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五

贞观政要       杂史类

提要

【臣】等谨按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兢汴州浚仪人以魏元忠荐直史馆累官太子左庶子贬荆州司马历洪舒二州刺史入为恒王傅天宝初年八十卒事蹟具唐书本传宋中兴书目称兢于太宗实録外采其与羣臣问答之语作为此书用备观戒总四十篇新唐书着録十卷均与今本合考旧唐书曹确传载确奏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云云其文与此书择官篇第一条相同而唐志所録别无贞观故事岂即此书之别名欤其书在当时尝经表进而不着年月惟兢自序所称侍中安阳公者乃源乾曜中书令河东公者乃张嘉贞考元宗本纪乾曜为侍中嘉贞为中书令皆在开元八年则兢成此书又在八年以後矣书中所记太宗事蹟以唐书通监参考亦颇见抵牾如新旧唐书载太宗作威凤赋赐长孙无忌而此作赐房元龄通监载张藴古以救李好德被诛而此谓其与囚戏博漏泄帝旨事状回异又通监载皇甫德参上书赐绢二十四匹拜监察御史而此但作赐帛二十段又通监载宗室诸王降封由封德彛之奏贞观初放宫人由李百药之奏而此则谓出于太宗独断俱小有异同史称兢叙事简核号良史而晚节稍疎牾此书盖出其耄年之笔故不能尽免渗漏然太宗为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行胪具是编洵足以资法鉴前代经筵进讲每多及之故中兴书目称历代宝传至今无阙伏读

皇上御制乐善堂集开卷首篇即邀

褒咏千年旧籍荣荷表章则是书之有裨治道亦概可见矣书中之注为元至顺四年临川戈直所作又采唐柳芳晋刘昫宋宋祁孙甫欧阳修曾巩司马光孙洙范祖禹马存朱黼张九成胡寅吕祖谦唐仲友叶适林之奇真德秀陈惇修尹起莘程奇及吕氏通监精义二十二家之说附之名曰集论吴澄郭思贞皆为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门人也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鍚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明宪宗贞观政要序

朕惟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间尤莫若贞观之盛诚以太宗克已励精图治於其上而羣臣如魏徵辈感其知遇之隆相与献可替否以辅治於下君明臣良其独盛也宜矣厥後史臣吴兢采其故实编类为十卷名曰贞观政要有元儒士临川戈直复加考订注释附载诸儒论说以畅其义而当时大儒吴澄又为之题辞以为世不可无其信然也朕万几之暇锐情经史偶及是编喜其君有任贤纳谏之美臣有辅君进谏之忠其论治乱兴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为鉴戒朕甚嘉尚焉顾传刻岁久字多讹谬因命儒臣重订正之刻梓以永其传於戏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朕将远师往圣允廸大猷以宏至治固不专於是编然而嘉尚之者以其可为行远登高之助也序于篇端读者鉴焉成化元年八月初一日

夏有天下四百五十余年商有天下六百三十余年周有天下八百六十余年三代以後享国之久唯汉与唐唐之可称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创业守成之事纳谏求治励精不倦其效至于米?三钱外户不闭故贞观之盛有非开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为唐三宗之冠史臣吴兢类辑朝廷之设施君臣之问对忠贤之诤议萃成十卷曰贞观政要事核辞质读者易晓唐之子孙奉为祖训圣世亦重其书澄备位经筵时尝以是进讲焉夫过唐者汉孝文之恭俭爱民可镜也超汉者夏大禹之好善言恶旨酒可规也继夏者商成汤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可师法也周监二代郁郁乎文文武之德旦奭之猷具载二南二雅周颂之诗召诰立政无逸之书义理昭融教戒深切率而由之其不上跻泰和景运之隆乎然譬之行远必自迩譬之登高必自卑则贞观政要之书何可无也庶士戈直考订音释附以诸儒论说又足开广将来进讲此书者之视听其所裨益岂少哉前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吴澄题辞

