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回 焚诗书李斯建议 筑阿房卢生进谋

话说始皇三十四年,天下无事。一日,始皇在咸阳宫中排下筵宴,大会群臣。博士七十人,亦在其列,随例向前举杯献酒。始皇正在开怀畅饮,旁有仆射周青臣上前奏道:“往时各国并立,秦地不过千里。托赖陛下神圣,统一天下,设立郡县,驱逐蛮夷,人民得以安生乐业,永无战斗之患。国祚久远,传于万世,陛下功德巍巍,自古帝王皆不能及。”始皇听此一片谀词,语语正合其意,不觉大悦。谁知却恼了一位博士。其人复姓淳于,名越,系齐国人。因见平日所读古书,皆言封建如何好处。今始皇一日将他废去,设立郡县,心中已大不以为然。却又凑着周青臣极口奉承,愈觉忍耐不住,便发言道:“臣闻殷周两朝所以能传国久远者,皆由大封子弟功臣,得其辅助之故。今陛下富有四海,而子弟无尽寸之地,假使将来或有奸臣专政,并无亲藩保卫皇室,其势甚危!大凡作事,不学古人,断难长久。青臣又当面献谀,非忠臣也!”始皇闻淳于越之言,心中自然不快,但面上仍不发作,却问群臣意见如何?此时李斯已由廷尉升为丞相,听了淳于越之言,心想:“郡县制度行了数年,是个已成之局。如今他又欲建议推翻,大抵此等儒生,拘泥古法,不达时务,最喜拾着古人一二言语,发为议化,真是讨厌!不如设法从根本上刬除净绝,使他没了把柄,便可尽塞反对之口。”李斯想定主意,出席奏道:“博士所言,犹是战国习气。只因战国时代诸侯厚待游学之士,所以百家并起,各夸学问,讥刺时政。今天下虽定,积习未除。朝廷每有命令,一班儒生最喜发出反对议论,毁谤君上,煽惑人民,实属目无法纪。此种恶习,若不严行革除,必至号令不行,是非倒置,为害甚大!惟是种种议论,都由迂儒平日但知读书讲学,不识世务所致。臣之愚见,请将一切史书非记秦事者,并皆烧却。除宫中藏书仍归博士掌管保存外,凡民间平日所藏诗书及诸子百家书籍,通令尽数交与该管地方官,一律烧毁。此后人民有敢偶然谈起诗书者,即行正法。如敢引证古典,讥笑时政者,诛及三簇。官吏闻有此种情事,不即举发者,与之同罪。自此令发布之后,三十日以内尚未将书烧毁者,将违犯之人面上刺字,发往边地。白昼侦探匈奴,夜间筑造长城,四年满罪,名曰‘城旦’。只余医药、卜筮、栽种之书不必烧毁。人民如有欲学法令者,可拜官吏为师。似此办法,方可尊重朝廷,屏除浮议。”

始皇闻李斯所说,暗想:“此法甚好,不但可绝许多谤言,且与自己所主张之愚民政策相合。”遂下诏依议办理。于是,民间所有古书尽付一炬。“五经”中只有《易经》视为卜筮之书,未遭此厄。但当时所烧,不过民间之书。至官中藏书,仍然存在。直至后来项羽入咸阳,放火焚烧宫室,始将书籍烧个净绝。至今世人但知归罪始皇,却不知项羽也有关系。

且说始皇下令焚书之后,过了一年,心想巡游北方,便下诏令蒙恬开筑直道一条,自云阳至九原,共长一千八百里。沿途开凿山陵,填平溪谷,费却许多人工。经营数年,竟未成就。始皇已命蒙恬去后,却又想大兴土木,建筑宫殿。说起当时现在宫殿,不为不多。除咸阳正宫外,所以离宫,在关内者三百所;在关外者四百余所。

