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因由分第一
【王日休曰】是。此也。指此一经之所言也。我者。乃编集经者自谓。是阿难也。如是我闻者。如此经之所言。乃我亲闻之于佛也。弟子尝问佛云。他时编集经教。当如何起首。佛言从如是我闻起。
【李文会曰】如是我闻者。如来临涅槃日。阿难问曰。佛灭度后一切经首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闻。次显处所。是故傅大士云。如来涅槃日。娑罗双树间。阿难没忧海。悲恸不能前。优波初请问。经首立何言。佛教如是者。万代古今传。若以诸大宗师言之。如者。众生之性。万别千差。动静不一。无可比类。无可等伦。是者。只是众生性之别名。离性之外。更无别法。又云法非有无。谓之如。皆是佛法。谓之是。
【川禅师云】如是。古人道唤作如如。早是变了也。且道变向什么处去。咄。不得乱走。毕竟作么生道。火不曾烧你口。如如。明镜当台万象居。是是。水不离波波是水。镜水尘风不到时。应现无瑕照天地。我者。为性自在。强名之也。又云身非有我。亦非无我。不二自在。名为真我。又云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颂曰。我我认著分明成两个。不动纤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风和。闻者。听闻也。经云。听非有闻。亦非无闻。了无取舍。名为真闻。又云切忌随他去。颂曰。猿啼岭上。鹤唳林间。断云风卷。水激长湍。最爱晚秋霜午夜。一声新雁觉天寒。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肇法师曰】一时者。说此般若时也。
【李文会曰】一时者。谓说理契机感应道交之时也。
【川禅师曰】一。相随来也。颂曰。一。一。破二成三从此出。乾坤混沌未分前。已是一生参学毕。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颂曰。时。时。清风明月镇相随。桃红李白蔷薇紫。问著东君总不知。疏钞云。佛者。梵云婆伽婆。唐言佛。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圆满故。一切有情。咸具此道。悟者即名佛。迷者曰众生。
【李文会曰】佛者梵语。唐言觉也。内觉无诸妄念。外觉不染六尘。又云佛者。是教主也。非相而相。应身佛也。相而非相。报身佛也。非相非非相。法身佛也。
【川禅师云】佛。无面目说是非汉。颂曰。小名悉达。长号释迦。度人无数。摄伏群邪。若言他是佛。自己□成魔。只把一枝无孔笛。为君吹起太平歌。
【李文会曰】在者。所在之处也。
【川禅师云】客来须看。不得放过。随后便打。颂曰。独坐一炉香。金文诵两行。可怜车马客。门外任他忙。
【六祖曰】舍卫国者。波斯匿王所居之国。祗者。匿王太子祗陀树是祗陀所施。故言祗树
【疏钞云】经云。舍卫国有一长者名须达拏。常施孤独贫。故曰给孤独长者。因往王舍城中护弥长者家。为男求婚。见其家备设香花。云来旦请佛说法。须达闻之。心生惊怖。何也。须达本事外道。乍闻佛名。所以怕怖。至来日闻佛说法。心开意解。欲请佛归。佛许之。令须达先归家卜胜地。惟有祗陀太子有园。方广严洁。往白太子。太子戏曰。若布金满园。我当卖之。须达便归家运金。侧布八十顷园并满。是以太子更不复爱其金。同建精舍。请佛说法。曰。祗树给孤独园。
【李文会曰】舍卫国者。说经之处也。祗树者。祗陀太子所施之树。树。谓法林也。给孤独园者。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僧子荣】引智度论三卷云。如来临入涅(奴结切)槃时。告阿(入声)难言。十二部经。汝当流通。复告优波离言。一切律戒。汝当受持。阿难闻佛付嘱。心没忧海。时优波离尊者语阿难言。汝是守护佛法藏者。当问佛未来要事。于是优波离尊者同阿难往问世尊四条事。第一问一切经首。当置何言。答曰。一切经首当置如是。第二问以何为师。答曰。以波罗提木叉。是汝大师。此云戒。第三问依何而住。答曰。皆依四念处而住。四念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法性空。四观心无我。第四问恶性车匿。如何共住。答曰。恶性比(音鼻)丘以梵檀治之。此云默摈。(梵语。梵檀者。犹中国言默摈。默摈者。正如黄鲁直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百战百胜。不如一忍。摈者敬而远之之意。此处恶性比丘之道也。)如来于是付嘱言讫。在俱尸罗大城。娑罗双树间。示般涅槃。阿难闻佛入涅槃。闷绝忧恼。不能前问四事。
【王日休曰】梵语比丘。此云乞士。谓上乞法于诸佛。以明己之真性。下乞食于世人。以为世人种福。此所以名乞士也。大比丘则得道之深者。乃菩萨阿罗汉之类也。俱。谓同处也。所谓佛与此千二百五十人。同处于给孤独园中。
【陈雄曰】比丘今之僧是也。
【李文会曰】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
【川禅师云】独掌不浪鸣。颂曰。巍巍堂堂。万法中王。三十二相。百千种光。圣凡瞻仰。外道归降。莫谓慈容难得见。不离祗园大道场。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王日休曰】尔时者。彼时也。佛为三界之尊。故称世尊。三界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僧若讷】引毗罗三昧经云。早起诸天。日中诸佛。日西异类。日暮鬼神。今言食时。正当午前。将行乞食之时也。
【李文会曰】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一切世间之所尊也。食时者。正当午食将办之时也。著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疏钞云。著衣持钵者。著僧伽之衣。即二十五条大衣也。持四天王所献之钵也。
入舍卫大城乞食。
【僧若讷曰】寺在城外。故云入也。乞食者。佛是金轮王子。而自持钵乞食。为欲教化众生舍离憍慢也。
【李文会曰】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僧若讷曰】不越贫从富。不舍贱从贵。大慈平等。无有选择。故曰次第。
【李文会曰】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
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王日休曰】乞食而归。故曰还至本处。饭食已毕。收衣钵。洗足者。谓收起袈裟与钵盂。然后洗足。以佛行则跣足故也。
【李文会曰】洗足已者。净身业也。
敷座而坐。
【颜丙曰】敷。乃排布也。排布高座而坐。
【智者禅师颂曰】法身本非食。应化亦如然。为长人天福。慈悲作福田。收衣息劳虑。洗足离尘缘。欲证三空理。跏趺示入禅。(疏钞云。三空者。三轮体空也。施者。受者。并财等名三轮也。施者。反观体空。本无一物。故云理空。受者。观身无相。观法无名。身尚不有。物从何受。故曰受空。施受既空。彼此无妄。其物自空。故云三轮体空。)
【李文会曰】敷座而坐者。一切法空是也。
【川禅师曰】惺惺著。颂曰。饭食讫子洗足已。敷座坐来谁共委。向下文长知不知。看看平地波涛起。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赞宁 卷第九·本谧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三·智顗 卷三 齐·宝唱 卷第二十三·祖琇 卷第一百一十五·佚名 佛性论 第二卷·世亲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沙门日用卷上·弘赞 佛说坏相金刚陀罗尼经·佚名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二·智顗 赞阿弥陀佛偈·昙鸾 卷第十五·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