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七九 全书处汇核正月至三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

七七九 全书处汇核正月至三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

全书处遵将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初起至三月底止,呈进过全书九次,内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处,除总校官陆费墀前经奉旨免其议处,毋庸开送外,应将应行汇核之总裁、总阅、总校逐次填注。又总裁阿<桂>、和<珅>覆阅奏明记过之处,一并填注,统行开具于后:

一、《古诗纪》内「沈吟至今」句,「沈」字写不成体。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二次。

一、《西湖游览志余》内「秪知春色在桃溪」句,「桃」讹「头」。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

一、《叠山集》内「恩」字挖补未填。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五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一次。

一、《少谷集附录》三卷内,撰人名不应列入,而校对未曾校删。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三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六次。

一,《东莱集附录》三卷内,撰人名不应列入,查系总校讹填。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三次。

一、《古今事文类聚 前集》内「背伊阙越轘辕」句,「背」字讹「北过」二字;又「以太尉掾」句,「掾」讹「椽」;又「范仲淹」「淹」讹「俺」。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三次,分校官吴裕德记过六次。

一、《古今事文类聚 前集》内「泠然善也」句,脱「善也」二字;又「爰采爰献」句,「采」讹「揉」。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陆湘记过四次。

一、《古今事文类聚 后集》内「不禁烟雨轻欹着」句,「欹」讹「欺」;又」。锦帏初卷卫夫人」句,「帏」讹「围」。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赵秉渊记过四次。

一、《古今事文类聚 续集》内「郑谷」,「谷」字挖补未填;又「叶法善」,「善」讹「喜」。又「户牖墙壁」句,「牖」讹「牗」;又「若赐观刍荛」句,「刍」讹「蒭」;又「好学讥弹」,「弹」讹「禅」。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九次,分校官潘奕隽记过十次。

一、《古今事文类聚 后集》内「怜」字讹从俗写作「怜」。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赵秉渊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古今事文类聚 续集》第二十八卷内,「朱」字讹写「墨」字。总校官王燕绪记过十四次,分校官高中记过二十八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古今事文类聚 别集》内「而以蛾眉入妬」句,「蛾」讹「娥」。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孙梅记过二次。

一、《古今事文类聚 前集》内「始知嬴女善吹箫」句,「箫」讹「萧」。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二次。

一、《江西通志》内「凤歌笑孔丘」句,「丘」字空白未填;又「波心旧列七星桩」句,「桩」讹「椿」。总校官杨懋珩记过六次,分校官温汝适记过四次。

一、《江西通志》内「而自衒自媒者」句,「衒」讹「炫」。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潘庭筠记过二次。

一、《江西通志》内「涂廙」,「涂」字挖补偏傍未填。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五次,分校官刘景岳记过二次。

一、《江西通志》内「以古学砥砺」句,「砺」讹「厉」;又「籛铿」,「籛」字讹「钱」。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二次,分校官石鸿翥记过四次。

一、《唐文粹》内「骆宾王」,「宾」字讹「王」;又「王」讹「玉」,「太」字、「先」字、「帝」字,俱写不成体;又「狐」字讹「孤」,「摧」字讹「催」;又「残」讹「浅」。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八次,分校官陆湘记过十六次。

一、《唐文粹》内「拜禹言」下失写李翱名字;又「丁」字写不成字;又「黄帝垂衣」句,「黄」讹「皇」;又「段文昌」,「段」字挖补未填;又「夫总四大者」句,「夫」字上衍一「譔」字;又「生不用封万户侯」句,脱「封」字。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十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十二次。

一、《唐文粹》内「稹」字写不成体;又「一日万几」句,「几」讹「机」。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二次,分校官卢遂记过四次。

一、《麟角集》内「六律带霜啼」句,「啼」讹「飞」。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励守谦记过二次。

一、《二薇亭诗集》内《题陈待制湖庄》,「庄」讹「庄」。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李荃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程<景伊>阅。

一、《古乐府》内《寒夜怨》题下,陶弘景名未写全。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孙玉庭记过二次。

一、《羣书考索 后集》内,「铁」字讹从俗写作「铁」;又「司徒掾」句,「掾」讹「椽」;又「惟寂寞」句,「寞」字上衍一「惟」字;又「荀悦才智经纶」句,「纶」讹「论」;又「李白一斗诗百篇」句,「斗」字讹从俗写作「(豆斗)」;又「纪列国则据左氏」句,「据」讹「(扌处)」;又「桓子新论则作于桓谭」。「桓」俱沿宋讳作「亘」;又「左氏膏肓」句,下肓」字二处俱讹「盲」。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九次,分校官徐步云记过十八次。

