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庆历三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六年秋七月,请契丹兵入寇,契丹不许。

  曩霄迎契丹旨议和,及邵良佐来议,反不承纳。至是,如定等奉使未还,意为中国羁留。潜令点集兵马,遣使契丹,请出师南伐,契丹主不许。

  附:李氏《长编》:秋七月,赐延部署王信器币。初,延州庞籍于吴朝谷创石嘴堡,夏人以兵二千入寇,信击败之,故有是赐。考《宋史·仁宗纪》及信本《传》,不载此事。

  八月,从契丹伐呆儿族。

  契丹夹山部落呆儿族,不顺命,契丹讨之,不克,命曩霄会兵讨击,破其众,掳获颇多,契丹主专之,不以分给。

  使臣如定聿舍等还。

  如定等入朝几两月,要求无厌,两府谕之不服,与押伴殿中丞任颛往复辨难,颛屡以大义折之,始辞屈,请还。然和议卒未定也。

  九月,月入东井。

  星月相犯,占者云:“大臣忧。”

  宁令野利旺荣及弟遇乞得罪死。

  曩霄性忌刻,多诡计,左右用事之臣,有疑必诛。自王嵩间入,忌旺荣有二心,因事诛之,灭其家。其弟遇乞常守天都山,号“天都大王”,与曩霄乳母白妪有隙。遇乞尝引兵深涉汉境数宿,白妪乘间谮其欲叛,曩霄疑而未发。种世衡诱得西酋苏吃囊,厚遇之。吃囊之父得幸于遇乞,世衡许吃囊金带锦袍,缘边职任,使盗遇乞宝刀,刀乃曩霄所赐者。世衡倡言遇乞内投,以刀为信,今为白妪谮死,乃越境设祭,为文书于版,多述野利兄弟有意中国,并叙涉境相见之欢,哀其垂成而失,入夜令人持其文杂纸币焚之,照耀川谷。西人走视,悉取所委祭具、银器千余两,并得所赐刀及纸灰中板,其文尚未灭,以献曩霄。曩霄见刀信之,遂夺遇乞兵,赐死。遇乞兄弟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相猜,至不能军。

  按:《纲目》罪辞有三:有罪,今罪也;以罪,前罪也;得罪,非所罪而罪也。旺荣、遇乞为夏虎臣,因间被杀,是曩霄自去其羽翼矣。书“得罪”,以见死非其罪,著曩霄之不明也。

  团练使讹疥侵环州,为苏家族薛乞所执。

  曩霄虽使议和,然时纵兵窥伺环庆等路,讹疥怨其兄讹乞内降,擅众侵掠环州,苏家族巡检、三班奉职薛乞诱执以献。

  出兵窥泾原。

  曩霄以陕西四路惟泾原川原平旷,步骑易入。时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郑戬行边至镇戎军,趣莲花堡,天寒,与僚佐置酒。会曩霄自黑山拥兵近塞,戬令按兵勿追,曩霄愕视,谓其下曰:“我已纳款朝廷,何用此公护诸将?”乃引还。

  冬十月,侵党项,契丹遣使来诘,不听。

  曩霄建官置兵,不用禄食,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故风集云散,未尝聚养。然抄掠所得,亦尽以给众,兵力虽盛,用度时窘,辄侵党项边,资以自给。契丹使延昌宫使高家奴诘让,曩霄不听。

  十一月,表请入售青盐。

  初,使人如定等回,中国许以岁给数不过十万,及秘书丞张子、右侍禁王正伦持诏谕使称臣,曩霄礼待甚倨,强为要索,子等应许给赐至二十五万,始放还。又附表请以青盐十万石岁售县官。秘阁校理孙甫言:“西盐数万石,其值不下缗钱十万。朝廷已许岁赐二十五万,若又许其卖盐,则与契丹物数相当,使契丹闻之,不更生其贪得之心乎?”仁宗用其言,不许。

  诱党项诸部叛契丹。

  曩霄本与契丹约相左右以困中国,及刘六符求割关南地,中国遣知制诰富弼报之,两进誓书,复相和好。曩霄怨契丹背约,坐受所益岁币,于是有隙。及伐呆儿族,又忿契丹不分虏获,潜诱山南党项诸部及呆儿族八百户,尽叛契丹,阴附于己。

