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水系
江苏东南滨海,为大江下游。故言水者,当以江为干,以海为委,先海示所宗也,次江举其要也。自江以北,地势较鲁、皖为低,故鲁南、皖北诸水皆壑入焉。水之自鲁南来者,曰泗、曰沂、曰沭;自皖北来者,曰淮,而淮为大。古泗、沂皆会淮入海。自黄河夺泗夺淮,泗、沂始失其故道。河去而淮之故道亦失,于是潴为洪泽湖;又潴为宝应、高邮、邵伯诸湖。而泄于淮南运河,又泄于淮东盐河,然后分流入于江海。泗水自微山湖出,为淮北运河。沂水亦入淮北运河,复出为六塘河,又出为淮北盐河,至下游分道入海。沭水上游为大沙河。下游则径东海之青伊湖,又东入海。此江北水道之大略也。自江以南,钟山、茅山障其北境,故省外之水,涓滴不能南来。秦淮水且合赤山、石臼二湖水西北流入江。其东南流而为干河者,则江南运河是。河水受自京口江水,至丹阳以下,则受诸溪流,而随地宣泄,皆成支津,或入大江,或入太湖。次胥河为古中江故道,受句、溧诸山谿流,南流至高淳之下坝,折而东流,径溧阳、宜兴二县境,会洮湖、涡湖诸水,又东流径大浦港入于太湖。太湖以下有二水:曰吴淞江、娄江,皆分太湖水分道入海。泖淀诸湖,亦分太湖水,东南流会为黄浦江,折而北流至上海,合吴淞江水,又北流迳吴淞口入海。此江南水道之大略也。
大 海
江苏之海岸线,北起赣榆东北境,与山东日照县接界;南讫金山县西境,与浙江平湖县接界。绵长一千二百余里。附表是曰“东海”,一曰“中国东海”。
(自扬子江口北控朝鲜,东包日本,南括琉球、台湾。扬子潮流有力,直穿日本潮流。)一曰“黄海”。(由扬子江口至山东滨岸成一大深湾。其东为朝鲜。旧因黄河之口吐出黄流,海色亦黄,故名。
)东北岸起赣榆县境之荻水口。其东曰“山岚头”,即栏头山。(详江北诸山篇)水深可泊大轮。又三十里径青口。(县西北境诸山之水,挟山东兰山县水,东南流六十里,至此入海。
)其东曰“泰山”。德国兵舰初泊于此,嗣由朱蓬口登岸者也。又南流五十里,径东海县北境临洪口。其南曰“新浦”。受青伊湖、大沙河诸水。(湖水源出沭河,自湖东北尾东北流六十里,至此入海。大沙河自山东兰山、郯城两县界南流,折而东南九十里,径富安滩与湖水会,又东流十里,至此入海。
)陇海铁路至此为终点。商埠在焉。其东为云台山,古郁州山也。(详淮北诸山篇)山之东曰“鹰游门”。有东西连岛,两峰对峙,峡流深稳,可泊大轮。又北东径灌云县北旧板浦镇也。又东七十里,径东陬山河口,盐河水入焉。
(盐河别详。河水自灌云县东流六十五里径秃龙港,又十五里至此入海。一自县南十里龙王荡口东北流七十里,径秃龙港合流入海。)又南迤东流七十里,径灌河口。其上为潮河。海水潮汐之所经也。口外有开山运河水自西来注之。海水又东南流一百里,径阜宁县南境丝网浜。其西一百五十里为安东县。东南境之梯关,是曰“古淮口”,旧黄河合淮入海之故道也,今淮水盛涨时入焉。
(黄河、淮水皆别详。)口外有大沙,又有五条沙,航海者避焉。口之北深入为海州湾。(黄河口南流沙淤积,外涨为浅滩,伏水中有大沙,大沙之南有五条沙,如五指平列。口北则流沙所不及,且内屈为海州湾。
)又南流六十里,径射阳河口,大纵湖自西来注之。(射阳河,实淮水下流所汇。由马家荡、马庄分流,曲折北行,合诸小河,至城南折东流,又少南至五新镇,分为二支:一北行为北洋河口入海;一南行至征祥镇入海。大纵湖受下河泄水,东出为盐城、阜宁二县界河。东行七十里,过范公堤;东北流三十里,径丝港口会海河;又东行七十里,至征祥港会射阳河口入海。
)又西南流四十里,径盐城县东北境新洋港口。(射阳河,自阜宁县城南分而东南流沿范公堤,东为串场河,历三十五里,入县境会界河。沿范公堤西东流三十里,径县城北过天妃闸。又东北流五十里,至此入海。
)又东南流二十五里,径盐城县东北、东台县东南交界之斗龙港。(盐城县境串场河,自天妃闸西环城西南沿范公堤西南流二十五里,径纪家港,逾堤径伍祐场镇。又东流三十五里,径大蓬港东尾。又东北流蜿蜒四十里,至此入海。其在东台、兴化两县境内之串场河,皆自大蓬港东尾入海。详后《淮东盐河篇》
)。又南流七十五里,径小洞港口。(东台县境串场河,自县治东隅闸口东北流七十五里,径潮水坝,又蜿蜒三十里有奇,至此入海。)又百里,径如皋县东北境,有数小港,仅通潮水。
(掘港通内河及南通石港、吕四、丰利诸处,即盐运河。)多涨沙。(范公堤外滨海有葫芦沙、桩家沙、三角沙、白沙、棍子沙、火焰沙、拖子靠沙。将来必变成陆地。)有嫔山。(高逾十丈,贝壳所成。
)又东南流百里,径南通县东北境,明沙暗沙浮沉水际,航海者弗由也。(《通州志旧论》:廖角嘴,今海门县境,为海防险要。今则沿海一面,并无泊舟巨港。潮水涨落,变迁靡定,范公堤外海滩、盐地一望无既。或百里,或数十里,率烂淤不可立足。而滩外明沙环绕,暗沙隐伏。所谓廖角嘴者,特伏水之浅埂耳。微论海州舟不能傍岸,即洋面针路亦距岸甚远,暸望所不及。故筹海者,只令轮艇水师,以巡为守。
)又六十里,径海门县东北境廖角嘴,界河水入焉。江水自此渐于海。(界河起南通县东南境三十里。老洪港口河水受自大江,东北流三十里,径新桥镇。又东流一百十里,至此入海。
)又南流二十里,为县东境尽处。其北为崇明及新分、启东二县境,悬居海中。(海中多沙,其大者,北曰惠安沙、青鱼沙、永安沙、永丰沙、永旺沙、永兴沙、日旺沙、连升沙;南曰永寿沙、崇实沙,皆其地也。
)崇明之西南隅,隔海与太仓县东北境相望。其地为常熟县交界处,曰白茆口,为大江南岸入海之始。尚湖、昆城湖水注之。(两湖西源远出太湖,北源近出虞山。自常熟县城东南隅通河桥合而为一,湖水东南流十里。又东北流四十五里,至此入海。
)海水东南流四十里,径太仓七丫口。阳城湖水注之。(阳城三湖,源出太湖,自东湖下段溇北流里许。又东流十里,径昆山、常熟两县界河。又二十里,径太仓直塘镇。又东北流四十里,至此入海。
)又十五里,径浏河口,娄江挟新阳江水注之。(新阳江,源出吴淞江,自昆山县境三江口分而北流十五里。又东北流二十里,径县城西而南而东,至朝阳门外;又东稍北流二十里,径浏河口入海。又详《娄江篇》。
)又三十里,径宝山县城。又十里,径胡巷口,黄浦江挟吴淞江水自西来注之,是曰吴淞口。(详《吴淞江篇》)有炮台湾,海防要地也。淞沪铁路至此为终点。有商埠,口外为大洋,亦商舶出入之所。泗礁群岛屹立海中,航行南北洋者取道焉。
(详《吴淞口外诸岛篇》)又三十五里,径川沙县东境白龙港。又南流五里,径南汇县境。又五十里,径奉贤县境。又西南流五十里,径松江县境。又三十里,迳金山县城南。凡在江苏海岸,北起阜宁,南迄金山,皆有堤塘,所以捍海潮护民田也。
(范公堤,起阜宁县城南射阳河南岸,沿串场河而下,迤东南九十里,径盐城县东郭外。又四十里,径兴化县东北境大团镇。又南八十里,径东台县治东南隅。又东南九十里,迳如皋县东北境李堡镇。其东仍入东台县境。又东二十里,径嵇公堤。又东南三十里,再入如皋县境。又五十里,径长沙镇。又西南六十里,径南通县东北境骑岸镇南。又东南四十里,径年丰闸。又东六十里,径三甲镇东海神庙止。江南海塘,起常熟县西北境与江阴县接壤之界泾港口南,迤东南四十里,径县北耿泾口。又东三十里,径高浦口。又东南十里,径白茆口。又四十里,径太仓县东北境七丫口。又二十里,径浏河口。又三十里,径宝山县城北,为土塘。沿城东而东南五里,径炮台棋杆,为石塘。又南不及五里,复为土塘,径胡巷口止。中跨黄浦水五里。越东岸,起草庵渡迤东二十五里,复为土塘。径川沙县北境王家湾南,塘分而二。其内曰护塘,自王家湾南永宁桥东迤南十五里,径川沙县城北而东。又东南三十五里,径南汇县城东。又南稍西又二十里,径涵水庙入奉贤县界。其外曰钦公塘,距内塘东西不及五里。自王家湾东南水洞桥东迤东南并轨行七十里,又西五里,亦径涵水庙而合为一。又西十里,径奉贤县城南。又西南二十五里,径华亭县境交界之外塘。至此复有内外二塘。又西南二十里,径南厍止,皆为土塘。以下复为石塘,迤西南十五里,径金山县城东南。又西二十里,入浙江平湖县界。
)又西流十里,入浙江平湖县界。
江苏海岸线长度
赣榆(长四六八五○米,八三里。)
自苏、鲁交界汾水镇东南六里有奇荻水口起,稍西南延止于临洪口,入灌云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荻水口八六○○米、子县口一二○○米、冲子口五一○○米、韩家口九八○○米、朱蓬口四六五○米、兴庄口七六○○米、青口九九○○米。
灌云(长一一五五○○米,二○一里。)
自临洪口起,先东南延折凹南方,复向北凸出,转延东南,止于灌河口之燕尾港,入涟水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临洪口一五七○○米、猪嘴岛二七一○○米、烧香河四七四○○米、埒子口二五三○○米。
涟水(长四五九○○米,八○里。)
自灌河口之团圩港起,东南东延止于套子口,入阜宁县境。
阜宁(长一四二○○○米,二四七里。)
自套子口起,东南延止于南冲子口,入盐城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套子口三五二○○米、旧黄河口一七五○○米、绝龙港一九三○○里、大港口六○○○米、北双洋口二○二○○米、喇叭口一二三○○米、射阳河口三一五○○米。
盐城(长五一六○○米,九○里。)
自南冲子口起,东延海岸坦平止于斗龙港口,入东台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南冲子口二五○○○米、新洋港口一五○○○米、新潮港口一一六○○米。
东台(长一一七七○○米,二○四里。)
自斗龙港口起,东南延止于栟茶镇之小洋口,入如皋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斗龙港口三一二○○米、江家港口四二○○米、王家港口二九八○○米、新关港口五二五○○米。
如皋(长一一四七○○米,一九九里。)
自小洋港起,突向东延屈曲成多数弧形,止于川腰港,入南通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小洋口一四四○○米、环港一六七○○米、河北丫子口八三六○○米。
南通(长八二一○○米,一四三里。)
自川腰港起,环而斜向东南延止于海复镇东,入海门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环于港外一七五○○米、歇御港口五二四○○米、对岸河口二四○○米、蒿枝河口九八○○米。
海门(长二六四○○米,四六里。)
自海复镇东起,南延至半滩激港,又南微西,再折而东延稍南止于高头沙东南。各港口间之距离:计海复镇东八四○○米、半滩滧港一八○○○米。
启东(长四二○五○米,七三里。)
北起陆亮成圩之东北方,向南偏西,再凸向东北,折而西南,成半圆形;复西延成半环形。各港口间之距离:计陆亮成圩东北东三四八○○米、三新港口一七五○米、新开港口一七○○米、东戤滧口一二五○米、中戤滧口九五○○米、西戤滧口一六○○米。
崇明(长二九三○○米,五一里。)
始自斜路港口,止于朝阳镇之奚家港,状如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斜路港口二四○○米、新出港口四六○○米、车锚港口二二三○○米。
川沙(长二六八○○米,二九里。)
自王家湾起,斜向东南延,止于九港外方,入南汇县界。
南汇(长五七七○○米,一○○里。)
自九港外方起,斜向东南延,又南西止于蟚蜞庙之大牌楼南,入奉贤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九港外方三四五○○米、扬叶港口一三三○○米、兴隆港口四七○○米、横沙港口五二○○米。
奉贤(长四一○○○米,七一里。)
自大牌楼南起,而西延止于拓林城东南,入松江县界。各港口间之距离:计蟚蜞庙三六○○○米、钱家桥镇五○○○米。
松江(长二二○○○米,四三里。)
自柘林城东南起,又南西直抵金山卫城止,入金山县界。
金山(长五○○○米,九里。)
自金山卫城起,西南延迄于金丝娘桥之南方,入浙江省界。