一、《羣书考索,别集》内「经于桓十五年」句,「桓」讹「威」。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王家宾记过二次。

一、《西湖游览志》内「颜原遗事在」句,「原」讹「渊」。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曹<文埴>阅。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敌兵二十余万」句,又「诸路已久解散」句,又「密探西路青巴图动静」句,并有讹字;又「谏署扬辉」句,「扬」讹「杨」;又「夏渴瓢箪」句,「箪」讹「簟」;又「落魄远游兮赋子虚」句,「虚」讹「都」;又「万几」,「几」字讹「机」,二处。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八次,分校官高中记过十六次。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设天网以该之」句,「网」讹「纲」。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胡士震记过二次。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输肝胆」字(句)。「胆」字讹从俗写作「胆」。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励守谦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雕以翠绿」句,「绿」讹「缘」。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吴垣记过二次。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卧在床席」句,「席」讹「席」;又「蛾眉」,「蛾」字讹「娥」。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二次,分校官励守谦记过四次。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考验前古」句下,原本阙佚,但正本未注「阙」字。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李岩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编」字讹「撰」字,涂抹未曾挖补。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李荃记过二次。

一、《文章辨体汇选》内「谢朓」,「朓」字二处俱讹「眺」;又「萤烛末光」句,「萤」讹「营」。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三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六次。

一、《玉海》内「红」字遗脱未写;又「贾谊鵩鸟」句,「鵩」讹「鹏」;又「名御寇先庄子」句,「御」讹「圄」。总校官朱钤记过三次,分校官吴锡龄记过六次。

一、《玉海》内「金墀玉厢」句「厢」讹「箱」。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

一、《玉海》内「太公」、「六韬」、「汉书」、「越绝书」等字,应用朱填,讹从墨写。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徐秉敬记过二次。

一、《清閟阁全集》内「杨维桢」,「桢」字讹「祯」;又「谢朓」,「朓」字讹「眺」。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钱世锡记过四次。

一、《清閟阁全集》内「泠然涤心尘」句,「泠」讹「冷」。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

一、《求古录》内「役不于时」句,「役」讹「投」。总校官杨懋珩记过一次,分校官高中记过二次。

一、《海岱会集》内《富亭遗爱》题下,失写刘澄甫名字。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潘曾起记过二次。

一、《广西通志》内学校门,失写序说,十二行辙注原阙二字,殊属错误。总校官朱钤记过五次,分校官李荃记过二次。

一、《广西通志》内「浮探玉海门」句,「探」字涂抹偏傍,未经挖补。总校官朱钤记过五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

一、《元艺圃集》内「水犀军散弩台空」句,「犀」讹「(尸羊)」。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

《御选历代诗余》内,「坐赃」,「赃」字讹从俗写作「赃」;又「披鹤氅」句,「鹤」字讹从俗写作「隺」。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沈清藻记过四次。

《御选历代诗余》内「陡寒生翠幕」句,「陡」讹「(徙去彳改阝)」。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徐秉敬记过二次。

一、《合订删补大易粹言》内「又无应与」句,「无」作「无」。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

一、《于清端政书》内「赃私累累」句,」。赃」讹从俗写作「赃」;又「维某年」句,「维」字,多一画,不成字体。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二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四次。此册系总裁董<诰>阅。

一、《于清端政书》内「在麻属望花山铺」句,「铺」讹从俗写作「铺」。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高中记过二次。

一、《韩内翰别集》内「风势偃罗帷」句,「帷」讹「帏」。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二次。

一、《建康集》内「驰心汾水之阳」句,「汾」讹「分」。总校官朱钤记过一次,分校官高中记过二次。

一、《毛诗类释》内「大雅绵篇」句,「绵」讹「丝」;又「秬鬯一卣」句,「鬯」讹「一」;又「如半璧」句,「璧」讹「壁」;又「坎坎伐檀」句,「伐」讹弋代」。总校官朱钤记过四次,分校官施培应记过八次。