  按:《续纲目》书契丹、党项诸部叛附于夏,不书“诱”也。然曩霄曾侵党项,契丹遣使让之,则党项应德契丹而怨曩霄,何遽弃好事仇,此必曩霄有以致之,故书“诱”以诛其隐。

  十二月,复遣张延寿入议和事。

  曩霄所求诸事,中朝皆未之许,又遣延寿持书至中国议。虽肯上表称臣,而书中年用甲子,国号止易一字,仍欲通市青盐及自贸易,又乞增岁赐至三十万。仁宗仍令任颛押伴,礼折之。

  契丹筑威塞城,遣呆儿族扰之。

  契丹主闻曩霄怨望,遣北院大王耶律候哂巡视西边沿河要地,尽修堡寨。又于天德军压夏境,增筑威塞城备之。曩霄使呆儿族降户时出侵扰,杀其役卒。

  契丹复城河清军及金肃州,以兵争之,不克。

  自李氏归顺契丹,使介往来,特开迳路以趋上京。是时谋伐夏国,徙民五百户,建河清军;复割燕民三百户,置金肃州。曩霄遣兵二千余争之,不克而返。

  庆历四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春正月,献于契丹。

  因契丹筑威塞城,借是以觇喜怒也。

  二月,侵青涧川。

  曩霄欲先割地,然后议和,遣众于延州界上,修筑城垒,广占边境。见疆吏不敢与争,遂纵蕃骑数百掠青涧川,为左班殿直折保忠所败。保忠,西界蕃部马山,内附赐名者也。

  使臣张延寿还。三月,以兵掠秦州。

  延寿屡向押伴任颛要索,颛密以陈仁宗,惟许榷场及添岁赐五万,余不许。延寿还,曩霄以兵临秦州之平川,族户一千余帐,焚掠殆尽。

  按:前书“还”,志要求之无厌也;此书“还”,罪忿兵之遽起也。

  夏四月,契丹山西五部来降。

  北方黑水之西为连山,亦曰“夜来山”。其西有五大族,各自为部,胡人谓之山西族。北与黑水胡、南与塔坦接境,最为劲悍,素属契丹。曩霄自臣中国,数以诏命临之,其节度使屈烈等举其五部来投,契丹主遣使责还,曩霄不遣。

  围青涧城。

  与宣武副都头刘岳战,不胜。

  五月,契丹讨党项,遣兵援之。

  契丹主以党项叛,遣南面招讨罗汉奴率所部讨之。党项乞援,曩霄发兵助战,杀契丹招讨使萧普达、四捷军详稳张佛奴等。契丹主怒,征诸道兵会西南边,讨夏国。

  按:“讨”而书“援”,罪援者也。

  遣使如阻卜乞师,阻卜执送契丹。

  曩霄闻契丹集兵声讨,遣臣{穴瓜}邑改请兵于阻卜。阻卜酋长乌八执使者送于契丹,且请以兵助。契丹主出驻永安山,使延昌宫使高家奴,以伐夏告于中国。

  六月,遣使入献,始上誓表称臣。

  曩霄议和经年,中国遣张子谕:还前侵延州地,慢不肯听。及获罪契丹,始遣尹与则、杨守素入京贡献,上誓表言:“两失和好,遂历七年,立誓自今,愿藏盟府。其前日所掠将校民户,各不复还。自此有边人逃亡,亦毋得袭逐。臣近以本国城寨进纳朝廷,其栲栳、镰刀、南安、承平故地及他边境蕃汉所居,乞画中为界,于内听筑城堡。朝廷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进奉乾元节回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贡献回赐银五千两、绢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赐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及赐臣生日礼物银器二千两、细衣著一千匹、杂帛二千匹。乞如常数,无致更改,臣不敢以他事相干。乞俯颁誓诏,世世遵承,永以为好。倘君亲之义不存,臣子之心渝变,使宗祀不永,子孙罹殃。”守素进表讫,即请早回本国。仁宗以其言辞不顺,迟留久之。谏官余靖以为言,乃遣回。朱子曰:“天圣中曹玮语王玮曰:‘君当留意边防’,因以元昊桀悍状语之,时德明尚无恙也,其言至宝元而验。元昊以逆雏犯顺,忘食肉衣绮之恩,肆猾夏乱华之虐。陷将约和,范雍不能悉其诈;部人伪顺,士彬不能察其奸;好水之师,任福不能遏其势;定川之役,怀敏不能撄其锋。自韩范行边,战守大备,将士始有禀承。以延一路观之,狄青击之保安,许怀德破之永平,入金明则见困于周美,犯延州则见摧于王信。以河东一路观之,在建宁,则张亢易旗以误敌;在府州,则张旨筑城以捍御。以环庆、泾原观之,和市在白豹,任福破之;蕃骑在三川,王败之;及大顺既城,青涧起筑,地皆可守,人习弓弩。于是蛇豕丧胆,犬羊屏息,议和之使至于境上者一,至于范仲淹者再,至于庞籍者亦再。然犹狡黠多端,诚伪参半也。暨夫遣使奏事者四,纳款者一,然后跋扈之气消,战争之志息,始而帝,继而男,终而臣矣。”