全省海岸线长度,合计为九六六○○米,一六六九里,与本篇里数相差甚多。但表准县境,本篇准要港,可以参观。
大 江
江水自安徽当涂县境入江宁县西南境,其分界处曰“和尚港”(旧名分鮆港)。北岸则为乌江,与安徽和县分界(江中近南岸有徐草洲)。东北流十里,径烈山港、乱石矶
(即烈山下洲。《世说新语》:“桓宣武在南州与会稽王会于溧洲”,即此地。烈山港下有矶,突出于湍间,名乱石矶。)又三十里,径大胜关(江中东南有永定、孝德二洲),上新河水自东南来注之
(上新河俗名上河。又有中新河俗名新河)。又北流十里,径北河口,受秦淮支流水。又北迤东流二十里,径下关,秦淮水自东南来注之(秦淮水别详)。沪宁铁路至此为终点。有商埠。与对岸江浦县浦口镇相值,是津浦铁路终点也。又东北流十里,径幕府山北,是为夹江
(江中有八卦、七里二洲,绵亘八十余里,名曰草鞋夹)。又十里,径北岸六合县东南境划子口,滁河注之(滁河自安徽省滁县界陈家浅东流入江浦县境。东北流九十里,径庄闸为白毛河。又蜿蜒三十里,径六合县城,环西、南、东三门而南流。蜿蜒三十里,径瓜埠镇。又折而东北流五里,径灵岩山南。又南流十五里,至此入江。一水源出县西北境龙山,南流二十余里,径宋庄闸口,与滁河会,合流入江
)。江水又东流二十里,径大河口,东沟水自仪征县西南境交界处分流注之。又二十里,径仪征县城南泗源沟,仪征运河水入焉,(仪征运河自江都扬子桥西分运河水西南流四十里,环县城东而南流五里,至此入江。
)是有扬子江之名,不知所自始(按隋江阳县有扬子宫,遂名扬子镇。唐改为扬子县。南唐改为永贞县。宋复为扬子县,后升为真州,治扬子。政和七年,赐名仪征。扬子江之名或以此欤
)。其南岸径句容县北境罗丝沟,龙潭水自西来注之(自江宁县栖霞山以东之水,东北流六七里入县。又东流径龙潭。又东北流十里径荷花塘。折而北流迤西五里,至此入江)。江水又东流二十里,径镇江县西境,高资河入焉
(江口有里世、征润、四一诸洲。县境水自唐冈北流五里许,径高资镇。又西北流五里,至此入江)。又东流十里,径北岸江都县西南境瓜洲口,受运河水,即古邗沟通江处也(别详《运河篇》
)。又东流十五里,径南岸镇江县城北京口,江南运河出焉(别详《运河篇》)。濒江有商埠。北固山突出江中。东有象山与焦山对峙,江流其间。有炮台为江防重地。又十五里,径丹徒口
(是口亦分江水入运河)。又十五里,径大港镇。自此江宽三十余里,江中洲屿星错。(连城洲在北岸,有炮台与焦山南北相值。其东有连山、益课、天福、还沙、补沙诸洲。)北岸则江都县南境三江营口是也,有夹江,扬州运河水分流注之。
(运河自江都县境壁虎桥分数派,东南流十五里,径仙女庙镇。又二十里,径三笔荡入夹江。又二十里,径太平洲东达三江营口。外为天福洲,自东亘西南长三十余里,与镇江县共之。
)大江始折东南流三十里,径泰兴县西北境庙港,泰县盐河水入焉。(泰县盐河水,自其县城南分而西北流十里。又折东南流十余里,径马庄入县境。又屈曲南流二十里,至此入江。
)江中有大洲,昔置太平厅,今为扬中县。(洲东西长九十里,南北阔三十里、四十里不等。旧分隶江都、泰兴、丹徒、丹阳、武进诸县。清季析置太平厅。民国改今名。)自此江宽四十余里。又南流四十里,径泰兴县西南境王家港。
(港水东北流二十里,径县城南。折而南流二十里,径毗罗市,入泰兴、靖江两县接壤之界河。又西南流二十里,径界港复入江。)南岸为丹阳县东北境包港,丹阳运河水入焉。(丹阳运河自县城东北分而东流三十里,径访仙桥。又东北二十五里,至此入江。
)又东南流十五里,径武进县东北境孟河口。由此而下,迄江阴县境诸水,皆自常州运河分泄入焉。(孟河一名孟渎河,在县城西三十里奔牛镇,受运河水。北流三十里,径孟河营。又折东北流十五里入江,曰小孟河口。其自石桥湾东北流十里入江,曰大孟河口。孟河之东有得胜河,亦受运河水。北流二十里,分为二支:一北流折而东流十里入江;一西北流十五里,径大河汛入江。得胜河之东有澡港河,自县城东北受运河水,东北流五里。又稍西折北屈曲流三十里,径圩塘北入江
)。又东南流三十里,径江阴县西境桃花港。(北商河自武进县东南丁堰受运河水,北流二十里,径汇头市东。又屈曲东北流二十里,分二支:一北流六七里,径土埭河入江;一西北流,径桃花港入江。
)北岸即泰兴、靖江两县之界港也。(界港分靖江水绕靖江县北境,东南流九十里,至张黄港,仍合于大江。自港河北西北与泰兴分界,东北与如皋分界。)又东流三十五里,径靖江县南境八圩港。
(界港河自县北境庙树港分而南流十五里,逾团河,径县城西,又南流十五里,至此入江。)南岸为江阴县城北黄田港。(北商河自武进县城北分运河水东流二十里,径郑大桥。又东流十五里,径石堰,会戚墅水。戚墅水亦自武进县东南分运河水东北流二十里,至此合为一水。屈曲东北流三十里,西径夏港,东会江阴漕河,径县城西南,环而西北流五里,径黄田港入江。
)其东濒江为席帽山峰,北岸为靖江县南境天生港。江流至此一束,阔二里许,两岸有炮台,亦江防重地也。(江面最窄处止宽二里半,水深七八拓至二十拓,朔望潮高八尺,地势收束,实为全江关键。
)又东稍北流五十里,径段山港。北岸为靖江、如皋两县交界张黄港,如皋盐河水入焉。(如皋盐河自县城南隅南流三十五里,径土墩港分为二支:一稍西南流三十五里,径张黄港,一稍东南流十里,径大石圩。又南流十五里许,径周圩港。又自大石圩东南流三十里,径碾砣港,分流入江。详后《淮东盐河》。
)又东流十里,径如皋县北境周圩港。(见上)江心有两大沙(北曰“常阴沙”,南曰“寿星沙”)。南沙有常熟县西北境川港,港水南流十五里,复入大江。南岸为江阴县东境谷渎港。
(县境水自城东隅东南流四十里,径芝生桥,折而东北流五里许,至此入江。)又东流五里,径常熟县西北境界泾港。港东即海塘起处,江水至此始行于平地,有平江之名。又二十里,径北岸南通县西境天生港,南通盐河水入焉。
(南通盐河自唐闸分而西南流十五里,至此入江。)自此江流极阔,东西相望五十里。又东南流三十里,径狼山港,盐河水亦入焉。(盐河又自城东隅南稍西流二十里,至此入江。)南岸为常熟县福山港,尚湖、昆城湖水注之。两港形势遥遥相对,屹然为大江门户。
(两湖见前《大海篇》。一东流,一北流,各五里许,自常熟县城东南隅迎春桥合流为一。沿城东北五里,径北塘三里桥而北流三十里,至此入江。)又二十五里,径许浦口。两湖水亦至此入江。
(湖水北自北塘三里桥分而东北流三十五里,至此入江)。又二十五里,径县东北境白茆口,为江海交会处。是有白茆沙,航海者慎焉。又东流径太仓县西北境。(县境有七丫、杨林、浏河诸口,皆娄江之水入江处。然海水已上会白茆口,是乃江海合流处。故不复叙。
)北岸与白茆口相望者,为牛洪港,南通盐河水入焉。(南通盐河,自县东境金沙镇分而南流三十里,至此入江海交会处。)江水又东南流,包崇明、启东两县全境,东渐于海。
附:江海潮汛
潮汐应月而生于海。自朔至晦,每一昼夜,两生两退。月出地平而潮生,中天而潮平,过中而潮退,将入而潮尽。至地平则潮又生,入地而中天则潮又平,过中则潮又退,出地至平则潮又生。循环不息,一随乎月行之时刻也。
(《上海志》引虞氏说。易以日月为象,月受日光,盈缺有定。其言曰:月以三日出震见庚,谓哉生明,见于西方而偏南也。八日兑象见丁,谓上弦,见于南方而偏西也。十五日乾象盈甲,谓望时,见于东方而偏北也。此前半月皆候于初昏者也。十六日巽象退辛,谓既望,见于西方而偏北也。二十三日艮象消丙,谓下弦,见于南方而偏东也。三十日消乙入坤,谓晦,月在东方而偏南也。此后半月皆候于平旦者也。又曰:晦夕朔旦,坎象合戊,离象流已,谓晦朔之时。月与日同在中央,盖即合朔时也。今准此定潮汐,以地合天,以水应月,毫发不爽,真定则也。夫日月合朔,是为月之初一。其出而平地也,在东方卯位,其时亦卯时。其入而平地也,在西方酉位,其时亦酉时。故两潮亦以卯酉应之。合朔十二时,皆有不拘卯酉。然既合朔,则为月之初一。而月之出入,则必在卯酉二时。此后至望,月行渐迟。其出而平地之时,由卯而辰而巳而午而未而申。其入而平地之时,由酉而戌而亥而子而丑而寅,两潮亦渐迟,而以诸时应之。时凡八刻,每刻十五分,每时一百二十分。月行迟日行每日十二度奇,每月则迟三百六十度,又与日会而合朔矣。其每时迟日一度零,合时刻只四分耳,十二时计四十八分,是为三刻三分。每日迟三刻三分而出地,故潮来亦迟此数入地。汐至亦同。既望则为月之十六。其出而平地也,在东方卯位,与初一同,而其时则为酉;其入而平地也,在西方酉位,亦与初一同,而其时则为卯。故两潮亦以卯酉应之,而与初一同也。此后至晦,月行亦渐迟。其出而平地之时,由酉而戌而亥而子而丑而寅;其入而平地之时,由卯而辰而巳而午而未而申。故两潮亦渐迟,而以诸时应之。自既望至晦,亦皆与由朔至望同也。此定时所以合表也。故候潮者,可以仰观而得。
)惟距海近者先至,远者后至,可以天度定之。古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今整齐入算定为
三百六十度。准此则月上天中距地平九十度,以今法每度当地二百里算之,潮当行一万八千里。而镇江距江阴县百余里,江阴距黄浦江海口三百余里,是距海只四百余里,潮至镇江不过迟月二度。每度当时刻四分,不过八分,海上潮生半刻后即至镇江矣。又考九江以上渐无海潮,此盖因地势渐高,与上流诸水相抵,非潮行数千里遂不往也。今以黄浦、镇江两地潮候列表明之:
黄浦潮候(录《上海志》)
黄浦潮候分四时表
(录《上海志》。表中但列十二时初正末,而不列刻数。盖潮水从东北来,东北风大则潮早,西南风大则潮迟,是又不可以刻分泥也。吴淞江潮候准此早三刻,可以类推。)
按徐光启《农政全书》候潮诀曰:午未未申申,寅寅卯卯辰;辰巳巳午午,半月一遭轮。夜潮相对起,仔细与君论。又曰:十三、二十八名曰“起水”,是谓大汛,各七日。二十、初五名曰“下岸”,是谓小汛,亦各七日。谚云:初一、月半午时潮。又云:初五、二十下岸潮,天亮白遥遥。又云:下岸三潮登大汛。又曰:凡天道久晴,水亦不长。谚云:晴干无大汛,雨落无小汛。又海人验候云:山抬风潮来,海唑风雨多。抬,谓海水,抬起常所迷望之山,皆在目前。或云:蜃气为之。唑音“鹾”,如万隙声也。《海盐图经》云:天云或垂,一海尽黑,若有沤泡,在釜沸泣。土人以为海唑发时,多在晚及夜,有海鸥千百群鸣助其愀惕,便若崩涛从半空泻来。
镇江湖候(录丹徒志)
秦 淮 河
秦淮水有三源:北源出句容县北境大华山东麓,南流三十里,径县城东。折而西流八里,径黄门涧。又屈曲西南流二十五里,径赤山湖西北角。东源出县东境巫山及方山山峡,自心桥起西北流二十里,径天王寺西。又十五里,汇为赤山湖。
(湖之东北有一水,自胜石桥西北流三十里,亦入于湖。)自湖之北岸三岔与北流水合而西流二里许,径赤山北麓,入江宁县境。又二十里,径湖熟镇。南源出溧水县东北境东庐山,会诸溪水南流,径白马桥。又西南流二十里,径新桥。又十五里,径钱家铺。折而北流十五里,径蒲塘镇。又西流五里,会石臼湖水。
(石臼湖详后《江南诸湖篇》)又北流二十里,径红蓝埠,入山峡,流五里。(峡中有天生桥,上因山石为桥,中凿孔约二丈许,河流其间,明李新所凿,以通漕运。《江宁府志》)既出峡,受县城西南诸山溪。又东流三里许,环流为城濠水。又自城西北隅西北流十里,径曹村,入江宁县境。又二十里,径乌刹桥,与胭脂河合。
(胭脂河,引高淳县石臼湖水,西入县境与秦淮水会,明李新所凿,以通漕运。《江宁府志》)北、东二源水亦自湖熟镇分,一支西南流十五里来会。又北流二十里,径方山南受北东二源水。
(二源正流,自湖熟镇西稍南流五里。又折西北流五里,径方山下东北,会解溪水。又西流五里,至此合为一水。)三源既合为秦淮水,又北流二十里,径淳化镇关。又十五里,径上方门。又五里,径南京城通济门西流入城。其在城外者,为城濠水。西北流五里,径水西门。又十五里,径北河口入江。
(城濠水南流,折而西,径水西门。又西折北流,径聚宝门,与落马涧合一,名跃马涧。又西分支流,由赛工桥、三山桥西径北河口入江。)其自通济门入东水关者,西流五里,径淮青桥。又西南流二里许,径武定桥。又折而西北流五里,径斗门桥。
(运渎水至此合流。)又西北流出西水关,复与城濠水合。又西北流十里,径下关入江。
胥河
