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行经觉品第九

须菩提问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於学中当有效验。天中天。当何以觉其难。佛语须菩提,心不乐喜者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心卒妄起者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若有雷电畏怖。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展转调戏。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展转相形。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左右顾视。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心邪念不一。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心不在经上数从坐起。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自念。我未受决在般若波罗蜜中。心乱便起去。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自念。我字不在般若波罗蜜中。心不喜乐。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自念。我乡里郡国县邑不闻般若波罗蜜。及所生处了不闻是。其意欲悔便即舍去。其人卻後当复更劫数乃有所得。甫当於若干劫中喜学馀经。不住萨芸若。弃舍深般若波罗蜜去。若学馀经者,为以舍本取其末。有学般若波罗蜜者,亦知俗法。复知道法。譬若狗子从大家得食。不肯食之反从作务者索食。如是须菩提,当来有菩萨弃深般若波罗蜜。反索枝掖般若波罗蜜。为随异经术。便堕声闻辟支佛道地。譬若男子得象观其脚。於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有德之人。为二辈中。有弃深般若波罗蜜去。反修学馀经。得阿罗汉辟支佛道。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当觉知魔为。佛语须菩提,譬若男子欲见大海者,常未见大海。若见大陂池水。便言是水将无是大海。於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菩萨有德之人。弃般若波罗蜜去。反学馀经。堕声闻辟支佛道地。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譬若绝工之师能作殿舍。意欲揆作如日月宫殿令高无不见者,於须菩提意。乃能作不。须菩提言:日月宫殿甚高终不能作。佛言:於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须菩提,当来行菩萨道者,得闻深般若波罗蜜。不可意便弃舍去。反明声闻辟支佛法。於中求萨芸若。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譬若男子欲见遮迦越罗者,未见遮迦越罗反见小王。想其形容被服谛熟观之。便呼言是为遮迦越罗。於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须菩提,甫当来有菩萨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反不可意便弃去。入声闻法中欲求萨芸若。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譬若男子大饥。得百味之食不肯食之。更食六十味之食。於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须菩提,甫当来有菩萨摩诃萨得闻深般若波罗蜜。而不可意便弃舍去入声闻法中。求萨芸若欲得作佛。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譬如男子得无价摩尼珠。持水精比之欲令合同。於须菩提意云何。是男子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甫当来有行菩萨道者,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反持比声闻法。於声闻法中欲得萨芸若作佛。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

复次须菩提,书般若波罗蜜时。若有财利起闻是言便弃舍去。是菩萨摩诃萨为自作留难。须菩提问佛。如是得书成般若波罗蜜不。佛言:不能得书成之。是善男子当觉知魔为。佛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多少书是经者,其言我书般若波罗蜜。於是中想闻其决欲有所得。常觉知魔为。其作想求者为堕魔界。

复次须菩提,书般若波罗蜜时。意念乡里。若念异方。若念异国。若念王者,若念有贼。若念兵。若念斗。意念父母兄弟姊妹亲属。复有馀念。魔复益其念。乱菩萨摩诃萨意为作留难。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若有财利。震越衣服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悉具足来。闻菩萨耳令意乱。不得学诵书成般若波罗蜜。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有佛深法魔从次行乱之。令菩萨摩诃萨不复乐欲得沤和拘舍罗。便不可意问般若波罗蜜。佛言:我广说菩萨摩诃萨事。其欲学沤和拘舍罗者,当从般若波罗蜜索之。其不可般若波罗蜜便弃舍去。为反於声闻道中索沤和拘舍罗。於须菩提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若受经之人欲闻般若波罗蜜法师身得不安。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法师適安欲与般若波罗蜜。其受经者欲复转去。两不和合亦不得书成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学经之人来欲受般若波罗蜜其心欢悦。法师欲至他方。如是两不和合不得学书成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

复次须菩提,法师意欲有所得。若衣服财利。受经之人亦无与心。两不和合不得学成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受经之人无所爱惜。在所索者不逆其意。法师所有经卷。而不肯现亦不顺解。其受经者便不欢乐。两不和合不得学书成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法师適欲有所说,其受经之人不欲闻知。如是两不和合亦不得闻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法师若身疲极卧欲不起。不乐有所说,受经之人欲得闻般若波罗蜜。如是两不和合不得闻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若欲书般若波罗蜜若欲说时。於众中傥有来者反说诽谤。用是为学多负勤苦。言泥犁禽兽薜荔甚大勤苦。语人言:当早断生死根。如是者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

复次须菩提,若欲书般若波罗蜜若欲说时。其有来人坐於众中。称誉天上快乐五所欲悉可自恣。其作禅者可得在色天中。念空寂者可得在无色之天。是皆无常勤苦之法。不如於是索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便不复与生死从事。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法师念我是尊贵。有来恭敬自归者,我与般若波罗蜜。若有不恭敬自归者,我不与之。受经之人自归作礼恭敬不避处难。法师意悔不欲与弟子经。闻异国中穀贵。语受经人言:善男子知不。能与我俱至彼间不。谛自念之莫得後悔。弟子闻其所言甚大愁毒。即自念言:我悉见经已不肯与我。当奈之何。如是两不和合。不得学书成般若波罗蜜。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法师欲到极剧之处。语受经人言:善男子能知不。其处无穀有虎狼多贼。五空泽我乐往至彼间谛自思议。能随我忍是勤苦不。复以深好语与共语。弟子悉当厌已心不复乐稍稍赐还。如是须菩提,乃作是碍不得学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法师健行乞匈。多有方略。殊不肯与弟子经。反欲懈堕舍去。便语受经人言:善男子知不。我当有所至,则有所问言:如是两不和合不得学书成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弊魔常索其方便。不欲令有学诵受般若波罗蜜者,须菩提问佛。弊魔何因常索其方便。不欲令有学诵受般若波罗蜜者,佛语须菩提。弊魔主行诽谤。是非波罗蜜言:我有一一深经。快不可言:是故为波罗蜜。如是须菩提,弊魔主行诽谤之。令新学菩萨辈心为狐疑。便不复学诵书是经。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复次须菩提,魔事一起时。令深学菩萨为本际作证。便堕声闻中得须陀洹道。如是菩萨摩诃萨当觉知魔为。