  按:此西夏复臣中国之始。

  秋八月,使如契丹,契丹执之,以兵窥唐隆镇。

  夏国唐隆镇所居嘉舒、克顺等七族,旧属府州,逃入西界。曩霄入寇时,又掠麟、府人户,安置其地,生齿日繁,分为十四族。是时曩霄虽与契丹异,犹遣使朝贡。契丹主责以纳叛背盟罪,使抗对不屈,羁之弗遣。曩霄复使人贡,询以事宜,不肯实告,契丹主执而笞之,发兵屯宁仁、静寇两镇,待河冻即过唐隆掠取户口。曩霄知其谋,遣兵沿河严备之。

  九月,使请誓诏。

  夏界连接诸蕃,有茶数斤可易羊一口。曩霄于茶数尤多邀索,中朝许以五万斤,下三司拟取往年赐夏国大斤茶色号,定为则例。知制诰田况力争之。曩霄知不可得,遣杨守素、尹与则入请誓诏。仁宗赐诏曰:“朕临制四海,廓清万里,西夏之土,世以为胙。今乃纳忠悔咎,表于信誓,质之鬼神,要之日月,及诸子孙,无有渝变,申复垦至,朕甚嘉之。俯阅来誓,一皆如约。宜明谕国人,藏之祖庙。”

  冬十月,契丹来伐,拒战于贺兰山,败绩。

  契丹主亲将骑兵十万,出金肃城;遣皇太弟、天齐王重元为马步军大元帅,将骑兵七千出南路;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将兵六万出北路;东路留守、赵王萧孝友率师以从。夏国与契丹仅隔大河,向无城堡可守。契丹兵三路济河,长驱直入四百里,无人迹,据得胜寺南壁以待。曩霄遣党项谍者出觇敌,契丹获之,射鬼箭。遂以左厢兵潜屯贺兰山北。萧惠遣殿前副检点萧迭里得、护卫经宿直古迭纵兵搏之,曩霄亲率兵掩击,围之数重。迭里得奋勇力斗,左右驰射,跃马直击中坚,夏众不能当,大溃而退。

  按:前书契丹攻凉甸,此书“伐”,罪夏也。有罪,则虽夷、狄相攻亦书“伐”。

  诱契丹进兵至河曲击败之,遣使请和。

  曩霄既败,率残众谨守贺兰,见契丹兵日益,遣使至军中奉表谢罪请降。契丹主遣右夷离堇萧滴冽来觇诚伪,滴冽为陈祸福,曩霄请退师十里,俟收叛党以献,且进方物。契丹主命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迓之,进军次于河曲,曩霄亲率党项诸部待罪,契丹主命革诘以纳叛背盟故,赐之酒,许以自新。萧惠进曰:“夏人忘奕世恩,萌奸计,今车驾亲临,大军并集,天诱其衷,使彼来迎,天与不图,后悔何及!”契丹主犹豫未决。曩霄以未得成,言退三十里候之。凡三退,将百里。每退必赭其地,契丹马无食,因许和。曩霄又迁延数日,度其马饥士疲,潜立拒马于河西,突蔽盾前搏。萧惠督数路兵掩击,杀数千人。曩霄走,惠又麾先锋为左右翼邀之。曩霄以残卒千余溃围出,忽大风起,飞沙眯目,契丹阵乱,纵兵急攻,惠军败,蹂践死者不可胜计。复攻南壁,契丹主亦败。入萧孝友寨,执鹘突姑驸马萧胡睹及近臣数十人,尽获契丹主器服乘舆。已,遣使请和,愿归俘获,契丹主亦送还前所留使人。史臣曰:“曩霄之事契丹,虽世为甥舅,乌足得其志哉!兴、灵负远,纳叛侵疆,乘隙辄动,贡使方至,事变随生,问罪兴师,自将亲征,胜则无奇,败则有悔。昔赵咨对魏主曰:“大国有征伐之师,小国有备御之固。其然乎。”