胥河为古中江故道。按古今地理家郡县志多言此江春秋时吴伍子胥所开,以通漕伐楚,盖高淳、溧阳二县界中高,本不通流,子胥凿之。于是芜湖西南之中江流径溧阳以东注。《前汉书·地理志》:芜湖下云,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夫起芜湖至阳羡,舍溧阳西南之一道,无路可由。则胥溪即汉志中江信矣。自明嘉靖时,于高淳东境增筑下坝,而芜湖西南之水,北入大江,不复涓滴东下,与子胥未凿以前正同。然下坝以东一入溧阳境,则广川巨浸绵亘屈折百数十里,分出宜兴、荆溪二县,归太湖,注松江,以入于大海。此天然形势,必非子胥所开也。然则下坝以东之水,实松江之上流,亦即《禹贡》职方三江之一矣。《溧阳县志》亦曰:胥溪,源出高淳县东境下坝。
(明永乐时,筑上坝,然犹低薄水间泄漏,舟行犹能越之。后更于其东相距十里增筑下坝,迤西石臼、固城诸湖水绝不复通矣。)东流十里径邓步。又东北流十里入溧阳县境,名永阳江。十里汇升平荡。
(荡之南有梅渚,稍东为社渚,二水合而北流注之。)又二里许汇三塔荡。(高淳、溧水二县东境山溪水东南流注之。)又十五里径南渡荡。(一水自荡南周城来,一水自盘白山来,二水合而北流十五里,径婆陀庙,东注于南渡荡。
)过荡东二里许,北受前马荡水。(上沛步水自西来五里,上与步水自西北来十余里,二水合而东流十里,会于马前荡。)又东流二十里径县城西。(前马荡水又自东北口出东流十里。其北有竹篑桥水,东南流十五里,与后周镇水会合。而东南流十里,与马荡水合为中河。又东南流十里,至此入焉。
)溧阳漕河自北来,洮湖自小涪山口北来,而同会于县城西北隅。(溧阳漕河自金坛县城南西南流五里,径顾龙山,南受茅山东簏诸溪水。又二十里,径洮湖西岸。沿岸行五十里,湖水亦自小涪山口出。一水南流十里,又折西北流二里许。二水合流里许,至县城西北隅入于胥河。
)又东环流为城濠水,自县城南出,东南流,径下桥。(戴步镇水合东南境诸山溪水,屈曲北流二十里来注之。)又东流五里,径渡济桥,入宜兴县境,名荆溪。(旧荆溪县以此得名。
)又东稍北流十五里,径文定桥,杨巷河合徐舍河水自东北来会。(杨巷河自溧阳县北境分洮湖水东流十里入县境,受武进县南境张港水。张港水自洮湖东岸荫风河东流,径宜兴、武进二县交界处。又东流五里,又东南流十里,折而西南流四十里,径杨巷镇合于河水。又东南流二十里,径都山荡口。都山荡受滆湖水,西南流二十里,会都山珠九二荡水,并入杨巷河。又东南流五里,分而西南流为徐舍河,入于胥河。其正流自入西氿焉。
)南受山溪。(溧阳南境及县西南境诸山连亘数十里,溪流散漫,其大者西曰“莲溪”,东曰“霞溪”,合而东北流二十里。又分由文定港洴浰口入于西氿。张渚水又一支东北流,径斗门山北,沿西沈南岸行二十里,合于胥河。
)又东南流二十里,径县城西,环流至城东,宜荆漕河自北来会。(宜荆漕河见后《江南运河篇》)又东流十里径东沈。(县北境滆湖水自西北口出马公荡,东南流二十里,合漕河水。又东南流十五里,径黄婆港,入于东氿。
)又十里分数支流入于太湖。
(一由东氿东北流十五里,会下裴、阳山诸荡水。又五里有奇,会周桥水。又里许径沙塘口。一东流里许径大浦口。一由东氿南分二水南流五里,又合流二里,径蜀山西麓,受川步湖汊诸水。又东南流五里,径莲花荡。又自莲花荡南流里许,折东流五里,径乌溪口,皆入太湖。)
吴 淞 江
吴淞江,一名松江,古中江下流也,为三江之一。(《禹贡》:三江既入,经有中江、北江之名,而不言南江。《水经注》谓南江受江水于贵口,则今安徽贵池地也。《汉志》谓分江水南至余姚入海。然自唐人筑捍海塘以御盐潮,南江不入浙境,而故道亦不可考矣。近世于大江之南,指娄江、吴淞江,以合三江之数。地形如故,水道变迁,非古三江之旧矣。
)源出太湖,自吴江县城东南之长桥合庞山湖水。复自瓜泾口分太湖水,东流逾运河十里,会九里湖水。又东北流入吴县境十五里,合锅底潭水。(潭水自县城濠水东南流,径黄天荡、独墅湖凡二十余里。又自独墅湖东南口出,径高店至潭口入江。
)又屈曲东北流二十里南出为澄湖。(江水自大姚汛东南流五里许,汇为澄湖。又详后《澄湖篇》)北受青溪浦水。(沙湖水南流十余里注之。)又十里入昆山县境。(有界浦,北通至和塘,长十里。
)又东流二十里,径三江口北,合新阳江水,入至和塘。(《方舆纪要》云:新洋江自城东四里运河分流,南接娄江。宋隆兴三年,开新洋江。乾道初,又复开浚。元泰定二年,都水监任仁发开松江,自黄浦口直至新洋江,江面阔十五丈。永乐初,复开浚。后渐湮塞,屡经修浚。毛节卿云:松江中绝庞山、淀湖诸水,每由新洋、夏驾而入娄江是也。今按新洋江即新阳江,娄江即至和塘。
)又南稍西流十里,径千墩浦。(淀山湖水西自基盘荡,东自渡城潭,合而北流二十里有奇来注之。)吴淞江又东北流十里,径篆葭镇与夏驾河会。(夏驾河北接新阳江,南接吴淞江,东至太仓县青鱼泾,为众水宣泄之要口。
)又南流十里,径石浦南岸,入青浦县境。又折而东稍北流五里,径赵屯港。(淀山湖水自县西南境东北流二十里,径县城西,合城濠水。又北稍西流二十五里,至此入江。)又十五里,径四江口。
(淀山湖水又自城北合城濠水,分而北流十五里,径大盈浦。又东北流十余里,至此入江。)其北岸出一支为顾浦水。(顾浦水北流十五里许,折而东流五里过盐铁塘。又东流为练祁塘。详后《娄江篇》。
)又东稍南流二十里,径界泾入嘉定县境。(嘉定县境北岸,自四江口起至此两岸皆属焉。)顾会浦水自南来分流注之。(顾会浦水亦分淀山湖水,东径城濠东流十五里,分而北流十里,又分二支:一西北流二十里径四江口;一东北流十五里径界泾桥。又五里皆入江。
)又五里径盘龙港。(盘龙浦水自青浦县东境北流十里许入县境,又五里许,至此入江。)又五里有奇,南出一支流为嘉定、青浦、上海三县界河。(界河屈曲东南流二十余里,折而东稍北,流入黄浦江。
)其正流仍东稍北流五里许,径江桥。(自桥北出一水为南横沥。别详后《娄江篇》。)又二里许,为嘉定、宝山、上海三县分界处。又东稍南流十里,径新泾入上海县境。又东稍北流十里,径徐公铺。又折而南稍东流三里,径新闸,谓之苏州河。自闸东分一支流。
(自北泥城桥南流五里,径县城西。又西南流五里,径徐家汇,与前出支流合而入于黄浦。)其正流又东三里,径虹口合黄浦江水。(黄浦江以楚春申君黄歇凿得名,故又名春申浦,又名歇浦,又名申江。西北受泖淀诸水,南受浙西之水,汇而东流,历青浦、华亭、上海、南汇,宝山五县境,长二百余里,径吴淞口入海。
)东流十五里,又折北稍西流十五里,入宝山县境。西北流二十里,径吴淞口入海。(吴淞口见前《江水篇》)
娄 江
娄江为今之浏河,亦古中江下流。源出太湖,自吴江县西北境之鲇鱼口北流,至吴县城西三十里之木渎口,由胥门外日晖桥入运河。东为娄门湖。东流二十里为至和塘。
(《苏州府志》:至和塘即运河也,旧名昆山塘。北纳阳城湖,南吐松江。风涛驰突,为舟楫田庐患。宋至和二年,县主簿邱与权修筑堤防,横绝巨浸,积土为塘,因以纪元为名。自是相继修浚。明万历中,甃石为堤。清雍正时修。自府城娄门而东北二十里起,经沙湖又东经唯亭及真仪浦,入昆山县境,二十里至县城绕城为濠,又贯城中。又东入太仓县境。
)北受阳城湖水。又二十里入昆山县境。(傀儡湖远受常熟县昆城湖水,近受阳城湖水分而南流注之。)又东流二十里,径城西南分南北流绕城至东门而合。(鳗鲤湖上承常熟县南境诸水,入县界南流十里合湖水。又十五里,径县城北。又分支东流十里许,径周市分而南流为汉浦塘。又东南流二十里,至太仓县交界处。皆入于江。
)又东流六里,合新阳江水。又东稍北流十里,南出一水会夏驾河。(新阳江、夏驾河皆见前《吴淞江篇》)又东北流十里入太仓县境。又五里径县城西南分南北流。南受盐铁塘水。
(盐铁塘水自嘉定县南界分吴淞江水,西北流三十里入县境。又十余里,至此入江。)北受七丫浦(一名七浦)支津三水,至城东南隅合流,曰刘河。又东稍北流十五里,径刘河镇。又南折稍东,再折而北东流约五里,径甘草汛闸,为老刘河。又东稍南流十里,径新刘河口入海。
娄江支津在刘河迤北者,最北曰“琅玕口”(太仓县境。)其水自常熟县境白茆浦东南流二十里,径归家庄,入太仓县境。折而东流五里,径穿山
(璜泾水自东北境六河屈曲南流二十里来注之。)又二十里,至此入海。次曰“七浦”,即丫口,其水亦自常熟县境来。(《苏州府志》:“七鸦浦自常熟县界来,北通白茆港,南通阳城诸湖,东南出石桥圩,又东经太仓之直塘、沙头入海。谓之七丫口”。
)入太仓县境,东流十里,曰“直塘”。(分一水东南流三十里,至城北合城濠水。)又东稍北流十五里,径杜松镇。(琅玕口上流水分而南来注之。)又东稍南流二十五里,径闸口,分二水东流各五里许,北曰“六浜口”,南曰“七丫口”,皆入海。又次曰“杨林口”。其水自县西北境直塘支津东来,稍北流十五里,径杨林塘。又东北流十里有奇,分二水:一东流十里,曰“茜泾口”;一东稍南流十里,曰“杨林口”,皆入海。杨林口之上分一水南流,径茜泾城。又南流十里入老刘河。在刘河迤南者,为嘉定、宝山二县境。其水纵横交错。横浦曰“盐铁塘”,曰“南横沥”(皆在嘉定县境
),皆分吴淞江水。(盐铁塘自嘉定县南境分吴淞江水,北稍东流八九里,又稍西流十里,过练祁塘。又西北流五里许,入太仓县境。又屈曲流十五里,径县城南,合至和塘为城濠水。南横沥水自上海县西北境分吴淞江水,西北流十五里,径南翔镇。又二十五里,径县城,合城濠水。又自城北分练祁塘水,西北流十里,为北横沥,至娄塘桥而止。
)日“新泾”。南分练祁塘水,北入老刘河。(北横沥之东为新泾。自嘉定县城东分练祁塘水,北流二十里,至太仓县境入老刘河口。)曰“界泾”。南分吴淞江水,北入老刘河。(界泾为嘉定、宝山二县分界处。自南翔镇东五里分一水,北流五里许,径东马陆塘。又十五里,径练祁塘。又二十里,入老刘河口。
)纵浦最南曰“蕴藻滨”,上流自嘉定县南境,分吴淞江水东折而北。又东流十里有奇,过南横沥。又北一水为界泾,入宝山县境,径陈家行东流为蕴藻滨。又十里径大场汛。(南出一水,南稍东流十里,径大场镇。又东流十五里,径江湾。又折而南稍西,复东迤南流二十里,径虹口入黄浦江。
)又二十里,泾胡泾口入海。次曰“练祁塘”。自嘉定县西境分顾浦水,东北流七里,过盐铁塘。又十五里,径县城,北合城濠水。又径城东(分一水北流为新泾。见上。)东流十五里,过界泾,入宝山县境,径罗店南又东稍北流十五里,径石洞口入海。
淮 水
淮水自安徽泗县、盱眙两县界流入洪泽湖。湖中有老子山。山之北直贯湖心者,为泗阳县境,东为淮阴县境,东南为淮安县境。淮水经过湖中,则自淮阴县西南境张福河东北流十里,径顺河集。其东北有高堰石堤,以障湖水。又三十里,径马头镇,与中运河会。稍东南流,过天妃闸,会里运河。又东北流二十里,径青江浦城
(即淮阴县城)北。又径城东南流历淮安、宝应、高邮,至江都县东北境壁虎桥,凡长二百二十里,皆与里运河合流。又南稍西流四十里,径县西南境瓜洲口入江。一自三河口东南流三十里,径淮安县南境白马湖。又三十里,径宝应县西境,汇为宝应湖。湖水盛涨时,则与运河通流。又四十里,径高邮县城西高邮湖东南尾卢家闸口。亦入运河。又南流三十五里,径江都县北境邵伯湖东南尾通湖、昭关两坝口,与运河合流。而南又三十里,径壁虎桥,同自瓜洲口入江。淮水归江,自瓜洲口外。其由里运河分泄而出者,尚有十坝,即:沙河、老坝、壁虎、新河、凤凰、东湾、西湾、金湾、拦江、土山是。沙河坝、老坝久经堵塞,土山坝亦不轻启,西湾坝则终年不闭,以为运河航道直达三江营之捷径。其他各坝,每年夏季视淮水来势缓急酌量启放。次序先东湾,次新河,次金湾,次凤凰,次拦江,次壁虎,次土山。迨各坝尽启,水势仍涨,乃开归海五坝,即:昭关、车逻、中坝、新坝、南关是。中坝已废,昭关坝亦久堵不启。余三坝启放次序,则先车逻,次南关,次新坝。而下游归海之路,则为五港,即:射阳、新洋、斗龙、王家、竹港是也。五港中以新洋港泄水最多。至冬令水小,一律堵闭。其自壁虎桥分运河水东流者,径彭家湾市入泰县西境为淮东盐河。
(别详《盐河篇》)东南流三百五十里,径南通县东境吕四场镇,又三十里而达于海。淮水旧时又与黄河交流入海。河流既徙,淮亦失其故道。岁遇秋汛盛涨,则亦有归海二路:一自天妃闸西北、马头镇东北流五里,径杨庄镇。又东沿黄河旧槽,东北流二百八十里,径阜陵县东北境老黄河口入海。
(老黄河详后《淤黄河篇》)
淤 黄 河
黄河故道,自河南虞城县界入砀山县境,河之两岸皆有堤,河身悉为平陆。自此迤东南二十五里,径县城西北十里,又东五十五里,径丰、萧、铜山三县交界处。