二帝三王之治後世莫能及者顺人之道尽乎仁义也唐太宗以英武之资克敌如拉朽所向无前天下甫定魏郑公力排封德彛之缪以仁义进虽太宗未能允廸其实有愧於修齐然四年之间内安外服贞观之治亦仁义之明效欤史臣吴兢类为政要凡命令政教敷奏复逆询谋之同謇谔之异所以植国体而裕民生者赫赫若前日事江右戈直集前贤之论以释之翰林草庐吴公叙其首以属於余值拜奎章召命道广陵谋於宪使日新程公将有以广其传也程公慨然即以学廪之羡锓诸梓呜呼仁义之心亘古今而无间因其所已然勉其所未至以进辅於圣朝则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而推之耳观是编者尚朂之哉至顺四年岁在癸酉正月辛卯前中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奎章阁大学士郭思贞书

贞观政要者唐太宗文皇帝之嘉言善行良法美政而史臣吴兢编类之书也自唐世子孙既已书之屏帷铭之几案祖述而宪章之矣至於後世之君亦莫不列之讲读形之论议景仰而傚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两汉之贤君六七作何贞观之政独赫然耳目之间哉盖两汉之时世已远贞观之去今犹近迁固之文高古尔雅而所纪之事略吴氏之文质朴该赡而所纪之事详是则太宗之事章章较着於天下後世者岂非此书之力哉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已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寛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絶无而仅有者也後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惜乎是书传写谬误窃尝会萃衆本参互考订而其义之难明音之难通字为之释句为之述章之不当分者合之不当合者分之自唐以来诸儒之论莫不采而辑之间亦断以已意附於其後然後此书之旨颇为明白虽於先儒穷理之学不敢妄议然於国家致治之方未必无小补云後学临川戈直谨书

贞观政要原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已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备加甄録体制大略咸发成规於是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纲词兼质文义在惩劝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凡一帙一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贞观政要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着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其篇目次第列之于左唐卫尉少卿兼修国史修文舘学士吴兢撰

【按兢汴州浚仪人少厉志贯知经史方直寡谐惟与魏元忠朱敬则游唐长安中二人者当道荐兢才堪论撰诏直史舘修国史神龙中为右补阙累迁卫尉少卿兼修文舘学士复修史於是采摭太宗朝政事之要随事载録以备劝戒合四十篇上之名曰贞观政要开元中为太子左庶子又尝私撰唐书唐春秋兢居官多忠谏叙事简核有古良史之风尝撰则天实録直笔无讳当世谓今董狐云】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一 列传二百八十八·赵尔巽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瀋館錄卷七·佚名
  第二五九移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一一六一○--三·佚名
  一四二七 江苏巡抚长麟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七部折·佚名
  董心葵事记·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九·佚名
  刘劭传·李延寿
  张翰传·脱脱
  汪直传·张廷玉
  秘书志卷第十一·王士点
  卷七十·雍正
  卷五十三上·徐一夔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胡适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三·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362_1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时张兼修史)】刘禹锡   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九天。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沙鸣稍极边。路因乘驿近,志为饮冰坚。   毳帐差池见,乌旗摇曳前。归来赐金石,荣耀自编

  • 明纪弹词注卷之下·杨慎

    明纪弹词注明纪弹词注卷之下肃皇帝,弟承兄,龙飞嘉靖。(宪宗长子孝宗,次兴献王佑杭,国安陆府,生帝于兴邸,时年十五。武宗无子,遗诏曰:朕负先帝付托,储嗣未建,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即日遣

  • 雍熈乐府卷之一·郭勋

    黄锺宫醉花隂      灯词国祚风和太平了是䖏産灵芝瑞草圣天子美臣僚法正官清百姓每都安乐喜佳节值元宵点万盏花灯直到晓南画眉序花灯儿巧妆描万朶金莲绽池沼任铜壷絶漏禁鼔停●庭内外香霭齐焚楼上下灯光相照楚腰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半年】钦宗恭文顺徳仁孝皇帝【讳桓徽宗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万历十二年十二月癸卯朔无逸殿灾○大学士申时行等上言此殿为 皇祖所建以省耕歛观稼穑知小民之艰而固二业之本一旦被毁盖 上天出谴告以示仁爱欲使 圣志忧勤侧身修行思患豫防非偶然而已也臣等辅导无状调爕乖方致兹