一、《经典稽疑》内「如孟子受薛七十镒」句,「镒」讹「谥」;又「盐铁论」句,「铁」字讹从俗写作「铁」。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卢遂记过四次。此册系总阅周<煌>阅。

一、《经典稽疑》内「桓谭新论」,「谭」字讹「(言堂)」。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卢遂记过二次。

一、《增注唐策》内「更历诸寺」句,「寺」讹「守」;又「能作祸祟」句,「祟」讹「福」。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二次,分校官励守谦记过四次。

一、《蒙求集注》内「杨子见岐路而哭之」句,「岐」讹「逵」。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范鏊记过二次。此册系总阅周<煌>阅。

一、《蒙求集注》内「五斗解酲」句,「酲」讹「醒」;又「博闻强识」句,「识」讹「志」。总校官缪琪记过二次,分校官范鏊记过四次。

一、《卢升之集》内「石楼摧折」句,「摧」讹「催」。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此册系总裁八阿哥阅。

一、《卢升之集》内「相如为入室之雄」句,「如」讹「入」。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一次,分校官叶兰记过二次。

一、《富山遗稿》内「主人改事屏车樯」句,「樯」讹「墙」;又「花时饮桃蹊」句,「蹊」讹「溪」,与上韵复;又「幽讨如横绿野图」句,「图」讹「园」;又「坐看落月与横参」句,「横参」二字写倒。总校官何思钧记过四次,分校官张焘记过八次。

一、《白云稿》内「李陵苏子卿之离别」句,「子」讹「少」。总校官缪琪记过一次,分校官李斯咏记过二次。

一、《云麓漫抄》内「据此二说」句,「据」讹「(扌处)」。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一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二次。

一、《湛园扎记》内「谢朓」,「朓」字讹「眺」;又「宗室刘安」句,「安」下讹衍「国」字。总校官朱钤记过二次,分校官陈文枢记过四次。

一、《龟溪集》内「呼愁眼易饥」句,「饥」讹「饥」。总校官王燕绪记过一次,分校官吴俊记过二次。

一、《愿学集》内「谭玄空自守三庚」句,「三」讹「长」;又「俟河之清」句,「俟」讹「似」;又「虽难追其往」句,「虽」讹「须」;又「耳目口鼻以精气用」句,「用」讹「曰」;又「寄所著易参」句,脱去「着」字;又「睽之上九」句,「上九」讹「九三」;又「使君之志」句,「君」讹「志」;又「火传无尽」句,「无」讹「之」;又「户科」,「科」字讹「部」。总校官仓圣脉记过九次,分校官胡予襄记过十八次。

一、《泾皋藏稿》内「清泉白石」句,「清」讹「青」;又「尚茫然言诠未能实有诸已」句,「诠」讹「铨」;又「士风弟靡」句,「弟」讹「茅」;又「四明公」句,「明」讹「时」;又「入郎客曹」句,「客」讹「容」;又「公也而登诸私」句,「公也」讹「诸公」;又「好为仁」句,「仁」讹「大」;又「巨珰」,「珰」字讹」。铛」。覆校官裘行简记过八次,分校官卜维吉记过十六次。

一、《戒庵漫华》内「道主」,「主」字讹「士」。又「书后题二十一字」句,脱去「一」字;又「张道陵」,脱去「道」字。总校官何思钧记过三次,分校官贾锬记过六次。

一、《檀园集》内「行当寻云栖」句,「栖」讹「楼」;又「是固张子之所不敢居也」句,「固」讹「故」;又「香灯贝叶雨牕西」句,「西」讹「前」;又「抗章上殿陛」句,「陛」讹「阶」。总校官朱钤记过四次,分校官戴衢亨记过八次。

以上四种系覆阅、总裁看出,奏明记过。(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欧阳修
  卷八 骄十六案·丁耀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八·佚名
  ●卷二·陈洪谟
  续后汉书音义卷一·萧常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刘凤
  志卷第十三 高丽史五十九·郑麟趾
  第二十七章 饥困线上·冯玉祥
  ●卷二·习凿齿
  叙·马光
  马郁传·薛居正
  杨简传·脱脱
  202.两个皇帝当俘虏·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臧懋循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元)无名氏撰●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老尉迟鞭对鞭当场赌胜 正名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第一折〔冲末扮刘季