(黄河故道在砀山境内长约八十里。河堤南北相距,狭处五、七里,宽处二三十里不等。)又东南八十里,北界铜山,南界萧县,永安山峙其南,稍东为韩山,北为九里山,河流其间,至此一束,广不及五里。又十里径铜山县城北,东有子房山、骆驼山,西有云龙山。其东南则三山在焉。过此河身复宽。又二十里,北岸环胜云山南陇而下,长二十五里,无堤。又十五里,入睢宁县境。又东十里,北岸环仙掌山南陇而下,长二十里,无堤。又东十里,入邳县境。又东南十五里,复入睢宁县境。又东南北岸十五里,南岸三十里,入宿迁县境。
(黄河故道在睢宁境内,西自铜山县界双沟起,迤东曲折行八十里,径封家楼,过武村,入宿迁境,两岸堤埂犹存。)黄河故道,自县境西北张堰迤东十里,径皂河,北岸与运河平行。而东三十里,径县城西。又南而东四十里,北岸有古城山,南岸稍西为洋河镇,皆入泗阳县境。又四十里,径县城北五里,北岸为众兴镇。又三十里,径二铺入淮阴县境,河身狭处仅里许。又东南三十里,径杨庄镇,自宿迁县城东至此,北岸皆与运河平行。又东北十里,径县城北王营。北岸与盐河平行。又东二十里,径淮安、涟水二县交界处。又东北三十里,径涟水县城南。其南岸仍为淮安县界。又折而东南三十里,南岸为淮安、阜宁二县交界处。又折而东北五十里,径古云梯关,黄河汇淮入海处,北岸始入阜宁县境。河身至此复宽广者十里。又七十里,径大王庙为老黄河,中有深漕通海水。沿河心东北流三十里,径老黄河口入大海。两岸河堤,皆达海隅而止。
沂 水
沂水自山东郯城县界流入邳县东北境,南流六十里,径姚湾、竹络坝合于运河。其西支为武河,亦自郯城流入县境南。迤西流四十里,径县城南。又西南流二十里,径沙家口。其支津北径二道沟,南径瞿塘口,皆合于运河。东南流四十里,径姚湾,与竹络坝水合流入宿迁县境。又东南流三十里,汇骆马湖。
(骆马湖面积颇巨,今已淤成平陆,惟沂水盛涨时泄入焉。其东北之沭水盛涨时,亦注入之。谚云:“沂沭不见面,见面一大片”,盖指此湖也。今自九龙庙下通骆马湖,仅具沟形数里而已。五花桥昔通运河,有大桥,长里许,今圮不见遗迹。但有小河与运河通,水小即涸。
)自湖之东岸五花桥出为六塘河(自此以下,沂水即名“六塘河”)。东南流三十里,径白马涧(白马涧在县城北十五里,仅具河形,湖水盛涨通流)。又五十里,径刘老涧,复由运河分沂水来注之。又东南流二里许,入泗阳县境。又二十里有奇,径史家集北。又东北流五十里,分二支:为南六塘河、北六塘河。
(河水自未分支以上至刘老闸,曰“总六塘河”)南六塘河入淮阴县境,折而西南流十里,包家河自南来注之。(包家河自泗阳县东北境竹络坝起,东北流十余里,入淮阴县境,受杨堤蒋集一带潦水,会泗淮界河。又东北流二十里,径七孔桥东,复入泗阳境。数里径泗淮桥,再入淮阴境,注六塘河。
)又折而东流三里许,又东北流十里入涟水县境。二里许径古寨。又十五里径麻垛。又十五里径丁家口闸,与北支并分流入沭阳县境。北六塘河自泗阳县界入沭阳境,径钱家集南,东北流二十里,亦入涟水境,径周沈二集。又十五里,再入沭阳境,与南支并径硕项湖底。
(《方舆纪要》:在安东县,今涟水县西北百二十里,湖东西四十里,南北八十里,与海州今东海县、沭阳、赣榆接壤。亦曰大湖,又谓之石护湖,一名硕护湖。西接桑墟湖,为涟水之上源。按此湖久淤为平陆,仅存其名。六塘河南北二支,仍各分流。
)北六塘河又东北流二十里,径汤家沟,砂礓河会沭水自西南来注之。砂礓河为沂水支流,自宿迁县骆马河东凌沟口东北流四十里,径鲍家河头入泗阳县境。又东流二十里,径庄圩,大小崇河自西北来注之。又东北流二十里,又折而东流五里,合沭河支津。又六十里,径汤家沟入北六塘河。又东流二里许,入灌云县境。又二十里逾盐河
(淮北盐河),东流为义泽河。又三十里,径莞渎北镇南六塘河,又径高沟东北流十里,再入涟水境。又十里入灌云县境。又二十里逾盐河,东流为武障河。又三十里,亦径莞渎北镇。二河至此复合,而东北流十五里,又折而东南流十里,径响水口东北流为北潮河。又百里径灌河口入海。
沭 水
沭水自山东都城县红花埠流入宿迁县境,曰大沙河。南流三十里,径唐店,东有唐山,又东有塔山间溪流皆自北来注之。又南流二十里,又折而东流四十里。西及南岸皆界宿迁,东及北岸皆界沭阳,自此入沭阳县境。又屈曲东北流二十里,北出一支东北流为分水沙河。
(分水沙河东北流二十里,径贤官亭圩,又东北二十里,径大河湾,入青伊湖。)又东稍南十五里分二支:曰“前沭河”、“后沭河”。前沭河东流五里,径县城南,又南流十五里,合砂礓河水。
(砂礓河见上篇)又折而东稍北流十里,北出为官田河、港河。(港河在官田河东十余里,分砂礓、前沭二河合流之水北流。官田河亦分二河水东北流十五里,与港河合,而北流二十里入青伊湖。如遇山洪暴发之年,沂强沭弱,沂水有由官田河、港河倒灌入沭之势。
)前沭河又合柴米河。(柴米河自县东北韩山镇引一水东南流十余里来注之。)东北流十五里,入灌云县境,分二支:一东南流径汤家沟,会北六塘河;一东北流三十里,径小伊山,南逾盐河,东流为车轴河。又三十里径冽子口入海。后沭河自县城西八里许东北流二十里,径安峰镇。又十五里,径华冲汇青伊湖。
(《海州志》:青伊湖在州治西南九十里,其源自马领山西而来,沭河自桑墟湖流注。此湖夏日山水暴涨,为西南诸乡之害。又旧志有桑墟湖,无青伊湖,盖由桑墟浸灌而成,势更大于桑墟。且桑墟在沭阳境,故别系之沭阳也。今按沭阳之桑墟湖,地名仅存,即青伊,界海、沭二县境。其面积亦不过五十方里,且芦苇丛生,亦已失屯积沭水之功用矣。
)自湖之东口入东海县境为蔷薇河。东北流三十里,径演武厅,曲防河自西来注之。(曲防河受狼耳荡水东流二十里,至此入焉。)东出三水:曰“高墟河”,曰“王官河”,曰“下坊河”。各东流十里有奇,合而东北流三十里,径孔望山。东曰“卓王河”,入灌云县境,逾盐河,径县治东东流为烧香河。
(沭水由蔷薇河分,经卓王河、烧香河入海,一路形势尚顺。惜烧香河上游淤垫不堪,倘加疏浚,亦分泄沭水之一途也。)又三十里,径高公口入海。蔷薇河又北流五十里,径县城西门镇。
(其西南有白水荡,北又东流十里,径王沟河,至此入焉。)又北折东流二里许,径海河口。(海河自赣榆东北境分大沙河水,东南流二十五里,至此入焉。)又东流五里,径新浦口
(即临洪口。)入海。
淮 北 运 河
淮北运河在山东境亦曰南运河。自滕县南界王口入沛县境,东南流三十里,径夏镇,受微山湖水。沿湖东岸又东南三十里,径山东峄县界韩庄。(沛县运河,自夏镇以上凡置闸七:曰留城、马家桥、西柳庄、满家桥、夏镇、杨庄、珠梅,以时启闭。
)又自峄县东南探儿庄入邳县境,径黄林庄东南流十里,过王母山东,其东为胜阳山,两山对峙,河流其间。又东南十里,径泇口,泇河自北来注之。(泇河自山东兰山县南境见义桥南流入县境,二十里径岔河汛。又二十里至此入运河。
)又二十五里,径徐塘口,徐州河自西来注之。(徐州河自铜山县北境新渡口受微山湖水,西南流十五里,径内河渡,折而东南流二十五里,入荆山湖。自湖东流出为徐州河,一曰引河。东北流二十五里,径泉河集。又东流三十里,径卞塘入县境。又二十里,径宿羊山北。又东南流二十里,至此入运河。
)又东流十里,径三岔河。陇海铁路经此,有支路通铜山县。又东南流十里,径猫儿窝。(自猫儿窝以上置闸六:曰河清、河定、河成、汇泽、马庄、万庄,与沛县诸闸相衔接。)又三十里,径姚湾镇
(镇为县东境与宿迁县交界),西竹络坝沂河自北来注之。(沂河自山东郯城县界入县境,南流七十五里,至此入运河。别详《沂河篇》)又东南入宿迁县境,三十里径皂河,骆马湖水入焉。
(湖在运河北,久淤垫,沂水盛涨则注之。平时仅为一小水。)又沿湖南而东流五里,又南流五里,径县城北;折而东南流四十里,径仰化集。北出为刘老涧,泄水入六塘河。(六塘河别详《沂水篇》
)又东南入泗阳县境四十里,径城北五里众兴镇,其南岸有徐升坝,越河潦水入焉。又四十里径头铺,入淮阴县境。又十五里,径双金闸,自闸东分流为县境盐河。(别详《盐河篇》
)又东稍北流十五里,径杨庄镇,北岸有草坝,以泄盛涨入于盐河。自是折而西南流十里,径马头镇,淮水自西南来会。(淮水见前篇)运河自皂河以上合于山东之南运河,皂河以下至此谓之中运河,亦曰中河。
淮 南 运 河
运河既与淮水会,稍东南流过天妃闸,运河堤自此始。(中运河本由黄河缕堤外运料小河联络而成,其北岸大堤即黄河遥堤。后因黄水滥入,复于缕堤之上增筑夹堤。故中运河两岸堤埂,即故黄河原有之堤埂也。
)又东北流二十里,径清江浦城北(即淮阴县城)。又东南流五里,径淮安县境。又十里径板闸,淮安闸在焉。又十五里径县城西,有水关引水入城,为文渠,为市河。又四十里径平桥,其西岸为温山河渡,泄水入白马湖。又二十里径黄浦镇,入宝应县境。又二十里径县西,自此上溯至淮安县城。沿东堤凡十八洞,水皆东流,分泄入大纵湖。
(在淮安境者,有头浅石洞六座,二浅石洞二座,三浅石洞五座;又有泾河闸石耳洞一座,泾河正闸石洞一座。在宝应者,有黄浦闸石洞一座。余二洞俟考。)又二十里,径宝应湖东岸,湖水注之。(宝应湖水一自湖之东北境东北流十里,径龙亭闸;又一东北流十里,径南窑闸;又一东流十五里,径郎儿闸。皆入运河。
)又二十里径界首,入高邮县境。自此河流稍西,沿湖滨南流三十里,径马蓬湾,西受高邮湖水,东出为清水潭。又二十里环县城而南,湖水注之。(高邮湖之北为界首湖,南为七里湖,实一湖也。自湖之东南尾稍东南流,折而北,径卢家闸。又自二马桥港分而南流,径八里松。皆入运河。
)又东南流十里,历车、南、新三坝,泄水入于下河。车逻、南关、新坝,谓之三坝,泄运河水汇为绿洋湖,而分支流于下河。三坝俱见上《淮水篇》。又二十里,径露筋祠,入江都县境。又南流三十里,径大闸镇,邵伯湖注之。
(邵伯湖自东南尾通湖、昭关二坝流入运河。)又十里径邵伯镇,河流之沿湖堤者,至是而尽。又十里径六闸,运河西堤至此止。东堤自六闸以下四闸河水,皆由盐河分泄入江。(盐河别详。一水自六闸河东南流十五里,至仙女庙镇,一水自东湾河东南流十五里,皆径盐河合为吕四河,东南流二十里,径三笔荡。一水自石洋泾沟东南流,一水亦东南流,皆五里许,径盐河合而南流二十五里,径新马头。又东北流五里,至三笔荡合流,径三江营入夹江。
)又十五里,径湾头镇壁虎桥,运河东堤至此止(堤长二百五十里)。折而西流十里,又折南流五里,径扬州城东(即江都县城),扬由关在焉。又径南城,屈曲南流二十里,径新河湾分三支:一支东南流二十里,径连城洲入江;一支南流十里径杨子桥,又十里径瓜洲口,为运河正流;一支西南流四十里,径仪征县城东南,折而南流五里,径泗源沟,为仪征运河。俱逾江达于江南运河。自淮阴天妃闸以下至瓜洲口,谓之里运河,亦曰里河。
江 南 运 河
运河自镇江县西北境京口(一名运河口)引江水南流,径城西,又东折,径城南。一自北固山下新河口引江水南流,径城内,过通埠桥,与城南河水合而东流十五里,径丹徒镇丹徒口,复引江水东南流十五里,径辛丰镇,稍西南流五里入丹阳县境,谓之徒阳运河。
(徒阳运河流经京岘山迤南大夹冈,入丹阳境,曰小夹冈,地势崎岖,专恃江潮以资挹注。而潮水来急退缓,最易沙淤。)又南流五六里,径张官渡沿练湖(练湖别详)东岸流二十里,径县城,环城流十里。(运河水自草堰南门分而西南流二十五里,径延陵镇南闸口,入丹阳、金坛两县界河。东流十里,径荆溪河。又南稍东流二十五里,贯金坛县城中。西南流五里,径九里桥。又南流十五里,径方洛港入洮湖。一自北门郭外郑家桥东流三十里,径访仙桥。又东北流二十五里,径包港入江。
)自大东门东南流五里许,自七里桥会金坛漕河。(河水自七里桥分流入金坛漕河,一名珥渎河。南流三十里有奇,径丹阳、金坛两县交界荆城港。又十五里,贯金坛县城中。西南流五里,径九里桥。又五里贯白龙荡,会溧阳漕河。又南流五里许,径新河港。又五里,径抱村港。又五里,径白石渎港。又五里,径后渎港。皆东流数里以次入于洮湖。又三十里,径溧阳县城。
)又三十里,径九里铺,入武进县境。又十里,径奔牛镇,北出为孟河入江。(见上《江水篇》)又五里,南出为直渎,入滆湖(直渎,一名扁担河,南流二十五里,径垂虹港入于滆湖
)又五里,径连江桥,北出为得胜河,入江。(见上《江水篇》)又五里,南出为官渎。又十里,径县城西会宜荆漕河。(河水自城西隅毗陵驿西普济桥合官渎水,会宜荆漕河,西南流十里入滆湖。宜荆漕河自沿滆湖东岸南流四十里,径洴浰口,入宜兴县境。又西南流三十五里,径宜兴县城。自城东隅东流五里贯东氿,而入于太湖。