先是削平六国之时,每破一国,始皇即命画工将其宫室绘成图样,就咸阳北坂上照样建筑。南临渭水,西自雍门,东至径、渭二水合流之处,一路楼阁连绵,复道贯通。又将所掳各国妃嫔、子女、宝器、珍玩安置其中。后来复在渭南建筑一宫,初中“信宫”,后改“极庙”,取天文中宫名曰“天极”之意。由极庙开道通至骊山,复建甘泉前殿,筑甬道直达咸阳宫。此外尚有章台上林,都在渭水之南。始皇有此许多离宫别苑,已是游玩不尽。今又想起:“咸阳正宫乃是先代建筑,当时不过是一国诸侯,规模自然狭隘。今我既为天子,所有文武官吏以及随从人等,增加甚多。每遇正式朝会宴享,觉得宫庭过小,人众拥挤不开,必须另建一极大宫殿,方足以壮观瞻。”始皇欲建新宫,自然应先择地。咸阳人烟稠密,空地无多。只有渭南上林苑中空地不少,距离咸阳又近。且闻周文王建都于丰,武王建都于镐,上林地在丰、镐之间,正是帝王都会。始皇计算已定,命工画成样本,先行建筑前殿。此殿之高大,古来无比。计东西广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每值大朝会,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竖立五丈大旗。一遇宴享,用车巡行斟酒,用马传递肴馔。殿之四围,架木为栅,上可行车。由殿下筑路,直至南山。就山顶上安设华表,算是门阙。又按天文星象,天极紫宫之后有十七星,渡过天河,直至营室,名为“阁道”。始皇便将渭水当作天河,就水上建筑一桥。桥阔六丈,长二百八十步。渡过渭水,以像天文之阁道。统计此宫所占地盘,北至甘泉、九嵕;南至鄠、杜;东至黄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似此工程浩大,需用材料甚多。始皇分遣人役前往楚、蜀各地采办材木,运至关中。一面兼修治骊山坟墓,发宫尚未完工。

始皇本意欲俟富成,别立美名。时人因其前殿四阿广阔,便依形立名,名曰“阿房”,故天下皆称为“阿房宫”。唐人杜牧有《阿房宫赋》,其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缘,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栗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和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逐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此赋形容阿房宫之广大,淋漓尽致,可谓古今中外第一大宫矣!

当日卢生自从假作仙书,瞒过始皇之后,仍得始皇宠任,屡受赏赐。他心尚不足,又在外招权纳贿,作弊既多,惟恐始皇察出,以此常怀疑惧。今见始皇大兴土木,因想出一计,欲使始皇终日在宫寻乐,被声色迷住,不问外事,便可由他任意妄为,无所忌惮。遂往见始皇,说道:“臣等奉命往求灵芝奇药及仙人,往往不能遇得。据臣愚见,就中似有恶鬼作崇!大凡人君欲求神仙,必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入火不焚。上乘云气往来,寿与天地同久。今主上因留心政事,未能恬淡无为。平日游幸所在,往往使臣下得知。此于求仙大有妨碍,愿主上此后所到之处,勿使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方可求得。”始皇听卢生之言,甚以为然。不待说完,因接口道:“我甚仰慕真人,从今以后,便自称为真人,不再称朕。”遂依照卢生之言,下令凡咸阳近旁二百里之内,所有宫、观二百七十所,一律建成复道或甬道,彼此连接,以便游行时旁人无从窥见。各处分住妃嫔美人,并将日用器具,陈设物品,一律配置齐全,临时不必迁移,以免动人耳目。又通告随从人员:“所到之处,当守秘密,不得漏泄,违者立处死刑。”从此,始皇遂日在宫内微行。未知卢生此计有无效果,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姚思廉
  列传三十一·李延寿
  卷一·本纪第一·柯劭忞
  卷第二百四十一 唐紀五十七·司马光
  卷四百五十二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补遗·李心传
  自序·凌雪
  卷之八十一·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八·佚名
  卷三·吕中
  御制读叔孙通传·班固
  顾觊之传·沈约
  元暹传·李延寿
  孟化鲤、孟秋传·张廷玉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彭定求

