汇报时很合皇上心意,被升为山东按察司试佥事,后召入京任户部主事,再升为北平按察

  • ●皇朝通典卷六·佚名

    食貨六 ○食貨六 水利下【海塘】 △水利下【海塘】 順治元年禮科給事中張惟赤疏言海塘自明末至今未修請仍限歲修以防潮患於是修海鹽縣塘二十一丈二年增修六十丈 【 謹按海塘自前明崇禎二年同知劉元瀚建修海寧捍海塘後

  • 卷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五旗分志二十五八旗佐领二十五【正红旗汉军佐领】正红旗汉军佐领正红旗汉军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六第二参领下佐领六第三参领下佐领六第

  • 提要·江永

    【臣】等谨案群经补义五卷国朝江永撰是书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九经随笔诠释末附襍説补义多能补注疏所未及惟有过矫郑义者如礼记补义云主常在室朝事虽延尸出户而主不动故云诏祝于室坐尸于堂堂上有尸无主也

  • 卷四·陈启源

    <经部,诗类,毛诗稽古编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四吴江陈启源撰鄘【变风】柏舟实维我特毛以特为匹朱子谓特乃孤特之义而得为匹者古人多反语故小雅新特亦用此诗毛义释之然毛传以新特为外昏郑申之为特来无并之女与匹义

  •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佚名

    贤者舍利弗白佛言:天中天。是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昔行德号时。以成号阿閦如来。甚善天中天。愿佛当复广说其佛刹之善快。所以者何。若有求菩萨道者,闻知彼佛刹之善快。及阿閦如来所现行教授。若复有求弟子道未得度者

  • 卷八·佚名

    △菩萨集品第二十八善男子,如我以佛眼观见十方佛刹微尘数诸佛世尊已般涅槃。彼皆是我劝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住中者,亦是我初劝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令住中者,乃至当来亦如是说。又见东方现在住世无量阿僧祇诸佛世尊

  •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下·佚名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 诏译  成就入坛法分第十三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说不空罥索神咒坛法。此坛是大乘法。为诸菩萨之所摄受。其应入坛若王若臣若诸凡夫。想持愿者与佛平等。以持咒故能益自他。不生恶趣常生善道。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二·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二 颂古 侍者 胤丘等 编 举德山小参示众云。老僧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德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为什么打某甲。山云。你是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卷上·祩宏

      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 袾宏 辑集  云居山真如寺晦山沙门 戒显 订阅  寓黄山慈光寺石树沙门 济岳 汇笺【笺】总论大文分三○初标明题目○次疏别十戒○后一诠次威仪○初标明题目分三○一叙剃度缘起○二解

  • 周文集外短篇小说辑佚·周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包括《文人们》《吃饭》《在军需室里》《接风之夜》《一幢房里》《怒火》《我的一段故事》七篇。

  • 法华十罗刹法·佚名

    一卷,失译,法华经陀罗尼品所列十罗刹女之修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