)城北分流会澡港河,东北流三十五里,径桃花港入江。(见上《江水篇》)又贯县城中东南流五里,径戚方桥。(河水自此西南流四十里贯小娘荡分而二:一为南商河;一入宜兴县境。各东南流二十里至许墓桥,合流五里,径百渎口入太湖。
)又五里,径丁堰镇。(河水自此分东北流二十里,径郑六桥。又北流二十里,径江阴县境芦埠口入江。)又十里许,径戚墅镇,北出万安桥分流入江,南出宋建荡入太湖。(河水自镇北万安桥北分东北流五十里,径江阴县城南,环而西流。又西稍北流里许,径黄田港入江。一水自镇南兴隆桥南分流会宋建荡。又南流三十里,径凤凰山东。又二十里,径下埠港口入太湖。
)又十里,径无锡县交界之界桥。(河水自此分西南流二十里,径察亭桥南。又东南流二十里,径无锡县境闽江口入太湖。)又三十五里,径高桥,会江阴漕河。(河水自桥东分流会江阴漕河。又北五十五里,径江阴城南。折而东流五十里,径谷渎港入江。
)又五里,径县城北贯城中流五里。(河水自城西郭外迎春桥分南流五里,径梁清溪口。又五里,径南桥镇入太湖之五里湖。)又五里,径城南界泾桥。(桥为旧无锡、金匮二县分界,今入无锡境。
)东出汇于漕湖。(河水自桥东百渎港分东流四十里,入鹅真荡,汇于吴县北境漕湖。)又二十五里,径北望亭北,入吴县境,太湖水自西来注之。(太湖水自东北沙墩港东稍南流五里,径吴县境通明桥入运河。
)东出为常昭漕河。(常昭漕河自北望亭东南杨家桥分运河水东流二十里入漕湖。又自湖之东北口东北流四十里,径常熟县城南而东五里,自宾阳门外东北流三十五里,径许浦口入江。
)又三十里,径枫桥。(分一水南流十里,径石湖口南入太湖。)又折东流五里,径苏州城西阊门。(即吴县城。河水自此分流入城,贯城东,东流五里,径娄门外永宁桥。又十里,径外跨塘镇之五泾桥。东南流十里,分而二:一径塘浦村口,一径西港。皆流入吴淞江。河水又自外跨塘镇东稍北流四十里,径昆山县城。又一水自娄门外白渡桥东里许东北流五里,入阳城西湖。
)沿城西隅南流五里,径盘门。(河水自此南流五里,径吴县、吴江二县交界鲇鱼口入太湖。)又沿城南隅东流五里,径蜜渡桥。(河水自桥南之灯草桥分东流二里许,贯黄天荡入独墅湖。一自桥南五里蓑衣浜东南流五里,入尹山湖。
)又南流十五里,径瓜泾桥。东出为吴淞江,西出即吴江县境太湖之七里港。南流二里许,分而稍东入庞山湖。又五里,径吴江县城东。自此以下,太湖水分道入焉。(湖水一自七里港南流五里,径牛腰泾港;一自十字港东流五里来会合而东流,径大兴桥入运河。
)又十五里,径大浦桥(湖水又自大兴桥西环城南流里许,径草路港。西南流五里,大村港水自西南来会。又五里,南库港水自西南来会,合而东流为陆家港。又自草路港东南流十里,与陆家港水会。又南流五里许,径大浦港。又东流二里许,径桥东入运河。
)又十里,径下湾里。(湖水自练聚桥、韭溪两港合而东南流五里许,入唐家湖。自湖口东流,径袅腰桥入运河。)又五里有奇,径平望镇,分二支:一东南流三十三里,径王江泾入浙江秀水县界;一会莺脰湖水西南流五十三里,径横泾塘,入浙江长兴县界。
(《苏州府志》曰:吴江运河在城东,自嘉兴府王江泾而北三十三里至县境之平望镇者,曰“南塘河”,亦曰“上塘河”;自湖州府南浔镇而东凡五十三里至平望,经莺脰湖与南塘河合者,曰“荻塘河”。二河既合,曰“官塘河”。西北行四十里至城东。又西北曰“北塘河”,亦曰“古塘河”。)
淮 北 盐 河
盐河以运盐,亦谓之运盐河。淮北盐河起淮阴县城西二十里双金闸,稍东为盐河闸,皆分运河水以为之源。合而东北流三十里,径西坝。沿旧黄河堤北岸,又东流二十里,径朱家集东,入涟水县境,谓之中河。又东北流四十里,径县城北分一水东稍南流十五里,为民便河。又东北流三十里为一帆河。又屈曲北稍东流七十里,径响水口。又东北流四十里入东海县境。又东北入阜宁县境,为北潮河。又三十里,径灌河口入海。又五十里,径老堤头。
(盐河旧堤止此。)又北稍西流,谓之平旺河,十五里入灌云县境。又十里,径刘家埝盐卡,西受南六塘河水,东出为义泽河。(南北六塘河别详《沂水篇》。武障、义泽二河夹龙沟镇而东流十里,又合而东稍北流五里,北会六里河。又折面南流十里,径响水口会一帆河,而达于北潮河。
)又北流二十里,径滚水坝。又五里,径大伊镇盐卡。又十里,径小柴市。河水自滚水坝至此,凡东出数小河会为一水,东径冽子口入海。(最北曰牛墩河,次白蚬河,次东门河,南曰六里河,各东流十五里,会为五图河。又东稍北流七十里,径冽子口入海。
)又十里,径龙王荡,东出为车轴河。(车轴河东流二十里,会龙窝荡水。又东流五十余里入海。)又东北流十里,径灌云县西(旧为板浦镇),青伊湖水自西南来会。河水自此分二支:一径县西南而东流五十里,径东橄山河口;一径县西而北流三十里,径东海县境新浦口。皆入于海。
淮 东 盐 河
淮南自清江浦以下无盐河,其运盐皆道出运河,故自双金闸以东南历淮阴、淮安、宝应、高邮,迄江都县境湾头镇,凡淮南运河即盐河也。河水自镇分而东流,故曰“淮东盐河”,一曰“里下河”。十里径仙女庙镇,邵伯湖水入焉。
(湖水自湖之东尾通湖坝、昭关坝入运河,南流十余里,径六闸口出运河。又东南流十五里,径仙女庙镇西三闸口入江。)又东稍北流二十五里,径白塔河镇。(河水自此分而南流三十里,径中闸口入三江营夹江。
)又东稍南流十五里,径彭家湾市,入泰县境。东流二十里,径县城南。(河水自城南宝带桥分而南流十五里,径大北庄。又蜿蜒二十五里,径泰兴县境庙港入江。一自大北庄分而东南流十里,径大兴庄。又南流二十里,径曹何庄分而西南流,蜿蜒十里,径凌家港入江。又自曹何庄南分而南流二十里,为李薛河,环泰兴县城,过船、洋槐、王家、八圩四港,以次入江。
)北出径城东为东台盐河。(河水北出径泰坝东北流二十里,径淤溪。又二十里,径溱潼镇,入东台县境。又二十里,径时堰。又二十里,径县城西,合于串场河。西岸有泰堤。)又东南流二十里,径大冯庄。又东北流二十五里,径姜堰镇。又东流五十里有奇,径海安镇入如皋县境,阜宁、盐城、兴化、东台四县之串场河水,悉入于此。
(阜宁县境串场河,自县城南德丰桥分而东南流,沿范公堤而下三十里有奇,径盐城县境交界永济桥,至此为盐城县串场河。又十五里,径新兴场镇,河水分而东北流六十里,径征洋港,复入射阳河,径射阳河口入海。自新兴场镇又三十里,径盐城县城西北孙庄,河水分而入天妃闸。东北流径新洋港口入海。自孙庄又环城西南隅而东南流十五里,径伍佑场镇,河水自镇东分而大蓬港东流三十里,径大蓬港东尾,自斗龙港口入海。自伍佑场镇又十里有奇,径兴化县交界大团镇。至此为兴化串场河。河自大团闸口分而东北流二十五里为大团河。又北流蜿蜒十余里入大蓬港东尾。自大团镇又南流二十里,径刘庄镇。河水自青龙闸口分为支流二:一东北流三十里,径八灶河;一东流二十余里,径七灶河。自刘庄镇又十里有奇,径白驹场镇。河水自五孔闸分而东北流三十里,径东洋河。自白驹场又二十五里,径草堰市。河水自北闸口分而东北流四十里,径小燕港与东洋河会。又北流里许,与七灶河会。又蜿蜒十五里有奇,与八灶河会。又五里许,与大团河会。又蜿蜒十里,以次皆达于大蓬港东尾,径斗龙港口入海。自草堰市又五里,径丁溪镇北东台县境交界处。至此为东台串场河。河水自东闸口分东北流七十里,径潮水坝。又蜿蜒流径小洞港口入海。以上各河归海之道,皆详前《大海篇》。自丁溪镇北又十里有奇,径东台县城西里许海道闸,又东南流四十里,径富安镇。又南稍西流十五里,又东南流二十里,至此悉入盐河。
)又东南流三十里,径县城南。河水自县城南过塔桥,南流三十五里,径土墩港,分二支:一南稍西流十里有奇,径桑木桥,又分二小支:一自石庄镇西南流十五里,径永乐桥。又南稍东流五里许,径靖江县交界张黄港,即龙游河也。
(见前《大江篇》)一自桑木桥南稍东流十里,径新盛港。又南流五里许,径周圩港。皆入江。其一自土墩港东南流十里,径大十圩。又南流十里,径新盛港入江。又自大十圩东南流十五里,又西南流十五里,径碾砣港入江。环城北而东流二十里,径东陈镇。又东南流十五里,径丁堰镇。自此迤东有盐场串场河。
(河水自镇分而东流三十五里,径岔河镇。又分而东北流十五里,径丰利坝。又十五里,径丰利场镇。又自岔河镇东稍南流十五里,径马塘镇,丰利场镇水分一支南流来会。又东流二十五里,径掘港镇,丰利场镇水又东南流三十里径遍岔河屈曲南流来会。皆盐场之串场河也。
)又南流二十里有奇,径白蒲镇入南通县境。又二十里,径四十里镇。(河水自此分而西南流三十里有奇,径如皋县交界丝鱼港入江。)又十里,径平潮镇。(河水分而西南流十五里有奇,径小李港,又自镇南二里许分而西南流十余里,径九圩港皆入江。
)又东南流十里,径唐闸。(河水自此分而西南流十五里,径天生港入江。)又十里有奇,径县城西里许盐仓闸。(河水自闸分流为二:一西南流十五里,径任家港;一南稍西流十五里许,径姚港,皆入江。又自闸分环城至东南隅东南流二里许,径灰墩坝。又南流十里,径狼山北,西南流过狼山黄泥山山岬,五里有奇,径狼山港入江。
)环城西北而东稍南流二十里,径正场镇。(石港场串场河水,自西分一支西南流十里,径陈酒店东。又南流二十里,又东南流十五里,至此合流。)又东北流二十里,径金沙镇。自此以往,皆为县境盐场串场河。
(镇之上游西北三十里为石港场。镇河水自如皋马塘镇分而南流十里,径孙家窑。又西流十里至石港镇。自此东南流三十里至金沙镇。又自镇之聚金桥东南流十五里,径余西场镇。又东流三十五里,径余东场镇。又四十里,径吕四场镇。又南流十里,径海门县交界之界河。又东南流二十里入海。
)县境盐场地皆滨海,而盐河则在范公堤内,至堤尽入海门县东境始迤逦入海云。
(吕四场镇西二十里六甲坝,镇河水自唐兴闸北流里许,径庆丰闸,有狭港长里许,北达海岸,在南通县境,河水通海,仅此一线而已。)淮 北 诸 湖微山湖,为汶、泗二水之尾闾,北跨山东滕县界,东跨山东滕、峄二县界。北泓长四十五里。其北二十五里间全属沛县地,其南自沛城东三十里之滕、峄界至微山,
(微山以下诸山皆见前《淮北诸山篇》)二十里间东属峄,西属沛。南泓亦长四十五里。自微山至马山而西南尽湖尾,为铜山县境。其东北境仍跨峄。湖水东南流而达湖尾。湖身在沛县境者,宽处仅五里,入铜山境后渐广;其东南最宽处二十五里。湖中有数小山,东南岸临铜山,南岸趾与梁山接。湖水南尾自梁山北五里由新渡口西南流十五里,又东南流二十里入荆山湖。因北岸荆山得名。方不及一里,乃微山湖水所潴之小泽,徐州河水所自出也。
(徐州河见前《淮北运河篇》)荆山湖南有小泽二:曰“金陈湖”,曰“花山湖”。(荆山湖南稍西二十里为金陈湖,东南六十里为花山湖,皆方不及一里。一在淤黄河北岸,一在南岸,仅小水一泓耳。
)萧县境有小泽三:曰“岱山湖”,曰“青庄湖”,其东泓名老汪湖曰“孤山湖”。(微山湖西南六十里为岱山湖,狭长五里有奇,以南有岱山名,在县城西北五里。又城东南九十里为青庄湖,长十里有奇,广不及五里,东泓尾跨安徽灵璧县界。其北三十里为孤山湖,以北有孤山名,方不及一里。
)其东一百二十里日“骆马湖”,属宿迁县境,在城西北五里有奇,湖身旧长五十里,广者二十里。久淤垫,大半为平陆,蒙沂诸山水发,则全湖灌注焉。(骆马湖东十余里,又有傅家湖,本骆马湖支流,方不及一里。
)又东北一百二十里曰“青伊湖”,跨东海、沭阳二县境,湖身纵横十余里。湖东五里为史家荡,长过之,广不及半,即项湖故址也。二水各东北流十余里,合流为蔷薇河。
(见上《沭河篇》)
淮 南 诸 湖洪泽湖,为淮水所潴之大泽,西及西南跨安徽泗县界,南跨安徽盱眙县界,西北及北跨泗阳县界,东北连淮阴,东南连淮安,其东为高堰石堤,并跨二县界也。湖长一百二十里。湖水自淮口东北流,三十里径龟山,西北灌溧河洼,北灌安河洼。
(二洼皆安徽泗县地。)又东北流三十里径老子山,东北灌成子河洼。(成子河洼属泗阳县境,自老子山东北流六十里,径曹嘴折而北流四十里,径小街,即成子河口。)又自老子山入淮阴县境,东稍北流七十里径
顺河集(顺河集属淮阴县境,高堰石堤至此而止。)为湖之尽处。湖水北注三洼如钗股形,其汇流处有深槽,西起仁和集(盱眙地),东竟顺河集,广七八十里。湖东石堤西南起蒋坝
(盱眙地),东北竟高堰(淮安地),亘七十里,所以障湖水不使泛滥也。至下流宣泄之路,一自张福河东北流四十五里,径马头镇入运河。(张福河为七引河之一,本以宣泄淮水盛涨。自黄河北徙,淮不入海,乃资以济运。自顺河集引湖水北流四十五里,径马头镇,分一水北稍西流十余里,径杨庄与中运河会。其正流则下天妃闸,合于里运河。又详前《淮南运河篇》