  •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胡适

    一、试译林肯演说中的半句(四月十八日)赵宣仲(元任)寄书问林肯《盖梯司堡(gettysburg)演说》中之“the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一语当如何译法。此语梁任公尝以为不可迻译。今姑试为之:此

  • 高肇传(附高植传)·魏收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哥哥。自称本是勃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年间避乱入高丽。父高..,字法修。高祖初年,与弟乘信以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人入归朝廷,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被授为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待之,赐给奴婢

  • 都察院·佚名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专紏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旨点差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浙江道

  • 引言·胡适

    丁文江先生死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五日。他死后,《独立评论》给他出了一本纪念专刊(《独立》一八八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出版),收了十八篇纪念文字。以后还有几位朋友写了纪念文字寄给我们,从二月到七月,又收了九篇(《

  • 卷50·陈邦瞻

    徽宗崇宁元年春三月,命宦者童贯置局于苏、杭,造作器用。诸牙、角、犀、玉、金、银、竹、藤、装画、糊抹、雕刻、织绣之工,曲尽其巧。诸色匠日役数千,而材物所须,悉科于民,民力重困。三年二月,令天下坑冶金银悉输内藏。四年十

  • 费兴仁·周诒春

    费兴仁 字静卿。年三十一岁。生于直隶通县。父起凤。叔起鹤。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通县协和书院。任天津靑年会学校教员。宣统元年。自费游美。后得半官费。入鄂必林学校。习政治学。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耶路

  • 程子辉·周诒春

    程子辉 字华耀。年三十三岁。生于檀香山。父建瑞。业商檀香山。永久通信处。广州高等师范学校转交。已婚。子二。女二。初学于檀香山。光緖二十八年。自费游美。入摩甘园高等学校。光緖三十一年。入芝加哥大学。习经

  • 卷四十四 论语二十六·黎靖德

      ◎宪问篇   △宪问耻章   问:"集注云:'宪之狷介,其於"邦无道穀"之可耻,固知之;至於"邦有道穀"之可耻,恐未必知。'何也?"曰:"邦有道之时,不能有为,只小廉曲谨,济得甚事。且如旧日秦丞相当国,有人壁立万仞,和宫观也不请,此莫

  • 卷五·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五     明 湛若水 撰桓公【桓王十三年】五年【齊僖二十四年晉小子二年衛宣十二年蔡桓八年鄭莊三十七年桓五十年陳桓三十八年卒杞武四十四年宋莊三年秦寧九年楚

  • 提要·万斯太

    【臣】等谨案仪礼商二卷附録一卷国朝万斯大撰斯大字充宗鄞县人是书取仪礼十七篇篇为之説颇有新义而亦勇于信心前有应防谦序称喜其覃思而嫌其自用亦笃论也其聘礼解衣之裼袭谓裘外之衣谓之裼衣裼衣即礼服聘礼既聘而享賔

  • 卷三十·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正释卷三十   明 季本 撰商颂商者契所封之地有娀氏之女名简狄者吞鳦卵而生契尧之末年舜举为司徒有敷五教之功乃赐姓子而封之商其地在大华之阳河洛之间汉为农之上洛今西安府之商州也大华之

  • 卷第十三·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三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永徽四年。禅师慧宽卒。宽生杨氏。父为道士魏三洞先生。姊信相。生而知道终日凝然禅寂。宽五六岁日与信相谭论。俱非世事。家世奉道宽独不喜。父诟厉使拜天尊

  • 补飨礼·诸锦

    一卷,清诸锦著。书中以为,“《仪礼》十七篇有燕礼、有公食大夫礼,而独无飨礼。然其见于《周官》、《春秋传》、《礼记》者,犹可得而考。元吴澄作《纂言》及《考注》,尝有补经八篇,补传十篇,独于飨礼之文未有特著。盖缘聘、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