  按:曩霄此举,直以待宋者待契丹矣。是时辽主以十万众直逼贺兰,志吞平夏,而曩霄乞降以骄其师,退兵以示之弱,直待契丹士困马疲,成功一战,而乘其全胜之势,即作请和之举,使契丹不得不从,与前之款宋者若出一辙,岂非玩二国于股掌上乎?然宋之许和,尚有契丹为之先容,若契丹之和,直自与和耳,其不竞更出宋下矣噫!

  十一月,入献契丹俘。

  仁宗诏,止受表而却其俘。

  按:春秋时诸侯讨四夷之罪,则献俘于王,中国则否。曩霄献俘,其遵此礼欤?非也。盖以此示威,且欲移祸于宋耳。宋人却而不受,有以哉!

  十二月,受册为夏国主。

  初,梁适至契丹,契丹主当适面遣使夏国,自言指呼之间,便令曩霄依旧称臣,及其出兵伐夏,又遣使告宋,以曩霄名体未正,请为中国讨之,乞止封册。至是,朝廷闻契丹已与夏平,乃遣祠部员外郎张子等赐册命曰:“咨尔曩霄,抚爰有众,保于右壤。惟尔考服勤王事,光启乃邦,洎尔承嗣,率循旧物。向以称谓非宜,疆候有言,鄙民未孚,师兵劳戍。而能追念前眚,自归本朝,腾章累请,遣使缘道,忠悃内奋,誓言外昭,要质天地,暴情日月。朕嘉自新,故遣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子充册礼使,东头供奉官、閤门候张士元充副使,持节册命尔为夏国主,永为藩辅,光膺宠命,可不谨欤!”仍赐御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斤。册以漆书竹简,凡二十四,长尺一,藉以“天下乐”晕锦;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龟纽锦绶。金涂银牌,长七寸五分,阔一寸九分。缘册法物,皆银装金涂,覆以紫绣。约称臣,奉正朔,改所赐敕书为诏而不名,许自置宫属。使至京,就驿贸买,宴坐朵殿。朝使至国相见,用宾主礼。然宋使止馆宥州,终不复至兴、灵,而曩霄帝其国中自若也。刘永新曰:“夏亦得志于宋矣哉!良由宋有天下之始,武功既微;而其继,北则隙启契丹,西则难生李氏。正如力弱之人,既以千钧压首,复以百钧缒肩,安能布武而趋乎?宜乎北讲兄弟之好,止得为兄;西讲父子之欢,半居为父,势使然也。”

  归契丹俘萧胡睹。

  曩霄获契丹兵,必劓鼻示辱,故契丹国中每以无鼻为诟诮。胡睹贵戚,曩霄不欲与契丹绝,独免其刑。契丹主遣同知检点耶律袅履持诏索之,经三返,乃放归。

  中书令张元卒。

  元至夏不二年,官至太师、中书令。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一身二疾,势难支矣。既元昊议和,争之不听,及与契丹构兵,知所志不就,终日对天咄咄,未几,疽发背死。

  按:张元身率戎夷,构难君父,所志未竞,中道而夭,殆天夺之魄乎!

  遣使入贺正旦。

  初,曩霄遣使甚少,中国止以一班行待之。后使人渐众,始命朝士为馆伴,并赐御宴,礼数过优,使益骄慢。是时,遣丁弩关聿则等贺正,聿则故留延州议事,至入朝已二月矣。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六四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会同理藩院编辑各蒙古扎萨克功绩表传·佚名
  卷十·吕中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序·姚廷遴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二·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十三·佚名
  109.王濬楼船破吴·林汉达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辛弃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八出 严刑·姚茂良

    〔末上〕打扫厅堂。净设坐位。整顿蒲鞭。安排刑具。自家蒙万俟爷分付。今日推问岳将军。教我办下麻皮鱼胶。不免在此伺候。道犹未了。老爷早上。〔丑领众上〕【大斋郞】今日辨是和非。当堂推问详细。若还不肯招前罪