);一自三河口,(湖之东南岸本有仁、义、礼三坝,后添智、信二坝,统名五坝,皆以宣泄湖水盛涨。清嘉庆时,移仁、义、礼三坝于蒋家坝南,并挑引河三道,是名三河。初时河道甚狭,起闭有时。近已宽至数里,成一河矣,仍旧名三河口耳。
)东南流五十余里入宝应湖,又入高邮湖,与二湖水合流入运河。距湖东北角五里曰“卜家湖”,属泗阳县境,在县城西南隅,长十五里有奇,广者五里,(湖水东南汇吴家洼水,北汇锅底湖及大越堤水,西南流径成子河口入湖。然大半已淤为平陆,遇大汛时,则泛溢为灾。
)乃洪泽湖之支流也。湖之西南趾老子山,为江苏、安徽二省分界处。
大纵湖,为运河东泄之淮水汇为大泽,(湖水受自淮安至宝应之运河,自头洞至李家洞,凡洞十八,以次东流,由各口入湖。详前《淮南运河篇》
)北东及东之南,属盐城县境,在县城西四十里。北端入阜宁县境,南尾入兴化县境,其西及西之南,属宝应县境,在县城东二十里。西之北角入淮安县境。湖身长七十里,北泓宽二十余里。湖水南流二十里,其西突出十五里为淮安县境,又横流而西十五里为六草荡。
(六草荡在淮安县境东南五十里,泾河平桥,皆分运河水,东流三十里注入之。)中泓宽五十里。湖水又南流四十里。南泓宽二十五里,湖水又南流十余里而达湖岸。其东亦突出二十五里为兴化县境。湖中平陆处多居民,率属宝应县境。其下流宣泄之路,一自湖东北角射阳河
(阜宁县境)东北流径射阳河口(见前《大海篇》)入海。一自中泓迤东西塘等河(西塘以下各河,皆属盐城县境。西塘河北流四十里合朱沥河,朱沥河分湖水东流十五里,二水合而东流。西塘河之东为蟒蛇河,亦分湖水五里合陈大沟水,又东流会于县城
)。各东北流六十余里汇盐城县城濠水。又自城北过范公堤东北流六十里,径新洋港(新洋港亦详前《大海篇》)入海。湖水又自县城西南隅登龙桥入盐城串场河;一自南泓东南角界河口东流六十五里,径刘庄镇入兴化串场河
(串场河皆详前《淮东盐河篇》)。湖水自南泓下注而潴为小泽者,一自迤东之中堡庄南流五里,曰“吴公湖”,方五里有奇;又自吴公湖东南流二十里,曰“得胜湖”,长十里,广五里有奇;又自吴公湖西南流五里,曰“平望湖”,方不及五里,其地俱属兴化县境,是大纵湖之支流也;一自迤西时宝镇之子京沟
(亦兴化县境)西南流三十五里,径周家港口入清水潭,合流于高邮湖。
宝应湖,受洪泽湖水,自安徽盱眙县界三河口流出(三河泄洪泽湖水,东流四十里,入宝应湖。以下诸湖,则自宝应湖流出,实一源也。),亦淮水所潴也。湖端西北斜出一巨泓,曰“白马湖”,属淮安县境,在县城南三十五里,北广南锐,广者二十五里,锐者十里。湖水南流而至湖尾长四十里
(在淮安县境三十里,宝应县境十里),自此入宝应湖,属宝应县境。在县城西南五里湖之北泓,北锐南广,锐者十余里,广者四十余里。湖水又南流四十里,中泓曰“界首湖”,居宝应、高邮两境间。湖中多洲渚,有居民。
(东曰小新河,其西为庙基港,又西为涂家沟,三洲平列。又西为泾西庄,稍大,横长十五里。其南为柏家涧,在湖中,渐入界首湖。)湖身至此广六十余里,湖水又南流十里。南泓曰“高邮湖”,属高邮县境,在县城西北隅。湖身至此又少锐,广者不及四十里。湖水又南流四十里,径湖南岸斗出三湖。稍东曰“七里湖”,长十余里,广十里;中曰“唐家湖”,长十余里,广不及五里。两湖之间有野鸭荡西一湖,长广与唐家湖等。其尾曰“凌桥镇”。湖之全体分为四段,随地异名。湖水一泻百里,四望无际,实一湖也。其下流宣泄之路,一自七里湖东口稍北,流径卢家闸入运河;一自南口南流十余里入邵伯湖。湖之南泓自六漫镇南越运河而东五里,曰“清水潭”,属高邮县境,斜长四十里。东为草荡,广十里有奇。潭水受自界首镇运河支流之马霓河,东南流十五里入焉。又自潭南三荡口南流二十里,径五里闸复入运河。清水潭之南三十里曰“绿洋湖”,属高邮、江都二县境。湖长十五里,广五里许。湖水受自运河,由车逻坝
(在高邮境)东稍南流十余里,径侯王庄卡入焉。又自湖南尾南稍西流十里许,径大闸镇(在江都境)口复入运河。绿洋湖之南十里曰“乔墅荡”,荡长二十里有奇,荡水远由清水潭之高庄南流六十里,径八字桥,西会绿洋湖水,又南流十五里来注之。距七里湖南十里,曰“邵伯湖”,属江都县境。其西北泓曰“赤岸湖”,仍属高邮境。邵伯湖在县城北三十里,湖长二十里有奇,广十余里,西南泓横出近十里,湖水受自七里湖。
(七里湖南尾分流十里,径新茆塘港入赤岸湖。)下流自湖东南尾通湖坝及昭关坝分流入运河。各湖之水自宝应湖始,至邵伯湖止,皆沿运河西堤而下(惟绿洋湖在东堤外),与运河合流而入大江
(邵伯湖东一百里,曰“鲍湖”,在泰县境。在县城东北二十里,湖水方不及一里,亦一小泽也)。
江 南 诸 湖
石臼湖,跨溧水、高淳两县境,北泓之西及其西南跨安徽当涂、宣城二县境。湖之在溧水境者,东北距县城二十里,湖身纵横二十里。湖中近南岸处及东南岸侧各有数小山。
(详前《江南诸山篇》)湖之南泓自溧水、当涂分界处,西南趋三十余里,濒湖处皆属高淳县境。湖尾曰“丹阳湖”,自西南角外悉入宣城县境。湖水为古中江上流,东流入海,今则西出芜湖入江,与古水道异矣。
(《江宁府志》:中江古自芜湖县东流,径今高淳县北。其首曰“丹阳湖”,古桐水入之。又东曰“石臼湖”,溧水、高淳诸水入之。又东南曰“固城湖”,其水分流为大山之水。此皆《禹贡》所谓中江也。自是过溧阳阳羡东南,由太湖而东入海,《禹贡》所谓东为中江入于海也。今则其东为广通镇,有东坝,有西坝,闭其东流,使水西出。于是固城湖入石臼、丹阳湖,至芜湖西北入江,与古水道顺逆相反。而东坝以下,自受山豁入太湖,非芜湖水矣。又详前《胥河篇》
)其宣泄之路,一自湖之北端分而北流二十五里,径溧阳县城西北,又西北流,为秦淮河(详上《秦淮河篇》);一自丹阳湖南口,径高淳县西南境水碧桥西,而南流入安徽宁国县界。湖之东南二十里,曰“固城湖”,属高淳县境,在县城东南隅,纵横各数十里,东南岸侧有数小山。
(详前《江南诸山篇》)湖水西流合石臼湖,径安徽芜湖县境入江。(详上)其东北五十里,曰“赤山湖”,以湖西北岸赤山名,属句容县境,在县城南稍西二十里,长十五里,广者十里,为秦淮水发源处。
(见上《秦淮河篇》)又江宁县境钟山之西有玄武湖,方不及五里。石城门外有莫愁湖,方可一里。皆池沼游观之地。又有龙池湖,在江之北,属六合县境,在县城西南一里有奇,方一里,盖小水一泓耳。
洮湖,一名长荡湖,属金坛、溧阳二县境。其南址大涪山,错入宜兴县境。湖长三十五里,北广南锐,广者二十里,锐者不及五里。湖之北泓在金坛境,方广相等。西南流二十里入溧阳境。其东南岸骤缩十余里,大涪山在焉。自山之西为南泓,又西南流十五里,而达湖尾。近岸处有小涪山
(大、小涪山皆见前《江南诸山篇》)。湖水西与溧阳漕河相吐纳。南自小涪山口南流五里,径杨巷港,折而东流,入宜兴县境。洮湖之北六十五里,曰“练湖”,属丹阳县境,在县城西北隅。长十里,广不及五里,与运河相吐纳。
(见前《江南运河篇》)其东三十里,曰“滆湖”,属武进、宜兴二县境。湖长四十五里有奇,南北锐而中广,广者二十余里,锐者不及十里。自湖东岸二县交界之洴浰口,与宜荆漕河相吐纳。洮湖东北角有支流,曰“荫风河”。沿湖东岸南流十余里,径湖头村。自此以下分五支,各东南流五里有奇,入于涌湖。
(滆湖西岸五口曰:心感渎、余柯渎、庙渎、王家渎、吴渎,五渎相距十里,皆在武进境,而以吴渎口为最大。吴渎口西为张港,与宜兴分界。自吴渎口西南流会为都山荡。参观前《岸河篇》。
)二湖脉络于此通焉。滆湖东会宜荆漕河,又自讲涮口东流二里,贯小娘荡。又东南五里许为白鱼荡。又自湖尾西南出一水为马公荡。又西南十里为都山荡、珠九荡。二荡水合而东稍南流十五里,会于西氿。西氿长十五里,广五里。其东尾曰“潭氿”,方不及五里。潭氿之水东流,贯宜兴县城。又东南流五里许入东氿。东氿长十里有奇,广不及五里。二氿皆滆湖之支流也。自东氿之尾东南流五里,径大浦口入太湖。滆湖之东三十里,曰“南阳湖”,又东曰“北阳湖”,界武进、无锡二县境
(阳湖故县以此得名),皆狭长一里许,其水受自运河,而东南流入太湖之闾江口。
太湖,古曰“震泽”,一曰“具区”,又谓之“五湖”,跨江苏、浙江两省地。湖身在江苏境内者,南北径一百十里,东西参错,广者九十里。湖之北泓始无锡县境,在县城西南十里。西岸沿惠山南麓之石埠山。
(惠山以下各山,皆详前《江南诸山篇》)迤西南十五里,径闾江口,南北阳湖分运河水自西北来注之。又西入武进县境,在县城东南五十里。又五里径下埠口,宋建荡分运河水自北来注之。口外有马碛山。又十里径黄公山南址之虎嘴。其西北五里径百渎口,滆湖水自西北来注之,自是入宜兴县境。在县城东北四十里,迤西南十里,径沙塘口,宜荆漕河自和桥镇分而东南流来注之。东岸自石埠山以东径管社山,又东横出一水,曰“五里湖”,纵横各五里有奇。其西南界以军帐山北址,与湖岸隔断。湖水自浦岭、独山两门入焉。湖岸又自五里湖西沿军帐山东南麓迤南十五里,径康山南址。自此迤东北二十五里,径大溪港,运河自无锡县城西北隅分而西南流,合梁清溪,折东南流二十五里来注之。又迤东南五里有奇,径沙墩港,入吴县境,在县城西北三十五里,与运河水会。是为北泓之上段。
(湖水东流二里许入运河。凡运河皆详前《江南运河篇》。又自运河杨家桥分而东流入常昭漕河。二十里径漕湖。又东南流三十里,自石泗泾港入杨城西湖。又二十五里,径阳城东湖之黄泥田港。又东流十里,径温焦泾。又东北流六十五里,径常熟县境白茆口入江。白茆口见前《大江篇》。又自阳城东湖下段溇北流里许,又东北流七十里,径太仓县境七丫口入海。七丫口见前《娄江篇》
)湖水南流二十里,东西初广二十里,当两港对径处,广五十里有奇。西岸自沙塘港,又迤西南二十五里,径大浦口,入宜兴县境,在县城东南二十里,荆溪水自西来注之。(荆溪见前《胥河篇》
)东岸自沙墩港,又迤南稍西十里,径金墅港。(湖水东稍南流十五里有奇,径浒关镇北竹青桥入运河。)又迤西南里许,径龙潭港折而西稍南,径马山港。又迤西南十五里,径尚山北而西。是为北泓之下段。湖水南流二十里,东西对径六十里,至此入中泓。湖西岸自大浦口迤南二十里,沿大小兰山而径新桥港、莲花荡,会东氿水,及迤西诸山溪南又东流注之。东岸自尚山而南有小泽,东北斜出曰“游湖”,长十里,广不及五里。
(湖中及岸西北湖水,又自东南尾铜坑口东流里许为小泽,曰“虎山湖”,方一里有奇。)游湖之南为西迹山,湖岸环山北西南三面,屈曲十余里,而径邓尉山南。又,迤东南五里许,径黄茅、渔洋两山峡间。是为中泓之上段。湖水南流二十里,两山相距处对径七十里有奇。湖西岸自新桥港,又迤南五里沿杨梅山东陇,径斯沂港入浙江长兴县境。自此,湖之西岸,悉入浙境。东岸自黄茅、渔洋两峡间又迤东十五里,径胥口,距县城南二十五里,湖水分流入城。
(湖水东北流十五里,又东流十里,径渡僧桥,自阊门入运河。又自阊门贯城中,出娄门,东流六十里,径昆山县城,合新阳江。见前《娄江篇》。一自胥口东稍北流二十五里,自胥门入运河。又自胥门贯城中,出葑门,东流十里有奇,贯金鸡湖。又东流自新泾溇,径吴淞江入海。见前
(《吴淞江篇》)又迤西南二十五里,径大缺渡口,湖流中断,是为洞庭东山东陇之平畴。其西陇则壁立湖心,与洞庭西山对峙。是为中泓之下段。湖水南流二十里,东西初对径九十里,为湖之最宽处,后稍狭至五十余里。至此湖身趋于东南为南泓。湖水自西大缺渡口北迤东十五里,折而北流为巨泓,纵横各十里有奇。又迤北长十余里,广者五里有奇。是为吴县、吴江二县分界处。湖尾尽处狭而尖,曰“鲇鱼口”,娄江出焉。又南五里,径瓜泾口
(在吴江县城北),吴淞江出焉(娄江吴淞江皆见前)。是为南泓之上段。(湖水自鲇鱼口北流里许,径五龙桥镇。又东流里许,曰“澹台湖”,方一里。又自五龙桥镇北流五里,径盘门入运河。又自盘门沿城南隅东流五里,径灭渡桥。南而东流五里,又东南流十五里,贯黄天荡、独墅湖、镬底潭入吴淞江。其西斜出一小泽,曰“石湖”,方不及五里,湖水北流十里,又东北流五里,径胥门入运河,与胥口之水合流为吴淞江。一自七里港口东流里许,入吴淞口。又自吴淞江张塔村西入庞山湖。又东流十里,贯同里湖而入澄湖。又自张塔村东五里入九里湖。又东南流五里许,入澄湖。又自吴淞江大姚塘东南流五里,入澄湖。一自十字港口入牛腰胫港。东南流五里,径吴江县城,环城北而东流入运河。乃上段支流之旁注者也。