猜你喜欢
  六度集经卷第四·佚名
  十八种品第五·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卷五十三·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七(二分之十六)·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九卷·慧远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下·佚名
  关于支那内学院文件之摘疑·太虚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二·吉藏
  楞 伽 大 意·太虚
  卷第四十二·佚名
  国清百录 第一卷·灌顶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一卷·无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五蜡梅花类七言古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宋】苏 轼天公防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天工变化谁得知我亦儿嬉作小诗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蘂

  • 卷二·本纪第二·柯劭忞

      ○太祖上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帖木真,烈祖长子也。母曰宣懿皇后诃额伦。烈祖讨塔塔儿,获其部酋曰帖木真兀格。师还,驻于迭里温孛勒答黑,适宣懿皇后生太祖,烈祖因名曰帖木真,以志武功。太祖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四·杨仲良

      真宗皇帝   朱能伪造天书   天禧三年三月。入内副都知周怀政日侍内庭,权任尤重,附会者颇众。往往言事获从,同辈位望居右者,必排抑之。中外库帑,皆得专取,多入其家。性识凡近,酷信妖妄。有朱能者,本单州团练使田敏中厮

  • ● 卷二·王鹗

      兀林答胡土棄中京  甲子,中京留守、權參政兀林答胡土以洛陽不可守,棄其家屬,選精銳數十騎赴行在。上召見,慰問良久,而內薄之。會唐州元帥烏古論黑漢屢遣人告急,即命胡土領忠孝軍百人,就征西山招撫烏古論換住、黃八兒等

  • 卷七·凌雪

    列传七 周镳、周锺、雷演祚列传八 刘成治、黄端伯、吴嘉胤、龚廷祥、陈于阶列传七周镳、周锺、雷演祚周镳,字仲驭,号鹿溪,金坛人。父泰时,云南布致使。镳举乡试第一,崇祯戊辰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芜湖。还朝,抗疏谏帝不当宠任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武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壬戌天命七年正月,扎伦卫送巴革贝勒子卧齐里桑来质,于是遂放巴革还。 十八日,帝率诸王臣征取广宁,留宗弟多毕、背胡吉、沙进、及素把海姑夫素把海,哈达国万汗之孙,帝以宗弟吉白里杜吉胡之妹妻之,故称姑夫沙进等统兵守辽阳。

  • 二九○ 寄谕护理贵州巡抚韦谦恒将违禁书发还书局实属乖谬着明白回奏·佚名

    二九○ 寄谕护理贵州巡抚韦谦恒将违禁书发还书局实属乖谬着明白回奏乾隆四十年十月十四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护理贵州巡抚韦<谦恒>,乾隆四十年十月十四日奉上谕:韦谦恒奏查缴违禁书籍折内称,该省现将缴到禁书

  •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佚名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汇解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窃照浙省节次购获遗书,已委员解交过四库全书处三千七百七十一种,并又陆续觅获书五百四十七种,好为收贮,仍饬再

  • 查东山先生年录·查继佐

    查东山先生年录查序张序征引书目例言东山七秩乞言启查东山先生年谱书湖州庄氏史狱跋查序向读觉庵存稿,拟辑年谱,自恨才疏学浅,无从起手,盖世稍远而年湮矣。至东山老人,国初名最着,家乘竟一传之不存,岂因革之际有所隐讳欤?然并

  • 四六 生病前·周作人

    癸卯暑假的日记改了体例,不再是按日填注,改为纪事体,有事情的时候写它一段,以详实为主,因此这半年——实在只有一个月半里的日记显得比较实在。起头是记鲁迅的从家出发,到上海上轮船的情形,第一节是七月十六日,题目为“冒雨之

  • 卷十四 礼九(嘉礼 )·龙文彬

    ◎经筵日讲洪武三年二月,上御东阁。学士宋濂、待制王讲《大学》。十六年八月,上御谨身殿,命东阁大学士吴沈等进讲《周书立政。》十八年九月,上御华盖殿。大学士朱善以《周易》进讲。(已上《礼通考》。 )洪武中,令儒臣更

  • 义理·张载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吾徒饱食终日,不图义理,则大非也,工商之辈,犹能晏寐夙兴以有为焉。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学者须得中道乃可守。 人到向道后,俄顷

  • 卷八·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八明 杨于庭 撰成公公即位公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则其即位也亦何尝请命于天子哉隐庄闵僖何独以为上不请命也新宫灾三日哭公谷曰新宫何宣公之宫也宣公则曷谓之新宫不忍言也灾而三日哭

  •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四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大慈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悲大喜大舍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慈若乐若苦。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大悲大喜大

  • 卷第七·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七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奖道部第十二(此有七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诫男缘  &middot;诫女缘  &middot;劝道缘  &middot;眷属缘  &middot;离著缘  &middot;教诫缘述意缘第一夫三界轮转。

  • 华阳集·王珪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

  • 苏平仲集·苏伯衡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