  • 第十八出 林公避兵·王世贞

    【传言玉女】〔小生上〕乍折秋香。疑似蟾宫初降。步云衢扶摇直上。行看那咫尺玉阶仙仗。这阶梯经史如何撇漾。〔南乡子〕人乐艳阳天。百啭莺声醒醉眠。树杪斜阳影裏挂秋千。隔水遥闻笑语喧倦倚绿窗前吟就新诗又断联。

  • 二集卷六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三古今体一百二十首【丙子四】常雩礼成述事崇隆玉陛泰坛圆咫尺明威对昊乾祭举常雩占角後泽沾三日洁斋前情知夏长秋成远顒吁五风十雨骈敢幸时和弛乾惕躬亲

  • 二集卷五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五十六古今体八十一首【乙亥三】御园仲春宿润连林暗远岚韶光耐可事幽探绿凝柳陌丝方罥红重桃蹊蕊尚含新水柔於云出谷平湖圆似镜开函溶溶着个轻舟泛明圣遥同印月三题春雨轩六韵识喜闻元圣为书

  • 卷三十八·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十八嘉善曹庭栋编佩韦斋集俞德邻字宗太丹徒人性孝友乐施与博学多识咸淳癸酉登进士以文章负世重望元兵入刼质军中不屈卒全其身以归行省交辟皆不就优游林园能保晩节至元癸已三月卒着有辑闻四

  • 王安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

  • 卷二百十七·毕沅

      ◎元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正月,尽阏逢执徐三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一三六三年   春,正月,乙已,大宁陷。   庚戌,吴常遇春兵攻池州神山寨,擒罗友贤,斩之,馀党悉平。   丙寅,吴国公遣中书省

  • 东都亊略卷五十三·王称

    列传三十六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人也少孤苦学以文谒戚纶纶噐异之举进士为定逺尉又为海盐令疏治东南旧港口导海水至邑下人以为利号鲁公浦天禧元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不兼他职考所言以为殿最宗道与刘煜同选自通判河阳擢为

  • 名山藏卷之五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漕运记◆漕运记漕粮漕仓漕军漕船○漕粮漕者曹也合曹水而名漕运须曹水乃有济焉自宋礼凿会通陈瑄浚清浦江淮河汴沁泗沂汶卫白诸流如一脉注以湖塘沟泉而水蔑不漕聚矣国初漕运事兼属河臣

  •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三十六·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三十六弭盗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己未上谕两江总督查弼纳等太湖三万六千顷连跨数郡地势既广支流复多为盗贼出没之所平时既易藏奸廵捕恐难尽力尔等均有统辖之

  • 正信希有分第六·朱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陈雄】引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 法会因由分第一·朱棣

      如是我闻   【王日休曰】是。此也。指此一经之所言也。我者。乃编集经者自谓。是阿难也。如是我闻者。如此经之所言。乃我亲闻之于佛也。弟子尝问佛云。他时编集经教。当如何起首。佛言从如是我闻起。   【李

  • 佛说戒德香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独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是三品香唯随风香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贤者阿难独处思惟于义所归不知所趣。

  • 第七十則 併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胡兰成

    第七十則併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舉:溈山、五峰、雲巖,同侍立百丈禪師。百丈問溈山:併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溈山云:卻請和尚道。百丈云:不辭向汝道,恐已後喪我兒孫。天無嘴,放天不自言,由人而言。大自然是由萬物來說話,來表現。百丈

  • 卷下·学蕴

    嘉兴大藏经 知空蕴禅师语录滇楚九台山知空蕴禅师语录卷下法孙宗灯记录法语示蓦直正禅人古云若无天地量争得圣胚胎所以学道人先要大其心量阔其胸襟居常孤迥迥峭巍巍一切圣凡因果拘系不得一切得失是非动移不得一切佛祖

  • 乾隆汀州府志·曾日瑛

    福建地方志。清曾日瑛等修,李绂等纂。四十五卷,首一卷。是志以崇祯“唐志”为本,增订而成。乾隆十六年(1751)成书。首载府总图、府治、府学、长汀等县十九图。正文分星野、建置、山川、疆域、城池、风俗、古迹、物产、户

  • 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祇园,宝贤大夜叉王,献咒使贫苦之众生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