)湖东岸与大缺渡口对径者,为南厍港;迤东南五里,径岸尾大浦港会运河水。二港皆属吴江县境,在县城南十五里。湖岸又迤西南五里,径练聚桥、韭溪两港。以上诸港之水皆入运河。两港水东南流五里,曰“唐家湖”,方二里有奇,又越运河而东曰“胜湖”,大半皆小泽也。自大浦港迤西达湖淡港止,径浙江乌程县界,为湖岸尽处,是为南泓之下段。湖水西南流三十里,东西斜径四十五里,自此湖之西南岸,悉入浙境。
阳城湖,属吴县境,在县城东北十五里。湖分为四:自湖之西南角起,迤东三十里而弱,讫湖之东岸,湖水相连。在西曰“阳城西湖”,长二十五里,南北广而中锐,广者五里。东岸有狭长陆地,与中湖隔断。中曰“阳城中湖”,长二十里,南北锐而中少广,广五里许,锐半之。中湖之北端迤西横出一水,曰“阳城后湖”,方不及五里。东曰“阳城东湖”,东为昆山县境,在县城西十五里有奇。湖长二十里,广十里。东、中二湖之间,有平陆,纵横各五里许,曰“阳城村”,其北端亦有狭长陆地间隔之。东南岸侧有唯亭、绰墩二山。
(二山以下皆见前《江南诸山篇》)东湖东岸入昆山县。西北境有小泽四:源出卜家港、林宅子港者,曰“傀儡湖”,长五里有奇,广不及五里;出李家角港、黄泥田港者,曰“鳗鲤湖”,长广半之;出西南两栅头港者,曰“巴城湖”,方一里有奇;出巴城湖者,曰“雉城湖”,大亦如之。皆阳城湖之支流也。湖水受自太湖者,下流宣泄之路:一自傀儡湖东南流十里,径昆山县城,贯城中,东流五里,径新阳江入海;一自鳗鲤湖口太平桥港稍北流里许,又东流二十里,又东南流十五里有奇,径至和塘入娄江
(见上《娄江篇》);一自巴城、雉城两湖东流五里,径温焦泾入葑塘,又北流十五里,径白茆新市(在常熟境),又东北流四十里,径白茆口入江。西湖西北二十里,曰“漕湖”,属吴县北境,在县城北三十里。湖长五里有奇,广半之,西北角跨无锡县境,常昭漕河之所注也。上源受自太湖,下流自湖东岸东北流二里许,径北桥合鹅真荡水入石桥港。又东南流五里,径界牌港
(吴县、常熟分界处)。又东稍南流十五里,径尚泽荡入阳城西湖。中湖之北十里,曰“昆城湖”,属常熟县境,在县城南五里。湖长十里,广五里。又西北五里,曰“尚湖”,长五里有奇,广五里。湖东北临虞山。两湖之水,受自太湖。
(太湖之水,自无锡县境后溪港东流十五里,径梁清溪。又东北流五里,径县城西北隅。又五里,径放马滩。又东流五十里,径常熟县境练塘市。又东北流二十里,径张姥桥入尚湖西北口。
)自尚湖东北岸流里许,径通河桥,昆城湖水自湖东北岸闸口港北流五里来会,合为一水。又分二支:一自通河桥北流,沿县城东隅,径宾阳门,又东北流三十五里,自许浦口入江,一自通河桥东南流二十里,径白茆新市,又南十五里,径七浦塘,又东流十五里,径直塘镇,又东流蜿蜒四十里,径七丫口入海
(详前《娄江篇》)。
澄湖属吴县境,在县城东南二十五里,西南岸跨吴江县境,湖身纵横各二十里有奇,为太湖下游之巨浸,湖水受自太湖东北角七里港之吴淞江。其一东流二里许入运河。自运河北五里有奇,径尹山港。又东流二里许,为尹山湖,方五里。南岸金狮港有水东南流五里,曰“赭墩湖”,方一里有奇。北岸相近处,有水北流里许,曰“独墅湖”,长十里,广者五里。西岸突出一泓,曰“黄天荡”,方不及五里。南岸有水东流五里,曰“镬底泽”,大半之。北岸相连属者,曰“金鸡湖”,方五里有奇。金鸡湖东北岸有水东北流五里许,曰“沙湖”,长五里有奇,广半之。其一南流五里,径吴江县城北隅,东南流里许,为“庞山湖”,长十里,广五里。距湖东岸里许,曰“九里湖”,长五里有奇,广少逊之。九里湖东南横出者,曰“同里湖”,方五里。南岸十里,曰“叶泽湖”,方五里。其东北尾相连属者,曰“南新湖”,长五里,广半之。诸湖在吴淞江北者,属吴县境;在江南者属吴江县境。湖水皆入吴淞江,合流而下,自大姚塘东南流五里有奇,汇为大泽,是曰“澄湖”。湖西岸突出者,曰“黄泥兜”,方五里。南岸横出者,曰“萧殿湖”,长五里,广半之。萧殿湖岸有水西流里许,曰“杨林湖”。凡西南诸小泽,皆属吴县、吴江两县境。湖东岸有水流里许,曰“万选湖”,方一里,属吴县境。万选湖东岸有水流里许,曰“杨氏田湖”,大倍之。杨氏田湖东南岸相连属者,曰“白莲湖”,长五里,广少逊之。二湖属昆山县境。黄泥兜南岸有水流里许,曰“滕村湖”,长五里,广一里有奇。滕村湖南尾有水流里许,曰“白蚬江”,其北与萧殿湖相连属,长十里,广不及五里,属吴江县境。白蚬江水自东岸口东南流十里有奇,径急水荡下注,又潴为大泽,曰“淀山湖”,一曰“薛淀湖”,属昆山、青浦二县境。西北跨吴县境,在昆山县城南偏西四十五里,青浦县城西十五里,湖之大部分属青浦境。长十五里有奇,广者二十里。其东北泓出一锐角,斜长十五里,下广如之,属昆山境。湖近南岸有平陆,横亘十里,宽二里许,西岑镇在焉。湖水环于其外,自湖西南口西南流入浙江嘉善县境。东岸之侧,淀山在焉。距东岸五里,曰“秧田湖”,长五里,广半之。秧田湖南尾有水南流里许,曰“大段湖”,大不及半。其南里许,曰“大莲湖”,方五里,湖中有万圩寺。近东北有小莲湖,方不及一里,湖南岸之拦路口及石塘村港水入焉。凡诸小泽,皆湖流所潴之水荡也。自太湖东南以下至澄、淀两湖间,群荡环之,繁灿如列星,然不可数计也。淀山湖上受白蚬江水,下自拦路口石塘村港宣泄而出。东南湖十五里,为东西两泖,泖塔汛界其间。又五里为泖河。又二十里径大泖港。又北流五里,径松江、金山二县交界处为黄浦江,由是入松江县境。又东流十五里,南岸径南汇县界,北岸径上海县界。又东流二十里,入上海县境。又折而北迤东流四十五里
(东岸仍径南汇县界十里余),径虹口,受吴淞江水,合流入海。(自吴淞口入海,亦曰“黄浦口”,见前《吴淞江篇》)
附:河工纪年表江南水利修治工竣者四:曰白茆河,曰刘河,曰吴江浪打穿,曰金鸡湖。堤岸未竣者七:曰吴淞江,曰泖湖,曰宜兴干河及百渎,曰金坛干河,曰溧阳干河,曰溧水县秦淮河,曰高淳县撑龙港洪漕坝。已竣而未如式者一:曰苏州觅渡桥。河工中止而未续者一:曰丹徒、丹阳两县运河。勘估而未施工者三:曰赤山湖,曰便民湖,曰吴江运河。塘岸贷以资者一:曰丹阳城河。助以资者七:曰盐铁致和塘,曰老刘河,曰北横沥,曰沙溪、直塘、璜泾等乡市河,曰昆山城河,曰吴江垂虹桥,曰溧阳嘉定桥。白茆工费近二十万,常熟任其半,半则省拨以武进盛氏捐款。刘松湖泖盛氏捐款以外,带征于十县
(吴县、昆山、吴江、太仓、嘉定、宝山、松江、金山、上海、青浦等十县)之忙漕,而主管者,得自由支配者也。宜兴就地自筹,而受金坛、溧阳之协助者也。丹徒、丹阳、金坛、溧阳、高淳、溧水、句容、江宁皆截留部办之亩捐,而各县自为主政者也。兹为编年纪月,撮其纲要,备著于篇,以便省览。
民国二年三月四日,省公署委水利委员方还、技术官周秉清会勘刘河。
四月七日,水利委员方还、技术官周秉清呈报续勘白茆河下游现象,酌定疏浚办法。十四日,自茆河筑南坝。十六日,筑北坝。
九月五日,常熟县知事苏高鼎、水利委员方还呈送白茆河工程概算。
三年三月十一日,省公署委黄以霖、翁炯孙视察白茆河工。二十三日,方还请派技正施恩曦测勘白茆河工程。
四月十日,省公署委施恩曦督促白茆河工程。太仓县浚盐铁、致和两塘,水利委员拨武进盛氏捐款银一千圆以补助之。
五月,民政长韩国钧至茆河勘验工程,订定十九日开坝。三日,白茆河稽工员王元弼等请民政长拨款筑桥。
常熟县知县谢葆钧电报:十日潮涨,白茆河北坝冲坍。十四日开坝。省公署委调查员庞树典、汪承修、测量员毛炳蔚前往太仓,会同县知事杨栋筹议疏浚刘河事宜。
六月二十六日,方还呈送白茆河工收支清册。三十日巡按使委钱溯灏为刘河河工主任,蒋汝坊为副主任,组织刘河复测事宜。巡按使委庞树典主任局务,袁承曾主任测务。
七月十四日,巡按使委陈恩梓筹办吴江县水利。水利委员方还辞职。钱溯灏、蒋汝坊会同太仓县知事胡承哲筹议开浚刘河办法十条,详报省公署。
八月十日,常熟县详请将白茆河截角用地,核除粮赋。巡按使委林懿均筹办丹徒、丹阳两县水利,准借拨洋商承缴挑河经费,及乐生洲徒阳运河七成租款银一千元为开办费。二十七日,巡按使委侯镇平测量丹徒、丹阳两县运河。陈恩梓详报设立吴江县浚湖办事处,会同县知事丁祖荫编制土方表预算书,分别最要次要工程,陈请核准。
九月,巡按使委陈恩梓分赴太仓、嘉定、宝山、上海、青浦、昆山、吴江、吴县等县集商水利经费,带征亩捐。十六日,刘河河工开局。巡按使委沈维庆筹办宜兴、金坛、溧阳三县水利。宜兴县设立水利筹备处,推举陈明、任卓、潘凤仪为主任。
十月三日,水利局委侯镇平帮办丹徒、丹阳两县河工。刘河河工局详请分饬昆山、太仓、嘉定、宝山四县就地编夫开浚刘河。巡按使饬以求新厂挖泥机船疏挖吴江县浪打穿。林懿均详报徒阳河工局二十四日正式成立,启用钤记。
十一月二日,水利局委程孝颐会同高淳县知事应祖锡查勘应浚河道。陈恩梓详报验收求新厂挖泥机船,二十八日运至吴江。七日,水利局请拨款开浚赤山湖,以工代赈。陈恩梓详报吴江县疏挖浪打穿工程已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工,请以次要工程内之窑港归入最要工程内,改用人工,提前疏浚。三十日,徒阳河工局详报运河于二日测竣,并送河道图暨土方表说明书。
十二月二日,宜兴县知事陈常铧、委员沈维庆请借拨癸漕滞纳金八千元,充水利经费。四日,林懿均、侯镇平委张鹏为丹徒县河工赞助员。吴江浚湖处详送运泥规则。水利局委袁宝璐为刘河河工稽查弹压员。十三日,刘河河工局详送工程预算,水利局驳令删减。十七日,刘河河工局开工筑坝。设分局三处,水利局委杨树森、王悦谦、司徒珩为三分局稽查弹压员。十八日,丹阳县知县胡为和请拨旧道库发存机器公款银二千元充水利经费。二十二日,丹徒县知事张凤瑞请拨赈款,以工代赈,开浚运河。金坛县知事杨光宪详请拨款,以工代赈,开浚河道。后财政厅改工款为抚恤。巡按使准借拨丹阳县赈款银一万元,开浚运河,以工代赈。
四年一月三日,吴江浚湖处开浚窑港,详报土方价目。嘉定、太仓、宝山等县以刘河方价过低,请求增加。水利局核准每一方给钱四百文。十七日,吴江浚湖处详送浚湖工程预算册、筹备期内收支决算册。二十日,刘河河工局详覆裁减浚河经费。二十一日,吴江县知事周寿详请开浚城区各港,水利局委陈恩梓勘复。二十二日,徒阳河工局详请送筹备期内报销册。溧阳县河工局在沪订购挖泥机船,二十四日,运送到工。二十五日,嘉定县知事张镜寰请将带征积谷经费,移贴刘河方价,每方给钱五百五十文。
二月,陈恩梓详请辞职,水利局委费承禄接充吴江水利委员。七日,昆山县知事何寿朋详报设立协浚刘河事务所。刘河河工局请委吴朝绅、王熙元、陆宝奎、朱治、唐锡翰、蒋汝城为三分局正副主任。二十日,刘河河工开工挑土。二十七日,窑港工竣。巡按使准借拨丹徒县赈款银五千元,连同前拨丹阳县之一万元,合成一万五千元。丹徒分得七千元,丹阳分得八千元,各充浚河经费。
三月二日,吴江浚湖处开浚黄沙路。太仓县知事盛同枝详送分浚刘河河夫花名册。吴江浚湖处详送窑港工程收支清册。六日,昆山县知事何寿朋详报刘河方价,由县加给钱一百文,又每方加雨停工饭食钱七十文。二十四日,丹阳县委详报就地借款开浚城河,十八日筑坝,二十一日下宕,限十八天扫宕。徒阳河工局详报丹阳县运河二十一日筑坝戽水,三十日下宕挑土,限二十三天内扫宕。二十六日,溧阳县挖泥机船开工捞挖河道。二十九日,黄沙路工竣,水利局委恽福斌到工验收。
四月一日,巡按使电委水利局总办沈俭验收刘河工程。八日开坝。吴江浚湖处雇工撩摸海运漕南段石块。又请将吴江县次要工程内之海运漕北段及水落港归入最要工程,提前开挖。十日,白茆河七桥工竣,水利局委沈泗孙前往验收。丹徒县知事章同详准巡按使将前发河工经费七千元,除已领用一千六百元外,拨作赈款。十七日,丹阳县委电报开浚运河工已七成,十四五六连日大雨,潮涨漫坝,请暂停工。水利局委沈泗孙驰往勘验,并饬挖除各坝,撤销河工局。丹阳县知事胡为和详报城河工竣,水利局委沈泗孙到工验收。
五月三十日,丹阳县知事胡为和详送开浚城河收支清册,借运河工款银三千五百五十七元六角四分七厘。丹阳县委详送开浚运河支出经费计算书册。
六月,吴江县士绅费树蔚等请补助长桥工费银一千元。巡按使饬水利局筹浚泖湖。刘河河工局条陈刘河善后办法。十二日,溧阳县委详送河工局估计干河工程预算册暨筹备期内收
支清册。吴江浚湖处以天热农忙于二十四日暂停工作。挖泥机船赴沪修理。水利局委费承禄查勘刘河拦门沙。