        卷41_1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卢照邻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卷41_2 【中和乐九章·歌

  • 卷四·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槀卷四 宋 陆游 撰 谒凌云大像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泉镜正涵螺髻緑浪花不犯宝趺尘【一泉泓然正在髻下每岁涨水不能及佛足】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

  • 卷三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脱脱

        白时中 徐处仁 冯澥 王伦 宇文虚中 汤思退   白时中,字蒙亨,寿春人。登进士第,累官为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郓州,已而复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进、太宰兼门下,封崇国公,进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二·宋濂

        吕思诚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六世祖宗礼,金进士,辽州司户。宗礼生仲堪,亦举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钊,为千夫长,死国事。钊生德成,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思诚父也。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

  • 卷一百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十一 ∷起玄黓困敦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壬子,一一三二年   五月,庚申朔,日北至,祀皇地祇于天庆观之望祭殿,始用牲玉。   辛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弘治七年三月庚寅朔 辛卯赐新宁伯谭祐之母夫人张氏祭葬如例 壬辰裁革河南布政司管粮参政南阳桐柏二县抚民县丞直隶沧景二州管河判官交河吴桥南皮兴济东光静海青元城八县管河主簿望江县县丞主簿浙江余杭县治农县丞直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年四月壬辰朔孟夏时享 太庙遣官恭代○ 上命 东宫于初九日如常讲学○癸巳大学士沈一贯言广东税额委实太重不可以经久行税使李凤委实太虐不可以一朝居如蒙 皇上允按臣之请减其额数德意甚盛若不然则止将李凤

  • 卷一百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闽越王无诸【集解韦昭曰闽音武巾反

  • 曾公亮传·脱脱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由于父亲在会稽境内买田而犯有过失,贬官监湖州酒。很久以后,成为国子监

  • 丁度传·脱脱

    丁度,字公雅,他的祖先是恩州清河人。祖父丁岂页,后唐清泰(934~936)初年被契丹俘虏,后逃回,徙居开封祥符县。父亲丁逢吉,在真宗没即位前的王府做医生,但爱好收聚书籍,与儒士交游。丁度努力求学,喜读《尚书》,曾草拟《书命》十多篇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九理藩院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均满洲或以蒙古补授】额外侍郎一人【特简蒙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掌内外藩蒙古囘部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所属有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旗

  •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明菩萨戒弟子藕益智旭述【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香华供养】【四赞礼归依】【五陈罪悔除】【六立愿诵戒】【七苦到礼佛】【八重修愿行】【九旋绕自归】【十坐念实相】经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

  • 弥勒经游意·吉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释名 第三辨经宗体 第四论因果 第五出世久远 第六论成道真应 第七辨三会人多少 第八论与释迦同时涅槃 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杂料简第一序王诸佛出世大事因缘故。居初发心不足之地。专觉

  • 卷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南泉问座主讲甚么经。曰弥勒下生经。师曰弥勒几时下生。曰现在天宫未来。师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洞山价举问云居。居云。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

  • 目录·佚名

    夔州卧龙字水禅师语录目录序二启第一卷上堂住夔州新宁县指月禅寺语录住夔州开县栖灵禅寺语录住荆州天皇护国禅寺语录住岳州慈利县华严禅寺语录住澧州药山禅寺语录住夔州新宁广福禅寺语录第二卷小参晚参示众机缘法语

  • 环绕月球·凡尔纳

    《环绕月球》(Autour de la Lun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为《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全书共由一篇序和23章正文组成。巴比康、尼却尔和米歇尔·阿当于一八六XX年十二月一日乘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发射的那颗炮

  • 石屋余瀋·马叙伦

    随笔集。马叙伦著。上海建文书店1948年7月出版。收清末民国以来轶闻掌故133则。其中如《中外日报归官办之经过》、《浙江最初之师范生》、《清季杂志》、《元椠琵琶记》等谈及了翁同龢、曾国藩、盛宣怀、袁世凯、章太

  • 朝鲜王朝实录[宪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