  • 卷三·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三 元 侯克中 撰 伯夷传 顔子知非肯复行伯夷恶恶岂容情服膺弗失终身乐食蕨能全盖世名虽死不亡仁者寿舍生取义圣之清二贤阃域人谁到只有宣尼集大成 吊屈原 怀襄为主子兰卿何必逢人话独醒长

  • 卷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目录天文类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寛雪景图【宋文彦博】观王氏雪图【宋王安石】依韵和子骏雪山图【宋文同】范寛雪中孤峰【宋文同】题寒光雪嶂图【宋陈造】题溪桥雪月图【宋陈造】题唐

  • 岳州看黄叶·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 四集 三卷·钱德苍

    琵琶记坠马(众引末上)【引】杏园春早,星散文光耀。珠帘高卷会羣仙,绣幙低垂列管弦。琼林胜处风光好,别是人间一洞天。下官礼部尙书吉天祥是也。今日新科状元游街,赴宴琼林,圣上命我陪宴。左右打道。(众应合)【水底鱼】朝省尙书

  • 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欧阳修

    表格略

  • 卷一四九 梁紀五·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昭陽單閼(癸卯),凡五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十八年(己亥,公元五一九年)   春,正月,甲申,以尚書左僕射袁昂為尚書令,右僕射王暕為左僕射,太子詹事徐勉為右僕射。   丁亥,魏主下詔,稱「太后臨朝踐極,歲將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一·阿桂

    十月壬阜阿桂奏言甲尔木山梁袤延数十里其间有突起高峯数处其第四第五两峰尤为险峻如能夺此两峯则迤南一带山峯碉卡皆出其下【臣】与明亮定议于十月初四日明亮等自逹乌起程至墨垄沟次日至羣争又次日至山根雨雪竟夜及晓

  • 史记集解卷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八髙祖功臣矦年表第六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勲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

  • 崔猷传·令狐德棻

    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是汉朝尚书崔萛的十二代孙。祖父崔挺,曾任魏国光州刺史,封泰昌县子,追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谥号为“景”。父亲崔孝芬,曾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任吏部尚书,被齐神武杀害。崔猷自小喜好学习,风度闲静

  • 日本传·欧阳修

    日本,即古时的倭奴。距离京师有一万四千里,在新罗的东南。国在海中,人民居住在岛上。从东到西要走五个月,从南到北则是三个月的路程。国家没有城郭,编木为栅栏,盖草当屋顶。周围有小岛五十多个,都自有国名而臣附于日本。设大

  • 中德通商条约·佚名

    兹大清国大皇帝、大布国大君主为本国并为德意志通商税务公会各国:拜晏、撤逊、汉诺威、威而颠白而额、巴敦、黑辛加习利、黑星达而未司大、布伦帅额、阿尔敦布尔额、鲁生布而额、撤孙外抹艾生纳、撤孙麦宁恩、撤孙阿理

  • 卷一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一郊社考【十一】耤田祭先农【仪注附】【臣】等谨按耤田之制上以奉粢盛下以劭农事稽古简牒其典钜矣我朝重农务耕以开王业举先农之祀开千亩之耤冕而秉耒於古有加焉逮夫今日礼益备事益勤

  • 卷一○○·邱濬

    △慎刑憲 ▲總論製刑之義(上) 《易》:噬(齧也)嗑(合也),亨,利用獄。 程頤曰:“口中有物,則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則得嗑,故為噬嗑。聖人以卦之象推之於天下之事,在口則為有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則為有強梗或讒邪

  • 菩萨璎珞经卷第六·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无量迳品第十八  佛告。善男子善女人奉持修习三禅行者。便获具足诸善功德。游诸佛国供养承事诸佛世尊。尔时世尊在大众中便说斯偈。  过去恒沙佛  皆由三禅法  

  • 宗镜录卷第六十一·延寿

    夫四分义。以何为体性。答。相分。所变色。心为体性。若内三分。即用现行心所为体。问。果位之中亲证真如。无有境界。若四智缘境之时。为具四分不。答。定有见分照前境故。有自证分。通照见分。亦有证自证分。照自证

  • 中四下·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四下释忏六聚法篇忏是能忏之心。六聚即所忏之罪。法谓忏之轨度。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义意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

  •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良价

    禅宗语录。日本僧玄契重编,慧印校订。一卷。洞山悟本(807—869),即洞山良价,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卒后谥号“悟本禅师”。此书是其语录及其他著述的汇编。由日僧玄契依据“古本”重集而成。书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