七月一日,宜兴县委详送应修河道工程说略。十二日,溧阳河工休假三星期。(此后年暑假各停工三星期,岁以为常。)二十五日,水利局委尹璞管理机船,前往刘河海口挖沙。
八月十五日,吴江浚湖处详送停工以前开支决算册。
九月五日,水利局调吴江挖泥机船至刘河海口。七日,开工挖拦门沙。
十一月十二日,刘河河工局详送刘河工程收支清册。
十二月五日,水利局委金汤会办宜兴、金坛、溧阳三县河工。宜兴县水利筹办处向武进厚生厂订购连珠斗式挖泥机船一艘。并推举储南强为河工主任。二十八日,刘河河工局详送海口挖沙工程预算册。
五年一月,水利局委尹璞勘估刘河海口添筑水箭工程。十四日,溧阳县委详报勘估干河工程经费。二十日,吴江浚湖处详送直渎港工程预算册。二十二日,刘河挖沙工竣,水利局委唐树到工验收。机船驶沪修理。二十五日,吴江县知事周焘请修筑运河官塘,水利局委费承禄先往勘估。三十日,宜兴县委详送开浚干河及百渎工程预算册并图表。宜兴县知事钟兴详报改组水利工程局。
二月二十九日,金坛县知事周昌寿、委员金汤详报浚河办法,造送工程预算表。
三月七日,宜兴县委详报全境干河与百渎有直接关系者,划分七部,次第挖浚。近城第一部四日开工。十六日,刘河河工局详报挖浚老刘河,十八日开工,补助银四千元。
(太仓得十之六,嘉定得十之四)二十日,吴江县浚湖处详送直渎港工程预算册表。老刘河工竣,水利局委唐树到工验收(长二千三百八十丈,挑土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方二分)。
四月,刘河河工局详报太仓县沙溪、直塘、璜泾等乡疏浚市河,补助银四千元;又浚北横沥,补助水坝费银四百元。蒋汝坊详覆刘河海口添筑水箭拦阻流沙,需银二万九千三百十七两八钱六分,水利局令暂缓办。
五月十二日,宜兴水利工程局详报核实经费变通预算。费承禄详送测勘吴江运河官塘图表。十八日,直渎港工竣,水利局委唐树到工验收。二十六日,水利局令溧阳县开浚干河,准在截留亩捐项下动支银三万元
(自下半年始,每半年领六千元)。刘河河工局详送老刘河工程收支清册。
六月九日,吴江浚湖处详送直渎港工程支出计算书。
七月二十五日,宜兴县知事钟兴详送水利筹办期内支出计算书。
八月二十四日,溧阳县知事邱沅请拨款重修嘉定桥。
九月十一日,刘河河工局呈送海口挖沙工程支用表册。
十月三十日,吴江水利委员费承禄辞职,水利局委陈恩梓接任。
十一月,省议会议决筹修高淳县水利,省长令水利局勘估筹办。省议会议决开浚赤山湖,水利局委袁承熙前往句容,会同县知事应祖锡勘估。省议会议决疏浚便民河,省长令水利局勘估。刘河河工局呈报太仓县公举顾聘璜、胡保恒为刘河水利委员,并公拟刘河巡视简章。
十二月五日,金坛县知事倪曾蓥呈报公推王士杰为河工局主任,史耀堂、陈允元为副主任。十二日,吴江浚湖处请将吴江附郭十八港内之微丝、梅里等港择要开浚。
六年二月一日,宜兴、金坛、溧阳三县水利委员金汤辞职。四日,高淳县知事刘春堂呈
报勘估应修河道情形,并陈治三水策。省长令修吴县金鸡湖堤岸,水利局委冯夔会县勘估。十二日,宜兴县第一部河工工竣。吴江浚湖处呈送附郭应浚七港预算册。机船在沪修竣,十六日驶回吴江浚湖。十三日,吴江浚湖处请将直渎港北段改用人工开浚。十九日,吴江浚湖处机船续浚海运漕南段。二十三日,直渎港北段开工筑坝。
三月八日,水利局委王秉枢会同高淳县知事刘春堂覆勘应浚河道工程。九日,水利局令吴江浚湖处将浪打穿应浚各段工程另编预算。十四日,水利局委袁承熙查勘便民河。十六日,水利局委阮家雍会办宜兴、金坛、溧阳三县水利。二十日,宜兴县第二部河工开工。二十三日,吴江县附郭七港开工。二十四日,水利局委袁承熙勘估赤山湖及秦淮下游工程。
四月二日,冯夔会同吴县知事孙锡祺呈复勘估金鸡湖堤工修费。七日,高淳县委呈送撑龙港、洪漕坝两河工程经费预算表。十二日,溧阳县知事邱沅呈报溧阳河工改作人机并用。二十四日,吴江附郭七港工竣,水利局委唐树到工验收。二十八日,宜兴水利工程局呈送河工第一部工程费用册。溧阳县知事邱沅呈送河工局自四年三月起,至六年一月止,四次册报工程成绩、款项收支
(自开工后,每半年结束一次)。
五月十五日,吴江浚湖处呈送另编工程预算。袁承熙会同江宁、句容两县知事呈送勘赤山湖及秦淮下游图册。
六月四日,宜兴水利工程局请借拨金坛、溧阳两县协济款银一万元。七日,水利局委阮家雍勘估溧阳嘉定桥工程。十三日,吴江浚湖处呈报天旱水涸,机船停工,仍雇工抢挑直渎港浅滩。吴江浚湖处呈送附郭七港支出计算书。
七月,省议会议决修筑南端塘路,水利局委沈泗孙前往吴江,会同县知事李世由勘估,集绅筹款。十二日,省长令在水利带征项下借垫银一万五千元,接济宜兴河工。
九月,宜兴、金坛、溧阳三县士绅组织水利联合会,十一日在溧阳开会,议决宜兴浚河工费,由金坛协济银一万二千元,溧阳协济银一万八千元,以一万四千元为宜兴本年提前疏浚北干河添辟臧村桥洞折抵邮塘闸之用,以一万六千元为七、八两年协浚百渎之用。水利局委沈泗孙覆勘金鸡湖堤岸工程。十七日,吴江浚湖处机船开工续挖海运漕北段。二十一日,吴江浚湖处呈请修浚陆家港河道桥梁,并送工程预算。丹阳县知事胡为和呈请续浚连河,举林懿均、厉钟麟充筹办员。水利局令会商丹徒县。
十二月十六日,吴江浚湖处挑浚陆家港。并先于十四日开工修筑石桥。二十日,丹徒县知事倪曾蓥呈报丹徒运河与丹阳分局筹办,并推举柳肇庆、王芝秀为河工筹办员。肇庆辞职。宜兴县第二部河工停工。二十八日,水利局委沈泗孙监修金鸡湖堤岸。
七年一月十一日,陆家港工竣。十四日,水利局委王悦谦监浚高淳县撑龙港。
二月一日,陆家港石桥完工,水利局委沈泗孙到工验收。二十日,金鸡湖堤岸开工。二十六日,宜兴县按照宜金溧水利联合会议案,将第五部刘河河工局请拨刘河余款银五百元疏浚刘河上游昆山城外城河。六日,宜兴水利主任储南强议复就河工总预算内缩减二千元。
四月三日,苏州关监督请捞运河觅渡桥南河道,水利局委冯夔会同吴县知事吴其昌勘估。二十日,高淳县委呈报撑龙港开始挑挖,并陈挖毁道土圩废埂成河,请增加预算。吴江浚湖处铲毁客民私筑围岸。
五月三日,冯夔、吴其昌呈送勘估觅渡桥南北河道工程图册。高淳县委呈报春水陡涨,撑龙港暂行停工。二十一日,吴江浚湖处呈送陆家港河道桥梁工程支出计算书。三十一日,吴江浚湖处呈报湖水浅涸,机工难施,请停办水落港工程。
六月,水利局委袁承熙实测赤山湖,十日出发。十七日,水利局请省长咨调浙江任用县知事汪承修来苏委办丹徒、丹阳两县运河工程。水利局委冯夔会同吴县知事监浚觅渡桥南北河道,二十三日开工,县委袁均办理。
七月五日,吴江浚湖处呈报最要工程一律完竣,水利局委冯夔到工验收。十七日,金鸡湖修堤工竣,省长委李鹦声蒞工验收。吴江水利处呈请挖泥机船运沪修理。
八月一日,觅渡桥南北河道捞挖工竣,苏关监督委科员孙润瑾,会同理船厅验得工程尚未如式。水利局令袁均督工补浚。水利局委陈恩梓筹办吴淞江工程。吴江浚湖处呈陈善后事宜。
九月七日,陈恩梓请吴江挖泥机船调浚吴淞江。十五日,丹徒县知事倪曾蓥呈请委任何恩浩、杨鼎芬等筹办运河工程。三十日,吴县知事吴其昌呈报觅渡桥南北河道会委测明丈尺绘图送核,水利局令新任知事温绍樑责成工匠照估浚深。
十月十一日,徒阳河工局呈报徒、阳两县各设筹办运河工程局,订定办事规约。
十一月四日,陈恩梓呈送吴淞江筹备期内经费预算。十五日,陈恩梓呈报勘估吴淞江工程,并陈施计划。十七日,吴县知事温绍樑呈送金鸡湖堤工支出计算书。宜兴县改建湖渎桥,放宽二丈四尺,定名宣洮桥。十九日,溧阳县知事赵汝梅、委员阮家雍呈请续留亩捐,三年将境内未浚干河一律疏浚。二十五日,吴江浚湖处呈送水利工程支出计算书。二十九日,省长令核议淀泖两湖先施工程测量。徒阳河工局呈送运河工程。委员汪承修呈请修改办事规约。溧水县知事沈德基呈请截留亩捐,疏浚河道。并拨七年分滞纳罚金银三百元,充测量经费。高淳县知事刘春堂请浚洪漕坝,并呈送工程经费预算。二十二日设局筹备。
八年一月二日,丹阳县委呈请就款计工核减工段,并另编实办预算。丹徒县委呈请就款计工缩减深度,另编实办预算。陈恩梓呈请订购发兴厂机船开挖吴淞。七日,丹徒县运河开工筑坝。九日,吴江县公民黄元蕊、简书勤请修南端塘路。十四日,丹阳县运河开工筑坝,二十九日坝工完竣。二十八日,丹徒县运河坝工完竣,开始戽水。
二月三日,省长令补助溧阳嘉定桥工银二千元。高淳县疏浚洪漕坝,二十日开工。十七日,水利局函请省长取销浚浦局修治吴淞江计划草案。二十二日,丹阳县运河开工挑土。
三月八日,徒阳运河工程局电报:水涨坝危。八日,雷雨,大水漫坝。水利局委沈泗孙驰往勘视,以坝内水大,春汛又涨,电请停工。水利局令挖除坝基。二十日,淀泖工程测量队出发实测。高淳县呈报撑龙港筹备筑坝进行。二十六日,陈恩梓呈送吴江最要次要工程经费预算土方表。
四月十日,宜、金、溧三县代表开水利联合会,议决邮塘闸改拆低为放宽,增加协款俟后续议。财政厅水利局会议修筑吴江官塘,以三年为期,按年补助银二万元。呈请省长咨明省议会追加八年度省地方预算。徒阳河工局呈报运河坝基捞挖净尽。
五月九日,陈恩梓呈报挖泥机船工竣,省长委傅钧验收。高淳县以雨久农忙,十一日撑龙港、洪漕坝皆暂停工。洪漕坝修筑王村、凤凰两石桥。
六月五日,陈恩梓呈报吴淞江先就最要处施工。设水利工程局于纪王庙镇,订定办事规则。十七日,庞树典、袁承喧呈报淀泖工程测量事竣,并送计划书。
七月十一日,溧水县知事沈德基呈送疏浚秦淮干河工程预算书。十四日,吴淞江开工捞挖。二十三日,水利局委尹璞筹泖湖,并购挖泥机船一艘。
八月,水利局会同财政厅金陵道委沈泗孙覆勘溧水县水道。十日,陈恩梓呈报吴江骤经风雨,两岸坍塌。
九月九日,省长委张金锋验收泖湖机船。十四日,高淳县修建王村、凤凰两石桥工竣。并陈修桥及加筑岸埂经费不敷,请追加预算。
十月十五日,袁承熙呈送赤山湖图表及工程计算书。
十一月十六日,泖湖开工捞浚。
十二月四日,金坛县知事宋兆麟呈报河工局副主任陈允元辞职,公推陈绍华继任。并议定分期拨款兴工办法。陈恩梓呈送吴淞江筹备期内经费支出计算书。十二日,尹璞呈报泖湖工程情形。
九年一月十二日,陈恩梓呈送修理连珠斗挖泥机器经费支出计算书。二十六日,陈恩梓呈复查勘吴淞江下游淤浅情形。二十七日,金坛县河工开工,先从南北两水关分段筑坝。二十八日,高淳县续浚撑龙港。吴淞江水利工程局商借上海工巡捐局挖泥机船一艘。
二月六日,吴淞江水利工程局移至小沙渡,捞浚吴淞江下游。十五日,陈恩梓呈报开浚吴淞江纪王庙一带工费支出数。
三月十一日,陈恩梓呈送另编吴淞江下游挖泥经费预算书并土方表。十七日,丹阳河工局呈送运河工程支出计算书。三十一日,吴江县估送震浔塘岸图册,水利局委唐树复勘。
四月十二日,高淳县续浚洪漕坝,水利局委黄国梓监浚。
五月十日,唐树会同吴江县知事章维钧,呈覆查勘震浔塘岸工程,请款补助。十五日,水利局定泖湖工程稽工表式,令尹璞按旬填报。高淳县撑龙港停工。溧水县知事赵殿英呈报疏浚秦淮河,二十七日开工。
六月十日,高淳县委呈报洪漕坝工程预算,七月中旬完工。二十八日,尹璞呈送泖湖工程预算,及购挖泥机船、载泥船估折。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八 高句丽 百济 勿吉 失韦 豆莫娄 地豆于 库莫奚 契丹 乌洛侯·魏收 卷四百八十七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王郭两先生崇论序·李衷纯 六八九 军机大臣奏查明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一九二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不解遗书查无关碍字迹暨再派妥员查办折·佚名 明儒言行録续编卷二·沈佳 史记集解卷十九·裴骃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范晔 附录·佚名 齐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490)·司马光 卷九十三·雍正 卷二百三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